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2300000012

第12章

三十五、人大代表老刘头

1971年的秋收季节,大队放映露天电影,是西哈努克亲王访问中国各地的纪录片,全大队的人都去看,我能碰见一块儿参加文艺活动的知青“战友”。六队的“战友”是小于,一个黑不溜秋的回乡青年,人挺单纯,我每次见到他,都会聊一会儿。

有一天,我俩在田地里碰上,互相又交换消息,他忽然压低声音说:“你知道吗?林副主席……叛变了。”

我大吃一惊,但又觉得很正常——就这么瞎搞吧,什么事儿搞不出来?

没过两天,林彪事件的中央文件传达到平民一级,各队社员开会传达,后来又陆续下发了学习材料,从井冈山说到辽沈战役,社员半夜半夜听我读文件。

这以后,国家的社会生活稍微正常了一点儿,召开了“四届人大”,会上提出了“四大现代化”。

我们大队,还出了一位农民人大代表,是全国的,政治待遇相当高。那位代表,就是6队的老刘头。老刘头相貌生得好,人高马大,有络腮胡子,崭新的黑棉袄一穿,绝非凡人。要是演戏,是标准的贫下中农形象。他是党员,但没有任何党内职务,只是6队的生产队长,选作人大代表最合适。

老刘头进了京,回来做了传达。他一个文盲,去参会也不过就是听听、鼓掌、投票。回来传达时,也没讲出什么名堂,只是对社员说:我们要防止片面的资本主义。”

我琢磨了半天才明白——他说的是“要防止变相的资本主义”。

至于他自个儿发明的“片面的资本主义”是啥,我到今天才明白了一点儿。

老刘头总体上还不错,很懂官场规矩,但又没有乡村权贵的那种阴坏,我后来曾因在招工问题上受大队书记压制,去求过他,他虽表示爱莫能助,但也表示了些许同情。

他的水平,够不上什么全国人大代表,但他发明的“片面的资本主义”,我到啥时也忘不了。

三十六、蒋二狗子

按照我们现在的想象,20世纪70年代那时候,农村里“贫下中农”地位最高,其实不一定,乡村有乡村的法则。我们那个屯儿,不完全按阶级成分来划分,而是按照家族划分。

一个村子里,比如姓王的多,且又占据了生产队(俗称“小队”)的队长和会计职务,那这个家族里所有的人,都很牛,当然地主富农分子除外。

我们生产队,大姓是老高家族——外甥当队长,老二当会计,老小在大队当民兵连长,还有两户是下放工人,这是相当显赫的家族了。老高家是中农成分,但在村里,地位一点儿都不低。

至于零散的外姓,不管是中农还是贫农,一律是弱势群体。

我们屯儿有一家姓蒋,是孤姓。当年看他家这姓挺怪,大伙都避之不及。老蒋家的主妇,是个很泼辣的娘们儿,得罪了不少人。结果,生产队分给老蒋家的宅基地,是在远离村子一里地的地方,就那么孤零零的一所房子,歧视的意味很明显。

老蒋是个窝囊废,连话都说不利索,在家里是老蒋婆子主攻。回想起来,老蒋婆子也算个性情中人,容不得对她家不公道。据说,有一次她跟小队会计起了争执,激愤之中,忽地就要脱库子——恶心死你!吓得会计面无人色,掉头就跑。

这一家,恨透了家族歧视,乐得跟村里谁都不来往。

老蒋婆子特别能生育,有7个孩子,全是儿子。除了大的两个是成人外,其余5个,从少年到儿童不等。这家的孩子一出来,站在那儿,一个比一个矮那么点儿,记录了岁月的年轮。

儿子多,在农家是好事,但超级多,也就走向了反面。老蒋家的小孩子穿不起鞋,大冬天的还光脚丫,耐寒能力超强。这一点,连老农们都惊叹。

他家的老二,外号叫“蒋二狗子”,生得膀大腰圆,在生产队里是第一名大力士,饭量也是第一。二狗子会摔跤,会使蛮力,看那样儿连老牛都能扳倒。这一点,在屯儿里也有口碑,没人敢跟他过招。

二狗子自然也受歧视,干活儿时,老高家的小伙儿老变着法儿骂他,如果超过了底线,他就要鸡头白脸跟人家摔跤,一般人只能告饶了事。

有一次,忘了是什么原因,他忽然跟我叫板。我以前跟同学请教过几招,并不怕这头蛮牛,于是就说:摔就摔!”

旁边的老农脸上颜色都变了:你可不能跟他比量!”

二狗子哪容我多想,上来就用双手搭上我肩膀,支上了架子。这家伙确实是有蛮力,但我有巧劲儿,僵持了一会儿,我就使了个“大别子”——把一条腿伸到他的身后,别住,然后把他上身猛地向后一推,“哐当”就把他摔了个四仰八叉。

二狗子在摔跤上从没有失败记录,被我摔得一时反应不过来。旁边,爆响一片叫好声。

这事儿,成了新闻。

民兵连长当时不在场,第二天还特别问我:听说你把蒋二狗子摔倒了?真的?看不出啊!”

