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0600000011

第11章 前因后果(1)

命运和因果

关于命运,我想从一个佛教故事谈起。那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富人,积存了不少的金币。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所有的金币都变成了灰烬。他非常忧伤,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遭受这样的厄运。他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也无法入眠,怎么想都想不明白,怎么想都不能释怀。于是,他的一个朋友来看望他,开导他说:“你没有好好利用你的财富啊。聚敛钱财的时候,钱财和灰烬差不多。不如到集市上摆个垫子,把灰烬放在上面卖。”

于是,那个富人就真的摆了垫子,把灰烬放在上面叫卖。邻居看到了,觉得很好笑:“你怎么卖灰?”那个人回答:“不,我是在卖东西。”

过了一会儿,走来一位女孩子,叫吉沙·古塔米,一个很贫穷的孤儿。她路过富人的摊子,看了看灰烬,对富人说:“大人啊,您怎么把金币放在这里卖啊?”富人便说:“那请你把金币递给我。”吉沙·古塔米捧起了一把灰烬,转眼间,灰烬又全部变回了金币。

富人觉得吉沙·古塔米有神奇的能力,可以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就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她。他很自豪地对亲戚朋友们说:“吉沙·古塔米虽然很穷,但是她有特别的力量。在很多人那里,金币和灰烬差不多,而在吉沙·古塔米那里,灰烬可以变成金币。”

婚后不久,吉沙·古塔米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幸福地生活着。但是,一个意外发生了,她的儿子有一天突然死掉了。吉沙·古塔米不相信这是真的,抱着儿子的尸体到每一个邻居家中去找药物。邻居都说她疯了。有好心人说:“我们没有药能救你的孩子,但你不妨去找一个很了不起的医生,也许他能救你的孩子。”

那个医生就是佛陀。吉沙·古塔米就找到了佛陀,流着泪要求佛陀救活她的孩子。佛陀看了看她的孩子,平静地对她说:“要治好他,我需要一把芥菜籽。”吉沙·古塔米一听,不过是要一把芥菜籽,那太容易了,忙说没问题。但佛陀接着说:“那把菜籽,必须是这样一家人家给的。什么样的人家呢?就是从来没有失去过孩子、丈夫、父母或朋友的人家。只要你能从那样的人家要到一把菜籽,我就可以救活你的孩子。”

吉沙·古塔米挨家挨户去找这样的人家,一家一家,走遍了整个城市,问遍了每户人家,都说曾有家人、朋友去世。所有的人都曾经失去过亲戚朋友。吉沙·古塔米非常绝望,疲惫地坐在路边,看着城里灯火摇曳,想到了人的命运。心想:这大概就是命运吧。她埋葬了儿子,又回到佛陀那里,寻找心灵的慰藉。佛陀说:“陶罐一定会打碎,人的生命也是如此。这个世界充斥着死亡和腐烂,智慧的人不会去哀叹,因为他们知道世界的终点。人们死去了,死后的命运要看他们此前的作为。”

人们经常用这个故事来谈论佛教关于死亡的见解,关于无常的见解。确实,在这个故事里,佛陀首先要传达的是死亡的不可避免性。自己的儿子死了,很悲伤,但是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接受这个事实,但不必沉湎于悲伤,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所有人类共同的命运。命运这个词在这种情况下会突然跳出来。突然得了严重的疾病,或者突然遭遇了重大的灾难,命运会突然跳出来。就像那个富人,突然金币变成了灰烬,突然从一个富裕的境地变成一个贫穷的境地,命运这个词就跳了出来。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命运如此对待我呢?

