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7300000007

第7章 书法五讲(2)

《三希堂法帖》 全名《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中国清代宫廷刻帖,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弘历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书法作品,择其精要,由宋璋、扣住、二格、焦林等人镌刻而成。法帖共分32册,刻石500余块,收集自魏、晋至明代末年共135位书法家的300余件书法作品。因帖中收有三件被乾隆帝视为稀世墨宝的东晋书迹,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珍藏这三件帖子的地方又被称为三希堂,因此法帖取名《三希堂法帖》。

南北朝时的魏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块丰碑。魏碑,泛指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它上承汉隶的笔法,结构方严,但又变化多端,对隋唐楷书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称赞魏碑有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俊厚、意态奇异、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甚至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的确,如康有为所说,魏碑没有一品是不好的,随便找出一个就足以成为典范,因为它本身天真、质朴。

“书至初唐而极盛”,唐朝是我国文化极为繁荣的朝代,留世作品较之前代都多,书法作品也不例外,留下了很多优秀的碑刻,对后世的影响远远地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有着浓厚的时代特征。比如张旭的草书,他的字博大清新,纵逸豪放,“变动如鬼神”(韩愈语),具有强烈的盛唐气象。颜真卿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人初见而畏之,染愈久而愈可爱”(欧阳修语)。

五代整体是承接唐朝遗风,然而因为战火纷飞、连年不断,此时书法有凋落衰败之象。苏轼对五代书法有个非常准确的说法:“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士大夫顾不上舞文弄墨,书坛自然冷落,唯独杨凝式不受时代影响,他的《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帖》都是非常好的作品。

宋朝时,帖学大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著名的有书法四家--苏、黄、米、蔡,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宋徽宗赵佶也值得一提。元、明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是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于此两朝代,都可适用。

到清朝时,书法又出现了一个中兴期,与唐朝盛世遥相呼应。尤为重要的是,在乾嘉之际,随着朴学的上升,帖学让位于碑学,碑刻越来越多,到清朝晚期出现了碑学的中兴期。这一朝代有很多优秀的书法家,他们的字融入了很多思想精髓。八大山人晚期的字,他用笔圆劲,掺入了禅家的虚静境界和超脱精神,于沉雄浑沦中寓郁勃傲然之气。“扬州八怪”、赵之谦、吴昌硕等都是很不错的。

中国书法就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过历代书家的不懈努力成为一个自足的体系的。它虽然曾遇到很多挑战,但从未中断过。比如在汉代末年佛法东渡的影响下,新疆出现了难以计数的以印度字母为基础的少数民族文字,这些文字一直到唐朝还在使用;与此同时,佛教自西域也很顺利地传到了中原,但印度文字则在进入河西走廊后就戛然而止了,即便到了唐朝佛教鼎盛时,也没人试图用印度文字取代汉字。

但自足是不是就保守呢?不是这样的。以唐朝为例,当时印度、波斯、中亚一直到罗马的文化都被它包容吸纳进来,但最后它还是中国的文化,敦煌的艺术就能明显地看出文化交融的痕迹。书法在这个文化里面,自然也吸收了各种文化的精华,比如唐朝很多书家都追求一种无我、静穆、清新淡远的风格,这与佛教的盛行是脱不了关系的。

书法是自足的、发展的、包容的。孙过庭在《书谱》里提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古代的东西和今天不会有根本的矛盾,今天的东西不会接受古代的毛病。既继承又发展的思维,已经在这八个字里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鼓励书法家创新、有所创造,可是有个前提,你本身要下够功夫。

现在,有很多人走路还没走稳就要快跑,就要跨栏,他肯定走不到。自己还没临几天帖,就大喊我要创造、我要革新,创新有那么简单吗?这种人一般只会找个一个观众,一个非常欣赏他的观众,就是他自己。在艺术界这样的人还不少,自以为是了不起的大师。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讲,我说有个人特别崇拜你,他问我谁啊?我说:就是你自己。有一个理论家,对书法不甚了解却教人们说,你把你的眼睛蒙起来写字,一定比你睁开眼睛写字写得好。书法艺术是视觉艺术,眼睛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把眼睛蒙起来再写字,是会写得怪里怪气的。现在流行的欣赏是以怪以丑、以乱以脏为准,只要你写得怪、丑、乱、脏,你就是高手,就颇有创意,然后还一堆理论家围着你分析:这种创意的构成是多么奇妙,它怎样是表现主义,怎样又体现了现象学的精髓,怎样符合帕格森的精神分析方法等,不一而足,其实连帕格森是谁都不知道。

