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二人拾级而下来到下半层。最先来到的一大片区域是关于法律,政治,经济学的各类书籍。在这片区域的右侧分列的是中国古代哲学书,靠里面的是西方哲学区,最后面的几排架子是属于三联出版社的专属书架,上面陈列的全是三联出版的书籍。在西方哲学区域旁边夹杂了一整列的心理学专栏。上面各类心理学书籍整齐码放。
曹阳先在经济学那里浏览一圈,因为他在学生生涯并未主修经济,所以只好将目光放在入门级的经济学书籍上。经过一番细致的挑选,他最后选定了美国人曼昆著成的一套《经济学原理》中文版。这套书共分为三册,一册微观经济学,一册宏观经济学,另有一册学生习题练习册。扉页上介绍说,这套书现今仍作为美国一些大学经济学科的基础课教材。曹阳想,既然是用来做教材,买来自学应该会获益颇丰吧。
紧接着经济学的是几排政治政策论和法律法规书籍。这些书的书名拆开来看其中的每一个汉字谁都认识,可是当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却又变成难以理解的句子。这些书名自然对曹阳和姜曼云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曹阳费力的提着半满的购书篮让过站在书架前认真阅读的一位中年人,姜曼云则顺着另一侧的书架,食指指向书脊上的书名,随着脚步的移动用指头肚子轻抚过每一本书的书脊,那些艰涩的书名无意识的从姜曼云脑海中滑过。
没有一本书能够勾起他们抽出来看一看的渴望,若是把刚刚的文学区比作地球的话,此时此刻两人正在遨游火星。当然,火星也是有生命迹象的,譬如刚刚那位中年人。除了他之外没有人在此流连,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那一整面的书册仿佛是书店里的仪仗队,装帧精美,货源充足,面露威严,不苟言笑,雷打不动的安坐于此,成为整座书城最资深的看客。
这里恐怕是整座书店最清静的地方了,当然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推理小说家倒是可以以这里为背景发挥发挥想象力,或许能冒出让人拍案叫绝的火花。
转过那一片无聊的区域,两人来到更里面散放哲学的地方。几位学究气的读者零零星星的站在那里,其中有一位读者十分特别,他白须冉冉却面膛红润,眼神透露出他的精神矍铄。老者抚着灰须,捧着一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细细阅读,时不时还露出得意地神色。那只抚须的手也会偶尔在虚空里比比划划,仿佛一位胸有成竹的指挥家在指导乐队演奏,每到通悟之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更像是得了糖豆的孩子,看起来十分可爱。
姜曼云因为好奇,随手指住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问曹阳:“你知道什么是哲学吗?”
“当然!《马克思主义》不就是哲学吗?我们都学过的。还有《******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应该也都是哲学吧。”
“你说的这些在前面的书架上已经看见过了,可是这里还有几架子的哲学,这些书都写了些什么东西啊?”
“乖,你要这么想?如果哲学没有那么多东西,大学就犯不着特别开设一门叫做哲学的专业了。”
“那你说这本,这叫什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在写些什么东西啊?!小说不像小说,随笔不像随笔,看也看不懂,真没意思!谁会买这种书啊。”
曹阳正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听见旁边传来一个圆润浑厚的声音:“哲学之妙,妙不可言呐!”
两人赶忙抬头寻找,这才发现声音的源头就是那位白发冉冉的老者。老者单手捧书,另一只手隔空点划着什么,脑袋埋在书里并不曾抬起看向这边,这让两人很是怀疑自己的听力出现了问题。
曹阳虽然疑惑,却也不想扰了老者的读书兴致,可是姜曼云探过头来更压低声音告诉他说:“叫我看,这写哲学的人都不正常,读哲学的都是闲人。”
“此话倒是对了一半!”同样的声音悠悠传来。
这次两人毫不犹豫的将目光射向老者,因为这次的声音十分洪亮清晰,肯定是老者发出的。只见那位老者从容地合上手中的书,安然夹在腋下,扶着山羊白胡须走到两位年轻人面前。他扶了扶滑落一半的眼镜框说:“年轻人啊!你刚刚的话前半部分是大错特错了。能写出哲学传世的作者那都是这世界上顶厉害的思想家,他们才华横溢,聪慧过人,是世界上再正常不过的人。如果非要说他们不正常的话,那也是他们的大脑太迥异于常人,他们太聪明了,聪明的让人难以置信,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思想才会出落地如此精辟,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呐?!若非经他们的点拨指导,常人恐怕难以窥得这世间万物奥妙之一二。可是,小伙子啊,你后半句话说对了。哲学啊,也只有我这样的老头子回来看一看,学一学,讨一点求知的乐趣罢了,但要说功用自然是没有。可是,这些书中的哲理却对你们年轻人非常重要,可是你们太忙啦,像我的孙子一样,整日里忙学习,忙工作,没有安安静静坐下来看书的时间,也根本没空理会这些劳什子啊!”老者的话带着微微的连叹。