命运对于我们而言,意味着无法控制的力量,因此,当它出现的时候,我们常常产生认命的念头。确实,人要死亡,什么时候死亡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只能认命;有些人无论做什么总是穷困,有些人不论怎么做总是富裕,好像也是命中注定,只能认命。虽然认命,但还是会抱怨,为什么我的命就不如别人呢?有一个成语叫“怨天尤人”,是我们在遇到不幸时候最容易出现的情绪。“为什么这么倒霉的事情落在我的身上呢?”“为什么我老老实实做人却总是遭遇艰难困苦呢?”于是会抱怨老天太不公平了,抱怨别人对于自己的种种不好。在日常生活里,抱怨是我们经常产生的念头,所以,说我们活在抱怨的世界里并不过分。我们总是在抱怨,抱怨最多的是命运的不公。

问题是,真的有命运吗?如果真的有,到底是什么决定的呢?为什么这个人的容貌漂亮,而那个人很丑陋?为什么这个人生在富贵之家,而那个人生在困顿之家?为什么这个人能够出名,而那个人不论怎样都默默无闻……这一切都好像命中注定,好像有一种所谓的命理,在你出生的时候已经决定了。明代的袁了凡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了凡四训》,讲了他很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个很了不起的算命先生,说他几岁会怎么样会怎么样,结果,后来一一验证,他觉得非常神奇。这时,袁了凡遇到了一位真正的佛教徒,那位佛教徒告诉他:一点也不神奇,这都是你以前所做的事的结果,不过是那位算命先生敏锐地觉察到罢了;如果你现在改变你的行为,你的命运就会改变。结果,接下来的事情是,算命先生所预测的都不准确了。

袁了凡这本书非常值得中国人阅读。一般中国人在命运面前,首先的反应是抱怨,然后是认命,然后是祈求神灵来帮助自己,或者通过风水的种种法门比如改名字、改家具的方向等来实现改运,而大批人到佛教的寺庙里去烧香、捐钱、跪拜,目的并非为了解脱,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希望自己的命运更好。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在命运面前,比如遭遇突然的疾病,首先的反应是接受,很坦然地接受,然后是思考自己过去的行为,然后是更好地活下去。

在命运面前,一个佛教徒生起的念头是因果的念头,他用因果的念头来看待生命的种种现象,他相信不会无缘无故地生病,不会无缘无故地倒霉,万事总有它的缘由。因此,他会坦然接受,但是并不认命,也不信命。如果真的有命运,那么,在佛教徒看来,命运的方向盘就在自己手上,没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也没有什么至高的神灵在主宰着。并没有神,也没有外在的什么神奇方法可以改变你的命运。那么,你自己如何决定你的命运呢?佛教用因果来解释其中的秘密,《因果经》说:“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取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十二因缘

因果的念头意味着,凡事一定有它的原因,一定有它的因缘。我们想认识我们的命运,想改变我们的命运,首要的是明白其中的原因,明白其中的因缘。如何明白呢?佛陀关于十二因缘的说法,为我们明白生命现象的因果关系打开了一扇大门,不妨进去一窥究竟。

无明

十二因缘中的第一种叫无明。仅从字面上看,无明,就是没有光明;没有光明会怎么样呢?会看不见。看不见,看不清,就不明白。这个不明白,就是无明。按照佛陀的说法,无明即不明白究竟的道理,比如无常的道理、轮回的道理、空的道理,也就是看不到事物本来的样子。因为看不清,因为不明白,就在种种虚妄的念头里生活,这就叫无明。在佛陀或者其他觉悟者的眼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都活在无明的状态里。个人的种种麻烦,国家的种种麻烦,人类的种种麻烦,地球的种种麻烦,都是因为无明造成的,都是因为我们不能洞察存在的真相造成的,换一种说法,无明的念头引发了无数的麻烦。一个爱欲的念头,引发了无数的爱恨情仇;一个好胜的念头,引发了无数的明争暗斗。

一念无明,意味着纷纷扰扰的世界,其实都从最初那一念开始;无始无明,意味着无明的念头一旦念念不断,世间的纷纷扰扰就无始无终。每个人活在现在,又活在过去,因为每个人的念头里有无始以来积聚而成的无明习气。这些过去的无明习气,犹如监狱,禁锢了当下的心灵。

