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0300000113

第113章 我国时令节日习俗谈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由春夏而秋冬,周而复始地循环着。人们天天过着刻板的生活,做着刻板的工作,一成不变,这就未免太单调、太枯燥了。因此,我们的老祖宗,想出些调剂的方法,按着时令,配合相当的娱乐和饮食享受,来提高人们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的积极性。此中多少有些意义,固不能把它一笔抹煞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旧社会对于春节,非常重视。元旦,家家门上贴着春联,大都是些吉祥话,如“花开春富贵,竹报岁平安”,又“大好家庭融淑气,改良社会发新机”等。人们按惯例向亲朋拜年,备着梅红名片,这种名片,都是木板印的,欧体工楷,很是精雅,借以联络感情。

春节,厅堂上悬挂祖宗的遗像,香花供奉,以寓追远系念之意。这些遗像,称为喜神,不仅子孙向之叩拜,即来拜年的亲友,也顺先向这些喜神致以敬礼,然后相与揖让道贺。主人献茶,茶碗有托,置着两枚橄榄,称元宝茶,实则橄榄和元宝绝不相涉,而样式亦各不相同,不知从何说起。茶后,又莲心桂圆汤,祝对方连生贵子,这具有封建性的腐朽观念,是不足取的。

家庭的新年娱乐,有掷骰子之戏,一称掷状元红。状元为科举廷试的首魁。骰子凡六面,第四面的点子特为红色,状元红,大概指此而言。据考,骰子始于唐代,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宫闱间掷骰子,明皇屡在四点上获胜,他的宠臣高力士,便把四点涂成红色。有的说,用红豆嵌入骰子,益显色彩,温飞卿因有“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也无”的妙词,原来红豆有相思子的别称。

儿童们都希望新岁的来临,不但有好东西吃、新衣服穿、奇巧的玩具玩乐,并且还有一笔额外的收入,就是家长和亲戚们给予的压岁钱。这种钱都是青铜的,有康熙通宝、乾隆通宝等,浑圆厚实,个个精良。儿童们得了钱,纳入“扑满”中。扑满为一种陶器,作罐儿形,开着一缝,制钱投满了,把它打破,取出一大笔钱,这就是扑满名称的由来。

旧俗,每逢立春,举行迎春典礼,民国成立,此制便废。但一九二六年,岁值丙寅,我在苏州,这年忽奉省令,恢复迎春旧例。当时我赴玄妙观前,一瞻其盛。典礼有仪仗队,向导者击着铜钲开道,次为警士,手执纸制的春球,五彩缤纷,很为悦目;又次为锣及大小旗伞,亭中有碑,写着:“丙寅年,太平春”;其后则铿锵的军乐,戎装佩着指挥刀的骑巡,容颇威壮;再后为一大彩亭,供值年太岁的芒神,神为纸扎,简陋得很。又有所谓春牛者,庞然长四五尺,首赤背青,胫黑蹄白,用一竹架,以纸糊之。末为参与典礼的绅士及官员的肩舆,周行热闹市区一匝而止。此礼越年即罢。“迎春典礼”,现已成为历史名词了。

宋人范石湖曾经这样说:“新年第一佳节,厥惟元宵。”元宵为旧历之正月十五日,又名灯节,当然以灿灿华灯,为唯一点缀。人们为了珍惜这个景色,觉此仅仅只此一宵,瞥眼即逝,尚不满足,便前展后延了数天。十三日为上灯日,十八日为落灯日,俗称“上灯圆子落灯糕”,借此佳节,进粉汤圆,啖糖年糕,眼福并兼口福,更助人们的乐趣。又复敲锣打鼓,喧阗一堂,名为闹元宵,无非为今岁事业焕发的先兆。儿童们此时更为欢乐,看看走马灯,牵牵兔子灯,又把纸儿扎成骏马的头部,中燃红烛,缚在儿童的腰间,在广场走动,明晃晃的烛影,从薄纸中透出光来,借以照路,盘旋左右,无不如意,也算控骑策蹇了。

