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0900000003

第3章 孝的内涵及其文化生态根源(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孝观念提供了滋生、成长的温床;另一方面,孝道也恰恰适应了农业文明的要求,并为之提供保障和支持,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农业自然经济基础的完善和稳固。这种保障和支持是通过伦理与政治的相互渗透,从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来实现的。农业社会的特点就在于,“由千百个彼此雷同、极端分散而又少有商品交换关系的村落和城镇组成的社会,需要产生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集权政体和统治思想,这便是所谓的‘东方专制主义’。”其实,这种“东方专制主义”不仅仅指政治领域的君主专制主义,它同样也适用于家庭关系领域。归根结底,孝“不外乎维护传统农业社会所奉行的父权家长制”,而家长制、君主制的存在,则起着维系农业个体经济再生产的作用。

从“国”的角度看,高度分散的农业自然经济需要以君主专制的集权形式,把众多各自为阵的小家庭、家族联系起来,把人们的意志统一起来,臣民必须维护君主的权威,这就是“忠”;从“家”的角度看,农业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下,独立的个体家庭同样也需要一个专制的家长来组织、管理生产,并负责调整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子女必须服从家长,这就是“孝”。忠孝二者彼此相通,双管齐下,共同维护和巩固着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基础。

总之,农业文明是孝观念孳长的息壤。宗法制的形成和兴盛,也与农业文明密不可分,如农业的集体协作与群体意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与聚族而居等等。宗法制是孝观念得以萌生、成长的又一个根本性的因素,这正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问题。

二、血缘宗法社会的直接产物

孝观念固然是农业文明的道德结晶,但是,如果仅仅看到这一点,就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生产部门,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农业文明,文明发育较晚的国家中也不乏农业国家,为何独独中国古代孝观念特别发达呢?如果从亲子之间的自然情感而言,或者说,从人性的角度而言,孝应当具有普遍的心理基础,为何只有在中国,孝被抽象、提升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并且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呢?于此,我们不能不注意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性。这就是,中国古代社会是血缘宗法社会。血缘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块基石,也是孝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作为儒家伦理核心的孝道,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宗法社会的特征。

宗法制度起源于未充分解体的氏族社会血缘纽带。黄土地适宜农耕的自然条件,以及四周繁盛的人口部落即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使中国古代文明“可能在温室似的环境下成长,而有异于自然生长的希腊文明。”事实也正是如此。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方式与西方是不同的,西方是从家族到私产再到国家,国家代替了家族,中国是以农业社会的形态经历着氏族制度的解体过程,是带着从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由血缘家族组合而成的农村公社进入阶级社会的。早熟的文明没来得及彻底清算氏族制度,就在它的废址上建立了“公族国家”,阶级社会直接由血缘部族脱胎而来,部族首领一变而为国家君主。前者是新冲破旧的新陈代谢,后者则缺乏一个质变的环节,新旧纠葛,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因而氏族社会的解体完成得很不充分,氏族社会的宗法制度及意识形态的残余大量积淀下来。比如,宗法观念、祖先崇拜以及其他一些氏族伦理观念等就作为中华文化的因子而沉积下来,进而又作为一种社会“遗传基因”,成为培育中国文化的独特土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的普遍根据。

在政权更迭的政治斗争中,统治者看到了亲族血缘联系与社会政治等级的关系及其价值所在,遂自觉地把它作为强化政治统治的重要资源凸显出来,上升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商朝已初步形成宗法,但并不严密,宗法制到了周代才全面确立。殷亡周兴的社会大变革,用王国维的话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这里的“新制度”、“新文化”,也就是指周代宗法制度的完善和礼乐文化的兴起。具体而言,“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日庙数之制。三日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立宗子、固大宗、别嫡庶、定继统、正尊卑、分贵贱、序世系、敬祖宗,周代以井田制为基础、以血缘宗族为纽带、以世袭分封为政治结构、以宗庙社稷为权利象征的奴隶制血缘宗法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古代延续几千年的宗法传统和家长制统治的基础。

宗法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对孝观念的产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血缘宗法制特殊的组织体系,使孝观念的产生成为必然。血缘宗法制度的组织体系,是一个塔层结构,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居于塔顶,政权与族权、君统与宗统、政治身份与血缘身份合为一体。从政治关系看,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从宗法关系看,他又是天下之大宗。天子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的地位。“别子”即其他嫡子和庶子被封为诸侯。对于嫡长子而言,他们是小宗;在其封国内,他们又是大宗,其位同样由嫡长子继承,余子为小宗,封为卿大夫。卿大夫以下及至一般宗族,依此类推,由此又形成无数个小的塔层结构。很显然,这是一个秩序严明、结构庞大的组织体系。要保证小宗对大宗的归依和服从,维持这样一个组织体系的稳定,除了政治强制力外,还必须依靠道德向心力乃至宗教约束力。这是集政治、伦理、宗教于一身的“孝”观念得以产生的最重要的社会历史根源。

