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06400000061

第61章 《西周》(19)周厉王防民之口

周夷王死后,其子姬胡继位,这就是周厉王。

周厉王在历史的记载中是一位声名狼藉的国君,且看他在位期间,究竟做过哪些事情。

周厉王即位之后,重用有经济专长的荣夷公作卿士执掌大权,把原本百姓可以自由享用的森林、草原、湖泊等等资源全部收为国有,即施行国家垄断主义,向百姓征税,试图增加王室的财政收入。一时之间,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激烈反对。

有一位名叫芮良夫的大夫就向他进谏说:“王室恐怕要衰落了吧?荣夷公这个人,他只知道敛财而不知道国家已经面临大祸。财产这个东西,是天地万物产生的,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必须要支配它,这是个自然规律,怎么能一个人独占呢?独占的结果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心生怨恨,这就大祸临头了,荣夷公这么做,必定会影响到你,你这个王怎么能当得长久?做人民之王的,都是开发天下的财利而使天下人普遍受惠,以前的周文王他们都是让天下人都得到了好处(即藏富于民),这才有了周朝的天下,并一直到了今天。老百姓霸占财产人们都会把他们称为强盗,你这么做,又怎么说呢?照这样下去,归顺你的人会越来越少,周朝会因此而灭亡的。”但是周厉王却并不认为芮良夫说得有道理,因为王室已经入不敷出,如果再不加强王室的税收,那么周王室早晚会在经济上垮台,从而导致政治上的垮台,于是坚持重用了荣夷公。

王室垄断山林川泽,不许百姓依山泽而谋生,于是国内的百姓都开始议论咒骂周厉王。召公(这个召公不是周武王时的召公姬奭,而是姬奭的后裔召穆公)又向他进谏说:“再不能这样了,老百姓已经受不了了,他们每天都在议论这件事情,我担心这样下去,早晚会出大问题。”周厉王大怒,从卫国找了个巫师来,让监视议论他的人。为什么要让巫师干这个活,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人迷信,认为巫师只要通过占卜,就可以知道哪些人在咒骂周厉王,而周厉王就可以依据巫师的报告把那个人杀了。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少了,诸侯也不来朝拜了。又过了四年,周厉王的统治愈加严苛,老百姓们都不敢说话了,走在路上,只是使个眼色打个招呼,就匆匆走过去了。

周厉王得意地对召穆公说:“看一看,还是我厉害吧,现在我已经成功地平息了国人的议论,他们现在连话都不敢说了。”召公说:“你这只是不想让百姓说真话而已,哪里是平息了国人的议论。你要知道,你把百姓的嘴堵上,比把一条河流拦腰截断的后果还要可怕(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河水冲垮了河堤,那就会危及更多的人,堵老百姓的嘴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那些治水的人都是因势利导,尽量让水流畅通,这才能够疏通河道;治理国家,也应该让老百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才能够听到正确的意见,发现哪些地方做得正确,哪些地方做得不对需要改进或废止。你这样把百姓的嘴堵上,我看你能堵多久?”周厉王还是不采纳他的意见。于是国内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由于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三年之后,京都的贵族和平民联合起来发动叛乱,袭击周厉王,周厉王只好仓皇出逃,跑到一个叫彘(音制,今山西临汾霍州市)的地方躲了起来。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国人暴动”。这里的“国人”,是指在周代,所营筑的城邑通常有两层城墙,内为城,外为郭,住在城内的就称之为“国人”,住在城外的就称之为“野人”或“鄙人”。“国人”的主体,有一些失势的贵族和贫困的士人,当然还有许多工商业者和下层平民。

周厉王出逃之后,他立的太子姬静藏在召穆公家里,贵族们听到之后,又把召穆公的家围了起来,并威胁召穆公交出姬静。召穆公叹息说:“以前我多次劝谏厉王,可是厉王不听,才发生了今天这样的事情。如果今天让百姓们杀了太子,那么厉王一定认为我是在怀恨报复他。作为一名下属,身处险境也不应该心怀怨恨,被责骂了也不应该生气发怒,更何况是侍奉君主的大臣呢?”于是让自己的儿子假装太子姬静,让百姓们抓走杀了。

单纯地以愚忠二字评价召穆公,显然非常片面,在他交出儿子的时候,他内心的痛苦完全能够想像,虎毒不食子,即使是最狠毒的父亲,也不会眼看着亲生骨肉惨遭不测,更何况是贤良的召穆公呢?但作为周朝的股肱之臣,他必须要为王朝的延续着想,为整个周朝的稳定着想,因此作出这样的牺牲,只能是让人产生一种痛彻心肺的敬佩。但召穆公的这个忠义之举,并未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倒是200多年后与此相似的“赵氏孤儿”事件,设法营救赵氏孤儿的程婴和公孙杵臼两个人,因其忠烈和感慨赴死,赢得了后人广泛的赞誉。

同类推荐
  • 三国我煮天下

    三国我煮天下

    三国我做主的时代,四世三公在袁术手里是壮大还是衰落,天下又会落入谁的手里,在巨鹿之战里抢怪,在长平之战的里修改历史,那下一个副本你猜又会是什么呢。
  • 挹娄之鹰图腾

