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87100000015

第15章 志同

李建刚才的一番言论,除了过于激烈直白了一些,其实基本上也正是像辛弃疾这样朝廷主战派大臣的心声。

大宋以文制武,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兵不知将,将无专兵。每逢战事,方由皇帝任命率臣领兵出征,而更可笑的是在文贵武贱的形势下就连率军出征的率臣也大多都是由文臣出任。这种情况下的军队战斗力,莫说是熟知军事的辛弃疾,就是普通百姓都不会看好的。

这种在大宋沿袭了二百年的国策,其间并不是无人反对。昔年神宗年间,王安石为相推动变法,其中除了税赋变革之外对于军队、武将地位也给了极大提升。只不过朝廷内既得利益集团,文人士大夫之流势力太过庞大,最后绰号“拗相公”的一代名相王安石也只得黯然引退,神宗变法不了了之。

及至宋室南渡,孝宗皇帝即位之初,雄心恢复祖宗基业,也曾大力增加朝廷武备、提升武将地位,可惜隆兴北伐惨败之后,将孝宗皇帝的雄心壮志打的灰飞烟灭。孝宗皇帝在其后执政的三十年间,完全打消了北伐雄心,将全部心力都放在了繁荣经济之上,如今的大宋虽说偏安于一隅,可是借着商船之利通连四海,大宋朝廷和民间之富庶反而倍于昔年。

在这样兴商重利的氛围下,众多的朝廷将门勋贵和地方武官们,也都将注意力放在了经营商事之上。以致于有些地方厢军兵卒,已经实际上成了将领麾下的商队伙计,就是在京城禁军之中,禁军兵卒帮着自家主官行商跑腿也不过常事尔,军队战力更加不堪。

凡此种种弊端,也正是辛弃疾多年来奔走抗争的原由,只不过他得到的结果同样令人失望罢了。

一方面朝廷君恩深重,另一方面却眼看着朝廷弊政屡次进谏无果,郁愤难平弃官归隐。适逢多年挚友陈亮逝去,这才有了辛弃疾激愤之下的这次君山会盟。

让辛弃疾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会盟重整飞虎军的时候,居然发现有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在自己面前倾诉出了自己和陈亮多年来的心声。

辛弃疾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了刚刚逝去的好友陈亮陈同甫常说的一句话:“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难道是同甫兄的英灵将这位少年引到自己面前的吗?

想起力主抗金北伐,以状元之材奔走呼号一生却被时人讥为“狂怪”,最后难酬壮志郁郁而终的好友,饶是辛弃疾性情刚烈如火,此时也不禁仰天长叹双目微红。

平静下心绪后,辛弃疾看着李建的眼神也难得的柔和了起来。在这样的心境下,越是打量辛弃疾就越是对眼前的少年生出了更多的喜爱之心。

出身豪门却无纨绔之风,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超凡的见识,兼之热血豪情心怀社稷百姓。若不是顾忌到李建的家世,面对如此良材美玉辛弃疾都忍不住生出了将李建收录门下的念头。

毕竟只是初识,年轻人心性跳脱不定尚须考验,先收起心中激赏之意后辛弃疾恢复了多年为官养成的沉凝气度,“年轻人血气方刚,进取之余还要注意不可过于激进,你先回营休息,襄阳之事随后再议吧。”就这样将李建直接赶回了斥候营,不过在李建告退时老人却从军帐中取了一本书集送给了李建。

回营之后,李建见到耿鹏时耿鹏也正焦急的等他回来,“李镇,怎么样?义父可曾准了咱们的建议?”

看到李建无奈的摇了摇头后,耿鹏也不禁失望万分。他的性子只是因为自幼跟着辛弃疾是以有些过于方正严谨了些,其实在辛弃疾的影响下他的内心深处从来都不曾少了北伐中原恢复故土的念头。

“都头先别失望,辛公也并没有回绝我们的提议,只是说先让我回来休息,可能他老人家还要斟酌一番再做决定吧。”先安慰了一下耿鹏,李建也开始静下心来分析回忆方才的晋见过程。

回想当时的种种细节,李建觉的自己的一番论调应该是打动了老人的心思的,可是为什么即没有让自己详细解释北上襄阳的计划,又没有明确表示反对的意思呢?

想了半天也不得其果,李建索性不再多想了。反正不管前世还是今生,领导、上位者们都习惯于用高深莫测的手段来御下。低头看着自己手上临别时辛弃疾所赠的书,李建开始认真的翻阅起来,说不定老人的真实心意,就在这本书中也说不定啊?

