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07100000024

第24章 大意失荆州(2)

周瑜并不知道自己和孔明的关系,是合则有利,分即有害。我们认为周瑜遇见孔明,唯一的办法就是和他诚心合作,暗地里像鲁肃那样,多向孔明学习,以增进自己的实力。至少在可见的未来,双方合作的必要性很大,还不至于翻脸无情。但是周瑜心胸不够广阔,十分嫉妒孔明的才华。特别是料事方面,更觉得不如孔明。难免每次看到孔明的表现,就非常气恼。自己用尽苦心,孔明却分毫未受到损伤。于是一气、再气,经不起岗上军士高喊“赔了夫人又折兵”,当场大叫一声,金疮崩裂,昏倒在船上。第三次气得他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终年才不过36岁。我们不认为孔明气死周瑜,而是周瑜把自己活活气死。他千方百计要气孔明,孔明不为所动,产生不了效果。孔明不一定存心气他,他却气得半死。两个半死加起来,就是一死。所以,第三次一气,就死掉了。

7周瑜身上获得的启示:缺乏宏大国际观的英才

周瑜字公瑾,由于智勇兼备,24岁时便出任建威中郎将。当时程普是江东资格最老的武将,大家尊称为程公,相对地周瑜便成为周郎。孙策取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孙策和周瑜,成为乔玄的大小女婿,在当时传为佳话。周瑜精于音律,每听唱歌奏乐,都能听出错误的地方。他的长河吟,被诸葛亮弹得幽雅深刻,令他十分不安,决心要和诸葛亮一决生死。

其实,周瑜的内心,并不是妒忌孔明的才华。鲁肃原来是袁术的部属,因为得不到重用而萌生去意。周瑜打听到鲁肃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赶快把鲁肃的母亲接过来,然后全力说动鲁肃来归,不但为孙权增添了一位贤才,而且在临终时,极力推荐鲁肃。孙权接受他的建议,让鲁肃继任都督。

他大肚能容鲁肃,却千方百计要迫害孔明,这是什么道理?我们从他初次和孔明见面,便请孔明的兄长,同在东吴任职的诸葛瑾前来商议“令弟孔明有王佐之才,如何屈身事刘备”来看,相信孔明若是和鲁肃一样,能够弃刘备而事东吴,他也会像对待鲁肃那样,善待孔明,说不定向孙权推荐,以孔明为都督,也很有可能。

周瑜最大的错误在于缺乏宏大的“国际观”,以为东吴可以独力抗拒曹操,而不需要外力的资助。倘若他和孔明一样,知道只有两家联合在一起,才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曹,相信他对孔明的态度,就会比较理性,不致如此偏激。包容、厚待孔明,对东吴和周瑜本人,都有好处。

当然,从长远看,孙权和刘备迟早要一争高下,这一点孙权心里十分明白。他和孔明都知道:曹操所不喜欢的人,吕布、刘表、袁绍、袁术,都已经灭亡,只剩下刘备和孙权,曹操不可能放过他们。不过,两人联合抗曹,恐怕也是权宜之计,将来两雄相争,看来也免不了。

周瑜大概就是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才急于除掉孔明。实际上凡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许多事情真的欲速则不达,急不来的。周瑜如果作出阶段性的计划,先和孔明合作,以后再做其他的盘算,他们的关系是不是会缓和一些?我们相信他也想到了这一点。只是一向十分顺利的人,往往不会顾虑这么多,而是认为事不宜迟,不如当机立断,在刘备还没有站稳之前,杀掉孔明,以免刘备势大,孔明更难以应付。于是想做就做,甚至于不和孙权商量,便决定下毒手。他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反而被自己气死。

我们从周瑜的死,应该可以推想,孙权以及他的后代,谁都无法一统天下。否则上天不会这样安排,让周瑜年纪轻轻,便活活气死。同理可以看出,孙权和刘备当中,刘备获得孔明的协助,会逐步强大。孙权的存在,不过是联合刘备,使曹操不敢南下而已。当然,孙权如果由周瑜的死亡,能够深一层体会其中的道理,认真地反躬自省,做出合理的调整,那么周瑜的死,便很有价值,贡献很大。可惜古往今来,特别是居高位的领导者,殊少有这样的素养。认为周瑜早死,换上鲁肃,鲁肃不在,将来再换一个。总之,自己不要被换掉,才是最重要的。郭嘉的死,对曹操也是如此,他虽悲哉,痛哉,还不是依然故我!

