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43200000005

第5章 燃烧的青春(4)

说到教他写信,乔安山的眼睛红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圈。

坐在旁边的他的老伴张淑芹告诉我们:“每次老乔说到这儿都会忍不住流泪,谁想到那时的几句玩笑竟然成了真!后来我们在谈恋爱的日候也写过一些简短的信,每次找人写信他都会想起雷锋当时说的话。”

那么雷锋自己的文化程度是怎样的呢?

从识字起,他就开始接受普及共产主义的教育。雷锋是新中国树立的颇有代表性的一个“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样板人物。

1950年夏,雷锋快满10岁时,安庆乡政府决定送这个孤儿去读书,这是一个免费的受教育机会,他得到了乡长彭德茂的特别关照。

雷锋就读的第一所学校是回龙塘小学,还是乡长彭德茂亲自带他去的。

当时小学很少,而且条件很差,有的学校只开办小学一、二年级,有的只开办三、四年级。为了读完小学六年级,雷锋共换了五次学校。

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

就是说,雷锋的文化程度是高小毕业。

但他先后在乡政府当通信员,在县委当公务员,或多或少会做一些文字工作,对于提高文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雷锋还是一个文艺青年,写过诗并创作过小说。

1958年5月,在美国的煽动下,台湾局势紧张起来。接下来几个月,两岸之间不断有大事发生:炮击金门、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中国政府发布《告台湾同胞书》……所有的中国人都关注着台湾。

此时正在团山湖农场的雷锋,也呼应祖国热点时事,挥笔写了一首名为《台湾》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宝岛台湾回归的良好愿望:

我不是个音乐家,我不会歌唱,

我也不是个作家,我更不会朗诵,

可是我的心正在燃烧,正在激荡!

它已长上了翅膀,到处地飞翔,

越过那起伏的高山峻岭,

飞过那碧波万里的海洋,

飞向那遥远的地方——

台湾,

自古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是我们最可爱的家乡,

那里有着无限的珍宝,

埋藏在那宽大的胸膛。

一片黑黝黝的森林呀,

可以盖上那千万座高大的楼房:

遍地耸立着粗壮的甘蔗,

制造出许多雪白的方糖:

那鲜嫩的乌龙茶叶,

驰名于国际市场:

那盛产菠萝和香蕉的园林啊!

吐露着扑鼻的清香;

那一年两熟的蓬莱米啊!

做起饭来焦黄喷香;

煤呀、铁呀更是不可计量……

台湾人民世世代代、子子孙孙,

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

我们再摘录一首雷锋于1958年8月1日在团山湖写就的新体诗,题目为:《南来的燕子啊》。

南来的燕子啊!

新来的候鸟,

从北方飞到了南方,

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

闪着惊异的眼光。

我分明听清了呢喃的燕语,

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今年改变了模样?”

南来的燕子啊!

让我告诉你吧:

团山湖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是由于党的巨大力量,

才围垦成一个新的农场;

是他们——农场工人们,

用勤劳的双手,

给团山湖换上了新装。

南来的燕子啊!

也许母燕曾向你说过旧时的惨像;往日的团山湖——

湖草丛生,满目荒凉,

洪水一到,一片汪洋,

十年前有人三次收款,三饱私囊,围垦团山湖只是一个梦想。

如今的团山湖啊——

良田万顷,满垄金黄,

微风吹过一片稻香。

新修的长堤像铁壁铜墙,

洪水已再不能称凶逞狂。

红旗插在社会主义的农场,

到处是谷满仓、鱼满舱,

祖国又添了一个“鱼米之乡”。

南来的燕子啊!

你可不用惊呆。

不是晴天里响起了春雷,

而是拖拉机在隆隆地开;

不是沟渠里的水能倒流,

而是抽水机在把积水排。

为什么草坪上格外喧腾?

那是饲养员在牧马放牛!

南来的燕子啊!

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

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

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

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

团山湖与乌山对峙,

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

这景象是诗情也是画意,

活跃在这诗画般怀抱里的工人,

更是些生龙活虎般的健将。

有的是双手拿惯了锄头,

有的是才放下笔杆才放下枪。

他们豪迈地这样说:

这是一所新的国营农场,

也是一所露天工厂,

还是一个培养红透专深人才的学堂。

南来的燕子啊!

你不用再寻旧时代的屋梁,

无论你飞到哪里,

再也找不着你从前住过的地方。

去年这里是荒凉的地方,

今年变成了高大的厂房,

欢迎你到新的农场宿舍来拜访。

但得请你告诉我,

你可知道你所飞过的地方,

新建了多少这样的农场?

