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6700000008

第8章 古代政制(2)

刑舂:古代对妇女犯罪施用的一种刑罚。在施以黥、劓等肉刑后押送官府或边境军营,服晒谷、舂米之劳役。拶刑:古代对女犯施用的一种酷刑。拶是夹犯人手指头的刑罚,故又称拶指,唐宋明清各代,官府对女犯惯用此逼供。杖刑:隋唐以来五刑之一。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骑木驴:这种刑具是专为因奸情杀夫的女人设置的,当然也包含与奸情有关的直接责任人。明末的骑木驴是这样的:先在一根木头上竖起一根木柱,把受刑的女子吊起来,放在木柱顶端,使木柱戳入阴道内,然后放开,让该女身体下坠,直至木柱“自口鼻穿出,常数日方气绝”。幽闭:对女犯施行的宫刑,开始于秦汉。即使用木槌击妇人腹部,人为地造成子宫脱垂,是对犯淫罪者实施的一种酷刑。

分权制衡——从皇权到宪法

“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政制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并先后被写入了党章和宪法。这是我国政治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宪政意味着一个国家要依照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法律来治理,因此要实现宪法精神的彰显,避免宪法成为一纸空文,一个重要的制度保障就是对代表国家的政府的权力进行分权制衡,用权力制约权力,以实现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实质性的,而宪政的思想也能够顺利实施。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当中,同样有着相当严格和先进的分权制衡思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自称天子,天子之下设三公,即太尉、御史大夫和丞相,分掌军事、行政和监察。三公之下设九卿,包括太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太仆等,负责行政事务的具体实施。汉承秦制。三公九卿制便是秦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主体。从职位的设置我们就可以看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天子之下,军政监察大权则由三公分掌,具体的行政事务更有九卿分别负责实施,三公都直接隶属天子,其中的分权制衡思想便不言自明了。其目的正是为了澄清吏治、防止某些官员企图控制朝政。

西汉武帝刘彻时期,为了进一步限制三公的权力,将原属九卿之一少府的属官“尚书”脱离少府成为天子的秘书,尚书遂得以共议朝政,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尚书发展成为尚书台,取代三公而成为中央政府。但是此时的尚书台也渐呈独揽大权之势,于是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时期,为了制衡上书台的权力,便把原属皇帝私人秘书的秘书令改为中书监令,简称中书令,办公机构称为中书省,逐渐取代尚书台成为中央决策机关,而尚书台则逐渐成为了执行机构。在中书令崛起的同时,原属丞相府属官的侍中,也逐渐成为天子身边的近臣,到了魏晋时期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机关,其办公机构称为门下省,遂分中书之权,中书门下并列成为中央的决策机关。

隋唐时期,尚书台发展成为尚书省,并划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与九卿并列成为中央执行机关,史称三省六部制。而尚书省与中书门下二省成为宰相机关,三省省官并列为宰相,同时,三省中的其他官员,只要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衔,也成为真宰相,此时的中央宰相机关为政事堂会议,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此时的宰相树木相对于秦汉时期数目也增加了,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分权制衡。

宋朝,门下与尚书二省遭疏,此时的中央制度政治制度为二府三司制,二府者,中书省与枢密院,中书掌文,枢密掌武,同样是为了分权制衡。到了明清时期就更是如此了,明初沿袭宋制,设中书省,但是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后,中书省也被罢,传统的宰相制度宣告终结。但是内阁制度兴起取代三省逐渐成为中央机关。而内阁大学士作为宰相,其互相牵制则更为成熟。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制当中,分权制衡的思想与理论是一直存在的;不可否认,历代的君主不断的变更宰相制度,其目的是削夺相权,巩固皇权,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做法在客观上也造就了中央机关的互相制衡。因此我国古代不但有分权制衡的历史,而且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对当代的宪政改革同样拥有借鉴的意义。

在当今,如果不同的机关在依法行政的时候互相矛盾,或者互相扯皮,那就应该求证于宪法,探求究竟是哪一方违背了宪法的基本精神。此外,同样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宪法,相较古代之天子具有更高的正义性,因为天子作为一个人难免有所偏私,但是当今之宪法乃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因而能够从更高的层面上实现社会正义和宪政民主的实现。