书是用普通桑皮纸刊印后再用棉线装订而成的。若以后世的标准来看当然是十分粗陋的工艺,不过在如今这个时代里却已经算得上是很高的标准了。对高处社会顶层的文人士大夫之流而言,著书立说本来就是毕生最大的追求之一,但凡有书稿刊印于世者必是当世文坛大名鼎鼎之辈。

《龙川文集》,看着略微泛黄的封面上这几个大字,李建翻开了这本书集神情专注的读了起来。书不厚,总共不过四十多页,傍晚时分李建就已经全部读完了这本书集。读完后李建才知道,这本书只不过是龙川文集的第一卷。

这一卷中所载,大抵议论之文为多,尝论及天下大势及军事。其才辨纵横不可控勒,颇有纵横当世目无余子之狂态。不过单就其文而论,确实让人有读后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感慨。

虽说自幼就一幅醉心武技的样子示人,不过因为自幼就有一个远超普通人的成熟思想,所以看似每每学文时只是敷衍的李建,真实的文学功底即便比不得寒窗苦读的学子也不会差到哪去。不过读完这一卷书集后,李建除了赞叹也就只剩下钦佩了,先贤对于文字和典籍的运用、驾驭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啊。

可是辛老先生让自己读这本书究竟有何深意?就是为了让自己体会作者那纵横当世的文采,开拓一下心胸吗?

对了,作者!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后,李建也麻利的将书翻到了封面后的第一页留白处。

“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除了这两句笔迹雄奇明显是手写的诗句外,一个已经变成暗红色的鈐印引起了李建的注意。同甫之印,将这四个模糊的篆刻小字辨认清楚后,李建也只算是搞明白了这本书集的作者应该是这位同甫先生。不过这位同甫先生到底是哪一位,李建可就一头雾水了。

如今的文人士大夫和将门勋贵之家,但凡子弟成年行冠礼后,就会有家中长辈或是师长赐表字。有了表字之后,本名就只有上官、长辈和亲近的人才会直呼其名,朋友之间和社会交往时就通常会以表字相称了。这就已经形成了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出现两种称呼的现实,而当一个人功成或是名就之后又常常会自己给自己取一个甚至是好几个名号,这实在是让习惯了前生那种简洁风格的李建一直都很头疼。

特别有名的人还好说,比如说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可是名气稍微差一点的人,再这么又是名又是字又是号的来一通,鬼知道究竟是哪一位啊?

就在李建苦恼于不知道作者是谁时,正好耿鹏出去忙碌一番后回来,想到这位大哥是辛弃疾的义子,李建顺口问了一句,“都头,同甫先生是哪一位啊?”

听到李建的询问,耿鹏呆了一下,然后才语气低沉的说道:“同甫先生是义父的生平挚友,绍熙四年的当朝状元,去年刚刚病逝。”

生平挚友,去年刚刚病逝,嘴里念叨着刚得知的这两条消息,再加上卷头处所题的那两句诗“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李建慢慢的明白了辛弃疾送给自己这本龙川文集的心意了。

同心携力,志同道合者方可谓之挚友!

辛老先生听了自己那一番慷慨陈词后,显然心底里是认同自己的,只不过是碍于身份或是其他什么,不好明言。这才赠了自己这本龙川文集,寄望自己可以继承同甫先生遗志。这其中即有提点之心,也有考验之意。

看来自己算是入了老先生法眼了,这飞虎军暂时是不会把自己踢出去了。放下了担忧后,李建兴奋的一跃而起,对着耿鹏笑道:“都头,我明白辛公的意思了,咱们这回还真有可能杀到襄阳去呢。”

一番话说的耿鹏有点不解,李建也不多解释,拉着耿鹏直奔斥候都大帐。整个飞虎军中除了主将大帐外,也就只有斥候都里存有一幅地图,李建准备和耿鹏一道商议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详细行动计划来。

想让辛弃疾同意自己的建议,只凭着理想和一腔热血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份切实可行的完备方案,让老人看到行动成败的机率如何,行动带来的利弊如何。做为一个经历过后世资讯爆炸年代的穿越者,李建深知一份详细的行动方案对于推动上级决策和具体执行任务时会有怎样巨大的帮助。

从记忆觉醒到现在,李建在大宋已经孤独、迷茫的挣扎了十几年。我为什么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我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来到这里是要做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其间的辛酸和无助自不待言。

用十几年的时间了解、融入新的生活后,今天李建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一个有可能改变或者说是撬动这个时代的机会。

同类推荐
  • 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

    在繁华中沉没:清帝国

    中华帝国的脚步沉重而拖沓,而且,陷入了一个怪圈:从王朝初建的清明,到末期的腐朽,随后被不堪重压的农民起义推翻,而新的王朝又重复这样的轮回。我们的帝国,犹如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这样的轮回中逐日变为垂垂老者,巨大的身躯轰然倾倒于烟尘之中。在帝国的历史中,我们看到惊人的相似:制度的承袭、人物的脸谱化……每个中国人,在借此套丛书回望来时路之时,都将为我们的历史而欢呼、惊讶、愤怒,甚至于椎心泣血。本书内容包括:孝庄、选储风波、皇帝和权臣、科场黑幕、民族怀柔之策、满族的婚姻习俗、郑成功、“康乾盛世”、两种文明的碰撞、洋务运动、袁世凯等。
  • 三国之战神赵云