所以,将书法看成一个自足的体系,想要有所创造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要经历“观”、“临”才能有所悟、才会有所创新。

“观”就是“读帖”,这是书法的正确入门,甚至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对古今各种流派的书法作品进行钻研:有些碑帖容易接受,一看就喜欢;有些自己不那么喜欢,但也要好好看,找出其中的缘由,弄清人家是如何创造的,有哪些可取之处,自己的书法和别人的有哪些不同……博采众长、补己之短,这样书法才可精进。欧阳修在此点上颇有心得,他在《欧公试笔》讲“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为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余虽因邕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欧阳书本来不大喜欢李邕的书法,等到反复地观之,久看之后有所领悟,“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了解到书法之法。

接下来就是要临帖。我们常说临摹临摹,其实,“临”和“摹”有些差异,临帖是在读帖的基础之上,比照着比;而摹帖则是用薄纸蒙在碑帖上拓字。姜夔《续书谱》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摹帖就像鹦鹉学舌,得其所言而不得其所以言,因而,我们一般不提倡摹帖。那为什么要反复地、不停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去临帖呢?我想临帖有这样的三个阶段:首先使我们反复地、持之以恒地去临习一个优秀的书法作品,我们可能会渐渐地走入它的形似,这是第一步;我们继续夜以继日地临习一个经典的书法作品,我们可能会达到神似;那么我们再不间断地临习,我们就可能会走入这个书家的精神世界,甚至对他的书法作品以外的境界有更过的理解。

临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书法家王铎曾经讲过,他学习书法是一日临帖,一日应酬。后来的一位大家讲,他因为一日临帖、一日应酬,所以才能到五十而自化。书法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景。朝学执笔,暮为大师,天下没有这样的奇迹。历史上的书法家基本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何绍基是清代一位大书法家,他的书法熔铸古代各家之长,自成一体,而这些都源自他勤奋习帖之故:他学颜真卿的书法,“悬腕作藏锋书,日课五百字,大如碗”,学张迁的隶书“几逾百本,论者知子贞之书,纯以天分为事,不知其勤笔有如此也。”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当然要有所创新,不能一味地“迷古”,不加分辨地一味认为凡属古人的书法就是好东西。在读帖和临帖的过程中,把握书法家的精神气质,与自己的想对照,找寻到自己最擅长、也最适合自己的书法风格。创新没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但是一定要记住一个字“好”,不能像上面讲过的那些人一样。我在讲国画的时候说过,能够永葆厥美的好作品,“新”就在其中了,书法也是这样。

第三讲 外师造化,痛快明洁:书法之美在乎自然精爽

书法线条的奥秘源自宇宙万物的变幻。中国的书法家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自然、宇宙、万物的变化,是那样的神奇,是那样的博大,而表现方式又是那样的万类纷呈。他们经过两千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将眼睛所看到的美和,一一收到心底,在点、线中将宇宙的生发、枯荣、粗细、长短,行动的徐疾、快慢,整个的运动过程、生命状态高度抽象后表现出来,使全人类的文字产生了一枝独秀的有情世界,在符号和造型之间填充了有感情荡漾的广阔天地。

中国书家向来重视字的外形之美。宋代曾敏行的《独醒杂志》记载着这样一件事:“东坡与山谷论书。东坡曰:‘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虾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山谷就是黄庭坚,两人相互指出对方字形的缺陷,苏东坡认为黄庭坚的字太瘦,像树梢上挂着的蛇;而黄庭坚则说苏东坡的字太扁,像被石头压着的蛤蟆。虽是戏语,却足以看出古人对于比划严格的要求。

而字形之美要“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也就是说字形一定要天然而成,不能任意地增添人为的因素加以改变。这种自然之美,在书法还未成型的时候就早有体现。三代、先秦时期的铭文、瓦当上的刻字,都是随物取形就势,因势曲直而变形、收纵留放,天趣盎然。后世,人们也往往以大自然的变幻来夸奖书法之奇美。比如,梁武帝萧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说钟繇的书法“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轻重得宜、刚柔相备;再比如,王羲之的书法冲和、飘逸,梁武帝赞之为“龙跃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赞之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晚唐诗人韩渥写诗赞赏怀素的草书,《题怀素草书屏风》:“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对怀素的草书评价很高,晋代卫夫人《笔阵图》讲书法的点要如高峰坠石,垂要如万岁枯藤,怀素都做到了;而且还是正奔向秋涧的怪石,迅疾有力,倒挂在古松上的寒藤,富有苍劲感。

