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6900000025

第25章 让你的身心重归流动(5)

慢慢的,在这种杂念中,那种空灵的感觉淡了下来。似乎,她又变成了原来的那个晓枫,在课上,她又觉得晕晕欲睡,在这种混沌状态下等待着新的触动。

很快,新的、奇迹般的触动来临了。

课间,在这种混混沌沌的状态下,她去吃点心,随手拿了一枚夹心饼干放在嘴里,咬了一口,夹心饼干的奶油进到了她的唇齿间。突然间,她的心彻底地静了下来,杂念再一次全部消失了,整个世界的其他事物也都不存在了,似乎只有她和这个夹心饼干存在,而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品尝到了夹心饼干的美妙味道……

“体会”教学法拯救了海伦·凯勒

这一触动一样是稍瞬即逝,但晓枫觉得,自己整个身心都因这一瞬间而被点亮了。这种感受是如此美妙又如此特殊,她稍有些怀疑这是什么,这为什么会发生,她不敢确定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所以想约我专门谈谈她的“问题”。

这哪里是什么问题!听她给我讲述这个过程时,我想起了马丁·布伯,套用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的话,可以说,在这一瞬间,晓枫是用她的全部存在与这个饼干的全部存在相遇;这一瞬间,她与这个饼干建立起了“我与你”的关系。

如果套用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话,则可以用比较好懂的语言说,晓枫在这一瞬间,与这个夹心饼干建立起了真正的关系,而这一瞬间的美妙感觉,即是她的真我与这个夹心饼干的真实存在建立起关系时的自然产物。

晓枫的这一瞬间,可以媲美一个非常著名的时刻。

美国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她的生命是一个奇迹。她出生后不久,因患病而失去听力和视力。顺带地,因失去听力而听不到别人讲话,她也失去了学习语言的能力,并进一步失去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沟通的主要工具就是话语,没有话语能力常常就意味着没有了沟通。因而,她陷入了一个黑暗的、孤独的世界。

家庭教师沙利文的到来改变了海伦·凯勒的命运,沙利文用非常富有创造力的办法,将海伦·凯勒从那个黑暗的、孤独的世界带入了光明的、充满爱与真正的关系的世界。

沙利文教育办法的核心不是用话语讲话语,即不是主要使用思维,而是通过海伦·凯勒的感受,让她明白话语中的事物是什么。

譬如,沙利文给了海伦·凯勒一个洋娃娃,先让海伦·凯勒拥抱、抚摸这个洋娃娃,在海伦·凯勒沉浸在其中时,用手在海伦·凯勒手中写下了“doll”(英文,意思是“洋娃娃”)。通过这个办法,沙利文让聋哑盲的海伦·凯勒明白,“doll”这个单词与这个洋娃娃有一个联系。过了一段时间后,沙利文又送了一个不同的洋娃娃给海伦·凯勒,等她享受这个玩具时,沙利文又在她手中写下了“doll”这个单词,让海伦·开始一下子明白了,这个单词和她手中的玩具有某种对等的关系。

通过这种办法,沙利文教会了海伦·凯勒很多单词。但有一次,一个麻烦产生了。沙利文教海伦·凯勒“水杯”的单词时,海伦·凯勒弄不清“水”与“杯子”的区别,她认为这是一回事。当怎么学都学不会时,海伦·凯勒很痛苦,她发了脾气将玩具摔在了地上。

沙利文没有失去耐心,她想了更有创造力的办法。她带海伦·凯勒来到一个井房,井房中有一个喷水口。她将海伦·凯勒的一只手放到喷水口下,让海伦·凯勒通过感觉领会到了单词“水”到底是什么。在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详细描绘了这种感触:

沙利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灌输疗法令脑袋变成了一个装纸条的椰子

对海伦·凯勒而言,第一次明白“水”这个字的含义的这一瞬间,照亮了她的全部人生,她不仅感受到了水的存在,而且明白了实物水和“水”这个字之间的联系。

通常,我们教育孩子认识“水”这个字时,经常是以字教字,我们并不会将孩子带到水龙头下,先感受水的流动,然后再告诉孩子,这就是水。我们很可能会远远地指着一片水说,这就是水,而学“水”这个字时,我们更可能是通过一幅水的图片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水”。

不要小看“明白了实物水和‘水’这个字之间的联系”,真正要明白这个联系,其真正的通道是感受。对于海伦·凯勒而言,她是一只手感受水,另一只手感受“水”这个字,而两个感受同时存在,这令她全然明白了“水”和实物水之间的关系。

感受是沙利文教育聋哑盲的海伦·凯勒与万物建立联系的通道。当然,海伦·凯勒是本来就具备这种联系能力的,她尽管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但她仍然拥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能力。真正的问题是,海伦·凯勒不能进一步梳理这些感受,更不能将这些感受与其他人分享。为了分享,她得学习文字和语言。沙利文利用她本已具有的感受能力教会了她语言和文字,最后还教会了她讲话的能力。

不是通过思维去学文字,而是通过感受去学文字,这并不仅仅是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方法。实际上,这是远胜于用思维去学文字的办法,也是现在逐渐流行的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法、华德福幼儿教育法等教育方法的关键所在。

假若每一个成年人小时候都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去认识世界,那该是什么样的情形?

或者,回到一个小问题上来--假若晓枫从小就被教导要通过感受去认识自己和世界,那该会如何?

当然,晓枫没有这个机会。她说,她接受的教育,首先是家教,而后是学校教育,没有一个人对她说,尊重你自己的感觉,要通过你的感觉去认识自己、其他人、万物乃至世界。相反,几乎所有人都对她说,你要遵守这个规则,你要遵守那个规则,你要这样生活,你要那样生活……

也就是说,她不仅没有被教导尊重自己的感受,甚至也没有被教导尊重自己的思考能力。

其实,关键还是感受,因为真正的思考能力,总是建立在感受的基础上,而缺乏感受的思考,并不是独立思考,而是在重复别人灌输来的教条。

对于这一点,史蒂芬·吉利根说:“如果没有身体的佐证,一个道理对你而言就可以说是一个谎言。”

这个道理,我们的祖先是非常看重的,“体会”“体悟”“体察”和“体证”等很多词汇都是在说,一个道理必须经由你自己身体的证悟,否则这个道理就不是你的道理。

不是你的道理,自然就意味着,那是别人的道理,是别人传输给你、灌输给你乃至强加给你的道理。

对此,晓枫深有体会。她比喻说,一直以来,她感觉自己的脑袋就像是一个椰子,椰子里塞满了纸条,每一个纸条都有父母给她的一个道理。当遇到一件事情时,她会从椰子里调出一个相应的纸条来,然后按照这个纸条去行动。几乎没有哪个纸条是自己写的,主要都是父母灌输的看上去很好的道理。

这些被灌输来的道理有很多缺陷。第一,调出来一个合适的纸条不容易,有时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调动。

第二,每当调用一个纸条时,身体似乎都不愿意。

第三,这些纸条经常相互矛盾,冲突得很厉害。

也许,最重要的一点是第二点--身体不愿意。譬如,晓枫从小学跳舞,因而成为父母的骄傲,但是,她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她现在已经很胖,看上去一点都不像是舞者了。

让感觉在你心中开花结果

美国有一个电影,讲美国舞蹈学院的一些学生,即将参加毕业演出,而这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去向。其中一个女孩,9岁起就被妈妈塞进这所学院,按照妈妈的意志去跳舞。这个女孩一直按照妈妈的意志而活,但真到了要比赛时,她发现自己的身体并不愿意跳舞,于是在毕业演出前,本来被定为女主角的她主动退出了比赛,并对她的妈妈说:“妈妈,你没有跳舞的腿,而我没有跳舞的心。”

