梁启超匆匆逃往日本使馆后,谭嗣同开始紧张从容地打理后事:他先把可能牵连他人的信函统统烧掉,接着把他的书、诗文、稿本、家书装在一个箱子里。最后,他静下心来给父亲写了一封"绝情信",想以此使父亲免遭株连。计划的事情基本办完后,他坐在家中等兵役到来,21日这一天却没有动静。
9月22日,谭嗣同去日本使馆见梁启超,把整理好的箱子交由梁启超保管。此时,他们想的仍然是皇帝。他们怀揣着最后一线希望,拜访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请他游说英美公使,想通过外交手段向慈禧施压,以求保护皇帝。遗憾的是两国公使都在外地避暑,计划落空。
9月23日,同住一个胡同的镖局好友大刀王五也闻讯赶来,劝谭嗣同由他保护速速离京。谭嗣同对这位义士说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说完,他解下随身佩带的宝剑赠与王五。
日本使馆要给谭嗣同提供"保护",梁启超再次力劝他一同留下来,再设法逃走,谭嗣同还是拒绝了。他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主。"并劝梁启超去日本,以继续变法事业。
春秋战国时期,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兄弟俩,在其父死后争夺王位继承权。召忽、管仲共同辅佐公子纠,设计在公子小白的归途中刺杀他。事件失败后,召忽劝管仲设法活下来以图将来,而他则坚决随公子纠一起赴死以酬主人。召忽死后的墓一直存留到今天,其中墓地的东西两个村庄,东召忽西召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管仲更是不负召忽的嘱托,最终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谭嗣同从容地选择赴死的原因,似乎不仅仅是效仿召忽以死酬主,从他的绝命书中留下的"……嗣同生不能报国,死而为厉鬼,为海内义师之助"的话看来,谭嗣同是忠君,更是报国,而且后者更为重要。它力挺变法,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唯一的一条救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