中国是一个重文字的国家,中国的诗人是中国最高的一种认同。诗论高于书论,书论高于画论,画论水平比较差,也许我是画家,挑剔得更厉害一点。可实际上也是这样,在讲国画时提到的《文心雕龙》,它是南朝时刘勰的作品,到现在一千五百年过去了,但依旧保持着它的光芒;清代刘融斋写的《艺概》,也是永葆光辉的;还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诗论里无法媲美的。说起书论,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清代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讲的是比较透彻的。

《书谱》 唐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书论中常有以自然之象来描绘书法用笔的特点,南宋姜虁《续书谱》说用笔要“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壁坼……”,钗本来是古代女子盘发用的饰品,质地坚硬而有韧性,“折钗股”说的就是转折的比划圆润饱满。“锥画沙”,以锥子划沙,起止无迹,具有“藏锋”的效果,而两侧沙子匀整凸起,痕迹中正,所以以此比喻书迹的圆浑。“屋漏痕”,房子墙壁裂缝间雨水留下的漏痕,凝重而自然;“壁坼”泥墙坼裂的痕迹,毫无做作的习气。

《续书谱》 姜夔仿效孙过庭《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全卷分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等十八则,所论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实自抒其心得之语。是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

孙过庭在《书谱》里讲,书法的用笔“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重的比划像天空中黑压压的云层突然崩裂,轻的则像蝉那薄薄的翅膀;笔势导来如同泉水流注,顿笔直下类似山岳稳重;纤细的像新月升上天涯,疏落的若群星布列银河,一切用笔都源自对于自然万物的模仿,正如画画,体现天地之大美,就能让人心旷神怡。一个书法家写的字,能够给人新月出天涯时那种悠然的感觉;他在整个画面上点画之间,像灿烂之星河陈列于河汉之间,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书法的字形美是自然的,它源自书法家对自然的模拟和抽象。书法中表现的理也是符合天地之大秩序的。我们知道星河、无数的恒星,它们的运转都是遵循一个规律的,自然本身有一个大目的在那儿。我们画画和写字,比起宇宙的运转来讲,真是一个渺乎小矣的一个动作。所以讲,我们对宇宙自然永远就有两个字--敬畏。

过去的诗人、书家、画家都有一种人来疯,因为中国的诗人、画家都要种兴奋的状态,中国书法更是兴奋的。怀素写的《自叙帖》,可以讲是狂放不羁,可你仔细推敲,没有任何一点点画是不中规中矩的。“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精湛的书法好比大自然形成的神奇景观,不是人力可以成就的妙有境界,是智慧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是身心和手法和谐的结果;笔墨不作虚动,落纸必有章法。在一画之中,令笔锋起伏变化;在一点之内,使毫芒顿折回旋。现在有的人拿起字来狂写,像真的似的,其实,满幅败笔,一挂到墙上,丑陋不堪,可能还自以为是书法家。

书法需要自然而然,任何一笔,看似书法家随心所欲,实则是依循章法的,是对自然秩序之模仿。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讲,“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说的正是此理。你只有把握了这个秩序,才有可能写好字。

同类推荐
  • 国宝的前世今生

    国宝的前世今生

    拂去历史尘埃,揭开神秘面纱。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视觉天下·百科知识丛书:国宝的前世今生》讲述了青铜器、兵器、陶瓷、玉器、书画、乐器和纺织品的时代华章,涵盖遗址、墓葬、壁画、文献、字画、器玩等重大发现,描述了其发现过程、历史背景、流传经历、价值鉴赏和国宝赏析。视觉天下·百科知识丛书:国宝的前世今生》还记述了流失到海外珍宝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期符、透过国宝流失的经历,帮助读者认识流失海外的国宝。也为这些艺术珍品回归故里尽一份绵薄之力。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愿国家更强大,愿民众之心更凝聚,愿所有流失海外的国宝能够早日“魂归故里”。
  • 招贴设计

    招贴设计

    本书以现代设计与应用为主线,结合设计教学与实践的探索与思考,力求向读者介绍设计领域中的新思维、新观念、新理论、新技巧和新作品,从文化、哲学、科学和自然的角度剖析招贴艺术,贯穿向传统文化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国际大师学习的教学理念,以便帮助读者开阔视野,把握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适合大众阅读,阅读价值高。
  • 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