上海的徐园,一名双清别墅,为私人徐棣山所建。初在沪北老闸唐家弄,每逢元宵前后,张灯供客夜游,那灯儿是雇巧工制的,玲珑透剔,无奇不有。且年年不同,岁岁各异,颇能引人入胜。并有曲会、画会、梅花会,又制灯谜,由游客随意猜射,猜射中了,奖以画册文具。此后才由孙玉声等结成萍社,有陆澹安、谢不敏、王毓生、徐行素、蒋山佣,为“萍社五虎将”。他们悬灯谜于文明雅集,再移至大世界游乐场,社友扩至数百人,进步书局刊成《春谜大观》一书。孙玉声所著的《海上繁华梦》说部中,也涉及徐园鸿雪轩的焰火花炮,张灯悬谜的盛况。

刘公鲁为刘聚卿观察的哲嗣,家富收藏,除极负盛名的唐代古物大小忽雷(乐器)外,又有汉宫灯四座,建昭雁足灯、黄山第四灯、汲绍家行灯、永建吉羊灯,四灯均属铜质,古气磅礴,而题识以雁足为最多。平时装贮楠木匣中,逢到元宵,燃点与客同赏。

落灯吃了糕,二月初二,又复吃糕。糕和高高兴兴的高字谐音,因此大吃而特吃,作为好口彩了。且世俗称这天所吃的为撑腰糕,说是吃了身体健康,腰脚硬朗。实则这种说法,是信口道来,不科学的。

二月十二日为花朝,俗称百花生日。花朝之说不一。《提要录》云:“唐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翰墨记》云:“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诚斋诗话》云:“东京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为扑蝶会。”今世俗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那是从《诚斋诗话》而来的。闺中女郎,在这天剪裁红帛,挂诸枝干间,以祝花寿,古人称为赏红。“花是美人小影,美人是花前身”,这是古人的韵语,《红楼梦》中诸女子,生于花朝的,有黛玉、袭人,而袭人又适姓花,更属可喜。

春日草木繁滋,出游阡陌,称为踏青。尤其妇女,平时深居闺中,借此时期,疏散一下,以抒积闷,且往往自绣花鞋,借夸针线,有“踏青鞋”之专称。我早年曾有一诗:“满庭春色动幽怀,绣陌闲游姊妹偕。博得旁人齐喝彩,阿侬新试踏青鞋。”

三月三日为上巳,也是春游的佳日。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这一天,邀集了四十多人,修禊于山阴的兰亭,大家赋诗,羲之写了《兰亭序》,为后世书法的范本。杜少陵又有《丽人行》一诗,有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句。

清明在门上插柳,也足一种点缀。这种柳条,收集起来,使之干燥,一般书画家在挥毫之前,把这枝条就火煨烧,灰烬可在纸上打一样稿,过后轻轻一拂,绝无痕迹,是很便利的。在这时节,家家扫墓、祭拜后,在墓上竖一纸旗,以为标识。沿至近今,扫墓之风,仍继承不绝,且不限于扫自己祖宗的墓,且扫革命先烈的墓,由私而公,风格更高。

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几乎妇孺都能背诵,甚至有人把句读改变一下,成为长短句式的词调,如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是这首诗,在杜牧集中找不到。

茶叶大都以雨前为尚。所谓雨前,撷取其叶,在谷雨节之前,较为鲜嫩。清明更早于谷雨,其时所采的茶叶,称为明前,那就知道的人不多了。又有俗谚:“谷雨三朝剪牡丹”,牡丹以洛阳为最著名。舍远就近,苏州郊外的培德堂,有微波榭,那儿的牡丹,吸引了很多的游客,一赏姚黄魏紫、锦袍红、玉楼春等名种。上海的法华乡,有牡丹的老本;花朵硕大异常。花在谷雨,正当盛时,但必付诸并州一剪,这岂不太煞风景吗?据花农谓:“发泄太过,势必影响来年的蓓蕾,把它剪掉,所以蓄其余力。”的确言之有理。

