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2700000009

第9章 牛津 (1)

牛津的红楼

牛津 2008 年夏

无论在剑桥还是在牛津访问的外国学者,都会抽空到另外一所大学一日游。有一条速度奇慢的长途汽车路线似乎是专门为此类人设计的,每日从两地对开数趟,票价低廉,往返只需10 英镑。按照现在的外汇比价,相当于杭州与上海浦东机场之间的单程车票。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乘坐头班汽车从剑桥出发,途经贝德福德和白金汉两郡,停靠了五六站。如果说剑桥、牛津和伦敦刚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话,那么我们走的是斜边。这个三角形对英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智慧方面。

上午10 点左右,大巴慢悠悠地开进了牛津城,作为城市,它果然要比剑桥大。我们沿着伍德斯托克大街向南,两旁的房屋,尤其行人的步履,让我想起中国大学的教师宿舍区。到达市中心的殉道者纪念碑后,大巴向西拐到了乔治街,在车站外面让乘客全部下车。

我顺着原路向东,走过一家火腿商店,被玻璃窗里的景象吸引住了。穿蓝色条纹工作装的师傅,他头上的几根火腿更像是一把把吉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几座红砖楼房,老奥尔良饭店和红狮旅店都是3层,还有一座4层的红砖公寓,拐角呈现圆形,屋顶像是顶礼帽。比起北大的红楼,这几座楼房无疑更漂亮、更现代。

虽然早在12 世纪,牛津大学就因为巴黎大学拒收英国留学生才创建的。但直到19 世纪初,这座城市的人口还是只有1 万多一点。进入20 世纪以后,随着印刷业和出版业以及蜜饯和橘子酱(书生们的最爱)加工业的兴旺发达,人口骤然增加了数倍。

巴利奥尔学院

牛津 2008 年夏

继续向东,不到5分钟,我便走到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刚好开过来一辆双层观光大巴。顶层的游客要么挥舞着双臂,要么拿着相机狂拍,人行道上的游人更多,不少是从伦敦来的中学生,前来朝拜慕名已久的学府。向南是宽阔的玉米市场大街,那里直通泰晤士河。

我从广场边的旅游中心要来一张导游图,选择东边宽街上的巴利奥尔学院作为起点。它看起来比较陈旧,墙壁的颜色泛黄,比剑桥任何一所学院都要古老(1263 年建)。巴利奥尔家族是中世纪的皇族,原先在法国的诺曼底,后迁到英格兰,对苏格兰的历史有重要影响。

巴利奥尔学院的毕业生和教授里各有5位和7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两个数字虽与剑桥的三一学院无法相比,却在牛津独领风骚。在人文领域,巴利奥尔学院也涌现了不少杰出人才,例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历史学家汤因比、诗人霍普金斯、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和阿尔多斯·赫胥黎,还培养了3位英国首相和4位外国元首。

小说《美丽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出身于英国最显赫的英国,学术世家,他当年就读时住的寝室正对着宽街,而诗人霍普金斯宿舍的窗户则朝向学院的草坪。此时此刻,有一伙年轻0 人正坐在街头闲聊,这类英国大学里的露天咖啡座在英语里有个专用的名字,叫buttery 。

顾名思义,这是专门为下课的师生供应点心饮品的地方,比如黄油、面包和麦酒。现在倒好,经常被游客占据着。如果仔细辨认,可以发现照片里沿着学院的墙壁正昂首走过一位长发的摩登女郎,她吸引了两位年轻男子的目光,而与这两位男士同桌的女伴竟无察觉。

耶稣的祈愿

牛津 2008 年夏

巴利奥尔学院斜对面有一条小巷,叫特尔街(Turl), 长度不过一百来米,宽度仅够两辆小车行驶,却坐落着3座历史悠久的学院,分别是埃克塞斯学院(1314 年建)、林肯学院(1427 年建)和耶稣学院(1571 年建)。耶稣学院在巷子的西边,以培养了一位首相和一位传奇人物为荣。

