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6600000012

第12章 帝王之迷(4)

康熙即位之时,清朝处于虽然建立,但国家正百废待兴的局面。而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这四位辅政大臣,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其后的遏必隆则为人圆滑,不与人争锋。对权力最有野心的是鳌拜。为了在索尼退下之后掌控朝政,鳌拜一方面拉拢遏必隆,一方面借圈地事件打击苏克萨哈。在处理朝政时,鳌拜十分专横,根本不将康熙帝放在眼中。

康熙以退为进,在祖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方面避免与鳌拜发生正面冲突,一方面韬光养晦,专心学习治世本领,并寻找适当时机剪除鳌拜。

1667年6月,索尼去世。十二岁的康熙决心废除四大臣辅政体制,实行亲政。7月,实行亲政大典。不过,康熙虽然亲政,但原有辅政体制却未能发生变化。为了使康熙能够及早亲政,并迫使遏必隆和鳌拜也交出权力,苏克萨哈在康熙亲政第六天上书请求退隐。

在康熙尚未做出反应之际,鳌拜罗织了24条罪状陷害苏克萨哈,并强迫康熙将其处死。清除了苏克萨哈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朝廷所有政事,均由其决断;对于康熙帝的有些诏令,他也敢公开抗旨。这些使康熙意识到该是剪除鳌拜的时候了。康熙考虑到鳌拜亲信党羽遍布朝野,所以决定设计将其铲除。

康熙一方面在表面上麻痹鳌拜,一方面选择一群身强力壮的少年练习扑击之术。1669年5月,16岁康熙决定采取行动。他首先将鳌拜的党羽以各种名义派出,削弱鳌拜的势力,然后派人将鳌拜召入宫中擒获。鳌拜的党羽在此之后也被一一擒拿。

他下诏说:“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贯没拘禁。” 也就是说,鳌拜因立过许多战功,所以免于一死而终身监禁。对于其党羽也给予了不同的处罚。同时恢复了苏克萨哈的职位。这种措施稳定了满清的朝局。

事后鳌拜等人被交付刑部审判。鳌拜罪状 30条,本应处死,因其是世祖老臣,故软禁终身。其余重要党羽,全部处死。康熙取得了对守旧势力斗争的初次胜利。

康熙剪除鳌拜后,废除了辅政体制,收回了朱批大权。自此才真正开始了亲政。清末文人李伯元在《南亭笔记》中曾对康熙擒鳌拜的过程进行了记载:“诛拜日,康熙帝在南书房,召鳌进讲,鳌入,内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坐,而一内侍侍其后。命赐茗,先以碗煮于水,令极热,持之炙手,砰然坠地,持椅之内侍乘其势而推之,乃扑于地。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健儿悉起擒之,交部论如律。”

康熙掌握实权后,紧紧依靠宿臣老将,如索额图、杰书、图海等人,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朝政的措施,深得人心,同时医治战争的创伤,逐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改变了生产倒退、民生凋敝的不安定局面,使久困于战乱和饥荒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16康熙为什么秘密立储

康熙是清代有名的圣君,有子35人,女20人,嫡出最长者为胤扔,曾在康熙皇帝21岁,出生才1岁时被立为皇太子。但后康熙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十月,第二次废黜胤扔。第二年二月左都御史赵申乔上奏请求再次册立皇太子,这是二次废太子后,朝臣第一次为此事上奏请求。

康熙看罢奏疏后,特别召集群臣说明此事。他说:“立储大事,朕岂忘怀,但关系甚重,有未可轻立者……今欲立皇太子,必然以朕心为心者,方可立之,岂宜轻举。”谕旨表明,接受了两次废立太子的沉痛教训,又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储位之争的局面,康熙正在深入思考皇储关系、储君标准、建储方式等重大问题,力图寻找一个较好的办法,避免以往的失误;在没有找到可行方法之前,决不草率册立。他向群臣公开陈述他的观点,表明他在晚年已开始拟订新的建储计划了。

康熙在经过4年多的总结、思考以及对储君的精心选择后,开始实施他的建储计划了。

第一次建储之议出现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据《清世宗实录》载:“康熙五十六年冬,圣祖仁皇帝召诸王子,面询建储之事。”朝鲜使臣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四月从中国返回朝鲜后,禀告朝鲜国王:“臣来时问太后葬后,当有建储之议。”