三十七、魏大爷和魏大娘

我在“文革”前,只念过初中一年级,那时候不学英语,学俄语。那年头中苏早已闹翻,学俄语其实已经没用了,可是,学校里只有俄语教师呀。

因此,我现在还记得几个俄语单词的读法。

考考你们吧。英语说“再见”是“拜拜”,日语说“再见”是“沙哟娜拉”,那么,俄语呢?

——是“打死魏大娘”!

这魏大娘也不知道惹着谁了,就在那个年代,被初学俄语的人一遍又一遍地“打死”。

我下乡的集体户,隔壁还真有一位魏大娘,她和老伴魏大爷,是乡村里的另类老农。

魏大爷、魏大娘有儿女在城里,是当干部还是当工人,不清楚。老两口都不参加队里劳动,到年终分配,拿钱买口粮。

两人原先就是老户,在屯儿里有房子、有自留地,儿女能供养他们了,他们也就不劳动了。

魏大爷和魏大娘,两人性格很不同,形成强烈反差。

魏大爷不苟言笑,平日里死瞧不上我们户的女生,有女生翻墙去他家院子偷摘海棠果,他察觉了,举着掏灰耙子就撵,追到墙头破口大骂,吓得女生差点儿尿裤子。屯里人都不敢招惹他。

魏大娘却是一副好脾气,都50来岁了,还在发髻上扎个红头绳。从她的脸相看,早年肯定是个俊俏女子。她性情活泼,动作神态上,居然还有小姑娘的范儿。

这两口子是怎么搭配到一块儿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当年知青到农村,农民其实不怎么欢迎。一是,你去,就摊薄了人家的平均收益;二是,城里孩子沦落到乡下来了,与他们有何干?他们只是幸灾乐祸,看笑话。

真正对知青有点儿怜惜的,也有。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儿女在城里做事儿。

他们是爱屋及乌了。

这些城里人的农村家属,见到我们就亲。魏大爷跟邻居哪个人都不说话,就跟我说话。他还瞧不起我们户的那些从镇里来的知青,在他的观念里,镇上的居民本来就是屯老二,狗屁不是。

我有时候愿意上老魏家坐坐,聊聊。

魏大娘看我在他家看书,就乐呵呵地说:这孩子,就乐意看书哈!”

过了几天,魏大娘忽然跟我说:我们老头子说了,你在集体户,吵吵八火的,能看好书吗?你搬我们家东屋来住吧。”

我当然乐意。

老魏家的东屋,有炕,但没人住,屋子是做了仓库用。从此我就在老魏家扎下了根,只是吃饭时翻墙回集体户去。

在老农家里住着,感觉跟集体户完全不一样,真清净,赶上“竹篱茅舍”了。我对乡村的部分好印象,很大程度是从老魏家得来的。

魏大娘在干家务时,老是自说自话,嘀嘀咕咕的,一会儿跟猪说话,一会儿跟鸡说话,乐观得很。平时队里有事儿,魏大爷不屑于去参加,都是叫魏大娘去。魏大娘每次出门,都要特意打扮打扮,还要在里屋的镜子里照一照。

这老太太,谁还看你啊——她是把少女时代的习惯保留到了老。

我在他们家,整整待了一个夏天带半个冬天。我想,老两口在屯里是孤老,要是有个女儿的话,背不住能嫁给我。要是有这么一对儿农村爹妈,也挺滋润啊。

魏大爷整天不说话,老咳嗽,咳完就狠狠往地上吐一口痰。

他家的东屋,梁上挂着苞米穗子、镰刀、锄头,安安静静的。我一看书,魏大娘就给我搬过一个炕桌来,嘻嘻哈哈地说:来来来,秀才读书了。是不是,孩子?”

过后我才知道,在这屯里,外人要是想上老魏家借住一晚上,那都是做梦。

同类推荐
  • 心灵界限——史振亚散文随笔集

    心灵界限——史振亚散文随笔集

    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于各种刊物上的散文、随笔。作者通过平淡、朴实的叙述与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祖国深深的眷恋,袒露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与思考。
  •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上)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上)

    为了让广大读者,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书中汇集了十个方面选题的20册专辑,其中:有极具想象、浓墨重彩的神话传说;有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科学幻想;有恢宏浩大、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有谋略过人、才智出众的智谋叙事;有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探险见闻;有悲喜交加、震憾惊人的电影文学;有反响强烈、激起共鸣的戏剧名篇,几乎囊括现存于世的中外文学作品全部。一卷在手,纵览名篇。
  • 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
  • 月色中的栀子花香