这位首相叫哈罗德·威尔逊,他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相隔4年两度当选。早在他任外贸部长时,因为不愿为朝鲜战争筹措经费而愤然辞职。越南战争中他虽然口头上支持美国,却力避英国参战,这样就与同在牛津毕业却让英国卷入伊拉克战争的托尼·布莱尔形成了对比。

那位传奇人物是T·E·劳伦斯,别名“阿拉伯的劳伦斯”,曾有同名的奥斯卡最佳电影(1962 年)。他在牛津专攻中世纪的筑城学,毕业后随考古队赴幼发拉底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受命绘制西奈半岛军事地图,后出使中东,曾被捕并遭严刑拷打,战后担任过丘吉尔的顾问。

在礼拜堂内我看到一块黑板,密密麻麻地贴着小纸条和卡片。原来是块祈祷板。被祈祷的对象一般都是过世或遭

遇不幸的人,有的只写死者的名字,也有的写死因,比如癌症。更多的是祈愿亲人身体健康,患者早日康复。因为字迹潦草,很多卡片上的字迹不易辨认。左上角的那张写着某某荣休教员的追思会启示,死者生前是德语老师。

除了英文以外,还有一些卡片是用法文或西班牙文书写的,那应该是留学生写的了。唯一的中文卡片上面写着:“我所关心的一切,幸福而美丽。”从笔迹上看应该是一位女性。我不由得想到,国内的善男信女进入庙宇许下的意愿只有自己知道,可谓是习俗不同。

钱锺书的前院

牛津 2008 年夏

在特尔街东侧,并排坐落着林肯学院和埃克塞斯学院。从庭院和建筑布局来看,最容易分辨的可能是烟囱。比起剑桥来,牛津的草坪显得小巧玲珑,叫法也不同,剑桥叫court ,牛津叫quad 。不过,都有前后院之分,前院是教学区,后院是生活区。林肯学院的毕业生里最值得骄傲的是布道家约翰·卫斯里,他创立了基督教卫斯理会。

相比之下,埃克塞斯学院人才济济,毕业生里特别有趣的一个人物是19 世纪的威廉·莫里斯,他是如今走俏的室内设计师的先行者,涉及的领域包括家具、书籍、刺绣、墙纸和玻璃窗等,他在伦敦首创了装潢公司和保护古建筑协会。同时,他也是一位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必须一提的是,这所学院的毕业生里还有两位中国人。

一位是钱锺书,这位儒雅的学者因为一部小说《围城》而享誉华语世界。20 世纪30 年代,他在夫人杨绛的陪同下来牛津攻读文学学士,注册的正是埃克塞斯学院。他们的爱女在牛津降生,晚年的杨绛在回忆录《我们仨》里记叙,青年钱锺书初到牛津,便在下公车时亲吻了大地,磕掉半颗门牙,不得已拔掉剩下的半颗,镶上假牙。

钱先生回国7年后,我的导师潘承洞的导师闵嗣鹤入读牛津,也是在埃克塞斯学院。闵先生跟着大数学家梯其玛希学习数论,两年后获博士学位,转到美国的普林斯顿读博士后。他回国后任清华教授,与钱先生最初受聘的一样。后来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其论文便经闵先生审读并通过,这在徐迟的报告文学里有详细描述。遗憾的是,陈氏定理发表的当年(1973 年),闵先生就去世了。

谢尔登剧院

牛津 2008 年夏

结束了特尔街的探访,我回到宽街,继续向东走上几十米,见到了一座古建筑。在绿顶白塔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它便是牛津的标志之一,建于17 世纪的谢尔登剧院,是牛津大学授予学位的地方,亨德尔曾在此演奏音乐,王尔德曾在此朗诵诗歌。设计者雷恩爵士在英国赫赫有名,比起法国人心目中的埃菲尔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雷恩多才多艺,堪称英国文艺复兴式人物的杰出代表,只不过他出生得稍晚而已。雷恩最著名的作品是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那座古典式和哥特式相结合的建筑物是到访英伦的旅客的必游之地。雷恩的其他名作还包括肯辛顿宫和汉普顿宫,牛津圣灵学院的日晷、圣体学院的入口,以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新图书馆。