    挹娄之鹰图腾

    挹娄(yilou),听说过吗?就是史籍中反复提到的满族的先祖。他们立族的年代相当于汉末至南北朝,纵跨三百多年,比他们后代子孙在中原立国的清朝,存续的时间都长。他们驰骋于:东到日本海,西至呼兰河一线,南至珲春至汪清附近,北至鄂霍次克海的广大区域。他们笃奉七星大神,以鹰为图腾生活在原始与封建社会的“交叉口”,由肃慎族而来,在汉族和夫余、沃沮、高句丽夹缝中诞生、成长、壮大,振臂一呼,举起猎猎七星大旗。他们的开国皇帝叫挹娄,以皇名为族名。皇城在七星河上游,现今的友谊风林……他们哪,他们……我的满族兄弟!我的东北兄弟!——波澜壮阔,可歌可泣。
  • 明史讲义

    明史讲义

    《明史讲义》原是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最初为北大内部发给学时使用的教材,后被中华书局等多家书版社整理出版,长期以来被作为各大学的教材使用。全书分两编:第一编总论,为提纲挈领的说明文字;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部分,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评述。作者以正史《明史》为基础,以私修史及野史笔记等作为引证,将《明史》中诸多疑问勘正清楚。本书全书内容充实、轮廓清晰、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 将明

    将明

    李闲因命相被皇家追杀数十年,隐身农家劈材喂马读兵书。不甘平庸的他,誓要推翻隋朝。纵横沙场,挥斥方遒,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前世在课堂里学习唐朝盛世,现在自己书写李家历史,帝国旗号上终究还是冠以他姓。
  • 亡清

    亡清

    这是一个沉闷的时代,这是华夏最黑暗时代的开端。他原以为自己不过是个看客,他只想悠闲的活着,享受自己重生的日子。可是命运有时候确十分的残酷。我们在整个华夏即将沦陷的时候,是默默看着它走向黑暗,还是发出一声呐喊。用我们的热血去挽救那早已转动了的命运轮盘。
热门推荐
  • 思念既往如初见

    思念既往如初见

    在别人眼里,她是有一身公主病的大小姐,是前言不搭后语的大骗子,是不会保守秘密的大嘴巴,那时的她,横冲直撞,招惹了不少麻烦,殊不知她的背后有多么孤独凄凉。直到她再次与他相遇...........
  • 因为他叫王俊凯

    因为他叫王俊凯

    长睫毛上映着清晨的冷光,你仿若囚禁在高塔之上的吸血鬼骑士。黑色的衬衫暗含着花香,整齐的裁剪里藏着不羁的格调,你黑衬衫特辑,魅力十足的黑暗王子。微风轻拂你精致的脸庞,多喜欢看你嘴角上扬。命运之所以强大,在于它可以站立在终点看你为它沿途设下的偶遇惊艳。
  • 有间店

    有间店

    这个世上有家店叫有间。店主名为苏子卿。好古玩,擅长调一种叫“云泽梦”的香料。一件古玩换还世人一个愿……
  • 犀利哥传奇

    犀利哥传奇

    不许吐槽书名,不许吐槽书名,不许吐槽书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妃要出逃:本不是妃

    妃要出逃:本不是妃

    一块意外的石头将林小雨带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记载的国家——玉司国。她为了救人,因缘巧合下嫁给了玉司国最喜怒无常的三王爷玉崇谦。从此她成了他的傀儡王妃。林小雨本来打算玉崇谦厌倦她,休了她,她就会离开。开始她梦寐以求的生活——浪迹天涯。可是,事情却不是她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她成了所有人的眼中钉不说,也套住了最优秀的几个男生的心。为她,他们明争暗斗。佳人最终究竟会何去何从?
  • 抢夺小丫头:妖孽太缠人

    抢夺小丫头:妖孽太缠人

    “纪小欢,你这辈子注定会是我的女人!你就不要再把多余的感情放在别人的身上,否则——我会你生不如死。”这个跟她有命定之缘的男人宠她至及也伤她至极。“你放心,哪怕是背叛整个家族,哪怕是牺牲天下人痛恨成为千古罪人,我都会让你好好的活着,只是,你可否做我一天的女人?就一天……”这个原本与她是天敌的男子却为她倾尽一生。
  • 羽灵

    羽灵

    一念宰人死,二念度人生神魔道轮回,混沌主天地挥袖化万千,气吐铸天道神翼振翅飞,灵火焚大荒邪镰斩九幽,圣柱撑六道龙魂合九千,帝血释神威无双挡浩劫,潜龙战九荒
  • 少年天师张剑峰

    少年天师张剑峰

    一个出身名门的少年道士,为母命放弃高等学府改去并不出名的普通大学调查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有关自己家族曾经悲剧的秘密。随着更多各种各样的道士阴阳师和异能者的出现,一桩又一桩难以解释的灵异事件在少年的生活中发生。行为怪异的班主任居然是红衣厉鬼。寝室里洗不掉的血迹到底埋藏了谁的怨念。期中考试如何变成了期中考死?当年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少年又能否揪出最后的幕后黑手??
  • 断天穹

    断天穹

    莽莽虎界,红尘纷扰。一个与世隔绝村庄内的纯良少年,无缘无故受到灭顶之灾,村庄被屠,初恋命丧,自己也惨遭断臂。面对这冷酷无情的滚滚红尘,他是该听天由命在其中湮灭,还是该化身为飓风去逆转红尘,改变世界。
  • 立斋闲录

    立斋闲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