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5100000016

第16章 陈吟(6)

有人在评论80年代中国诗歌发展状况时说:“……翟永明是从时代代言人的声音,过渡到一个女人的,翟永明个人的声音,这个变化非常重要,经过这个变化,她的诗从硬变得有一种柔韧性。”其实这一论点何尝不可适用于许多其他女诗人身上,但对80年代以后出道的汪文勤而言,就不一定适合,因为汪文勤的诗从来就不曾发出所谓“时代代言人”的声音,女性主义也从来不是她的诗歌要求;她一开始即具有一种过人的“柔韧性”,她的柔,显然又不是中国传统女诗人那种婉约的,属于闺阁派的浪漫风情,而她的韧,更非那种“硬梆梆”的干涩风格。她的诗柔和而安静,却也有实质内涵令人思考的硬度,一种从生活中碰撞出来的感性与知性相互交织的诗性光辉,诸如《空中观想》、《素描中国》、《温哥华岛》、《2006年的春天》、《胡杨十二月》等都可列为例证,其中《温哥华岛》一诗感性特强,作者的感觉功能发挥到极致,细腻到令人难以相信这是真实的存在,例如“月的呼吸/感动水/坚守着/以柔曼和碧绿”,再如:

图腾

把树从森林中捉出来

放进人群

同时把浣熊的妥协

和鹰的冷漠

融进玉米的长须

这首诗足以证明汪文勤确有超强的诗性敏感度以及擅于驾驭感性的能力,笔下对事物形象的捕捉绝不止于表象,而是深入地渗透进事物的内在。

80年代以来,两岸的社会与人文环境开始转型,市场经济决定一切,全面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内容与方式,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人的精神生活日趋枯竭,因而导致了文学退潮,诗歌被逼到边缘,备受冷落。于是有人问我:在诗歌日渐被世俗社会遗弃的大环境中,是种什么力量使你坚持诗的创作数十年而不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对文学有高度的洁癖。在我心中,诗绝对是神圣的,我从来不以市场的价格来衡量诗的价值。我更认为,写诗不只是一种写作行为,而更是一种价值的创造。这是我对诗歌的绝对信念,也正是驱使我全心投入诗歌生涯数十年如一日的力量。我和汪文勤有着完全不同的现实际遇与人生旅程,但我们对诗歌价值的认知,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与信念,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过在这个集子的作品中,她更着重于“爱”这个主题的表述和阐发。

做为人,汪文勤集三个角色于一身:为人女、为人妇、为人母,但作为诗人,她却单纯得如山谷中的幽兰,远离尘嚣,低调而娴静。与她近距离接触时,你会感到一股柔情漫涌而来,举凡孤寂、傲岸、狷介等这类属于诗人的性格并不彰显于她,反之,她的心性更多地突显在深情的爱和悲悯上,而这些几乎是铺天盖地地化在她的诗中。我曾想: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并不能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只要心中有爱有诗,瞬间即是永恒。这对汪文勤来说,绝非高调,事实上她的内心世界除了诗与爱之外,几乎别无他物,如果还有别的什么,也许只是一丝淡淡的,不易察觉的沧桑感,以及惹人怜惜的哀伤神色。不过,诗人的眼睛毕竟是超现实的,汪文勤对“爱”的认知有时相当理性,在《记录天使》一诗中,她对“贞节牌坊”的价值是采取保留态度的。所谓“贞节牌坊”,无非是在民族集体潜意识中的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带有封建色彩的图腾。在诗人心中,爱本身就是贞节的,真爱是可以绕过贞洁,超越牌坊的。

在《感情生活》一诗中,汪文勤能感受到“爱人的动念”无处不在,且“自成气象”,这种气象便是:

只需微微一笑,

那边就春暖花开了。

她把爱的丰盈和轻柔,爱的动人魅力,写得如此举重若轻,又如此刻骨铭心,她的微微一笑虽透露一点点佛祖“拈花一笑”的玄机,但禅悟后面的“春暖花开”,自比海子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世俗祝愿,含意深刻多了,汪文勤这两句诗更能显示在参透了爱的本真之后所引发的人生体悟。