8孔明唁周瑜:表悲痛化众怒

周瑜临终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把责任统统推在孔明身上。我们一向认为是人死为大,对这句话当然非常重视。孔明是关键人物,如果不亲自吊祭,永远化解不了东吴将领对他的怨恨,如此将对今后两大集团的运作十分不利。因此无论如何,也要亲自到江东吊丧。去,固然是危机;不去,现状永远改变不了。想好办法再去,说不定危机就成了转机。

孔明首先料定,鲁肃会继任都督。他虽然不一定是水镜集团的人,但至少对孔明十分敬仰和同情,且几次危难,都对孔明提供了重大的帮助。相信这一次过江,他也会好意接待。

然后是准备祭文,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情,借着祭奠的机会,向东吴将领表白,趁机化解怨恨。使原本要杀他的人,也心酸手软而改变主意,反而促进今后的互相尊重。

对周瑜的死,孔明真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鲁肃接任,比周瑜容易对付;忧的是吴中将士,对他的怨恨累积很深。他这一去,必须加强鲁肃的信心,解除将士的怨恨。孔明准备周全,这才由赵云陪同,过江而去。

他采用人未到声先行的方式,避免人一出现就引起众怒,来不及解释便被杀死的危机。虽然说赵云英勇无比,毕竟厮杀起来,对大家都很不好。果然孔明的声音传来,很多人就愤怒得想要动手,只是没有看到人,无从下手。这时声音所传达的讯息,十分感人,大家才了解到孔明的悲切真情,缓和了愤怒的情绪。加上鲁肃的从旁照顾,一场剑拔弩张的紧张形势,终于化解为哀恸悲切的感人局面。

9孙权屡次讨荆州:做强做大不如做久

曹操为离间孙权和刘备的关系,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周瑜原本就对孔明愤愤不平,趁机上书孙权,请派鲁肃前去讨还荆州。孙权问鲁肃:你身为保证人,知道刘备什么时候还荆州吗?鲁肃回说文书上写得很明白,得了西川便还。孙权很不高兴,责问他说:只说取西川,至今还不动兵,不是要把人等老了?鲁肃不得已,只好再度硬着头皮,前来催讨。

孙权如果具备良好的国际观和未来观,应该对鲁肃三番两次为了孙、刘联盟而委曲求全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赏。然而,他的脑海里,只有做强、做大的梦想,并没有做久和做得有价值的念头,只一心想要讨回荆州,扩充版图,以致对鲁肃的苦心,完全不加以与理会。

孔明一眼便看穿孙权的诡计,一方面表刘备为荆州牧,要刺激曹操,告诉他刘备有了地盘,看曹操怎么办?一方面派鲁肃来催讨,看刘备如何应付?这种一石二鸟的伎俩,其实并不稀罕,谁都会玩,也都看得出来。

刘备最擅长的,便是哭。男人有泪不轻弹,但真哭起来的力量,有时候比女人还要大。刘备大哭,孔明趁机解释,益州刘璋是刘备宗亲,打自己人惹外人唾骂;若是不取,还了荆州,在哪里安身?这一说,果真触动刘备的苦衷,更是哭得捶胸顿足,连鲁肃都掉下泪来。孔明拜托鲁肃,回去报告孙权,再容一些时候。鲁肃返回,周瑜说他又中了孔明的计策,要鲁肃再找刘备,干脆由孙吴代攻西川。这样,好在途经荆州时,杀刘备,夺荆州。真是一个比一个狠。