有一个故事,说是佛陀曾经到一个村子去弘法。那个村子就在一条大河的边上,有五百户人家。很多人不相信佛陀所讲的。佛陀并不刻意说服,只是平静地离开了。有一个叫萨哩普达的人,在佛陀离开后,回想佛的言论,产生了一种渴望,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佛的弟子,成为一个觉悟的人。于是,他来到河边,自言自语地说:“我要到佛那里去,河水阻挡不了我。”结果,他走在水面上,就像走在大路上。到河中间的时候,浪花很高,他有点胆怯。一旦有胆怯的念头,身子就隐隐开始下沉。他马上把心念集中在对佛的信心上,就又感到脚下是平坦的大道,很快就到了河的对面。

村里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一直处于无明之中,直到听到佛的声音。我因为急于听到解脱的声音,所以,越过了河流,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行走,因为我心中对于佛充满信心。是信心,而非别的什么,让我过了河。”

佛陀听说后感慨:“萨哩普达,你讲得太好了。仅仅信心就足以把人类从豁口的窟窿里拯救出来,使人们能够走到彼岸而不湿鞋。只要抛掉一切的枷锁,就能够越过世俗之河,摆脱生死的束缚。”

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隐喻。那条河流实际是佛陀所说的世俗之河,也就是无明之河。世俗的生活之所以充满烦恼、斗争、悲惨,都是因为我们的念头里满是无明,都是因为我们有限的认识无法觉知无限的奥秘。在无明的生活里,就像行走在波涛汹涌的河流里,常常淹没。如果想安稳地度过此生,度过世俗的河流,只有靠信心。什么信心呢?对于解脱的信心。也许我们无法具有佛的大智慧,不能洞察存在的究竟,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对于自己认识的局限性保持警觉,就是时时刻刻对于自己的无知保持警觉,对于无明的状态保持警觉,那么,我们至少可以不在世俗的生活里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十二因缘的第二种叫做行。这个行不是行走的行,也不完全是行为的行。因为无明引起执著,执著之后就去做一些事情,佛教里叫做造业。这个造业就是行。因为嫉妒,因为愤怒,就在心里盼着别人倒霉,就造了意业;如果出口恶骂别人,就造了口业;如果进一步动手伤人,就造了身业。为什么会造业,是因为无明,因为不明白无我的道理,妄执一个我,所以起了无尽烦恼;因为不明白无法可得,妄执有法,所以起了无尽的烦恼。

所以,《十地品》里说:世间生生灭灭,循环往复,都是因为执著。执著于情,执著于爱,执著于权力,执著于财富,执著于名誉,然后,就会有很多的心计,就会有很多的行为。这一些心计,这一些行为,造成了业力,在将来的命运里发生作用。所以,业的结果就是报,造的任何业都会有报应,有些很快就会有报应,有些则要在漫长的轮回之后有报应,总之,任何的造业,也就是任何的行,都是未来的因,会有清晰的报应。

佛教里,一般把业分为三种:善业,恶业,无记业。善的行为会造善的业,会有善报;恶的行为会造恶的业,会有恶报;超越了善恶的行为会造无记业,无记业将引导你趋于彻底的解脱,再无任何的报应。佛教的信念是,造业一定会引起报应,只是这个报应有时会很快出现,有时会很久以后才出现,但一定会出现。有什么样的行,一定会有什么样的业报。

十二因缘的第三种叫识。佛陀讲十二因缘,讲的是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转换、变化。无明、行讲的是过去,讲过去的流转里迷妄的信念引发了一个又一个行为,造下了各种各样的业。然后,这些业到了现在,引发一种识,一种投胎的识。什么是识呢?从字面上看,就是识别、分别。在十二因缘里,这个识有分别心的意思,但更准确的说法也许是:投胎前那一刹那的念头。这是佛教很特别的理论,关于人的诞生,在其他宗教里,会说上帝创造了人,在科学里,会说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形成了生命。但佛教的看法是:并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创造了你,而是你自己创造了自己。当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在交媾的时候,是你自己因着一种欲念,闯进了人家的精子里,变成了人家的子女。并非你的父母生下了你,而是因着你的欲念,因着某种因缘,那对夫妻成为你的父母,佛教里称有缘父母。

