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坛图经》上说:当时佛祖在祇树给孤独园寺院中时,有一个叫楼至的菩萨请求佛祖建立戒坛,准备用作[准备用做]护持戒律及为出家人戒度的场所。如来答应了楼至的请求,同意建立三座戒坛:佛院大门的东面,建立“佛为比丘结戒坛”;佛院大门的西面,建立“佛为比丘尼结戒坛”;外院东门南面,建立一座“僧为比丘受戒坛”。戒坛从地面上建起,一共有三层,分别表示佛法“空、无相、无愿”三空,帮助那些初入佛门的人排遣解脱世间疑惑、烦恼。戒坛刚刚建立起来,天帝从天而降,送来一个有盖的容器,放在戒坛上,用来盛放高僧的遗骨。大梵天王又送来一颗无价宝珠,放在容器上,来供养舍利。这样,戒坛总共有五层,表示僧侣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分法身。大梵天王送来的宝珠,有五升净瓶那么大,有大福大德的人看见它,就能看到它光照千万里,光彩夺目;缺少福德的人看到它,就像看到一团黑墨,一片漆黑。戒坛圆满建成之时,四方诸佛、各位大菩萨、各路天神全都云集在这里,他们登上戒坛,共同商议护持戒律以及戒度女弟子等事宜。他们纷纷说:“古代有四部戒律让佛门弟子遵守,现在怎么没有了?开始时,虽然正道衰落,但女弟子还有八敬的戒律遵守。”从此以后,佛院东西二坛,成为共议佛事的戒坛,外院僧受戒坛,则成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戒之坛。
同类推荐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在书中,史玉柱毫无保留地回顾了创业以来的经历和各阶段的思考。全书没有深奥的理论,铅华洗尽、朴实无华,往往在轻描淡写之间,一语道破营销的本质。关于产品开发、营销传播、广告投放、团队管理、创业投资等,史玉柱都做了独特而富有洞见的思考,在启迪读者的同时,也为中国商界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商业思想记录。
热门推荐
现代人时尚生活丛书-名医偏方大全(下)
时尚是人类社会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生活新的需要出现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和思想开放,为时尚生活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加拿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