汪文勤对母爱的描述特别生动而深刻,尤其是《早年》与《捉迷藏》二诗,读来令人心弦震荡。她的内心有一方水土,不时牵引起童年美好的(有时也是酸楚的)记忆。读《早年》一诗时,我会不经意地把她幻想成一位在新疆草原,带着花帽、扭着脖子在大风中曼妙起舞的维吾尔少女。至于她穿着“让云胖胖地镶着边的,紫花苜蓿的衣裳”则是她早年苦难岁月中诗化了的人生。

其实在这首诗中,作者已把一位温馨而又令人鼻酸的母亲形象,化成了一个含有普世意义的象征,不论在荒烟万里的塞外草原,或在阡陌纵横的江南农村,母亲的形象都会清晰地在我们眼前显现,同时耳边也随即响起呼儿回家的“一排声浪/滚过草尖”,可是母亲早已亡故,这声声的呼唤,终成绝唱,且化为一缕炊烟远远飘去了天际。

汪文勤写母亲着墨最淡而又刻划最深的一首诗当属《捉迷藏》。她用了一个很俚俗的童稚标题,却调动了一些语字平实却十分鲜活的意象,整首诗看来像一首语义浅白的童诗,似乎是信手拈来,却有着由诗性张力维系的严谨结构,最后一节尤为精采,诗人轻描淡写地把富于戏剧性的情结提升为一个无言而凄楚的幽远境界。

她说着

又把脸埋进风里

这结尾两行极为高明,以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很潇洒地完成了一个沉重的主题的呈现,由此可见汪文勤诗歌艺术另一侧面的魅力。

二〇〇年十二月八日台北

诗?人

曹永正

文勤写诗,还未成年就已成名。

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可不容易。

有次与台湾诗人痖弦游新疆,说起那段日子,痖公道:“我们也有个‘创世纪’年代,白天黑夜只琢磨一件事,一个好句子出来,诗还没写完,就传开了。”

洛夫先生也说过:“有时候,是诗在写人还是人在写诗搞不清楚。”

怀念一个时代,就是怀念自己的所在。

八十年代,在中国,诗是沸腾的民愿,是文凭和名片,是才华和王冠。当然,诗,还是敲门砖。新疆天山深处有一位牧羊人,因为在《人民日报》上发了八行小诗,被调入了国家机关,当了干部,吃上皇粮,一时传为美谈。

那年月,诗,成了逃生的出口。

诗国大开普渡之门,万众一心,沿着诗行,去找诗意的生活。

有些人找到了,有些人找丢了。

还有些人,沿着出口,找到的却是枪口。

以言定罪的时代,因为诗,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功能,成了“朦胧”的私信。诗是密码,是手语,是不需翻译的雅言,是不必猜穿的谜底。

“谁在世上某处死?

无端端在世上某处死,

在望着我……”

谁在写诗?有梦的人;为什么以诗筑梦?

因为可以在梦里做自由的自己,即使被追捕,惊醒时还在床上。

那么,今天,谁在写诗?

读诗的人。

可以放声大笑了。可以口无遮拦了。可以自谋职业了。可以去别国串门儿了。可以开坛布道了。

风云帐下,食客三千的诗去哪儿了?

诗回国了。

每当诗群们造访这个星球时,都带着恩典。

布施之后,太累太睏太伤感,诗群们离世时曾发誓:永不还乡。

大潮退后,留下一些看海的人,他们的名字叫诗人。其实,他们本是普通的渔人,如圣徒彼得。

彼得跳海见主,是为了与主同在;诗人写诗,是为了与诗同在。因为他们本是诗国的居民,只是在人国拿了“绿卡”。

人子是相知的,有约的,守诺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是诗人的家信,也是国书。

所以,写诗、读诗,不那么简单,那是神圣家族的通讯方式。

密码:爱。

运营商:世道风云,家道往事。

实名制。

无论是沃野千里,还是一米阳光,全是性情家乡。

诗人是靠天吃饭的。天不赋你,你哪好哪玩儿去。有道是“少女情怀总是诗”,那是指干净的愿望。可以不靠天吃饭的农人、渔人和牧人,可以变成工人,但不可能是诗人。你不是诗的人,诗不搭理你,除非你自作多情。