建储之事虽然到处流传,反响很大,但人们对其具体内容却毫不知晓。这表明玄烨只是就建储一事征询皇子与重臣的意见,他本人并未表露态度,更未作出任何决定。可见他对储君人选、册立日期等重大问题,已开始有意识地采取保密措施了。

“长篇谕旨”出现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十一月二十一日。康熙在皇太后病危,自己也重病缠身的情形下,召集全体朝臣,商讨建储的有关问题。“长篇谕旨”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及五十六年十一月两个谕旨构成了新的建储计划。与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相比较,它的具体的方略,如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有德者即登大位”、“择贤而立”的择储标准,对储君人选以及建储的有关问题的保密原则等等,都比较新颖,而且秘密色彩浓厚,因而可称之为秘密建储计划。

如果这个计划能贯彻执行,并且形成制度,将会减少传统建储制度的某些弊端,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康熙对实施两千多年的建储制度进行了改革,尽管他本人并未认识到这样做的意义。

这一秘密建储计划的核心是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完全排除统治阶层中任何集团或个人对建储的干扰。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其他三部分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得不到保证,其他三部分也无法实施。

虽然康熙通过“择贤而立”的方式选择储君,但其主观上并无废除嫡长子继承制的意图。康熙的宗法观念浓厚,认为诸子之中,“允(胤)扔居贵”。在胤扔被废后,他已无嫡子,皇长子胤提也获罪幽禁,所以只能把目光投向其他庶子。

再者,对储君暗中进行培养、考察,储君如果表现不佳予以撤换时,由于没有让其知道这件事,不会引起任何不良后果,这样皇帝在对储君的选择上,就完全抓住了主动权。

秘密建储在康熙朝晚期出现,是形势的需要,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为了解决复杂、尖锐的储位之争,康熙只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博采众长,另辟蹊径。

不过对于他来说,这种做法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他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开拓一条新的建储道路,更无将此立为定制、世代遵行之意。新制度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摸索、逐步改进并完善的过程,秘密建储制度也不例外。虽然康熙是秘密建储的开创者,但直到雍正、乾隆二帝才把它的不足加以改进,把它的疏漏加以补足,并作为一种制度最终确立下来。

17雍正帝暴死之谜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他克服各个方面的阻力,在全国上下大规模的开雍正祭月坛的月白龙袍展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决断,雷厉风行,清朝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吏治腐败的坏况都有很大的转变。

然而,一代枭雄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清晨突然暴死在圆明园离宫中。官方记载说他是忽然发病身亡。据《清世宗实录》和《张廷玉年谱》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前后三天,可以算急症。胤禛突然而死,官书不载原因。于是,胤禛死因之谜,朝野众说纷纭。

民间却流传着雍正遇刺身亡的故事。传说四娘以宫女身份混入皇宫侍奉皇上,伺机行刺。还有传说四娘在吕案发生后逃亡外地,练就一身功夫潜入宫内,以飞剑砍去清帝脑袋。还有人传说除四娘外还有一位名为鱼娘的女子做帮手。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雍正脑袋。或说,吕四娘的师傅,原是雍正的剑客,后离去,培养了女徒吕四娘。

这个民间传说,流传200多年。到1981年,曾发掘雍正泰陵地宫,未打开,即作罢。但民间传言雍正棺材已经打开,雍正的遗体有尸身而无尸首,想以此证明胤禛之头是被吕四娘砍掉的。学者认为,吕留良之案,吕氏一门,男女老幼,俱已严禁,不能逃逸。就连吕留良父子坟墓,都加以监视,吕女不可能逃脱。

一说是是被宫女缢死的。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传说雍正九年(1731年),宫女伙同太监吴首义、霍成,伺胤禛睡熟,用绳缢杀,气将绝,被救活。这个逸闻源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真实故事。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伺帝熟睡,以绳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伙张宫女害怕,跑去报告方皇后。皇后赶到,解帛绳,帝气绝,命召太医许绅急救。《明史?许绅传》记载:“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事后将杨金英等磔(zhé)死。显然,雍正帝与嘉靖帝的庙号都是“世宗”,这个清世宗雍正被宫女缢杀的故事,完全是明世宗嘉靖被宫女勒缢故事的翻版。所以,宫女缢勒雍正说,实属移花接木,张冠李戴。

