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经》上说:太子来到了阿罗逻仙人的住处,向仙人请教说:“怎样才能斩断生老病死等苦难的根源呢?”仙人回答说:“要想摆脱生老病死的纠缠,首先要出家修行,严守戒律,忍受屈辱,远离尘世,在空闲处修习禅定。修习到感觉身体的存在,并在心目中可内视到自己身中诸物,可以进入初禅;从初禅再继续修行,心里更加明澈、清静,自然而生欢喜之心,就进入二禅;舍弃欢喜之心,端正意念,内心会产生美妙欢乐的感觉,就会升进三禅;摒弃苦与乐的观念,内心静如止水,进入了舍弃俗世烦忧的境界,获得无欲无想的回报,这就进入四禅。”太子又问:“禅定达到‘非想非非想处’的最高境界,是有‘我’呢,还是无‘我’呢?如果说无‘我’,那么,就不应称为‘非想非非想’;如果说有‘我’,那么,‘我’是有感知的呢,还是没有感知的呢?‘我’如果没有感知,那么就和草木一样;‘我’如果有感知,那么就会与尘世有牵连,既然有牵连,那么就会沾染世俗烦扰,所以就没有解脱。您所说的,只是除去了表面的烦恼,却不知道深层的、细微的烦恼还存在着。有这些细微的烦恼存在,最终仍会不断滋生更多的烦恼,还是摆脱不了生死之苦。因此,这并非超度到了彼岸。只有摒弃自我以及自己的一切杂念,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解脱。”仙人听了太子的理论,深感惭愧,默然无语,心中暗想:“太子说的理论是多么深邃和微妙啊!”太子为求得真法,就告别了阿罗逻仙人,又来到了迦兰仙人的住处,仙人的一番理论还是未跳出阿罗逻仙人的窠臼。太子只好又告别了迦兰仙人。
同类推荐
厚德尚学精医济世
本书从儿科医院44位曾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以及上海市学术界担任一定职务,具有影响专家着手,以访谈的形式刻画每位专家的医学成长之路,以及他们对儿科医学的执着追求和对儿科事业的奉献精神。曾国藩全书(第六卷)
讲述了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占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毛泽东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