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7600000025

第25章 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1)

古之儒家,初无所谓哲学也。孔子教人,言道德,言政治,而无一语及于哲学。其言性与天道,虽高第弟子如子贡,犹以为不可得而闻,则虽断为未尝言焉可也。儒家之有哲学,自《易》之《系辞》、《说卦》二传及《中庸》始。《易传》之为何人所作,古今学者,尚未有定论。然除传中所引孔子语若干条外,其非孔子之作,则可断也。后世祖述《易》学者,除扬雄之《太玄经》、邵子之《皇极经世》外,亦曾无几家。而此数家之书,亦不多为人所读,故儒家中此派之哲学,未可谓有大势力也。独《中庸》一书,《史记》既明言为子思所作,故至于宋代,此书遂为诸儒哲学之根柢。周子之言“太极”,张子之言“太虚”,程子、朱子之言“理”,皆视为宇宙人生之根本,与《中庸》之言诚无异,故亦特尊此书,跻诸《论》、《孟》之例。故此书不独如《系辞》等传表儒家古代之哲学,亦古今儒家哲学之渊源也。然则辜氏之先译此书,亦可谓知务者矣。

然则孔子不言哲学,若《中庸》者又何自作乎?曰《中庸》之作,子思所不得已也。当是时略后孔子而生,而于孔子之说外,别树一帜者老氏(老氏之非老聃,说见汪中《述学》补遗)、墨氏。老氏、墨氏亦言道德,言政治,然其说皆归本于哲学。夫老氏道德政治之原理,可以二语蔽之曰:“虚”与“静”是已。今执老子而问以人何以当虚当静,则彼将应之曰:天道如是,故人道不可不如是,故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老子》十二章)此虚且静者,老子谓之曰“道”,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中略)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二十五章)由是其道德政治之说,不为无据矣。墨子道德政治上之原理,可以二语蔽之曰:“爱”也,“利”也。今试执墨子而问以人何以当爱当利,则彼将应之曰:天道如是,故人道不可不如是。故曰:“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又曰:“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墨子·法仪篇》)则其道德政治之说,不为无据矣。虽老子之说虚静,求诸天之本体,而墨子之说爱利,求诸天之意志,其间微有不同,然其所以自固其说者,则一也。孔子亦说仁说义,又说种种之德矣。今试问孔子以人何以当仁当义,孔子固将由人事上解释之。若求其解释于人事以外,岂独由孔子之立脚地所不能哉,抑亦其所不欲也。若子思则生老子、墨子后,比较他家之说,而惧乃祖之教之无根据也,遂进而说哲学以固孔子道德政治之说。今使问子思以人何以当诚其身,则彼将应之曰:天道如是,故人道不可不如是,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其所以为此说者,岂有他哉,亦欲以防御孔子之说,以敌二氏而已。其或生二子之后,濡染一时思辨之风气,而为此说,均不可知。然其文法之异于孔子,与其所以异之原因,不出于此二者,则固可决也。

然《中庸》虽为一种之哲学,虽视诚为宇宙人生之根本,然与西洋近世之哲学,固不相同。子思所谓诚,固非如裴希脱(Fichte)之“Ego”,解林(Schelling)之“Absolut”,海格尔(Hegel)之“Idea”,叔本华(Schopenhaue)之“Wil”,哈德曼(Hartmann)之“Unconscious”也。其于思索,未必悉皆精密,而其议论,亦未必尽有界限。如执近世之哲学,以述古人之说,谓之弥缝古人之说则可,谓之忠于古人则恐未也。夫古人之说,固未必悉有条理也,往往一篇之中,时而说天道,时而说人事。岂独一篇中而已,一章之中,亦复如此。幸而具所用之语,意义甚为广漠,无论说天说人时,皆可用此语,故不觉其不贯串耳。若译之为他国语,则他国语之与此语相当者,其意义不必若是之广,即令其意义等于此语,或广于此语,然其所得应用之处,不必尽同,故不贯串不统一之病,自不能免。而欲求其贯串统一,势不能不用意义更广之语,然语意愈广者,其语愈虚。于是古人之说之特质渐不可见,所存者其肤廓耳。译古书之难,全在于是。如辜氏此书中之译“中”为“Our true self”,“和”为“Moral order”,其最著者也。余如以“性”为“Law of our being”,以“道”为“Moral law”,亦出于求统一之弊。以吾人观之,则“道”与其谓之“Moral law”,宁谓之“Moral order”。至“性”之为“Law of our being”,则“Law”之一字,除与“Moral law”之“law”字相对照外,于本义上固毫不需此,故不如译为“Essence of our being or Our true nature”之妥也。此外如此类者,尚不可计。要之,辜氏此书,如为解释《中庸》之书,则吾无间然,且必谓我国之能知《中庸》之真意者,殆未有过于辜氏者也。若视为翻译之书,而以辜氏之言即子思之言,则未敢信以为善本也。其他种之弊,则在以西洋之哲学解释《中庸》。其最著者,如“诚则形,形则著”数语,兹录其文如左:

Where there is truth,there is substance.Where there is substance,there is reality.Where there is reality,there is intelligence. Where there is intelligence there is power. Where there is power,there is influence. Where there is influence,there is creation.