这是父母们向孩子灌输“纸条”最容易出现的恶果。不过,我想说,作为孩子,能发现并承认自己的不情愿,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通常,我们在生活中并没有发现这一点意识。但在我的课上,因为有很多练习,更是因为大家逐渐有了认识自己内在的意识,这样的发现会接二连三地出现。

一天早上吃早餐时,女学员阿玲取走了最后一个茶叶蛋。但她发现,她的室友看到没有茶叶蛋时有失望的神情。

阿玲是一个习惯自我牺牲的人,看到室友失望的神情,她第一时间产生了一个想法--把茶叶蛋送给室友。

课程中,我一直强调一点--任何一个细节向下看,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实存在,而学员们也养成了至少在这几天课程中体察每一个细节的意识。所以,这一次阿玲没有立即将那个茶叶蛋送给室友,而是停下来去看自己内心。

立即,她发现自己有一点不情愿,心中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说“我也想吃这个蛋”。

这该怎么办呢?阿玲最终平衡了这两个声音,将茶叶蛋一分为二,自己和室友各一半。

这是一个很好的努力,只是稍稍可惜的是,阿玲听到“我也想吃这个蛋”的声音后,没有继续向内看,而是将“把茶叶蛋送给室友”和“我也想吃这个蛋”两个意见平衡了一下。

在课上,当阿玲讲到这个故事时,我请她闭上眼睛,去聆听“我也想吃这个蛋”的微弱的声音,并体会那时的感受。她这样做时,很快涌出了泪水。

这时,我问她有什么感受,她回答说“委屈”。她说,她有一个弟弟,从小她就被父母教导什么都要让着弟弟,而她为了让父母满意,也是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与认可,一直都委屈自己忍让弟弟。

这个发现,令她真正体会到了我一直讲的一个观点--“当下的关系模式是童年的关系模式的再现”。在这个早上,她给室友让茶叶蛋,而在童年时,她什么都要让着弟弟。但令她这样做的,是她的“椰子”中有一个相应的“纸条”。

假若你的“椰子”中塞满了“纸条”,那么,任何一个令你有所触动的时刻都是一个机会,可以让你发现那些自觉不自觉冒出的“纸条”,同时,觉察到“纸条”下面的真实感受,一旦发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可以有机会尊重这个真实感受了。每当你做这样一个努力,就意味着你更进一步接受了自己。随着你越来越接受自己,你会离自己越来越近,而晓枫品尝到夹心饼干味道的奇迹般的体验就可能会降临到你身上。

对于阿玲而言,她发现了一个纸条--“要忍让”,也发现了这个纸条下隐藏着的感受--“我也想吃这个蛋”。假若她继续深入下去,她会完整地发现这个纸条是“你要忍让弟弟”,而她的完整感受或许会是,她很委屈,她也爱弟弟和父母,同时她也想爱自己,她不愿意只是按照父母塞给她的纸条生活。

在我的经验中,晓枫那两个瞬间是无比美妙的,我的言语能力实在难以描绘它,这种瞬间一生中哪怕只有一次,生命就会被点亮,你会感觉到,活着是这么美好。

试试看,从任意一个触动你的瞬间开始,试着向内看,你或许会开启真正属于你的人生。

29.让你的身心重归流动

人是软弱的,所以要觉知,让自己定下来。问题在自己处,不在别人。

--摘自素黑的畅销之作《好好爱自己》

很多人,似乎失去了感受能力。

在一些心理学的课上,我们会戏称这样的人为绝缘体。

比方说,我讲课的时候,常让大家做一个小练习:五六个人一个小组围成一圈,一个人讲故事,其他人听故事。听故事的人,要闭上眼睛。讲故事的人,不能讲出声,他要讲一个快乐的故事和一个悲伤的故事,他可以默默地用语言讲,也可以只是在想象,只要是他真正有深刻体验的故事就好。讲完后,让大家猜,他先后讲的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

眼睛的看和耳朵的听,与嘴巴的说,是我们平时最常做的事情,佛教称之为“三宝”。似乎是,我们要与别人乃至任何一个事物建立联系,必须经由这三宝。但关闭了这三宝会怎么样呢?