其次,血缘宗法制度,决定了孝观念,尤其是早期孝观念的基本内涵。一者,血缘宗法制最根本的伦理道德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尊祖”,即对祖先权威的服膺以及由此而来的对尊长的绝对服从。所以,在卑幼与尊长、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的卑幼子女服从敬奉父母尊长,是自然而然的。二是“敬宗”,即对血亲关系的本能维护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亲子传承的极端重视。

宗有大宗、小宗之别,即《礼记?大传》所谓“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在宗族之中,大宗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宗族的代表,因此,宗奉大宗也就是宗奉祖先。其实,大宗、小宗的拜祭是相互促进的,如《礼记》中就多次讲到:“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尊祖和敬宗恰恰是早期孝观念的主要内涵。从理论上讲,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的血缘纽带,都可以以“父”为元点无限地扩展,祖、宗可以无限地向上追溯。但是,鉴于实际上随着血缘纽带纵向和横向的逐渐延伸和展开,血缘情感因素也逐渐弱化、淡漠,所以,以父家长为中心,又有时间上上下九代即“九族”以及空间上左右“五服”的范围规定。

这样就保证了父家长在宗法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二者,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一方面,由此而决定对于财产以及父辈一切的继承权,都是以男性传承为主的,女性的继承权微乎其微。

这是父家长权力的直接来源,是孝道的经济支柱。另一方面,由此而决定父系血缘传承原则成为宗族延续的唯一方式,家庭结构以男性为中心、以父子关系为主轴。儿子作为父亲血脉当然的法定的继承人,必须承当传宗接代、延续家族的责任和义务。这两个方面是后世孝观念的核心内容。

再次,血缘宗法制的发展路向,影响着孝观念的发展路向,决定了孝在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春秋战国时代,血缘宗法制受到重创,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度趋于瓦解。但不管如何,兼具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一箭双雕之功能的宗法制度,已经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定势,血缘纽带数千年间始终是维系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由一个男性先祖的子孙团聚而成的家族,形成稳固的社会实体,成为社会有机体生生不息的细胞。与此相一致,尽管朝代更替、社会变迁,孝观念的内涵及其表现形态也有相应的发展变化,但是,作为宗法制度的产物和维护宗法社会基础的手段,孝观念在传统道德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从未发生根本的动摇,尤其是当它再次与政治联姻后,历代统治者对孝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巨大作用更是青目有加。

西周以降,血缘宗法制主要表现为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族、家族。宗族、家族是宗法制度、宗法社会的原生体,在一个横断面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及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白虎通义》中讲:“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一宗族,家族的人,世世代代“聚族而居”,因此,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兄弟析烟,亦不远徙,祖宗庐墓,永以为依。故一村之中,同姓者至数十家或数百家,往往以姓名其村巷焉。”宗族、家族一般都有供奉共同祖先的宗庙、祠堂,有记载宗族或家族世系源流、子嗣系统、婚配关系、祖宗墓地、族规家法的族谱、家谱,有的还有共同的族产公田。这些都为在宗族、家族内强化孝道观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宗族、家族都自觉地把孝观念作为维系上下长幼伦理关系、增强内聚力的法宝,并通过族约、家规的形式把孝规范予以制度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孝的道德、社会、政治功能。所以,“在传统的中国家族主义下,人自然会、也必须要实行孝。孝不必一定是一种美德,而是一种当然的事,也是作子女者的一种义务,或一种应当扮演的家族角色”。

血缘宗法制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有着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具有严密的组织、系统的理论和完善的配套设施的庙祭祀制度,既是宗法制度的内容,也是祖先崇拜观念的物化形态。

“宗”,《说文解字》释云:“尊祖庙也,从^从示。,,“庙”,《说文解字》

释云:“尊先祖貌也。”宗庙是宗族、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先的重要场所。《尚书?甘誓》上有“赏于祖”的记载,“祖”即祖庙。殷商时期,宗族中频繁地进行着祭祀活动,如殷代的祖庙有宗、升、家、室、亚等多种称谓。逮至西周,宗庙祭祀制度更加完备繁杂。《礼记,王制》中对西周庙祭制度有所记载: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在古人心目中,祭祀是至为神圣、至关重大的事,其制度之严密、仪式之繁多,鲜有堪与相比的。宗族的宗庙祖先祭祀活动,不仅对孝观念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是早期孝观念及孝行的主要内容。

总之,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独特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宗法制度是孝道产生、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它的派生物宗族、家族是宣传和实施孝道的重要主体,它的物化形态宗庙、祠堂则是阐扬孝道的有力的物质载体。由西周到清代,宗法制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强度绵延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并作为民间宗族制度而遍及城乡村镇,为孝文化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

三、祖先崇拜观念的突出反映

对宗庙祭祀的重视,与古人祖先崇拜的观念紧密相关。追溯孝观念产生的文化心理根源,不难发现,孝与祖先崇拜是直接关联的。祖先崇拜观念不仅使古代中国社会带着氏族制的脐带跨进了文明社会的门槛,进而由氏族制发展到宗法制,它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钱穆先生讲:

“儒家的孝道,有其历史上的依据,这根据,是在殷商时代几已盛行的崇拜祖先的宗教。上古的祖先教,演变出儒家的孝道;在秦汉以后的两千年,儒家的孝道,又维系了这个古老的宗教。”这深刻地揭示了祖先崇拜观念与孝道的内在联系。

祖先崇拜根源于上古时代的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原始人低下的生产力及由此而决定的高死亡率和对自然界的畏惧,使得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的原始宗教普遍地存在于原始先民当中。生殖崇拜与图腾崇拜相结合,使得先民们总是把某一动物或某一物件认作他们的祖先,因此,最早的祖先应当是图腾祖先。在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图腾祖先崇拜的记载。如玄鸟被视为商民族的图腾祖先,“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提升,人们逐渐把人类自身与自然界、与其他物种区别开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由祭天神到祭人鬼,从自然崇拜转向人类自身崇拜,图腾祖先崇拜被祖先崇拜所代替,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一个极大的进步。

同类推荐
  • 宜兴历史上的今天

    宜兴历史上的今天

    古老而年轻的宜兴,位于江苏省的最南端,距沪宁杭三大都市各约160千米,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中心腹地。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居住在这块2038平方千米上的世代宜兴人,写就了令人称奇的华美篇章。在百万宜兴人豪迈地行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中,市档案局编纂出版了《宜兴历史上的今天》一书,这对于鉴古知今、继往开来、激励斗志、开拓创新,创造宜兴更加美好的未来,有很大裨益。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兰州历史文化:历史名人

    兰州历史文化:历史名人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民族移民”介绍了兰州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和多民族的融合,呈现出兰州作为移民城市的多样化特性,体现了兰州的包容和胸怀;“兵戎战事”展现的是兰州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腥风血雨,从金戈铁马声中感受到的是对和平的渴望
  •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 崇明岛传

    崇明岛传

    本书着重写崇明岛的历史,从而使崇明岛的特色,包括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大浪淘沙聚沙成洲的神奇、沙洲涨坍垦拓不止的垦拓精神、薪火不断的教育与文化传承,得以突出。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勿忘我开

    守护甜心之勿忘我开

    日奈森亚梦复仇,,,,,,,,,,,,,
  • 情迷伊甸园

    情迷伊甸园

    他曾是她初见时贫苦单纯的少年,她家教的学生,高考状元,黑市里的拳手,数学天才……她发掘了他的天份,却在不知不觉将他引入万劫不复的阴谋之中。
  • 仙女姐姐我们走

    仙女姐姐我们走

    什么?要去拯救异世界?金手指那么多,却偏偏要带一个没什么用的废物仙女去,这样也就算了,最关键的是居然是连魔王都没有的异世界?到底让我拯救什么?来干什么的?而且说好的主角光环呢?
  • 穿越之无心成妃

    穿越之无心成妃

    一次意外让她穿越到一个历史从未记载的年代,时代和身份的变迁却未能让她走出这段阴影,穿越后的她成了皇帝极力想要得到的女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都市女子,如何在吃人不吐骨头的后宫中脱颖而出,让皇帝又爱又恨,如何运用自身的智慧让太后也对她刮目相。
  • 嫡妃复出震江山

    嫡妃复出震江山

    又聋又哑的丑妃夏涟漪被南平王赶回娘家,一年后重新站在气势恢宏的王府门口,重生后的涟漪复出之路光芒万丈,一张丑颜之下却是绝世美人!王爷不喜女人?为何天天粘着她不放?桃花连连不败……美男越来越多,且看一代穿越女如何扮猪吃虎,PK冷情王爷夺天下!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本书共8章,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网络服务、网络安全、典型网络的结构特点等内容。除第8章外,其他各章都附有练习题。为了加强学习效果,本书围绕知识点的典型性,精选了6个实验。此外,在本书的第8章,我们综合各章知识设计了“办公局域网组建设计”和“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组建设计”这两个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例,供学生学习和参考。本教材适合作为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教材。
  • 巧克力味的夏季

    巧克力味的夏季

    巧克力甜蜜而又苦涩,苦中带甜,甜中带苦,在这个巧克力味的夏季,弥漫着巧克力的甜蜜与苦涩......
  • 莲神录

    莲神录

    一朵莲花穿越无尽纪元,看透世间生死爱恨,结束万古惊天大局。花开花落,无尽轮回。一位少年与莲花伴生,自末世而来,横推天下无数敌,坐拥九州貌美仙,看一代天骄姬尘羽成就无数神位,带兄弟、爱人杀出一条无上大道,打出一个朗朗乾坤。
  • 烟火尘埃

    烟火尘埃

    那个缩在昏暗角落里的它很孤独、像是一个溺水的人,陷于压抑沉闷的空间急待救赎。一直以为自己是那个救赎它的人,直至很久很久以后她才明白,她只是恰好出现在那里而已,她才是那个被救赎的人吧。这真是一个残忍的事实。
  • 隐秘都市之佣兵禁地

    隐秘都市之佣兵禁地

    风向四分之三单位,左移三格,风速3秒,5厘米校正,900码,目标锁定,随时开火....危险已步步紧逼,看似风平浪静的背后,却杀气四伏,一场针锋相对的殊死较量,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