值得一提的是,雷恩原先是个天文学家和几何学家,同时在生理学和化学方面颇有建树,其科学研究受到同时代的牛顿和帕斯卡尔的高度赞扬。比如,在几何学上,他率先得到求摆线长度的方法。发明了弹性定律的物理学家胡克这样评价雷恩:“自阿基米德以来,再也没有见到这样集灵巧之手和哲学思维于一身的人了。”

1661 年,29 岁的雷恩出任牛津大学天文学教授,次年他奉校友、伦敦谢尔登主教之命为母校设计一处公共场所,从此对建筑产生了兴趣,不可自拔。设计谢尔登剧院时,雷恩受罗马马塞勒斯剧院的启发,采用了新颖的木桁架结构作为屋顶,使得顶层拥有那个时代最大的空间,从而把古典形式和新观念融合在一起。雷恩还是英国皇家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不可否认,他是一个让剑桥人嫉妒的家伙。

哈雷故居

牛津 2008 年夏

在谢尔登剧院东侧,有一条小街叫新学院巷,里面有一座叹息桥。与剑桥一样,牛津的叹息桥也是给学子们心情不佳时到桥上宣泄用的,因此也呈封闭型,以防自杀率不降反升。不同的是,此处是旱桥。联想到中国大学生的自杀率攀升,是否也需要建叹息桥呢?

在离叹息桥十多米远的地方,坐落着天文学家哈雷的故居。一座普通的3层楼房,墙上有块牌匾,提及哈雷在此居住40 年,当年屋顶的阁楼是他的天文台。1673 年,哈雷进入牛津的王后学院,攻读数学。他是牛顿的朋友,曾鼓励并资助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76 年,临近毕业的哈雷决定,搭乘东印度公司的航船,到南太平洋的圣赫勒拿岛居住了一年,建立起人类第一个南半球天文观察站,并编制了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回到牛津后经过国王说情他才勉强拿到硕士学位,因为喜欢喝酒,他后来升教授时再度遇阻。

哈雷对彗星情有独钟。1682 年,他观察到一颗大彗星,后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的、弯弯的尾巴。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英国,起了所有天文学家们的关注,26 岁的哈雷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认定这颗彗星不是初次光临地球的新客人,而是似曾相识的老朋友。

哈雷从过去3 个多世纪的彗星记录中挑选了24 颗,用一年时间计算它们的轨道,发现其中相继相隔76 年出现的3 颗彗星的轨道十分相近。一个念头在哈雷脑海里迅速闪过:这可能是同一颗彗星的3次回归。半个世纪以后,他的预测被后人证实,这颗彗星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下一次,哈雷彗星的回归应该是在2062 年。

赫特福德学院

牛津 2008 年夏

看过叹息桥和哈雷故居,我往回走再向南,不一会儿就到了牛津最负盛名的拉德克利夫广场。在来牛津以前,我与剑桥学生伊万联系过,他家住牛津,不料那天刚好陪来自伯明翰的韩国女友去伦敦了,他答应午前赶回来。果然,我接到了他的短信,约我在此广场等候。

拉德克利夫广场周边有许多大建筑,包括3座学院,分别是圣灵学院(1438 年建)、布拉塞诺斯学院(1509 年建)和赫特福德学院(1282 年建)。按照字母顺序,圣灵学院(All Souls )总是排列第一,它最引以为傲的校友是阿拉伯的劳伦斯(与耶稣学院分享)和大建筑师雷恩。

布拉塞诺斯的历史最短,不过也有500 年了,曾培养多位特色作家,罗伯特·伯顿写出了《忧郁的解剖》,书中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约翰·布肯曾任路透社副社长,却以《三十九步》闻名,被大导演希区柯克拍成电影《三十九级台阶》。威廉·戈尔丁是1983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战”时加入海军,参加过击沉德舰“俾斯麦”号的战斗。

