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1月11日,蔡锷走得时候,一场还没来得及降下的雪,冻住了古槐关切的目光。今天,暖和的阳光像小猫柔软的舌头,舔着古槐鳞片似的皱纹,风像滑腻的鱼,往来流梭于枝桠。可故人依然没嘱托任何一片绿叶一朵红花,带回喜庆的消息。
蔡锷在北京棉花胡同仅仅住了两年。七百多天的生活,对常人来讲,剔剔牙、摸几把牌晃眼就过了。但这两年,对中华民国,对蔡锷都不是寻常的日子。棉花胡同66号,排演了蔡锷一生无数的大戏中最出彩的一场戏。当年他时而扮演风流将军;时而又当见风使舵依附权贵的小人;最后来了个足智多谋、韬光养晦的大英雄亮相。他用自己名声、性命作筹码,同袁世凯大总统用两年时间下了一局棋。结果,袁世凯输掉皇冠、赌掉性命,蔡锷则为这所老宅赢得了盆满钵满的传奇。
二
蔡锷是经梁启超向袁世凯推荐调任北京的。蔡锷到北京任职,当时有他自己的想法。
1912年2月12日,清廷退位。15日"南北议和",袁世凯从孙中山手里接过了临时大总统的权杖。
袁世凯这个在中国社会大转型的非常时期产下的怪胎,不仅势力强大,而且善于包装。他蛊惑了包括革命党、帝党、改良派在内的几乎中国所有的主要政治力量。袁世凯过去是蔡锷的老师梁启超的仇敌,但梁启超也是主动找袁世凯,后到政府任司法总长的。与袁世凯搞统一战线,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是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十分热衷的工作。
可见在那个年代,蔡锷他们不是万能的。
蔡锷在云南任职时,一些有远见的思想很难在工作中推动。这个地处边陲的省份,让他感到捆手捆脚的压抑,他迫切地想到京城发展。而当时一心笼络人才,又担心军人掌握政权,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袁世凯,经过梁启超的疏通后,很快发布命令:"云南都督蔡锷,叠电因病请假,准给假三个月,来京调养"。就这样,袁世凯以让蔡锷养病的名义,把他调到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