    月色中的栀子花香

    本书是本文笔优美澄净心灵的图书,文字典雅、清新、灵动。作者从生活细处着笔,时而温润,时而刚柔,时而浓郁,仿佛撩开的晨曦,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片静谧祥和的净土,散发出亭亭如莲的芬芳。用四季来概括,有春的蓬勃,夏的热烈,秋的收获,冬的思索。细腻、诗性的文字,充盈着人性的贯穿和浸润,似若山泉流水,满是温暖、流动的画面,读之顿觉有馨馨之甘饴,淡淡之香甜,让读者在阅读中去感悟、去思考,去体会生活的美,感受生命之河缓缓流过心田的静谧,洗去浮华,再现生活的本质。
  • 俗眼看红楼

    俗眼看红楼

    前人有四部书可供我们翻来覆去地读,实在是莫大的福气。“文字是对人的童年经历、青春体验和无数生命记忆的唤醒。”我们今日说红楼,全以人情世态的角度看。《史记》、《资治通鉴》是帝王将相们的镜子,他们在里面照出权谋机运、世事兴亡的大道来,剩下的芸芸众生,且来照照《红楼梦》这面石镜,看看自己作为一个俗人的得失短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热门推荐
  • 查理九世之繁星点点

    查理九世之繁星点点

    【时空的穿梭引导我们相见,记忆也慢慢浮上水面。】喻初夏虽然是穿越到了二元次,可却遇到了一个二百五、毒舌、腹黑的人。TMD,小姐我是没喜欢上他,可他却非要和我表白。【哎呦喂你就答应呗,大小姐。】【对不起本小姐不答应你,你想怎么样?】死缠烂打之下,只好答应了。可是,怎么一开始冒险就让我觉得不对劲啊。没想到伙伴们全被抓了,记忆被激起一点,可素,又有什么用呢?没想到我召出一把剑!不过,只能是我能够救出伙伴了......终于逃了出来,没想到遇见以前队员。可不知怎么的,唐晓翼被抓走了。于是,我准备一个人去救唐晓翼。没想到救完后,不速之客来临。冒险即将开始,准备好了吗?
  • 活尸符之初世

    活尸符之初世

    传言阳帝屠城十座,取千万人心头血炼制长生符。符成,却下落不明。而阳帝的墓千年来成迷,无人发现。却不料长生符本身就是一个阴谋。或者说那根本不应当称之为长生符。他是黑暗第一势力唯一的继承人,头顶生物学家光环,原本是紫气缠身的帝王命格却在失去重要之人后变得时而清醒时而疯癫,弄得尸气缠身,最终踏上了寻长生符之路,引得尸横片野.....他只是一个二逼的考古学家,却运气爆好,一路顺畅,直到大乱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份,原来不是运气好,而是命好.....
  • 猎魄师

    猎魄师

    小说以猎魄师八族的兴衰为背景,以两位主人公,赵云,冯梦龙的生活旅程为主线,描绘幻想世界,九州人尊界里的生活百态,儿女情长。
  • 顾我:天降男神

    顾我:天降男神

    她为了追这个男神不幸染指了娱乐圈,可不曾想在家门口捡到了男神。还失忆了,这样的机会不把握怎么对得起各位看官......
  • 虫师新之助

    虫师新之助

    是《蜡笔小新》的同人,开始的名字不能用,再改要两个月之后,所以就暂时用了。来自于未来的虫族伊人在机缘巧合之下重生到了一千多年的地球之上。然而不幸的是她每天只能够得到1小时的时间放风,其他的时候,竟然只能够任由身体的原主人5岁狼之传人新之助操纵身体。他是会被坑死呢,还是被害死呢?还是被连累致死呢!
  • 极品校医

    极品校医

    一枚外挂修改器一样的戒指,只要将得到的代码输入到戒指中就能得到相应的能力。什么九阴九阳易筋经武功代码、什么透视隐身穿墙千里眼代码、还有什么终极武器毁天灭地代码统统有。总之就是代码在手,天下我有。可惜的就是这些代码不太好得到啊……陈默,遭人陷害沦落为丧家之犬,逃亡后得到神器的戒指并成为一名光荣的校医。校长敢做的事情我能做!校长不敢做的事情我也敢做!郑重声明:本书绿色纯天然,绝对老少咸宜,儿童不宜的情节当然是绝对没有!
  • 诀帝

    诀帝

    古帝逝去,五诀依令散布大陆五角,且看主角洛狱如何走上古帝大道掌五诀凝帝气修逆世之躯翻云搅海祝读者们阅读愉快!新书新手哦~
  • 拯救世界的正确姿势

    拯救世界的正确姿势

    张三现在很头痛,每天要打小怪兽不说,还有个磨人的女婴在他身边晃悠。”快去给本宝宝买买买!“女婴用灵动的大眼睛看着他。张三无奈的掏出钱包,”我打个小怪兽也没有多少赏金,还要被流氓克扣,你就放过我吧......“”宝宝才不管!“讲述的是少年用各种知识(姿势)拯救世界(雾)的故事
  • 魔剑灭世

    魔剑灭世

    一个魔皇修炼无数,从鸿蒙时期,志向统领六界,一把鸿蒙魔剑战无不胜。详情见内文,还有读者福利。
  • 我的世界探险家

    我的世界探险家

    嗯?穿越了!MD老子TM在那,看前面有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