最后,必然要说到照片上的赫特福德学院,它的礼拜堂塔尖和有高低之分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趣,而连接前后院的通道穿越其中,使整个画面生动了许多。这座学院培养的人才有爱尔兰作家斯威夫特、玄学派诗人邓恩和长寿的哲学家霍布斯。

霍布斯认为,一切推理皆由计算而来,此言深得莱布尼茨的赏识并身体力行。而20 世纪的毕业生沃继承了学长斯威夫特的讽刺才能,在其代表作《衰落与瓦解》里,他把赫特福德比喻成scone ,这是一种快速烤成的麦饼,又扁又软,尝过后感觉味道还真不错。

拉德克利夫

牛津 2008 年夏

在拉德克利夫广场南侧,还坐落着英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博德利图书馆。这家图书馆有两个特点,一是凡在英国出版的书籍它都有权免费典藏,因而藏书十分丰富,在英国仅次于伦敦的国家图书馆,在东方手稿、早期印刷品、英国文学和地方历史方面尤为见长;二是所有图书只供阅览,概不外借。

博德利图书馆其实就是牛津大学图书馆,最初建于14 世纪,后几近拆毁。17 世纪初,校友托马斯·博德利(Thomas Bodleian )爵士重建之,“二战”结束后又建成了一座新馆。此外还有5个分馆,包括照片上那座看起来不像图书馆的圆形建筑Radcliffe Camera ,它和谢尔登剧院一样,已成为牛津大学的标志之一。

Camera 在英语里的意思是照相机,而在拉丁文里的意思则是room (房间)。这座分馆主要收藏科学著作,它的落成是在1749 年。那会儿,照相机还没有被发明呢。拉德克利夫是一位名医,毕业于牛津大学王后学院(哈雷的学弟),后成为国王的御医,并进入议会。他死后,遗产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仅在牛津,以拉德克利夫命名的还有两家医院和一座健康中心。

同类推荐
  • 走天下学知识丛书-摄影行知书

    走天下学知识丛书-摄影行知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诗句。现比喻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走天下学知识丛书包括:服务行知书、健康行知书、名胜行知书、摄影行知书、时尚行知书、装备行知书等书籍。
  • 山在那里

    山在那里

    散文集《山在那里》,是一个人的述说与回声。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那里的文字,就是他的拓展,凭借凡俗市井中失神的观察,顺着半虚半实的家藤攀爬,他让自己相对封锁的生命得到时空上的延展。这本书,是一座漂流于朝九晚五、无限循环的秩序生活中的、沿途观看一个人内省风景的文字岛屿。
  • 名胜与名城(和谐教育丛书)

    名胜与名城(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 只为与你相遇:王秋杨的珠峰日记

    只为与你相遇:王秋杨的珠峰日记

    国内第一部全程记录珠峰攀登的作品,著名企业家、慈善家及登山探险家王秋杨女士最新力作,记录了她在2007年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其间的真实经历。
  •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

    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

    本书是世界著名的作家斯坦贝克与战地摄影家卡帕40天苏联之行的记录。以斯坦贝克的数百页旅行札记和卡帕的四千余张摄影负片,展示了俄罗斯大地与人民的真实。
热门推荐
  • 乱世情缘——堕仙

    乱世情缘——堕仙

    穿越了,到了一个强者为尊的大陆,但修罗医女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看一代女将默馨如何过得风生水起。可为什么一定要遇到你呢......直至最后那一刻,你背叛我,离开我的那一刻。我想对你说:没有你,我依旧可以过得很好·很好......
  • 凰栖梧桐

    凰栖梧桐

    在这个以阶级为尊的世界,只能肉搏的她遇上能力爆表的他。他卖萌,她无视他装傻,她无视他为她遍体鳞伤,她终于哭了他满身是血,却还笑容满面:“后儿,来,别怕。”“你是怪物吗?这么重的伤!都不疼吗?”“疼啊,你亲一下就不疼了!”腹黑卖萌的男主,情商为零的女主。打小三斗男二,各位忍心不看吗?
  • 碎隙