另一说是服丹药中毒而死的。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泰陵五孔桥年),得了一场大病。胤禛曾向心腹密臣发出谕旨,要他们推荐好医生、道士。后来李卫密荐道士贾士芳,到北京为胤禛看病。胤禛还曾延请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到圆明园炼丹,以求吞服灵丹妙药,长生不老。

还有传说是胤禛是患中风而死的。一说是胤禛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毒死的。雍正帝的死因被这种种说法蒙上了层层的神秘面纱,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让人难以看清其中的真相。

18同治帝是因为患天花而死吗

清入关后第八代皇帝同治帝载淳,是咸丰皇帝的独子。同治6岁时登基称帝,同治十二年亲政。但他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即病逝,终年19岁,其寿命是清朝十二帝中最短的。对于同治帝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死于天花,有的说是死于梅毒。

近来,在清代档案中发现了属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以下简称“脉案”)的《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一份。

同类推荐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学孔孟之道悟领导智慧

    学孔孟之道悟领导智慧

    本书选取了《孔子》和《孟子》中的精华,结合现代生活,阐述了领导的智慧。
  •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一书的出版虽然多“磨”,但我们仍然从心里感谢广西人民出版社,是他们从出版角度考虑,使我们三易其稿,将一本200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精炼成了一本40余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纲》,这对我们的学术功力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提高。
  • 思想课堂-农业笔记

    思想课堂-农业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热门推荐
  • 花间落:遇到古代王爷

    花间落:遇到古代王爷

    现代花痴女黄晓暖遇到古代为寻找心上人的灵魂,穿越了千年,来到现世的温柔王爷,两人之间摩擦爱的火花,虽然中间经历坎坷不断,但最终两人牵手的故事。
  • 金身龙凤耀九州

    金身龙凤耀九州

    蚩尤,一个数千年前纵横天地的神魔,虽然最终被黄帝所打败,但他扬言一定会回来统制这个世界。几千年后,他即将重会这里。这次没有了黄帝,还有谁能阻挡他?面对如此人类危机,武林中人并未屈服。且看武林的后起之秀,素有“天龙神侠”和“灵圣凤女”之称的周杰仁和杨晓月,如何一步步成就不凡人生,并在天下武林将倾之际,扶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决战重生的魔神蚩尤。
  •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生死请柬: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禅

    禅是什么?是一种心灵的状态?佛教的宗派名称?一种语言的艺术?一种灵魂出窍的特殊体验?一种修行的功夫?诗歌里的一种况味?
  • 帝宠临世

    帝宠临世

    穿越后的他,化身凶地的主宰,凶地万物以他为尊……穿越到兽身上?不怕,有四大神兽当手下!但有属下不服气怎么办?不怕,自己变强努力证明,用实力证明自己。寻找自己的小女友有多方阻拦怎么办?不怕,变身,强取豪夺。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也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还是一个爱情的故事。……【欢迎入坑】
  • 拽少爷的极品公主

    拽少爷的极品公主

    她是活泼可爱的夏慕雅,他是万人瞩目的拽少爷--穆云帆。性格不同的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两条本就不应该交汇的平行线,最后终于回到了各自的轨迹,可他们却依然爱着对方,无时无刻都忘不了对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仙路难求索

    仙路难求索

    前世她病魔缠身,一生都只能待在那不见天日的房间里。老天有眼,让她重活。这次,这次她定会让整个人修仙界记住她的名字。哪怕,她只是个五灵根,哪怕,没有一人真心待她……等等,我们打住。因为我们要讲的不是“她”,而是“她”的姐姐。——余凉。
  • 苍龙混世

    苍龙混世

    他是一台恐怖的杀人机器,为了生存下去,以杀人为生,以嗜血为粮!
  • 原来你一直都在

    原来你一直都在

    在爱情面前,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为了那一丝得之不易的温暖奋不顾身,为了那一句简单的承诺固执的等待着,宁晓梦一直等待着,在回忆里面想念着那个为她付出一切的人,带着心里面的那一份固执独自远行......
  •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管理——理论与实践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管理——理论与实践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论述技术创新战略,下篇论述技术创新的管理,研究的视角是研发项目集成管理。
  • 夜的暗杀机密

    夜的暗杀机密

    一个封尘已久的案子渐渐浮出水面,夜半的啼哭声,狰狞的鬼脸,一切都那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