也就是说,在你的母亲怀上你之前,你就一直存在着。每一次,你重新来到这个世间,都因着一种识而开始,这种识里积聚着你过去的种种业力,在此刻,变成一个最初的念头,穿过隐秘的通道,抵达母胎。这个过程,在那本著名的据说是莲花生大师所写的《中阴得度》(也叫《西藏度亡经》)里有具体的描述。那本经书讲述的,是人死后往哪儿去。一个基本理念是,肉身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意识的消失,意识有它自己展开的法则和道路,解脱,不再回到世间,或者堕入地狱,或者回到人间成为人或动物,全赖你自己以往的业力,以及你死后转生前的最初的一念。

最初一念,就是那么一念,开始了一段生命的旅程。

名色

十二因缘的第四种叫名色。所谓名,即精神,所谓色,即物质。识进入胎门,形成胚胎。这个胚胎,是名,又是色,具有心理的成分,又有生理的成分。生命的诞生,意味着精神与物质的融合--灵魂和肉身的合一。

六处

十二因缘的第五种叫六处。名色慢慢成长,一个微小的胚胎成长为一个胎儿,发展出六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觉器官构成了我们一般所说的身体,或者说感官。

十二因缘的第六种叫触。因为有六处,所以出了母胎之后,就会和“六尘”相接触,眼睛所触及的尘境叫色尘,耳根所触及的尘境叫声尘,鼻根所触及的尘境叫香尘,舌根所触及的尘境叫味尘,身根所触及的尘境叫触尘,意根所触及的尘境叫法尘。一般说尘世,就是这六尘构成的世界。身为人类或其他动物,所知道的世界无非就是这六种感觉器官所能感知的世界。

想一想,如果没有眼睛,没有鼻子……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

十二因缘的第七种叫受。接触就会产生感受,感受意味着有苦乐的分别。《俱舍论》里,讲到有八种声尘,引起不同的感受,听到恶言恶语,当然就不舒服,听到好言好语,当然就很开心,听到风雨雷鸣,会感到害怕,听到溪水流淌,就感到轻松,等等。又比如,闻到香的味道,就喜欢;闻到臭的味道,就厌恶。又比如,触尘有十一种:坚、湿、暖、动、滑、涩、重、轻、冷、饥、渴,每一种都会引起一种舒服或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受,其实就是一种分辨,分辨什么呢?分辨好、坏、美、丑、高、下、贵、贱等。

同类推荐
  • 和谐做人

    和谐做人

    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和谐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和谐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 哈佛情商提升课大全集

    哈佛情商提升课大全集

    无论是在一切快速膨胀、充满喧闹与张扬的时代。还是在经济退潮、繁华落尽只剩孤独的时代。我们最需要的,都是情商。它让你看清自己,发展自己理解他人,有益于他人。在自我与社会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
  • 处世心理误区你怎样跨越

    处世心理误区你怎样跨越

    本书共分7章:告别自我迷路、破解生活迷梦、穿越成功迷途、驱散情感迷雾、跨越心灵迷津、走出病态迷宫、自测处世心理等。
  • 女人要懂得给自己定位

    女人要懂得给自己定位

    怎样做一个女人?是单纯地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家庭的管理员、孩子的保姆,还是成为一个有自主生活方式,有自己事业的新时代女性?这是一个不算很艰难,但是却往往让人困惑的选择。曾几何时,女人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又应该如何生活,是一个不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但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人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女人也有机会来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准确定位。
  • 人文大家的人生智慧课