    碎隙

    大陆没有名字,因为只有这么一片大陆。大陆的东南端,横绵着冷月岭。一条横贯东南的河川从这里发源。碧波无痕,静静的流淌。由龙袖城西城而入,在接近上城区忽然急转东南,随后划了一个旋儿,斜斜的流出东城。北岸立着很多人马,为首的男子英武挺拔,眉峰汇聚难以言状的失落凝视着桥上渐行渐远的背影。男子已快入中年,岁月在他的眉宇间凝成了霜,脸上的轮廓如同刀削斧刻,嘴角抽动着似乎想说什么。他终究忍住了。马背上坐着一位女子,女性化的铠甲打造出了柔和的身段,马蹄作响,一缕长发飘飘。另一队人马整齐肃穆在南岸整军,上城区广阔的花园排满士兵。一排排发亮的女式铠甲和坚挺长枪在余晖下散射柔和的光。
  • 休掉妖孽夫君:家有狐狸殿下

    休掉妖孽夫君:家有狐狸殿下

    某天,某王妃接到某王爷的特殊命令,什么?让她给他挑妾室!?这该死的臭男人,真是一天吃素都不行!于是乎咱们的王妃点头哈腰地使出给力本事,某年某月某天,某王爷的征妾启事遍布凤离城大街小巷。斗,她江雪芽一向不怕!他不让自己好过,他也别想一天快活!
  • 风在瓦洛兰

    风在瓦洛兰

    瓦洛兰大陆!蓝风星仅剩下唯一一块大陆!在瓦洛兰大陆离被毁灭的日子越来越近的时候,一个私自偷学召唤术的女孩爱丽丝无意中将触电重伤的方风从三维空间的地球召唤到了四维空间的蓝风星!这里和方风所知的瓦洛兰世界完全不同,而方风的到来更是揭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第一时间获悉秘密的德玛西亚帝国高层,选择封锁消息!为了挽救自己的子民,踏上了死亡之地——暗影岛!随着方风一步一步的探索瓦洛兰大陆,幕后的真相越来越近了!方风能否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到地球·····
  • 大漠狂潮

    大漠狂潮

    演绎别样的大漠,书写别样的狂潮,记录内心对于历史的向往和追求。窗外,月华如水,一轮圆月静默在苍穹的臂弯。大漠深邃的双眸凝神一聚,在广袤的黄沙脊梁重重的横扫而过。叹息来自五千年的贫瘠和重创。泪滴划过眼角,跌落满地的忧伤,灵犀一点渗透心灵最深处。劈开万恶的丛林,涉足前行。
  • 月照映我心

    月照映我心

    四年前,她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有那么一个人,在她退无可退的时候,一直陪伴在她身旁。终于把她的心一点一点地缝补起来。四年后,不得不回来,那个伤她的男人再次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只觉着一别已天涯,再回首仍是咫尺天涯。
  • 芈月式宫廷传奇

    芈月式宫廷传奇

    穿越古今,还原历史真相;纵览宫廷,探索女权政治她们皆是“芈月式”的女子,从跌宕坎坷到华丽转身,一生传奇笑对人生!
  • 两情若是久长时殇

    两情若是久长时殇

    一个是佛前的一盏长明灯,一个是诚心焚香的红尘过客。几世情缘,一世情劫……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方换得此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孰不知这仅生的一次也要讲求一个“缘”字,缘深则聚,缘浅则分,万法随缘。长明与朝暮便是这般有缘无份,一切皆是因果情劫。
  • 英雄联盟之奥术能量

    英雄联盟之奥术能量

    主角还是伊泽瑞尔,这是一个描述了英雄联盟全部地域的作品。人物故事都会被添加进来,有你了解的也有你不了解的。有些虚构可能与游戏相冲突,望谅解。一个喜欢冒险的探险家伊泽瑞尔偶然在恕瑞玛沙漠发现了一个远古护符。从此他获得了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力量。可好景不长,他被人盯上了这种可以毁灭一个国家的力量,他不得不和朋友们与邪恶抗争……逃亡的路上又搞笑让人轻松有危险让人紧张,你喜欢的人物本文都会提及,还等什么?不如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