如此看来,活在当下,诗的人很难做。

灵感像鸽子一样飞来,被车门挤死了,被油烟呛死了,被泪水淹死了,被咆哮气死了……灵感像贼一样伺机以待。

诗的人走在人流中,惦记着诗国的家小,无法不迷失;诗的人没有验钞机,分不清人民币还是冥币;诗的人望着地平线,很容易被脚下的电线绊倒;诗的人赴宴,看到的是“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诗的人把数字看成岁月:“3”是春,“6”是夏,“9”是秋,“12”里能听到送旧迎新的钟声。

诗的人,看你笑,为你怀明日之忧;

诗的人,观你老,望见的是“春花插满头”

诗的人未必身心两处,却自说自话。

根本不是什么“时代的代言人”,是因为时代发炎了,有人发现了,惊叫一声喊出许多话来,那就是人的诗了。

人的诗,可以是诗人写的,也可以是能人做的。

人的诗,应该是有人味儿的,是人能懂的,是念人望人救人并自救的,是劝人与天地和好的,是天然、自然、本然的。

起码,应该是真的。

文勤是诗的人,活在真里。

论文可以剽窃,散文可以拆卸,杂文可以佯怒,小说可以窝赃,唯有诗,离开“真”活不了:真性情、真洞见。

真性情是不装。

汉语诗有装的传统,或叫血脉。装征人、装怨妇、装失意、装怀春、装千年的崇高万年的淡定。以装取胜的,大有人在。

名垂千古的巍巍丰碑下,撑着的一些古人,至今做着鬼脸,嘲望着粉丝们的天真。

真洞见是不偷。

当然还有不借、不随、不欺。纵观古今中外,一孔之见被不断撕开,养活了不少文人、哲人和所谓诗人。使庸人变成圣人也不奇怪。

其美名叫传统,先传,后统。

于是,诗的人少了,人的诗多了。有话不好好说,或没话找话说。

你听不懂,我就多一门外语。没人听得懂,就可以“申遗”了。

欺人,人躲了;自欺,人疯了。

于是诗坛如拳坛。鼻青脸肿,自命冠军的狂嚎之后,洗洗睡了,必有同伙前来,评述一番,饱餐一顿,不爱红装爱武装,诗身人面。

而诗国的居民们,他们的日子依然火辣,洒向人间都是愿。

海量私信,诗体真言。

有密码、有运营、实名制。

那,就下载吧。

文勤诗在,喜出望外。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于台北

同类推荐
  • 三峡交响曲

    三峡交响曲

    这是一首表现三峡工程建设的长诗。诗人将长诗置于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上,经过精心选择,择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场景和画面,歌吟了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丽,描绘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英雄群像,现出他们朴实的品质和献身精神,使长诗涵蕴工程可歌可泣的场景、人物和故事,从而使长诗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感和浑厚的文化意蕴。
  • 中国传奇(林语堂全集15)

    中国传奇(林语堂全集15)

    "本书所收各篇,皆为中国最著名之短篇小说杰作,当然中国短篇小说杰作并不止此数。本书乃写与西洋人阅读,故选择与重编皆受限制。或因主题,或因材料,或因社会与时代基本之差异,致使甚至多名作无法重编,故未选人。所选各篇皆具有一般性,适合现代短篇小说之主旨。短篇小说之主旨在于描写人生,一针见血,或加深读者对人生之了解,或唤起人类之恻隐心、爱、同情心,而予读者以愉快之感。小说当具普及性,不当有基本上不可解处,不当费力解释,而后方能达到预期之目的。本书所选各篇中,若干篇具有远方远代之背景与气氛,虽有异国情调与稀奇特殊之美,但无隔阂费解之处。本书是作者又一部向西方..."
  • 宿松

    宿松

    石一龙是“70后”诗人之一,其诗也具有很多70后是个的特色,诗歌意象大胆先锋,体现了70后比较丰富的学养和对历史的继承;另一方面在诗歌技巧探索、现实观照上又有与传统不同的地方,这是诗歌向前迈进的明证。
  • 听钱钟书讲文学