立夏家家习俗用秤称人,无非以体重有关健康,加以注意罢了。这天进时鲜食品,有谓樱笋,便是嫩笋和樱桃,尤其樱桃先诸果而熟。吴俗,列樱桃、青梅与麦,供享祖先,称为“立夏见三新”。此外尚有酒酿、咸蛋等。

端午一称端阳,又名天中节,欧阳修的《端午帖》有那么两句:“画扇迎暑,灵符辟邪。”就是说,一到端午,气候渐热,开始用扇。画符辟邪,转而画着钟馗像,长袍仗剑,鬼魅低头。实则古时悬钟馗像是在岁首,后来不知怎样移作端午点缀了。至于龙舟竞渡,以吊屈原投江,裹着角黍,作为祭品。角黍俗称粽子,所以谚语有“端午不吃粽,死后无人送”,硬把粽子和死凑合起来。当时的粽子,仅仅是白米,后来踵事增华,才有豆沙,或火腿及赤豆、绿豆为馅,恣人口福了。枇杷有黄金丸之称,有产于塘栖的,有产于洞庭东山的,白的名白沙,深黄近于红色的,名大红袍,纷纷应市,善价而沽。这天家家饮雄黄酒,且以余滴洒在屋隅,更焚苍术,无非用以驱虫灭蚊,亦属卫生运动。

冰为消暑佳品,旧时应市的,都是天然冰,在严冬时,由冰厂收贮,暑天供应。从卫生角度来讲,当然不能和人造冰相比,但价很低廉,买了许多,贮在鬼脸青的大盅中,任它溶化,可以降低室内的气温,原始性的空调,也是一种办法。

“亭亭净植,香远益清”,这是周敦颐的《爱莲说》盛赞荷花的名句。苏州葑门外的荷花荡,上海的也是园、味莼园,都是荷花集中之处。现在的豫园九曲桥,也得一赏翠盖红裳的景色。好些人家庭院中,备着一缸,植荷一二茎,甚至有所谓碗莲,那是小型的荷花,种在碗中,具体而微,亦堪欣赏。把荷花配合饮食,有以一撮茶叶,晚间置入含苞未放的花蕊中,明晨取出煮茶,清芬留于齿颊。又有撷取鲜叶裹粉蒸肉的,当年的知味观(菜馆),即以荷叶粉蒸肉为名肴。

一年容易,又是秋风,七夕便是秋来最早的令节。杜牧的那首《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扉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即是咏七夕的双星渡着鹊桥,作为巧的象征。小儿女陈列瓜果于庭中,膜拜双星,称为乞巧。复有投针之嬉,把一盆水曝于日光中,轻轻地投入绣花针,针浮水面,看水底针影,以验投者的巧拙,影成云龙花草形者为巧,若如椎如棒者为拙。又把面粉搓成条儿,打一小结,入油锅煎炸,称为巧果,甘脆可口,和着鲜藕红菱,朵颐大快。

月到中秋分外明,从观星而赏月,那是自然顺序。中秋烧香斗供奉嫦娥,这些虽属虚无缥缈,但人们借此助助清兴,也可说是浪漫性的享受吧!香斗围着雕镂精巧的纸旗,上端缀一金面的魁星,这是应着科举考试,秋闱夺标之意。我幼时很喜欢这些玩意儿,纸旗插在颈项间,仿摹戏剧中的武将。魁星,作为案头的镇纸。月饼家家必备,有苏式的,有潮式的,有广式的。现今以广式为主,旧时却以苏式为主。苏州稻香村的月饼尚甜,最负盛誉。又豆荚、毛芋艿为应时点心。这个习俗,偏重于苏沪一带。