此等明明但就人事说,郑注与朱注大概相同,而忽易以“Substance”、“reality”等许多形而上学上之语(Metaphysical Terms),岂非以西洋哲学解释此书之过哉。至“至诚无息”一节之前半,亦但说人事,而无“息久征悠远博厚高明”等字,亦皆以形而上学之语译之,其病亦与前同。读者苟平心察之,当知余言之不谬也。

上所述二项,乃此书中之病之大者,然亦不能尽为译者咎也。中国语之不能译为外国语者,何可胜道!如《中庸》之第一句,无论何人,不能精密译之。外国语中之无我国“天”字之相当字,与我国语中之无“God”之相当字无以异。吾国之所谓“天”,非苍苍者之谓,又非天帝之谓,实介二者之间,而以苍苍之物质具天帝之精神者也。“性”之字亦然。故辜氏所译之语,尚不失为适也。若夫译“中”为“Our true Self or Moral order”,是亦不可以已乎。里雅各(James Legge)之译“中”为“Mean”,固无以解“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之“中”,今辜氏译“中”为“Our true Self”,又何以解“君子而时中”之“中”乎!吾宁以里雅各氏之译“中”为“Mean”犹得《中庸》一部之真意者也。夫“中(Mean)”之思想,乃中国古代相传之思想。自尧云“执中”,而皋陶乃衍为“九德”之说,皋陶不以宽为一德,栗为一德,而以二者之中之宽而栗为一德,否则当言十八德,不当言九德矣。《洪范》“三德”之意亦然。此书中“尊德性”一节,及“问强”、“索隐”二章,尤在发明此义。此亦本书中最大思想之一,宁能以“Our true self or Our cental self”空虚之语当之乎?又岂得以类于雅里士多德(Aristotle)之《中说》而唾弃之乎?余所以谓失古人之说之特质,而存其肤廓者,为此故也。辜氏自谓涵泳此书者且二十年,而其“涵泳”之结果如此,此余所不能解也。余如“和”之释为“Moral order”也,“仁”之释为“Moral sense”也,皆同此病。要之,皆过于求古人之说之统一之病也。至全以西洋之形而上学释此书,其病反是。前病失之于减古书之意义,而后者失之于增古书之意义。吾人之译古书如其量而止则可矣,或失之减,或失之增,虽为病不同,同一不忠于古人而已矣。辜氏译本之病,其大者不越上二条,至其以己意释经之小误,尚有若干条。兹列举之如左:

(一)“是以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辜氏译为:

Wherefore it is that the moral man watches diligently over what his eyes cannot see and is in fear and awe of what his ears can not hear.

其于“其”字一字之训,则得矣,然中庸之本意,则亦言不自欺之事。郑玄注曰: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也。君子则不然,虽视之无人,听之无声,犹戒慎恐惧自修,正是其不须臾离道。

朱注所谓“虽不见闻,亦不敢忽”。虽用模梭之语,然其释“独”字也曰:

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则知朱子之说,仍无以异于康成,而辜氏之译语,其于“其”字虽妥然涵泳全节之意义,固不如旧注之得也。

(二)“隐恶而扬善”,辜氏译之曰:

He looked upon evil merely as something negative,and he recognised only what was good as having positive existence.