    本书探讨了生活美学,论述了人体美学、服装美学、饮食美学、建筑美学、旅游美学、环境美学等内容。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话剧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话剧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想领导他人先掌控自己

    想领导他人先掌控自己

    掌控自己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认识自己就完事,你要对自己的言行心理深入的剖析,当你做了一件事之后,你如果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这只是了解自己而已,你还要做到的是知道为了这件事自己用了几分的的能力,自己哪些环节做的不好,而自己的能力又有什么没发挥出来的。进而延伸开来,你需要思考的是,自己做这类事情是否合适,自己事前的目标达到了没有。本书的观点鲜明,语言犀利独特,每一句话都直击内心,较大程度的指导了现代都市人的一些行为,出版此书,能比较正面的影响大众读者。掌控自己,不只是为了领导他人,更多是为了抓住机遇、获得认可、收获未来。
  • 女神经养成记

    女神经养成记

    无厘头犯二女神经单挑精英学霸组,看如何吧紧张兮兮的中学闹的鸡飞狗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思弯弓射大鸟!”嘉瑶吟诵道,天,小姐,你的文采也是极好的!
  • 凤惊天:吃定腹黑帝王

    凤惊天:吃定腹黑帝王

    寻找宝物的主人?!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她真的有能力战胜天界,人界,鬼界之间的战争吗?!层层阴谋之下,她或许只是一个可悲的牺牲品!齐御天,冷酷,残虐,有着鹰枭一般的利眸,野兽一般的残酷凌厉,是战无不胜的战神,他与她的相遇,是命中的注定,更是上天精心策划的算计。他早已注定必须深陷在她疯狂如同烈焰一般的温柔中,不可自拔!蓝影,一个天界最腹黑的天神,有着狼一般精密的算计,更有着连神都不可探测的智慧。他们相识千年,相知了千年,这样切不断的孽缘,就算痛彻心扉,他依旧要继续!她终于揭开层层任务下的真相,最终这只是一场上天精心下的设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纵马长歌天涯

    纵马长歌天涯

    英年早逝的林一涛带着他的武侠梦穿越到了异界,看一个男孩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大侠,舞剑饮酒行侠,纵马长歌天涯!
  • 塔罗牌的秘密

    塔罗牌的秘密

    林岩因为同学的抽奖免费旅游券来到一个中部城市的别墅区度假,本以为将会是一场很悠闲的旅行,可是这场旅行却处处透出古怪,在第一个牺牲者被害之后,古怪的事情接二连三地接踵而至。被炸掉的断桥,被困在山脚下的林岩,莫名其妙消失的尸体,古怪的塔罗牌,失踪的女孩,每一件事都刺激着所有人脆弱的神经……
  • 征婚总裁的幼齿新娘

    征婚总裁的幼齿新娘

    他,宁寒,宁氏集团总裁,是一个27岁的成熟男人,想要娶的同样是一个成熟的女性,一则征婚启示后,前来报名的人多得足以开几趟火车了,可他却在人海茫茫中选择了她,一个看上去同样成熟的女人。直到婚礼当天,印象中的那个成熟女人一袭白纱仿若不食为烟火,怎么越看心里越虚,好像自己在残害国家幼苗?婚礼结束后。当他问她:我的新娘,你几岁?她笑咪咪的说:十六。晕倒!他堂堂总裁居然娶到一个幼齿新娘。
  • 罂粟爱情

    罂粟爱情

    爱情可以如花开般灿烂迷人,令人陶醉;也可以如世界末日般毫无生机,令人痛苦。像极了罂粟花,摇曳着美丽,蛊惑着人心,即使知道它像带刺的玫瑰,一不小心就会刺伤自己,但就是没办法远离,上瘾般的在爱与不爱的漩涡中徘徊挣扎,找不到逃离的理由。
  • 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

    各位系统携带者,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要牢记社会主义荣辱价值观,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不要在我的面前装逼,否则,我会强制性的收回你们的系统。——系统管理员:陆生。
  • 陆地纯爱狗粮

    陆地纯爱狗粮

    “热巴你愿意嫁给我嘛?”鹿晗深情的说“我愿意”热巴闭上了双眼。鹿晗再一次吻上了那甜软的嘴唇。【本小说是原创不可以有任何形式的转载与抄袭】清勿把小说与现实结合~
  • 潴潴女汉子

    潴潴女汉子

    女汉子一枚,穿越异世当丫鬟,欺负小姐欺负公子哥,我是女汉子,请叫我女王大人!修仙不容易,严重缺钱花,看我如何带领小伙伴皇城崛起。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