这是一首新体诗歌,作者借用与一只燕子的虚拟交流,生动地写出了他所劳动的团山湖发生的可喜的变化。

在当时,这种歌颂型的抒情手法颇为流行。

据相关资料记载,自1958年起,雷锋一共创作了29首长长短短的诗歌,有描述团山湖收获季节的《南来的燕子啊》,有歌颂领袖、讲述家史和政治学习的《歌颂领袖毛泽东》、《党救了我》、《啄木鸟》、《我的感想》、《以革命的名义》等,还有赞美劳动场景的《人定胜天》、《排渍忙》等。

从雷锋的创作可以看出,雷锋一直对时事、政治、新中国建设和美好的生活等题材保持着创作敏感。这种创作敏感折射出年轻的雷锋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也展示了他人生理想的高远和强烈的进取意识。

如此有“文化”的雷锋,做了乔安山的老师,辅导他学文化,乔安山觉得又幸福,又紧张。

不用上书店,上至连长,

不用把腿跑,下到小乔,

不用借书证,小乔看不懂,

不用打借条,雷锋把他找。

你要想看书,念给他听,

就把雷锋找。指给他瞧,

小小图书馆,两个小战士,

读者真不少,团结得真好。

这是当时战友为描述雷锋教大家学文化而专门编的快板,其中的“小乔”指的就是乔安山。

新兵,“三等功”?

自叙

雷锋第一次在部队立功是在入伍那年的秋天。

1960年4月,部队到了抚顺。

7月份,辽宁各地都遭受了洪水的灾害,抚顺地区也下了大雨,当时部队接到命令,全团停工到郊区上寺水库抗洪抢险,保卫煤都,我们运输连的任务是为镰刀湾水库泄洪。

那一天雷锋正在重感冒,发着高烧。连里领导就安排他在连里值班。

可是到了水库挖溢洪道的时候,我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他正挥舞着锄头卖力地挖着。当时我还很奇怪,他不是生病在家么,怎么又跑来了。直到后来连里给他记“三等功”时我才知道,连里本来是让他在家休息、值班的,但是雷锋不干,追着集合队伍就要上车,车都开动了,他还抓着卡车车厢跑,没办法,战友们就把他拽了上来。

在镰刀湾水库边上,眼看洪水要把水库积满,时刻有决堤的危险,根据现场指挥的命令,我们迅速在水库一边扒泄洪道。但由于水位的上升,水库岸边泥草交杂,铁锹用起来很困难。

雷锋干脆就直接用双手挖,把手指都磨破了,他跟我们一起,挖了一夜溢洪道,直到昏倒在现场。连里干部让卫生员把他搀扶到附近老乡家里休息,结果他醒来后又偷偷跑回抢险现场,在水库奋战了七天七夜,终于战胜了洪水,他却再次病倒了。

水库保住了,农田和村庄保住了……雷锋的事迹在全团和整个工程兵部队传开来。

手记

在所有乔安山的叙述里,雷锋立功这段是他说的最简短的一部分。

关于雷锋第一次立功,这么重大的事,在乔安山的眼里却显得这么简单,我们觉得很意外。也就这件事反复询问。

他说,其实这些还都是后来听人介绍的,当时去抢险,大雨下的很急,堤坝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情况非常紧急。当时只顾着抢险,饿了就地吃点东西,困了就在附近打一个盹儿,醒来就不住地挖“溢洪道”,根本没时间去关注周围战友的情况。只记得当时见过一下雷锋的身影,后来就再也没有见到。自己没有看到,所以也不好多说。

一般地说,当年入伍的新兵,由于刚到部队,无论政治思想还是军事技能都还处在学习阶段,因此很少在入伍当年就能荣立“三等功”,在和平年代这种情况就更为罕见。

那么仅仅是这次带病抢险就让雷锋荣立“三等功”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又翻阅了当年的一些资料,才发现:

就在这次防洪抢险前不久,他还和战友们一起参加了一次救火,那是一个晚上,雷锋正在宿舍里学习,忽然发现营房附近的一栋房子里冒出滚滚浓烟:“不好,着火了。”

雷锋第一个拿起一个水盆跑出了宿舍,到了现场,发现火势已经很大了,用水盆端水根本压不住大火,而木板房在风的助推下越烧越旺。

情急之下,雷锋放下水盆,拿起一把大笤帚就扑上去,不住拍打火苗,试图压制住烈火,火星溅起来,烧焦了他的鞋子、衣服,但他一点也不在乎。

直到消防车来了之后,他又和消防员一起,奋力扑火,一直把火完全扑灭了才回到营房。

战友们看到他被烟熏火燎的样子,开玩笑说:“雷锋,你的眉毛怎么没有了?”