鲁肃有如夹心饼干,承受两边的压力。听到周瑜的高见,不禁大喜。再到荆州和孔明商议,说孙权十分称赞刘备的仁义盛德,和诸将商量的结果,决定替刘备打西川,将来再以西川交换荆州,大家都有好处。再老实的人,有时候也无法老老实实,说老实话。孔明看到鲁肃这么快又转回来,已经断定他根本没有和孙权见面,便带着周瑜“假途灭虢”的计策,想借代打西川,途经荆州时,把荆州抢夺回去。但是,他也装得很像,听完鲁肃的话,赶忙点头说:“难得吴侯好心!”刘备更是拱手称谢,说都是鲁肃的功劳,十分感谢。两个人把鲁肃哄得十分高兴,宾主喝酒尽欢。待鲁肃告辞离去,孔明大笑:“周郎死日近也!”当即吩咐赵云,依计而行。回到江东,鲁肃向周瑜报告孔明的回应,显然不知是计。周瑜这么聪明,竟然也没有发觉,为什么孔明问都不问,便会信以为真?居然大笑说:“原来今番也中了吾计!”他对孔明,又不是不了解,孔明怎么会如此粗心大意?莫非是天意要他这样?否则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又将如何解释。他这一去,气死在半路上,岂不是自作自受!

他临终时,向众将说:“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可见心里十分明白,自己的眼光,没有鲁肃那么长远;自己的胸襟,不如鲁肃那么宽阔;自己的修养,也不及鲁肃那么高明。因此专书呈请孙权,荐鲁肃以自代。这总算做了一件好事情,等于向孙权报告,他也应该重新体认鲁肃的心情。可惜孙权只看到书面的文字,以鲁肃继任都督,却不能体会出文字以外的用意!

10刘备归还荆州三郡:棋逢敌手的盘算

孙、刘联盟,实际上各怀鬼胎。刘备要还荆州三郡,张昭马上想到刘备的真正用意,是害怕曹操进攻西川。顺着这个思路,他建议孙权趁曹操在汉中,派兵攻取合肥。孙权派鲁肃接收三郡,自己则亲率吕蒙、甘宁、凌统,起兵进取合肥。那时候曹军的守将是张辽、李典和乐进。曹操闻知孙权来攻,也自汉中领兵四十万,前来救合肥。两军苦斗,俱皆死伤无数。张昭、顾雍禀告孙权:“曹操势大,不可力取;若与久战,大损士卒。不如求和,安民为上。”张昭似乎是骑墙派,主战的是他,求和的也是他。严格说起来,他所患的,是恐曹症。每次看到曹操势大,总想求和。孙权在战争中被困在核心,惊险至极。双方相持月余,均不能取胜,便派人向曹营求和,答应按年进贡。曹操见江南急未可下,留曹仁、张辽屯守合肥,自己则班师返回许昌。

曹操、孙权、刘备,都不是好对付的,三个人各有盘算,拥有不同的智囊团。每天绞尽脑汁,都在三足鼎立的形势中,寻思突破的策略。刘备一动,孙权马上想起曹操。可见棋逢敌手,所以常常杀得难分难解。

最可怜的是士兵,一年到头,都是东奔西走。看着将领一个个出头,也一个个没头。想到自己只有一个脑袋,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中国人合大于分,便是合的时候,才有天下太平的可能。一旦分开来,由于谁也不服谁,而且谁也不认输,势必打打杀杀,永不停息。《三国演义》,我们看起来很有趣。当时的百姓,真够可怜!

大凡高明的领导人士,都明白“自己做好人,让干部当坏人”的道理。刘备自己表示何德何能,不敢接受。由孔明和庞统,一唱一和,更加凸显刘备的仁义和谦虚美德。

纯粹从军事的立场来看,刘备就席间杀刘璋,可以省去不少事情。然而,如此一来,刘备便和曹操没有什么区别。何况刘璋这样一死,刘备的信用丧失,蜀地人士,必然奋力抵抗。刘备的方式,先仁尽义至,再翻脸无情,则是先缓后急。

做出决定的时候,谁也料想不到后果如何,所以还是以仁义为重,比较务实。

1张松舍曹从刘:人格魅力的价值

益州牧刘璋,曾杀汉宁太守张鲁的母亲及弟弟。曹操南下受阻,打算改取汉中。张鲁与弟张衡,商议趁机攻占益州。消息传来,刘璋大为恐慌。他的别驾从事张松,认为刘备是曹操的真正敌人,不如把他请来,让他去攻打张鲁。汉中一破,益州的力量增强,就不必害怕曹操。刘璋大喜,派张松为代表,欢迎刘备入蜀。张松收拾金珠锦绮,先赴许都一探虚实。

