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安吉·拉克罗斯曼(Angela Crossman)和麦克·刘易斯(Michael Lewis)在2006年所做的研究发现成人判断孩子撒谎的准确率低于50%,这与其他类似研究的结果大致相同。研究发现,由于家长持续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大部分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其实就知道撒谎是“不好”或“不对”的,所以,孩子特别是学龄前期的儿童说谎时产生愧疚感往往比成人强很多。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愧疚感时,我们很容易从他的身体语言特征上看出。愧疚感最明显的身体语言特征包括眼神不敢对视、眼睛环顾左右或低头以及身体躯干部分呈收缩状态等。可以说这些都是儿童说谎时比较明显的特征。儿童说谎时也会出现紧张、小动作多的身体动作,但这一点通常不足以作为判断的可靠依据,这是由于儿童说谎时因怕家长发现而产生的恐惧感会比愧疚感小。他们对一旦谎言被揭穿后产生的后果往往预计不足,甚至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过。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比较活泼的儿童即使讲真话时也会伴随着许多身体小动作。
儿童的语言和逻辑能力的发展都还远未健全,因此常有不合逻辑或常理的语言出现。儿童的记忆力较差,在对细节的回忆上往往出现许多支离破碎、看似天马行空式的表达,这一点即使他们讲真话也完全一样。此外,孩子大都比较随性,除非在大人的授意和教导下,只有极少一部分儿童有能力对谎言进行较合理的编造,并进行事先演练。因此,最好尽量避免通过寻找言辞疑点的方式去判断儿童是否说真话。
青少年说谎的特征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他们的语言、逻辑能力和控制能力均不断提高,前面提到的那些儿童说谎特征都将逐步减弱。到了青春期,特别是到14~15岁时,说谎能力已接近成人,仅凭眼神不敢对视、眼睛环顾左右、紧张、小动作多等这些身体语言特征判断青春期的孩子说谎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此时,结合第三章讲到过的言辞和身体语言两个方面谎言的疑点特征和第四章涉及到的设立行为基准、问问题和观察来判断都能取得比较好的结果。
大部分青少年的智力发育尚未完成,逻辑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对常识也存在着认识不足的现象,因此,在谎言编造和有所隐瞒的细节上往往存在着许多的漏洞,难以经得起大人的提问和推敲。只要预先设计好各种细节问题,提问得当,一般都比较容易发现谎言的疑点。现在多数孩子在较优厚、舒适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因此,因应付恶劣环境而培养出来的撒谎能力并不强。唯一需要担忧的恐怕来自遗传或模仿大人形成的说谎习惯,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孩子并不多。
隐瞒是孩子经常使用的一种谎言。与捏造相比,隐瞒有着更难被察觉的特点。隐瞒这类谎言最突出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点就是潜藏的危害性很大,这个对孩子而言尤为如此。爬高、玩火、高空掷物,或外出游泳、交有复杂背景的朋友等这些常隐瞒大人的行为都可能对孩子健康成长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甚至可以直接危及孩子的生命。注意:儿童的隐瞒、掩饰能力较弱。青少年这方面的能力虽然比儿童强,但与成人相比,尤其是那些社会经验丰富、经历复杂的大人,他们的自我掩饰能力、自控力和表演技巧仍处在萌芽阶段,这一点为成功抓谎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及时了解孩子的动向并对此进行适当的提问,在认真倾听孩子回答的同时观察孩子的身体语言是揭穿隐瞒这类谎言的最佳策略。必须注意的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是追求独立和希望拥有更多的自我选择权和决定权,渴望探索外部世界,而且对于个人隐私的重视程度远比父母这一代人更为强烈。再加上受到来自朋友、同学的压力,过多地干涉他们的选择容易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朋友中被看不起或备感尴尬。因此当家长询问和了解孩子的动向时,青少年常采用情绪化或谎言的方式与家长的关爱相对抗。正确把握掌控的力度可以及时化解亲子之间的这些矛盾。一般来说,事先与孩子明确:允许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但父母也有权利和责任知道他们去哪里,做些什么,和谁在一起,什么时候回家等类似的约定都能得到孩子的同意和配合。记住:许多家长过分担心自己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希望完全按照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观去要求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导致青少年叛逆的一个主要原因。相信下面一个16岁男孩的心里话将给父母亲们一定的启示:“如果我不对父母撒谎,我几乎完全没有可能走出家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他们根本不接受可以帮助我个人成长的那些很正常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大部分离开家的活动都太危险了。”
哪些孩子喜欢说谎?