“老先生,我还是不懂哲学到底讲些什么,有什么用?我根本就看不懂里面的内容。”曹阳指了指姜曼云手中的尼采。
“小伙子啊,读书人不言功利,尤以哲学为甚。书籍于人受用无穷,可是要为了受用无穷而读书,那倒不如不读。用求功利的想法去看书,你所得到的只会是失望。不如不读,小伙子,不如不读啊。”
曹阳仍然不知道老者所云,而姜曼云却早已经把得意洋洋挂在了脸上,她用手肘碰了碰他,意思是说:看吧,我说的一点没错,凡是与哲学搭边的人都不太正常。
老者接着说:“年轻人,追求大智慧是最让人愉悦的事情。你们眼前的这些书都可以帮助你们追求大智慧,进而影响你们的心境,最终让你们沉浸在追求智慧的愉悦当中。可是,如果你们希望这些书帮你们挣得更多的钞票和地位,它们可没有这种奇效。那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小聪明可学,大智慧则可遇而不可求。”
老者说完,丢下困惑的曹阳,背起手便扬长而去了。
“什么大智慧小聪明的,我看我们单位会来事的聪明人都是领导干部,榆木脑袋可是一官半职也没有。”
姜曼云对老者的话不以为意,愉快的将手中的尼采放回书架。
她说:“走吧,我看这哲学都是毒药,我们还是离开它们远一些。去那边看看历史吧。”说着姜曼云便拉起还呆立在毒药之中的曹阳往历史前进。
按理说历史作品也是有分类的,譬如有些书讲的是历史研究,有的书是历史文学,还有的书综述历史,做历史评价,讲读史心得,不一而全。可是这里的几大张架子却只写了历史二字再无更详细的分类。姜曼云就以为这些历史书与平日里看的古装剧,历史剧差不多,于是想来找些有趣的历史读读。
细细看了几本书名,姜曼云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儿,这些书一点都不像有意思的样子,那些书名也全然跟历史没什么关系。譬如她看到的有《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中国传统与变革》《汉代农业》等装帧风格相同的一系列书。顺着它们再看下去是钱穆老先生和牟宗三老先生的集子,有《秦汉史》《国史大纲》《黄帝》《史学导言》等,牟宗三著作有《政道与治道》《历史哲学》《道德的理想主义》等。其中虽有几本以“史”缀名的书,可是姜曼云抽出翻看,满篇的文言古语,吓得她只好又把书乖乖放回原位。她看书最不喜欢看注释,可是这里的书动不动就整页整页的注释,仿佛凶神恶神的门神,守住历史的大门不允许姜曼云进入,而姜曼云也压根没想过要去一探究竟,毕竟那些注释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放下书再回头看曹阳的时候,姜曼云发现他正捧着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认真的样子倒有几分书生的帅气味道。于是她矮下身子,想要看看是什么书引出了男朋友的书生气质。书脊上写着作者是黄仁宇,书名为《中国大历史》。姜曼云看向书架,曹阳拿的那本是这里仅存的一本《中国大历史》,她没办法,只好拿起书架上同一人著的另一本书来看,这本书名叫《万历十五年》,名字不错,有点“历史”的感觉,于是她信手拈来,从中间的部分看起。
没有五分钟的时间,姜曼云就耐不住性子好好地去读它了。原本以为这位作者总应当写些真正的历史了吧,否则也不会使曹阳如此入神。哪知,这位黄博士净讲一些朝廷上无关痛痒的小事,既不成章节,也没有曲折,全然没有阅读的乐趣。更何况讲完小事,黄博士还要用他那不怎么通畅的语文来议论品评一番,这样的历史姜曼云可是看不下去的。
“这都是些什么历史书啊!一点意思都没有。”姜曼云气愤的将《万历十五年》放回书架,紧接着又不客气的抢走曹阳手中的那本《中国大历史》一同塞回去。
“干嘛啊!你还跟书置气?”曹阳苦笑,“小心别把人家的书撕坏了。”
“撕坏就撕坏。”姜曼云赌气。
“撕坏我们就不得不买了。”
“切,买就买,出门就扔到垃圾桶里,什么书嘛!一点用都没有。”
曹阳撇着嘴巴抱怨道:“谁说的。我刚刚看的这本还不错,挺好的。里面讲到秦汉两朝之所以定都在西安附近是有原因的,和当时这里的气候条件有关系。”
“无聊!真无聊,十三朝古都形成的原因怎么还会和天气有关,我看他是在故弄玄虚。”
“不会啊,他讲的很有道理。”
“一点道理都没有!我们去找找哪里有武则天传吧。我要学做女强人!教你做我的男宠!”说罢,姜曼云不由分说的揪住曹阳的臂弯离开了这里,曹阳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抽出那本《中国大历史》放入购书篮中,自然也就从此和这本大历史观的书籍失之交臂了。
在靠近人物传记的地方,两人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历史”书,这里全是各式各类的人物传记,从帝王到大臣,从文人到商贾,应有尽有,十分齐全。并且往往一个人的传记还有很多种,出版社不同,作者不同,译者不同,挑的两人眼花缭乱,不知该看那本好,最后,姜曼云干脆不挑了,只找定价最贵的买,于是两人总共买下了武则天,康熙,雍正,乾隆四本皇帝传记,和珅,胡雪岩两本小传,一本为官宦传记,一本为商贾传奇,又另外带上两本近代人物传记,一本周恩来,一本******。后来这两本虽然不会看,但是曹阳觉得买来放在书架上以备不时之需还是不错的。
几近塞满了购书篮之后,两人结束了在汉唐三楼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