张松来到许都,求见曹操。不料曹操自破马超以后,十分得意。每日除饮宴外,无事少出。张松等了三天,还要贿赂左右近侍,这才得见。曹操开口便问为什么这几年都未见进贡?张松回说路途艰难,又有贼寇。曹操拂袖而起,转入后堂。主簿杨修和张松舌辩半天,你来我往,更加增强张松的信心,必须舍曹操而请刘备。

刘备因曹操南下而获得荆州,现在又将因曹操有意而来,而得到进入四川的机会。曹操最害怕刘备开拓势力,却阴错阳差,给了刘备很大的助益。岂不是恩生于害,而害生于恩呢?曹操若是知道这样的后果,会不会改变主意?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够决定。

世间事原本就牵一发而动全身。牵这一发,由人决定,全身要怎么动,则由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决定。到底是天从人愿,还是事与愿违?那就要看这个主要人物的品德修养。张松可投刘备,也可投曹操。他所想的,不过是立下一桩功劳。最后舍曹操而就刘备,则是这两人的品德不同所造成的结果。

2张松和法正同心协助刘备:仁义值千金

张松离开许都,望荆州而来。孔明早已得到讯息,指派赵云前往迎接。军士跪奉酒食,与曹操左右强索贿赂,形成强烈的对比。刘备一见面,便说久闻大夫高名,与曹操马上打官腔,也显然不同。刘备与曹操声势不一样,表现自然不相同。但是张松自己的感受,才是决定他要怎么做的主要因素。为什么要礼贤下士,以大事小?从张松的反应,可以找到十分清楚的答案。

庞统这时候也在旁边敲边鼓,大叹“堂堂汉朝皇叔,反而不能占据州郡。那些汉贼,却都强占土地,实在令人不平”。张松见刘备谦虚推辞,不敢答应入川,内心更加钦敬。张松回到益州,先见友人法正,大骂曹操轻贤傲士,只可同忧,不可同乐。大谈刘备,又说已将益州许给刘备。法正当下表示,早有相同的心,不必见疑。

大凡高明的领导人士,都明白“自己做好人,让干部当坏人”的道理。刘备自己表示何德何能,不敢接受。由孔明和庞统,一唱一和,更加凸显刘备的仁义和谦虚美德。有人会说刘备这样表现,根本就是假仁假义,存心骗取益州。动机如何,只有刘备自己知道。我们的看法,是持久性比较重要。就算是假的,如果能够持久,假一辈子,也变成真的。原本是真的,若是不能持久,一时真诚,不久便变心,又有何用?至少在当时三位主要人物身上,刘备表现出来的仁义,远比其他两位深厚,而且他终其一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仁不义。站在不要的立场来要,只要合理,并不违背仁义。

3刘璋请刘备入川却又怀疑刘备:给足别人口实

刘璋懦弱无能,遇事难决。张松和法正,力主迎刘备入川支援。主簿黄权、从事官王累则极力劝阻,认为一国不容二主,刘备必然不肯伏低做小,主张先杀张松,后绝刘备。刘璋这时候害怕张鲁,当然偏向于迎刘备入川,相信刘备既为同宗,必定不肯夺他基业。于是派法正为特使,专程赴荆州,面请刘备。法正开门见山,指出刘璋不能用贤,此业不久必属他人。今日自己交付给刘备,千万不可错失良机。刘备还是推辞,口称尚容商议。经过庞统的分析与建议,终于决定留孔明与关羽、张飞、赵云守荆州,自己则率领庞统、黄忠、魏延前往西川。

同类推荐
  •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先生以宏阔的视野与通俗的语言,高屋建瓴地描绘出一幅现代文明的全景图:从宗教革命到民族国家的兴起,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到近代资本主义大发展,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勾勒出现代社会的形成及发展,反思了文明进步的得与失,展望了人类的前景。
  • 缘唐

    缘唐

    离家出走,意外穿越,是福?是祸?一个青年又如何在一千多年前立足?危机重重,如何度过?
  • 三国之狂傲横行

    三国之狂傲横行

    徐枫,一位沾满血腥的男人,如何在乱世汉末崛起,凭借武力?凭借意志?一切都将改变,他会是一位英雄。前一本书3万字就太监了,都不起哦,这本会好好努力的。
  • 现代高手闯东汉

    现代高手闯东汉

    主角倒霉的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可是等待他的却是家破人亡,连未婚妻也和他退婚了,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究竟是谁和主角过不去。主角毕竟是现代的精英,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当主角登上最高点后,发现一个更大的阴谋在等着他。
  • 中国赫哲族