大部分的孩子其实说谎的水平并不高,也不常说谎,但在复杂环境成长起来的儿童或青少年则完全不同。在我曾接触过的青少年中,有一个12岁的男孩是父亲与前妻所生,刚出生就被送回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带大。他的父亲一直对现在的妻子隐瞒实情,直到孩子差不多快上小学时才向妻子坦白与前妻还有一个孩子这件事。在得到妻子同意后,孩子近10岁时才被送回现在的家庭,与父亲、后母和同父异母的妹妹共同生活。小时被父亲遗弃的阴影始终困扰着这个男孩,虽然后妈对他还不错,但他一直觉得现在的家不是自己真正的家。可以说他远比一般同龄的孩子成熟得多。另外的几个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不同的是家庭面对的问题不同,有些是因为二奶的原因,有些则是父母离婚,相同点却都是在家庭矛盾重重的环境下长大。这些孩子的家境其实都不错,但不夸张地说,他们说谎的水平已大大超出同龄人。尽管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准确辨识却绝非是容易的一件事。
另外一种比较喜欢说谎的孩子来自于过于严格、苛刻的家庭。在这种家庭氛围下,只有努力达到父母严格的要求才能苟且偷生。当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值时,为了不让父母伤心、失望,为了逃过惩罚,他们很自然选择欺骗来遮掩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或习惯性地想方设法把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归咎于他人或环境。隐瞒在这样的家庭中尤为普遍。
发现孩子撒谎,我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孩子有撒谎的行为,最重要的是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用打骂的方式只能暂时中止谎言,却无法根治和杜绝孩子说谎的这种行为。否则一旦孩子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他最自然的反应还是用谎言来逃避责任,以避免被打骂。更可怕的是,他会更加注意隐蔽自己的言行,真正的坦诚将从此消失。也不要急于立刻纠正孩子这种说谎的行为,而是先分析、厘清撒谎背后的原因。了解孩子为什么说谎通常比谎言本身或说谎这种行为更为重要,因为它可以直接反映家长在教育上的缺失和不足,家长在搞清楚原因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许多人把谎言与品德紧紧联系在一起,以为品德差的人才会撒谎,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谎言和个人道德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情况下反映出的是环境的情形和个人应对方法上的缺失。如果问题的根源在自己,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改正。不要担心这样做可能会丧失父母的权威。孩子从小培养勇于担当的习惯比自己的面子问题重要得多,而且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谎言的继续。千万别以为你能随便糊弄孩子。记住:当你用糊弄的方式对待他时,他将来必定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预防谎言的发生要比发现孩子撒谎后再找解决办法更重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父母亲必须尊重事实,以身作则,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撒谎的现象。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对孩子而言,他们是在模仿大人行为的基础成长起来,养成各种习惯,包括好习惯和坏习惯。大人可以很容易分清善意的谎言和欺骗之间的差异,但孩子不能。当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利用谎言达到各种目的时,你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
最后,必须让孩子明白:与真话比较,谎言确实容易让人获得利益或优势,但这些利益或优势大都只有短期效应。从长远来看,暂时的利益和优势反而让说谎者相信谎言是达到个人目的最优质的一种武器,因此会不断说谎甚至事事说谎。更可怕的是,习惯撒谎的人喜欢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应对一切,会倾向性地推脱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这些都可能让自己的人生最终演变成一场悲剧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