重阳为登高节,上海没有山丘,便把沪南的丹凤楼和豫园的大假山,作为高瞻远瞩之所。一自国际饭店建二十四层楼,登高地点,有所转移了。重阳糕是小型的,略染色泽,糕上缀着小旗,以逗儿童的喜爱。高启诗:“故园莫忆黄花菊,内府初尝赤枣糕。”可见重阳糕,是宫廷中的赤枣糕蜕变而来。那时的菊展,大都在康脑脱路(今为康定路)的徐园举行。后来黄岳渊辟园于沪西,菊种达二千有余,取而代之了。

冬至,日渐长,因此冬至一名长至节,和夏至日渐短,称为短至相对应。冬至夜,例饮甜白酒,这酒度数不高,人人能饮,不致醉倒,苏人名之为东洋酒,实为冬阳二字之误。这酒是土酿,并非从日本输来。冬至有一雅事,即在这天绘梅一枝,预定花朵八十一,每日作一花,花尽而九九毕,称为九九消寒图。冬至有一俗谚“干净冬至邋遢年”,谓冬至如天晴,那么阴历年必雨雪,这种占验,是不够科学的。

世俗以十二月为腊月,该月初八日进粥,称腊八粥,本属僧家斋供。煮法,先将香粳米和水烧透,次将胡桃肉、松子仁及莲心、榛栗、柿饼等,加入白糖,再用文火缓煮至熟烂为度,这是素的。也有白粥加入火腿、虾米、鸭肉、猪肉,和以清盐,这是荤的,非僧家进啖了。

旧时用砖砌灶,上面有一小龛,供东厨司命像,称为灶神。每年腊月二十四日,举行送灶。顾铁卿的《清嘉录》有那么一段记载:“廿四夜送灶,比户以胶牙糖祀之,俗称糖元宝。又以米粉裹豆沙馅为饵,名曰谢灶。”这种糖元宝和谢灶,祀毕,都充儿童的口腹。我幼年时,每岁啖食,迄今犹留印象。且送灶时,焚化纸轿,火光熊熊中,撒着青豆,为神马秣具。

过年颇多繁文缛节,又须祀神,供着三牲,燃着香烛,食备干果数品,如桂圆、胡桃、蜜枣、荔枝等,列诸供桌之前,家长率领儿孙,虔诚叩头,以祝来年的顺利。

年夜饭,菜肴特别丰盛,若干冷盆,若干热炒,鸡鸭豚蹄,应有尽有,借此慰劳一年的辛劳。饭碗中,置入一二熟荸荠,吃时用筷掇取,称为“掘藏”。哪里来这些藏金,得以发掘?异想天开的财迷,使人嗤笑。

同类推荐
  • 字字锦

    字字锦

    《字字锦》作者陆春祥从现代视角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解析了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如《东坡志林》、《容斋随笔》、《郁离子》、《颜氏家训》、《贞观政要》、《荀子》、《列子》等等,深入浅出地解析其中的哲理,用通俗易懂、轻松幽默的文笔娓娓道来,发人深省。
  • 一切由风

    一切由风

    全书分为九个小辑:“当夕阳藏起它最后的金子”“我愿我是一颗流星”“心弦上的忧伤”“如果你愿意”“想你的样子”“一切由风”“唐风宋韵”“诗剧”“小说”。内容以诗歌为主,以写作时间的先后为顺序。书中精心收录了作者从高中开始至今的一百多首的诗作,从中体现作者在文学追求上的心路历程,其中长诗《魔鬼的对话》获中华“八喜杯”诗歌征文大奖赛优秀作品奖,《致——》获“华夏情”全国诗书文画大赛三等奖。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多维视野中的《呼啸山庄》

    关于《呼啸山庄》的研究成果早已卷帙浩繁,但是,由于经典文学文本的丰富性,往往不断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反复研读和阐释。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作者在认真、审慎、反复、仔细地研读原小说的基础上,在作品的主题思想解析、人物形象剖析、艺术建构探析、文本对比分析和故事章节评析中提出了自己的不少的独立见解,让文学研究者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去把握和解释小说内涵。该著作的五部分互为关联、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成的逻辑链来阐释该部小说。
  • 用闲适对付人生: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用闲适对付人生: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热门推荐
  • 玩妻