譬如在这个小练习中,三宝就被关闭了,你不能再通过这三宝去了解别人,你若想听出对方的快乐与悲伤,你就只能使用你身体的其他感官,也即通常所说的感受。

这个小小的练习中,有人很厉害,可以百分之百地“猜”准所有人的故事。这样的人,我们会说他的身体很“通”。也有人很麻木,完全不能体会到任何一个讲故事人的体会,这就是我们所戏称的“绝缘体”了。

相对而言,“绝缘体”的数量似乎要比非常通畅的人多一些。

“绝缘体”是怎么回事?他们是怎么炼成的?

我们都会逃避爱

在咨询中,我的很多来访者一开始是“绝缘体”,这让我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

譬如,咨询中我常让来访者做身体放松的工作,这个工作有时是为了做简单的催眠,有时只是因为来访者在这种状态下会更好地捕捉到自己真实的感受。否则,假若只是两个人滔滔不绝的对话,那就常常只是思维层面的沟通了。但只要让一个人沉静下来,也就是说,让一个人的身体放松下来,他就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真实感受了。

比方说,我的一位来访者,她说最近一段时间,只要和男朋友在一起,就吃不下饭,那种感觉很像是得了厌食症。

一开始,如果只是纯粹头脑层面的对话,那么可以说,她是对男友有很大的情绪,觉得他做事情很不成熟。

但是,在让她闭上眼睛,做几个深呼吸,略略花一两分钟时间感受了一下身体后,我再问她,让她和男友在一起时吃不下饭去的这种感受是什么,假若它可以说话,它想说什么?

她安静了一会儿后说,我想对男友说,你对我太好了,这让我有压力,我有时想离你远一点儿。

哦,原来是这样。当时我想,疏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太多时候,我们想为自己保持一个空间,所以她这种感受很有道理。

然而,在和她探讨这种对独立空间的需要时,我隐隐觉得这不是全部,于是再让她多花一点时间去体会这种感受是什么。

这次她花了约两三分钟时间感受自己,突然间泪如雨下。我问她发生了什么,她说,她明白了,这种感受是,她觉得,男友对她太好了,她隐隐觉得她不值得男友对她这么好。

原来如此,最深的感觉是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所以男友对她好时她才有了压力,于是产生了想逃走的动力。但是,她又觉得自己也不能对男友讲出想逃走的动力,结果转而成了总是看男友不顺眼,觉得他做事不成熟,和他在一起吃饭时才不能下咽。

这个故事中,假若心理医生是只会用脑的绝缘体,那么就可能会停留在她对男友不满而觉得男友做事不成熟这一层,而这离心理真相相当遥远。

要帮助来访者更好地捕捉到自己的心理真相,就必须引领来访者去体会自己的感受。

所谓体会,就是通过身体去领会。

歌舞能力是怎么被阉割的

同类推荐
  • 天才与疯子

    天才与疯子

    普通人离疯子较远,而天才往往离疯子较近,但两者间毕竟有一条较明显的、具有本质区别的界线,就像真理和谬误只差一步。笔者相信,天才的创作和疯子的精神错乱有着同样的大脑解剖学和脑化学根源。或者说,精神病患者的起点,往往是天才的终点。因此,笔者带领我们探访了爱因斯坦、毕达哥拉斯、安培、亚当·斯密、川端康成、玄奘、白居易等天才和希特勒等疯子的精神世界,企图在天才的创造力和疯子的神经错乱之间寻找到某种隐蔽的联系或关系。
  • 心理学的密码