同类推荐
  •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太玄真一本际经》简称《本际经》,为隋唐早期道教经典,也是一部最重要的敦煌道经。全经以祈请和解说的方式,叙述了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对诸天真、仙人说法,宣扬重玄体道,“开演真一本际法门”。旨在教化“三乘”导入“一乘”,并阐释了道教真理观的一切诸法之根本。内容涉及“道体无本”的“道体论”;“道性自然”的“道性论”;“十二法印”与“三洞”分类法及“重玄”之道相结合的“判教论”;因果报应、功德行业、科仪戒律、修行次第、炼养方法等的“修道论”。
  • 洋老师的高原梦

    洋老师的高原梦

    《洋老师的高原梦》记录了三位外国教师在青藏高原支教的工作和生活点滴,字里行间洋溢着他们在这片高原上获得的崇高和幸福。虽然他们难以细致描摹出深藏在他们心中的高原梦,但这里记下的他们、他们的学生和高原,必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理解和赞颂,引来世界关注、关切的目光。
  • 睡月

    睡月

    《睡月(一本写给未来的诗)》汇聚诗人全部心血,作者以汪洋恣肆、绚丽无匹的想象力,岳中炼玉、渊薮识珠的洞察力,营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灵感世界。诗中的主角除人以外,还有神祇、星辰、河流、鸟兽、花木。
  •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梨园传奇——戏曲脸谱故事》内容围绕海宁潮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整合。
  • 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

    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

    全新收录吴忠全三年间创作的精品散文,全书分为两部分,【众生之相】讲诉行走时遇见的小人物的故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游记讲诉自己走到哪里发生了什么,而是直接以当地风土人情或是当地人物做主人公的散文,每一个故事都单独区分开来。【一家之言】讲述作者行走于北方时经历的各种情感。体现出对故乡、对人生、对生命等等的感怀。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生存于天地之间,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有些人我们无法挽留,有些时间我们无法停驻,于是那些我们经过的,错过的,忘记的与无法遗忘的,竟组成了大部分的生命,谁能说谁不曾感到寂寥呢?
热门推荐
  • 黑莲花养成手札

    黑莲花养成手札

    苏月是朵小白莲。纯真善良的傻白甜。长得美家世好未婚夫是个高富帅。可惜----她不是女主。不仅不是女主,还是个炮灰。于是,她男人被抢,家族破产,自己被轮【哔---】复仇?纯纯的白莲花会么??女主大大表示她不信。于是-苏月被养成了一朵黑莲花。
  • 法律文书学(第二版)

    法律文书学(第二版)

    本书作者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司法实务的实际要求出发,选择同学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解读法律文书学这门课程。既有对古代和国外情况的介绍,使同学们开阔视野,又能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入手,重点剖析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文书制作方法,选用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典型案件材料进行评析,在思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 绝世狂妃:腹黑邪王追妻忙

    绝世狂妃:腹黑邪王追妻忙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最强杀手。在现代,无人能敌,傲看天下。她是异世大陆的将军府嫡女,却是满城皆知的修灵废柴。胆小懦弱。一次意外,一朝穿越。最强杀手穿越到修灵废柴身上。淡漠的眸子睁开,无人知晓这个懦弱的身体住进了一个强大的灵魂。他是皇上最宠爱的七皇子,天生绝色却身患重病,还是个傻子!一次指婚,却将她许配给他?众人皆笑,废柴和傻子,绝配。
  • 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

    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限之天定

    无限之天定

    罗风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一个能让人穿越到主神空间的秘密......
  • 我们的城堡

    我们的城堡

    无论怎样的女孩子都无法避免粉色的公主情结,田木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却也是最幸运的女孩,她不能成为某个人的公主,却有一个声音坚定的一遍遍的告诉她,“总是有人不会离开你的……”江棋,一个桀骜不拘,深深的被莫名的孤寂感缠绕的少年,当他遇见田木的时候,觉得心里某个角落完满了。一段特殊的爱情,即将拉开序幕……
  • 命非不凡

    命非不凡

    内功练劲,修仙练气,金刚炼体;三大体系数万年的平衡却顷刻间被打破,是因为秩序的崩塌还是有无敌的存在,这个世界究竟还有多少秘密
  • 寻之极

    寻之极

    :混沌之初本源现,开天辟地纳生灵,我为域主定万法;本源破域化虚无,虚无之境凝虚界,虚界化灵星系始,浩瀚无穷破生死。。。。。极,真的是指至上的力量吗?也许另有其他吧,因为有个人,他一直都在寻找着。。。
  • 地狱少女重拾爱

    地狱少女重拾爱

    不停地穿越,已让她成熟,高贵,优雅,学会隐忍。困惑于黑暗的可悲影子啊伤害,贬低他人沉溺于罪恶的灵魂啊想死一次看看吗
  • 白帝九歌

    白帝九歌

    阿央想她这一生也是精彩有三个男人爱过她:一个死缠烂打相约到老后来方知不过认从错人了;一个百依百顺口口声声说要赎罪却让她心痛欲死百年沉睡;千百次轮回相伴每每孤单时出现温暖了她凉透的心。却终书下一句:“天命从未入世”斩下她对他的所有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