    听钱钟书讲文学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
  •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这本书,以各自独立的短篇串成,按时代顺序,讲述了日本的神话源起、奇谭怪闻、妖怪的类型及特色等,自然,免不了诸多人与妖之间的传奇情事。笔者试图以淡笔的巧述,结合细致浓墨的描摹,将那些美丽的怨灵、荒诞的巧遇、苍凉的悲哀、无奈的抉择、枯寂的执念,真实刻划于纸上。同时,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既有严谨治学的钩沉梳理,又有民间说书讲史的韵味。以那时那人那事的腔调语气,缓缓铺陈出情节,把古奥变成清浅、将藏诸深山变成妇孺皆知、把本来驳杂繁复的妖事,从字里行间立起来,还其鲜活的原貌。这许许多多让我们叹气、惊恐、顿足、思索的传奇,与其说是谈鬼说怪,不如说是摹画人间景象。它们的姿态是梦一样的境界,众生相被绘在狞狰的面具下,等待你洞悉后伸手揭开。
热门推荐
  • 淘气娇妻爱闯祸

    淘气娇妻爱闯祸

    她不是最聪明的女子,却用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凡事往好处想。作为21世纪的现代女性,她想要霸占这个古代的丈夫,巧施妙计却不愿意玩弄阴谋伤人性命,在现代,她最想做一个米虫。可真当她可以做一个养尊处优的王妃,她却尽力去改变每一件不合理的事情,想让所有人都拥有幸福,她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美丽的,但她是最用心最善良的女子。竭力用一个现代人的知识见解,去改变一个无名时代的不合理。
  • 都市丽人

    都市丽人

    宅男宅女好蒹葭,恩怨情仇不似它。金银珠宝满地撒,都市丽人满天下。
  • 爱妃太过销魂:霸皇艳妃

    爱妃太过销魂:霸皇艳妃

    她是谁?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是王爷手里的玩宠?还是阎宫宫主的心魔?一场变故,让她忘却一切,遗失了最初的悸动,当千帆过尽,人生不如初见,面对眼前惊才艳艳的几位男子,她该如何选择?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半世妖娆

    半世妖娆

    校园的甜美浪漫虐恋总会有你喜欢的从前的白衣少年
  • 帝姬

    帝姬

    “我留下说明这里有我值得留下的理由,我找不到我留下的理由时我便会离开。不管是牢笼,还是地狱。”“为什么没有天堂呢?”小丫头歪着头盯着眼前的人问到。"你傻呀!要是天堂的话你还会想着离开吗?”。。。。。。。。。。。。
  • 嫡妃的三亩田园

    嫡妃的三亩田园

    爹死娘没种,仰人鼻息吃白食,日子真心不好过。沈香徕仰天长叹:穿越这门技术实在不好掌握,回头得多练练!眼下么!还是得抓紧给这俩窝囊娘当家作主,带着便宜弟弟奔小康。前有山,后有江,脑子里有现代农业新技术,荒难洼地全是宝,千里江岸稻飘香。(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拯救都市之神

    拯救都市之神

    七年的丛林生活,他见证了太多的血腥与残忍,不要跟他提什么游戏规则,他不懂,只知道“角逐天下,惟强者为尊。在社会丛林中。
  • 天才后卫

    天才后卫

    艾弗森的速度,卡特的扣篮,乔丹的技术,约翰逊的传球。如果这些特点集合在一个人身上,他会有多强?如果这个人是个中国人,他会取得怎样的成就?这年,陈锋还是一个大一新生,一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天才后卫......
  • 宠妻无度:帝少霸爱小甜心

    宠妻无度:帝少霸爱小甜心

    在公司大楼里,他狠狠地将她禁锢在墙角。“放开我!这里是公司,你这个混蛋!”女孩儿固执的大叫着。“公司?”男人淡淡的一笑。“那又如何?你以为因为这样我就会放开你?”“那你说!到底要怎么样才肯彻底放手?”“放手吗?可以啊……”男人的眼神越发深邃。“但代价是……让我宠你一辈子,永远不许离开我!”
  • 末世之残酷求生

    末世之残酷求生

    在末世中,残酷与求生。人性的冰冷与恶毒。却造就了杨涛这个王者,他将带领人类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