    玩妻

    萧楚薰大胆直率,什么都敢说,也什么都敢做,在现代混的如鱼得水,但就是太令人嫉妒,被人暗害身亡!于一场意外,她魂穿到了一位刚被逼自杀的妓女身上,虽是妓女但她也把老鸨治的服服帖帖,没有人敢惹她,过的也是大小姐的生活。本以为可以这样舒舒服服的得过且过的度过一生,却不料又让她幸运的成为了一个得宠王妃的替身!
  • 为魔之时

    为魔之时

    灵界,三大主干世界之一,却无端被封印,这一切是谁在暗中出手?一个少年,七世间孤独与痛苦,是巧合还是阴谋?神秘黑影,横空出世,是敌还是友?神魔之战,搅动风云。人鱼海兽,谁主海域。鬼界之行,笑谈鬼王。灵帝之威,万劫不复。一入神门,看破人心。为魔之时,这天地人间与我在无瓜葛。为魔之时,这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与我再无关联。改变命运的路途,是枯骨堆成,还是冷血无情……
  • 邪帝宠妻:腹黑大小姐

    邪帝宠妻:腹黑大小姐

    一次森林相遇,一次拍卖相遇,一次墨湖相遇,让天赋异禀的他遇见了国色天香的她,一点一滴的相知相守相遇,从光明大陆到神之殿,她与他……
  • 轩辕圣灵石

    轩辕圣灵石

    【古典仙侠】一个抽丝剥茧的悬疑仙侠类故事。。。江湖人人有,却不尽相同。非升级非寻宝的故事推动型作品。
  • 帝天极战

    帝天极战

    天龙之躯,万雷天明。踏碎虚空,断裂苍穹。一己之力,并非无敌。驰骋六界,团结一心。魔尊寂灭,帝天破灭。
  • 傲世帝王

    傲世帝王

    成,为王!败,为寇!世间万物,方圆天地!混沌之王,帝王傲世!千秋万载,一统混沌!修仙世界,弱肉强食,漫漫仙路,何为长生!一个特种兵,无意中被消失几个世纪的诸葛至尊令传送到了一个修仙的世界,作为一个顶尖的特种兵,他将在新的世界里何去何从呢?
  • 落实高于一切

    落实高于一切

    本书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一个团队之所以优秀,不一定是它的策划多完美,也不一定其团队成员多么才华横溢,一定是它从上至下必然具有高度的落实力。
  • 悬壶济仙

    悬壶济仙

    海滨小镇,豪门血案,身为未来小爵爷的他居然被自己的亲生大哥逼得走投无路,跳海求生。却没想到意外遇到海外散仙门派,开启了自己的仙缘。随手善心,竟然收获了秘宝铜壶。什么?这铜壶居然可以召唤出百万道家铜兵力士?管你千年金丹高人还是万年元婴老怪,看我的壶中雄兵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你们!且看少年林冲,如何在漫漫修仙路上快意恩仇追寻大道!
  • 侯爷绝宠:嗜睡太子妃

    侯爷绝宠:嗜睡太子妃

    他为她一掷千金,他为她种桃花十里,他为她毁鬼庄百人,他为她忤逆天下出兵夜国,他为她放弃江山倾尽天下,只为她一句惟愿羁旅看斜阳……这样一个痴情侯爷,却从战场上带回了一个倾城女将军,妖精夫人一怒倾天下,一支素笛,两头雪狼,毁夜国十万大军,可到底没能阻止他们的大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兵生活点点滴滴

    小兵生活点点滴滴

    纯属个人回忆录,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也希望对一些准备当兵入伍的同志(同学)会有帮助!从一个毛头小子一点一滴的蜕变!从一个新兵蛋子变成半个步兵又变成榴炮兵之后又蜕变成警卫员!两年的生活经历!我会详细的描述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一些人。给自己的一个回忆!小兵昊此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