    三国之战神赵云

    这一个纷乱的时代。这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赞歌。它,是三国。现代人赵进意外穿越到三国著名的悲情英雄赵云身上,且看他如何凭借着手中一杆龙胆亮银枪战吕布,败关羽,率领无双铁骑纵横华夏。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十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十卷)

    本书介绍了读史以明鉴,察古以知今。五千年悠悠岁月,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成就的是一首大气天成的英雄赞歌。一首顽强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歌,一首慷慨激昂、惩恶扬善的浩然正气之歌。五干年的沧桑巨变,五千年的兴衰成败,浩瀚的历史皆浓缩于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中。
  • 重生之大明皇朝

    重生之大明皇朝

    明,天启年间,阉党越来越嚣张跋扈,政治极度黑暗。山海关外,女真势力慢慢壮大,叛乱也越发的严重。年轻的天子尚不知人间疾苦依旧躲在深宫大院里做着自己的木工活,随着魏忠贤肆意的发号施令,鱼肉百姓,荼毒百官。千言万语,都是苍天的不幸啊!
  • 穿越之我是富豪

    穿越之我是富豪

    这是为府天《明朝谋生手册》集体写的一个评论集。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回到三国变成蜈蚣

    重生之回到三国变成蜈蚣

    我去,我竟然穿越了,不错不错......可是为啥穿越到了一个千足虫大蜈蚣身上啊,悲催.不过看着众人对我那敬伟的眼神,我也不亏。最重要的是......我竟然成为了那无双赵云的伙伴,爽在我和赵云的努力下,我,成为了有名的蜈蚣:千腿虫尊
  • 学校行政与工会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行政与工会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蒋介石的后半生

    蒋介石的后半生

    本书介绍蒋介石在台湾统治数十年的经历及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历史资料对蒋介石做出客观的评价,给人们还原一个真实的蒋介石。
  • 满天星:男神别靠近

    满天星:男神别靠近

    他是天边的云,她是地上的泥,一次邂逅,一纸协议,从此两人的命运纠葛不清。好友为了职位明争暗斗,领导为了上爬步步紧逼,她努力要闯出自己的小天地,他为她出谋划策铺路搭桥,当她事业小成,他功成身退。她明白两人之间的差距,不越雷池一步;他压抑自己的心思,放任自流。然而,当她依偎在别人的怀抱,他心如刀绞。从此,他追她逃,她躲他找。终有一天,他化身腹黑狼,将她吃干抹净,一脸得意的笑……
  • 东汉情缘

    东汉情缘

    曾经懦弱的东汉末年公主,无意间来到二十一世纪,看她如何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步步为营,为爱情筑起自己的堡垒····汉时明月今朝看,缘来缘去如谢红,恩恩怨怨,越过时间的宏壑,周转在痴男怨女间,挥之不去·····
  • 裁决与审判

    裁决与审判

    天之高,地之广,任吾行天下。路之遥,山之险,笑谈逍遥乐。上可直捣天界,下可玩转冥府。吾即为那审判之雷,吾即为那裁决之电。茫茫幻灵世界,吾踏破轮回!广广灵界八州,吾道破红尘。吾名,江浩灵!
  • 两妃同行

    两妃同行

    一个活泼女孩穿越古代,成为凌家庶女凌芷雪。女主2号凌芷晗,也是穿越而来和芷雪都是一母所生。两人都发现自己是穿越而来·于是两人成为好朋友·一起提高功力·一起收集秘籍·一起得到神宝·一起获得神器·一起经历风风雨雨·最后两人除掉恶人·回到现代·
  • 尴尬境地之一场浮梦

    尴尬境地之一场浮梦

    一次残忍的生活解剖,一番苦痛的挣扎反思,一场寒酷的黑夜之行,一块废柴的绝望奋斗!以真实的笔触刻录了这段难忘的尴尬经历,也发出来了一个沉重的疑问:究竟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非成败,好坏难辨,一起在作品中探个究竟!
  • 破荒

    破荒

    蛮荒之中,浮生若梦,生生死死只是等闲,繁华过处不过一场镜花水月新书《模因》九月一日发布,新老读者都请多多支持啊,本书从上传至完结,未曾断更一次,我的人品,靠得住
  • 流云蝶舞

    流云蝶舞

    唐朝末年,安史之乱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民不聊生,社会处于动荡之时,能人志士从四面八方向长安城涌来。顾流云原本只是一位闲赋在家的世家公子,离家外出见见世面,却在机缘巧合之下遇见奇人异士,结交到不少好友,更得舞清扬一心爱慕。历经朱温灭唐,家族毁灭等一系列变故,最终成长为一个能担大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