    中国赫哲族

    本书围绕赫哲族文化从古至今发展的脉络,纵横式的叙述了赫哲族的历史、社会、人文、经济、政治等。具体、系统、全面地展示了赫哲族有史以来的文化生活,是一部反映赫哲族的翔实而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热门推荐
  • 幻世妖踪

    幻世妖踪

    苏白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只为将魔神封印。然而一切并没有结束,古老的秘术带来奇迹——穿越万年的重生,肩负着未曾完成是使命。时间腐蚀着镇压恶魔的封印,万年的等待只为了寻求那冲破封印的机会。传说,魔神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再次苏醒……
  • 挽歌轻吟

    挽歌轻吟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躇。被家族驱逐一年后,十岁的上官黎携母亲遗物希望在父亲入土之日完成母亲遗愿,却遭到拒绝,悲愤中他决定毁掉整个家族,却不想落入妖、魔、神、天四方漩涡之中,未来该何去何从?一首挽歌轻吟,荡尽世间尘埃。
  • 红尘感

    红尘感

    天涯孤客,红尘旅途,苦海泛舟,历人事情愁,感现实百态,看世间冷暖。
  • 笑玲珑二记

    笑玲珑二记

    《笑玲珑》第二部。一本让人笑的书,一份让人腻的爱。职场精英王小毛的暖心之旅,爱恨情仇花千朵,嬉笑怒骂酒一杯。有趣有味,有情有爱,人生得失,尽付一笑。所谓幸福,就是与你爱的人牵手走过春夏秋冬。人生路漫漫,烦了累了,看看《笑玲珑》。
  • 错乱的幸福

    错乱的幸福

    蓝馨慈生活在一个普通再普通的家庭,父亲吃喝赌样样占,还不上班,母亲也不上班在家是家庭主妇,可以说是下下等的,从记事起,在她脑子里最多记忆里都是家里借了谁家多少钱......希望靠自己的学习和努力改变现状,但还是不如人愿......在被学校时代的两小无猜解救的同时,带入了另一个深渊......新书上传,欢迎收藏,大纲已出,保证不坑,养肥再宰
  • 管人用人细节全书

    管人用人细节全书

    卡耐基曾有句名言是“一个不注重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中国也有句古人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中国人必须用中国特色的方法来管理,只要你牢记这书中细节,照此去做——成功就在你面前。细节作为容易为大多数人所忽视的东西,却往往成为注意细节者的“独门兵器”,使他们很快地脱颖而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与愚者的成败得失,往往也在于某个细节。因此,任何一位领导者,都要谙熟于管人用人问题上的每个细节。
  • 春日已逝,樱为君开

    春日已逝,樱为君开

    那一年,她对她的未来姐夫一见钟情,从此一步步陷入了表姐的圈套。曾经温婉美丽的表姐,与她形同陌路,曾经苦苦追求她的男人,为了得到她与表姐同流合污,而曾经她深爱的那个男人,杀她父母,毁她生活,最后将她囚禁在身边。可是,这样的爱情不久远,又是几年,樱花树下的那名女子,你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吗,希望你在那里不要再受尽痛苦【作者带话:本文是高虐文,受不了的请左转。不像其他现代文一样玛丽苏,全文以爱情围绕,玛丽苏的小伙伴请左转,慢走不送】
  • 《道极乾坤》

    《道极乾坤》

    冰冷与黑暗并存的宇宙深处,一艘幽灵船逐渐向道气大陆靠近,这是神灵下凡,还是恶魔来袭?在这个道气世界,他逆阴阳,破苍穹,动乾坤……不为永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女尊男尊各有所同

    女尊男尊各有所同

    她是现代杀手,拥有异能……她是天生废材,天生精神力1级……她被组织杀死,她被亲人杀死……她们融合为一体……她们本是一体,分叉开来,一个是情,一个是力,缺了谁,都不行……
  • 一赌成情:傲娇校草怀里收

    一赌成情:傲娇校草怀里收

    他是所有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是所有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他也是所有同学眼中的优秀会长。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吞噬着他十八岁的生命。面对疾病与爱恋,他选择让自己放纵一次。他说:“叶白,敢和我谈一场生死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