趣闻链接:宪法的起源

宪法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onstitutio,本是组织、确立的意思。古罗马帝国用它来表示皇帝的“诏令”、“谕旨”,以区别于市民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欧洲封建时代用它表示在日常立法中对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的确认,含有组织法的意思。英国在中世纪建立了代议制度,确立了国王没有得到议会同意就不得征税和进行其他立法的原则。后来代议制度普及于欧美各国,人们就把规定代议制度的法律称为宪法 ,指确认立宪政体的法律。

后宫制度——深宫佳丽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的后宫制度,堪称世界奇观。此一制度,打从母系氏族消失那天起,便开始萌芽,然后茁壮成长、势不可挡。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中国式的“后宫制度”,是一种极度没有人性、极度残忍无情的制度。因为它将“阶级”带进了家庭、带进了同床共枕的人儿、带进了手足之情中间,强行把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分成了压迫和被压迫的两类。这实在是对人性莫大的嘲讽。

在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中,后宫也不例外。每个朝代的后宫都有明令的等级制度。

秦后宫制度: 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西汉后宫制度: 皇后、昭仪、婕妤、经娥、傛华、充依、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无消。

东汉后宫制度:皇后、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三国魏:王后、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晋:皇后、贵嫔、夫人、贵人、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允华、美人、才人、中才人。

南朝宋:皇后、贵嫔、贵妃、贵姬、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美人、才人、良人。

南齐:皇后、贵妃、夫人、贵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仪、淑媛、婕妤、容华、充华、美人、中才人、才人。

南梁与陈相同:皇后、贵妃、贵嫔、贵姬、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美人、才人、良人

北魏:皇后、左昭仪、右昭仪、三夫人、三嫔、六嫔、世妇、御女若干,没有记载具体名号。

北齐:皇后、贵嫔、贵姬、贵妃、光猷、昭训、崇徽、凝晖、宣猷、宣明、顺华、光训、凝华 左昭仪、右昭仪、娥英、淑妃 ,才人、采女。

隋朝:皇后、贵妃、淑妃、德妃、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

唐朝:皇后、贵妃、淑妃、贤妃(有时有德妃、惠妃)、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

宋朝:没有一定的体系,特别是宋徽宗,创造了许多古怪的称号。一般的情况下初入宫称侍御,有品位即封“郡君”,南宋叫“郡夫人”,递升上去是美人、婕妤、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充仪、充容、婉媛、婉仪、婉容、顺容、贵仪等等不一。

辽代:皇后、丽仪、淑仪、昭仪,顺仪、芳仪、和仪。

金:皇后、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才人、美人、宝林、御女、采女。

元:皇后(若干人)、贵妃、真妃、淑妃、丽妃、婕妤、丽人、才人、顺仪、淑华、淑仪 。

明:皇后、贵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后增 丽妃、充妃、成妃,端妃、裕妃、嫔、才人、选侍 。

清: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答应、常在。

后宫制度,大前提就是男尊女卑。

趣味链接:具有“羞花”之美的是谁?

唐开元年间,杨玉环以女道士身份被招入宫。她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件事传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当即选场玉环来见驾,明皇一见,果然美貌无比,便将杨玉环留在身旁侍候。由于杨善于献媚取宠,深得明皇欢心,不久就升为贵妃。自此,杨贵妃就有“羞花”之美的称号。

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的人才PK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长达一千三百余年,对封建时代的文化教育、官僚政治和社会发展进程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唐代建立后,继续实行科举取士,这一制度更加完善起来。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分科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称制科。常科和制科,性质不同,因而在考生的来源、考试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即京师或州县学馆学生,送尚书省应试者;二是乡贡,即非学馆出身,先经州县考试合格,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五十多种,其中以进士科最为重要,考试内容主要是诗赋。常科登科之后,不是立即授予官职,而是要再经吏部的考试合格后,方才能授以官职。

唐代制科名目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等等。应试者可以是得第作官之人,可以是登过常科之人,也可是庶民百姓,考试一经合格即授予官职。