    人文大家的人生智慧课

    《人文大家的人生智慧课》力图为大家献上一堂精彩的人生智慧课,滴水藏海,小中见大。有许多人生智慧故事很精彩,可惜太长;有许多人生智慧故事很精简,但已流传甚广。
热门推荐
  • 爱Love的真谛

    爱Love的真谛

    为了完成小时候的心愿,也为了对迷失了童话作为补偿。我把小时候写过的故事再讲一遍
  • 雏凤初鸣之死亡杀手

    雏凤初鸣之死亡杀手

    她,在21世纪是死亡杀手,在那个世界居然是废物三小姐。名字一样,面貌一样,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 玄冰之蝶

    玄冰之蝶

    她是异世穿越而来,只是想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但,她也有她的骄傲,她绝不允许自己的一生碌碌无为。对她好的,她会加倍偿还;人若犯她,她必还之。
  • 骑士的抉择

    骑士的抉择

    在人性中挣扎,在混乱中迷失,英雄与恶魔的故事再次上演!帷幕之后,是谁倒在血泊,死于剑下!
  • 无限边界

    无限边界

    宅男作家的好友出车祸去世后,留下一部未完成的小说。作家想通过照顾朋友的姐姐来获知好友的死因。突然有一天姐姐神秘失踪,而小说结局也在网上不断的更新,综合所有的内容,作家参透了车祸的真相,没想到却掉入了更大的谜团中。
  • 召唤神皇

    召唤神皇

    简介:这是一个乐师掌握天地之力的世界。韵气在身,音可杀敌,调能灭军,歌辞安天下。乐师悠扬,山涧飞鸣;乐正流水,堂前圣莺;司乐幽韵,绕梁之声。瞽圣驾临,天籁清音,可度化众人,可判天子无道,以一敌国。少校盛世穿越礼乐大陆,天生九指,却能一指灭妖蛮,屠龙宫,写战曲,战神皇,封圣之路即将开启。
  • 江山为聘:独宠太子妃

    江山为聘:独宠太子妃

    ◤本书QQ群:98323128◢你有没有那么深刻的爱过一个人,爱到不想再爱却又不能不爱。在这浮华乱世之中得一倾心相伴之人,寻一依山傍水之地,在门前种上一片桃花林,日出品茗,日暮安寝。可若是这份宁静是奢望,那不如素手揽风云,挥袖断乾坤,以天下为棋,江山为盘,众生为子!“阿颜,在这世上,没有什么是比你更重要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与你相比!永生永世,宁负天下,不负卿!”那个淡雅如竹,清冷如莲的男子呵,终是为了她破了一身淡漠,那颗掩藏在千年冰雪之下炙热蓬勃的心,只为她一人跳动!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剑魔携香

    剑魔携香

    本为上仙的他们,却痴情凡尘的爱恋,沧桑轮回,心酸过往,重重巨变,剑指苍天,复仇除奸,劈魔斩妖,侠义在胸间,携爱情重走修仙道,漫漫风雨路,妖魔畏惧,人神敬畏,一段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的江湖儿女情宏伟呈现。
  • 我剑医你

    我剑医你

    拾破烂长大的孤儿,捡了一本小黄书,错愕间平步青云,一手超绝医术与盖世剑道,成了修道界的一朵狗尾巴花。“喂,凌云老头,别以为你脸皮厚,用了老子的药就不用给钱了!”“站住!说你呐秃驴!堂堂少林正宗几百岁的老贼,居然偷老子的剑鞘?说多少遍了,那纹路是老子随手画的,研究你妹的佛法!”“啥?修道院的老牲口让我给他治腿?让他先去给关二爷磕俩头再说!”韩小树露出了肩膀上的踏马关公纹,手机一扔,嘬了一口黄鹤楼,看看脚底下川流不息的尘世间。“唉,还是特么的小妹儿好看!”
  • 汽车大亨:福特成长记

    汽车大亨:福特成长记

    亨利·福特是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他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这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亨利·福特是唯一上榜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