雷锋看也没看,满不在乎地说:“只要国家财产没有受损失就好。”

后来在抗洪抢险的时候,由于岸边的土壤中草根缠绕,用铁锹挖“溢洪道”根本用不上劲儿,雷锋就用手指挖土,磨破了救火时烧伤的手指,弄的到处都是鲜血。

连长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命令雷锋回去休息,可是雷锋看到大家因为连续劳动,都已经十分疲惫,就又央求连长同意自己带领唱歌以鼓舞士气,于是大家边干边唱,速度一下子快了许多。

后来雷锋又来到广播站,把好人好事编成快板,不住地为大家加油鼓劲,之后又转身出去继续挖溢洪道,直到晕倒在地上。

抗洪胜利后,连里的领导考虑到雷锋在救火和抗洪抢险中的突出表现,决定为他申报“三等功”,现在看来确实是合情合理的。

“人民有权利,选举自己人”

自序

1961年夏天,在一次部队施工动员大会上,我们团的韩政委让组织股长赵玉瑞宣读了抚顺市人民委员会的通知,并把驻地群众和建设街小学提出选举雷锋为人大代表的事作了介绍。

全团同志酝酿议论了一会儿,组织股长便高声问道:“选举雷锋同志为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家有意见没有?”

一千多人异口同声响亮回答:“没有!”并都举起了手。我一听说选雷锋当代表,就拼命把手举高。

雷锋当时坐在队伍前边,只有他没举手。

韩政委冲着他说:“雷锋!大家选举你当人民代表,你有什么意见?”

雷锋站起来给团首长敬个礼,又转身给我们敬个礼,说:“首长和同志们信任我,抚顺人民信任我,我是不会辜负这种信任的……”

后来听说,选雷锋当代表,是一直得到雷锋照料的烈属张士霞大娘向部队提出要求,同时,雷锋担任校外辅导员的建设街小学赵老师也领着几名少先队员来到我们运输连,代表全校师生郑重地提出要选举雷锋为人大代表。

8月3日,雷锋出席了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他把一首诗写到了会议的文件袋上:

过去当牛马,今天做主人。参加代表会,讨论大事情。人民有权利,选举自己人。掌握刀把子,专政对敌人。衷心拥护党,革命永继承。哪怕进刀山,永远不变心。

手记

雷锋在1961年8月3日的日记里写着:

今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我光荣地参加了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像我这样一个孤苦的穷孩子,能够参加这样的大会,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感激。

雷锋出席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这段经历,既体现了驻地人民群众和部队战友对雷锋的厚爱和信托,也对雷锋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参政议政的实践,开阔了雷锋的眼界,升华了雷锋的境界,为雷锋的成长提供了更大的政治舞台和发展空间,这说明雷锋的个人品格已经由道德层面的被关注,升华到政治层面的被认可,雷锋个人的人格魅力开始在政治生活领域得到展示和提升。须知,这时的雷锋还是一名入伍仅仅一年多的普通士兵。这是雷锋的又一次超越和升华。

曾有人指出,从1961年8月以后的雷锋日记中,可以看到:雷锋在日记中相继提出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的人生课题,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进一步确立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听雷锋忆苦思甜

自叙

雷锋真正走出连里,在全团及沈阳军区产生影响,是在“忆苦思甜”大会之后。

20世纪60年代初,部队号召开展“两亿三查”(忆阶级苦、民族苦,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活动,我们运输连也举行了“忆苦思甜”大会,雷锋的发言又一次打动了大家。

记得那天的“忆苦”大会是在我们连的露天车场召开的。连队指导员做了简短动员后,雷锋就开始做“忆苦思甜”报告。

雷锋悲惨的童年使得同志们都禁不住掉下泪来,虽然以前我已经听雷锋讲过好几次了,但还是忍不住的流泪。40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雷锋当时说的每一句话。

当他讲到母亲不堪地主的凌辱悬梁自尽的时候,会场上的空气,令人感到喘不过气来,对1日社会的愤恨达到顶点,全场一片哭泣声……

雷锋的“忆苦思甜”感动了战友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逐渐地,其他连也过来邀请雷锋去给他们做“忆苦思甜”报告。

有一天,团里的一个领导听了之后,感觉雷锋讲的实在是太好了,就专门安排雷锋到各地去作报告,雷锋也就是在那时走出我们连,走向团里,走向军区的。

也正是在外出作报告的途中,他又坚持做了不少好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说的也就是那一段的事。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和雷锋见面的次数变少了,因为他要不断地到各地去做“忆苦思甜”报告,我只记得每次回来后他都有几天心情不好。

附:雷锋的报告材料

忆苦思甜(1960年11月5日)

【下文是雷锋做的“忆苦思甜”报告的部分节选,根据录音整理。】

我叫雷锋,生于1940年12月18日,家住在湖南省湘潭专区望城县,家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和我。

我在旧社会遭受的痛苦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是深重的。解放后,党和英明的毛主席拯救了我,给我带来了无比的幸福,我所要讲的也就是我在两个不同的社会里,过着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