    心理学的密码

    《心理学的密码》是有关心理知识、心理情绪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入门课”。它主要以心理健康为主,其内容涉及到心理障碍咨询、心理疾病咨询、精神疾病咨询、心理疾病的自我防治、智对失眠、坦然面对心理危机、解开心结、摆脱心魔以及管理情绪等等。它是要向读者传授心理学的一般知识,使读者了解现代人的基本心理问题、基本现象和基本理论,了解人类心理现象的最一般的规律,告诉你如何防治一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本丛书共有4本,分别是面向中学生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读本2本,及与学生读本配套的教师读本2本。本丛书结构安排较为新颖、活泼,学生读本以“引例”开始,引出“讨论提纲”,然后依据“讨论提纲”展开理论阐述,接着是“小结”,最后是“操练”或“做一做”,以此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并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心理问题。教师读本设计有“教学目的”、“教学要点”、“教学安排”、以及“参考资料”等几部分,可以帮助教师针对学生读本组织教学。
  • 工作压力会伤人:高效经理人压力管理技能培训

    工作压力会伤人:高效经理人压力管理技能培训

    本书阐述了压力与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压力诊断,压力解析,为缓解过度压力而提供有效且具体的方法,以及告别压力的案例和实战。
  • 走出心灵误区——战士心理问题

    走出心灵误区——战士心理问题

    本书作者通过广泛的部队调查,收集到近百例基层部队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案例,并着手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和解释,力图说明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影响因素。
热门推荐
  • 如若来生:一世情

    如若来生:一世情

    她只是一株生长在极寒之地的花经过万年的天地滋养化为人形一生只为寻找她心中的那个他他却是极北之地高冷金眸雪狐王一生无欲无求直至遇上那个她她的温暖融化了他心中的寒冰
  • 轮回之问道传说

    轮回之问道传说

    我许你一世繁华你诺我一生相依现实渲白了发我给了你一场空你送了我一曲梦在时光的那头眺望岁月这头华年里是谁敷衍了谁的年华是谁沧桑了谁的等待
  • TFboys之偏偏遇见你

    TFboys之偏偏遇见你

    在机场遇见你。。。不会再放开了。。。。。薰衣草印记。。。。
  • 星灵战星宇

    星灵战星宇

    穿越到一个星际科技的世界,并带上了星际争霸系统到了那个世界。
  • 靖难功臣录

    靖难功臣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首席霸宠:天价刁妻

    首席霸宠:天价刁妻

    秦时时新婚一个月后亲身示范,婚姻是坟墓这句话果真不假。可也正是因为他,才让她感受到,进入坟墓至少比暴尸荒野幸福多了。“我怎么也想不通,当初到底是我拉你上了贼船,还是你早有预谋的拐骗我。”秦时时冥思苦想得不出结果,扭头过来不耻下问。某人妖冶微笑,长臂一展,将女人紧抱在怀,“我们现在就在“贼船”上,这个问题太辱没智商,下一个。”“喂,下一个问题,你往下动什么!”"
  • 沐浴光芒

    沐浴光芒

    关于恶魔,是个传说,是个禁忌,被永恒的封存在人们的记忆里。一个失忆的恶魔,带着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的身份,走进缤纷多彩而又复杂动乱的大世界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 冥炎仙尊

    冥炎仙尊

    市井少年王阳,偶然获得一块奇异石头,从此叱咤风云,成就一代传奇。他逍遥自在,以手中长剑荡开遥遥天路。他日登临绝顶,誓要令万界臣服!
  • 霸道校草柔情爱

    霸道校草柔情爱

    一个平凡的女孩子,穆韵,过着平凡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一个霸道男生闯入她的世界,渐生爱情的萌芽,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堕入地狱

    堕入地狱

    一次庞大的更新之后。数万名玩家,受困于过气线上游戏,《剑灵》的世界!真实痛觉的战斗、失去味道的食物、无法脱出、无法死亡的挣扎。直到昨天还只是屏幕前那个人数寥寥的剑灵,居然化为了真实世界。这究竟是刀剑神域的故事情节,还是无限恐怖的又一翻版?这究竟是天堂一般的世界,还是真的堕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