宋元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所改革。宋太祖时正式建立殿试制度,即礼部考试后由皇帝在殿廷主持最高一级考试,这样宋代的常科就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元代科举考试内容与唐代相反,是重经义而轻诗赋。经义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中选题,答案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展到了极盛。这一时期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校与科举紧密结合,进学校成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必由之路。

明清时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举人。举行乡试的次年,举人在京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及格者再于当年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中选者为进士,分一、二、三甲。考试的办法是,专取《四书》、《五经》命题,以程、朱的解释为依据,文章的格式规定为八股文。

明清科举考试中还设有专为选拔武艺人才的武科。武科始于唐武则天时代开设的“武举”,以后历代皆续有开设,但不定期,至明代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

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科举制度本身的消极因素就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之后,科举制度更成为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工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即废除。

趣味链接:何为八股文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神之罪责起源之力

    神之罪责起源之力

    在现代世界中,众神堕落,世界污秽不堪,一位骚年因为受到启源力量的启发走向使世界回归正轨的道路。但前路充满了阴谋
  • 过眼云烟的那些年

    过眼云烟的那些年

    小学,初中,以及高中半年的的生活。有美女老师,老太婆,初恋。。。。从陌小汐三年级来的叛逆生活....
  • 永恒炼阵师

    永恒炼阵师

    元初世界的文明火焰从未熄灭。炼阵师,元初文明之火中一颗饱受诟病的渺茫火苗,没有斗士的力量,也没有术士的玄奥,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汗水与劳累。这是一位炼阵师的故事,起源于大陆北方的一个边陲小镇
  • 倾国倾城绝世废材

    倾国倾城绝世废材

    她未来世界的暗夜女王却穿越不小心的来到了云月柔的身体里遇见了冷若云娇雪的挑刺今后走该怎样走
  • 纯若清风白如雪

    纯若清风白如雪

    五年前这里被烧成一片废墟,所以人都以为冉家再无崛起的可能,那夜,冉公馆熊熊的火舌贪婪的舔噬着天空,嘶吼声伴随着噼啪的火星爆炸,整整响了三天三夜,再汹涌的水从四面八方灌下,始终不能伤这大火分毫,强烈的灼热感和焦糊味弥漫整个大陆,久久无法散去
  • 我是左木杨

    我是左木杨

    巴巴颜赫家族麾下的五部三十六骑,推翻了星夜王朝,建立了大地王朝!岁月更迭,大地王朝衰落了,三十六骑被消灭了!神秘的五部,却不见踪影!樱鸦部,青衣部,阴蝶部,流炎部,天渊部,秘密潜伏在都市和山区,各司其职。为了延续祖辈的初衷,左木杨在热闹喧嚣的都市中,掀起滔天巨浪!我,就是我,我是左木杨,一名水蓝国军人。
  • 太平仙宝

    太平仙宝

    三千大道诸般法,五楼城下授长生。上到苍穹摘日月,下入幽冥问鬼神。少年王通,自幼孤苦,儿伴惨死后遵其嘱咐努力活下去。群星降世,仙门大开,藩王争霸天下,三千大道,旁门无数,天地若洪炉,众生如蝼蚁,王通势要离经叛道,逆行而上,杀出个朗朗乾坤。
  • 拯救与审判

    拯救与审判

    清风吹来我自来,罪恶散落随之去。拯救与审判,科幻大片。
  • 2014版圣经

    2014版圣经

    重新翻译中文版《圣经》的想法,源自于无意中看到摘自《启示录》的一段话:“I_am_the_Alpha,I_am_the_Omega。I_am_the_First,I_am_the_last。I_am_the_Beginning,I_am_the_End。”这段话气势磅礴,然而,其配套的中文翻译却相当令人无语:“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我仔细梳理其中的文义,将这段话重新翻译如下:“我是一切的开端,我也是一切的结束。我在时间开始之初就已经存在,我也会在时间结束之后继续存在。我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我也是世间万物的终结者。”……
  • 花千骨之情缘深长

    花千骨之情缘深长

    上一世,她是花千骨,是世间仅存的一个神,他是白子画,没有七情六欲的上仙;这一世,她是六界之主,他却是只爱她一人的落寞上仙;这一回,他发誓不会让她在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这一次,他们是否能再续前缘,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