黑暗的旧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穷人只能给富人当牛当马,过着非人的苦日子。我家祖辈三代都是给地主做长工,维持一家半饱的生活,我爸爸给唐地主做长工时,连一家半饱的生活也维持不住。到了荒年腊月,好久还看不到一粒米下锅。我哥哥常常带着我出去要饭,看到富人就央求他们老太太给点吃的,要是碰上有钱人家做喜事,就讨点剩饭、剩菜吃,看到桌上的饭菜也用手扫了起来,装在一个要饭的破布兜里,留着下顿吃,要是离家近一点,就送回家去,给小弟弟吃。

我们住的一间破草房子,屋顶露着天,后墙倒塌,要是天下雨,外面下大的,屋里就下小的,我妈怕雨淋湿了我的脑袋,拿着一个破脸盆罩在我的头上,又怕冻着我,拿破烂麻袋系在我的背上。冬天冻得没法,只好拿几捆稻草,堵住风雪,冷得实在不行了,全家人紧紧地挤在一起,又拿上几捆稻草盖上。终年辛勤劳动,全家五口有米不够半年吃。

同类推荐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奇特之书、感人之书,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他对是非有很高的判别能力,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声附和,听风办事;不愿做违心之事、发违心之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平日工作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有基于“定见”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办出了北大“发展最好的时期”;兰大七年,他排除各种干扰,不顾“左”的威压,办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名人传记丛书——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历史上最棒的“坏”女人

    历史上最棒的“坏”女人

    本书考证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作者独到的见解与精辟的描写。精选了23位在中外历史上最棒的“坏”女人,介绍了她们的生平事迹和人生经历。
  • 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本书对朱元璋的政治谋略进行研究,包括出身布衣篇、霸王出世篇、建功立业篇、建立明朝篇、巩固江山篇、政体改革篇、依法治国篇、教化德治篇、反腐倡廉篇、安居乐业篇。
热门推荐
  • 恶魔的千金女佣

    恶魔的千金女佣

    神秘的身份,奇怪的名字,一切的悬疑,都在一份恋情中明白真相。
  • 真气还元铬

    真气还元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熊孩子之帝国的远征

    熊孩子之帝国的远征

    立志作为一个新时代五好十佳杰出青少年的熊孩子,王皮深感任重而道远,甚至立下了改变全世界的伟大目标。然而不幸的是。。。世界毁灭是什么鬼???夭寿啦。。。还有我为什么会穿进SCP的世界???但是“新的风暴已经出现,怎么能够停滞不前”很快振奋起来的王皮如是说道,于是乎,在以SCP为主世界的无尽穿梭中,一个熊孩子搅得整个位面天翻地覆。。。
  • 三世情缘:尊神大人太冷淡

    三世情缘:尊神大人太冷淡

    南离殇,我等了你三世,你却给我这样的结局,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 当冷冰山遇上暖媛妹妹

    当冷冰山遇上暖媛妹妹

    “她不是你亲生妹妹。她只是我后来领养的一个孩子,你的亲妹妹早就在快出生的时候掉了,我告诉她了可能她接受不了,所以没回来”…这句话一直在阎的耳边回绕,头疼的狠!媛,你在哪?我是阎啊。你快告诉我你在哪。一场虐恋厮杀而来…
  • 莽荒纪山外篇

    莽荒纪山外篇

    西斯大战之后无数岁月,莽荒宇宙即将走到尽头,崩塌之时,纪宁带领宇宙大能开辟虚空,游荡历险。穿越星河域界,跨过无数虚空,一个个宇宙统治者拦路,一个个奇异生命实力滔天,神秘的星河森林,生命诞生的本源,莽荒宇宙能否重现繁华,尽在莽荒纪续篇注:作品背景来源网络作家我吃西红柿《莽荒纪》
  • 青春期的冲动

    青春期的冲动

    你见过最平淡无奇的人生吗?我来给你见识一下
  • 魔女改造计划

    魔女改造计划

    这个漂亮的少年,却是她的大麻烦,绞尽脑汁为他做无罪辩护,还要在他车祸后第一时刻相救,结果被记者拍到,上了头条。姐弟恋?开什么玩笑!她这种自私、冷血、寡情的人,才不会沾染这样的大麻烦呢!然而,尘封的心事逐渐揭开,身世的秘密再也遮掩不住,CrystalBoy,其实他是她最后的救赎……
  • 总裁在上:霸宠娇妻

    总裁在上:霸宠娇妻

    三年前,他霸道的挑起她的下颚,命令道:做我的女人!她一脸懵逼:总裁,你没病吧!三年后,她满脸讥诮,勾唇:想睡我早说啊!地点你挑,我奉陪到底!不过……不是你睡我,而是我睡你!
  •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鲍尔吉·原野的发诸两端:急智与悲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点拨,露出可笑的一面,并因此可爱。除部分代表作品,本书集合了作者2002年的新作,秉持醇正的幽默品质,令人开怀,又带一些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