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7100000023

第23章 五位百法(1)

(第一节) 五位法的概念

学习唯识学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加之法相名词多以万计,更不容易从各个名相间对其得到系统的认识。但是,我们若能够首先学习一些基本的、主要的名相,弄清楚它的意义和联系性,也就容易克服这一困难了。大小乘的论典中,多以心、心所、色、不相应行、无为五法来作说明和统摄一切法的范围。如《俱舍论》以“五位七十五法”来说明和统摄一切法,“五位七十五法”即“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法四十六、不相应法十四、无为法三”;《成实论》以“五位八十四法”来统摄一切法,即以“色法十四、心法一、心所法四十九、不相应行法十七、无为法三”,来统摄一切法;大乘瑜伽行学派以“五位百法”来统摄一切法,即以“心法八、心所法五十一、色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来统摄一切法。“五位百法”是《瑜伽师地论》“六百六十法”的纲要,由世亲菩萨造论,取名为《百法明门论》。附带说一句,虽然大、小乘都讲五位法,但原始佛教并没有“五位法”的概念,巴利语系佛教也就没有心不相应行法,而只说“色法二十八,心法八十九或一百二十一,心所法五十二,无为法一”,合为“四位百七十法”或“二百二十法。”

“法”是佛学的基本观念和基本范畴,是佛教在人类思想史上独具异彩的创造,其含义相当复杂。因此,仔细分析把握“法”的意义十分重要。关于“法”,佛教的典籍通常有两种用法:一是指佛的教法、佛法。如“佛、法、僧”三宝里的“法”,是指佛教真理的意思。二是指成分、事物和现象。这里讲的是后一种用法,和前一种用法没有关系。

“法”是梵语“达磨”(或“达摩”)的意译。“达磨”的本义是轨持,所谓轨是轨生物解,所谓持是任持自性。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的轨则,使人一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例如水,它保持着它的湿性,它有水的一定轨则,使人一看便生起了水的了解。佛典中常见的“一切法”、“诸法”字样,就是“一切事物”或者“宇宙万物”的意思。轨生物解是说有一定的规范,可以使人产生认识。任持自性是任载摄持自身的特性或质的规定性。这就是说,作为“法”有两方面的规定,即自有的特性和能为轨范而使人理解。佛教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无论是大是小,是真是假,是事是理,有形无形,无不各自具有特定的自性,恒常不变,并由此能为轨范,使人产生理解和悟解。

但应当指出,“法”是单纯的,并非由更细微的异性单位所合成。如眼根,是由若干相同的眼根极微或分子合成。其他任何一法,都是由一群同性的极微或分子所合成。这就是说,“法”通常不相当于现象,而是相当于组成现象的分子,只是因为人们日常所见的就是感官的对象物,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法”就是现象。

五位法就是把一切法分为五类: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色法”是指有质碍或变碍之物;“心法”,是指六识或八识的识体,即精神活动的主体,也称为“心”,是对于“心所”而言,为心所所依。“心所有法”也称“心所”、“心所法”、“心数”,是相应于心法而起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因为依心而起,系属于心,不能独立,与心一起才发生作用,即为心所有,故名“心所”。佛学论述“心”分为两部分:一是讲心自身的各部分,称为“识”;一是讲心在发生作用过程中所引起的各种心理活动。所以有“心法”与“心所法”之分。“心不相应行法”,也称“不相应行法”,略称“不相应法”。“心所法”也可以称“相应行法”,是与心相应的,即同心俱起,同一境同一缘的。“不相应行法”是指既不属于“色”,也不属于“心”的有生灭变化的现象,故称“心不相应”或“不相应”。此法为五蕴中行蕴所摄,故名“行”,合称“心不相应行法”,它与“色法”也是不相应的。最后是“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指非由因缘和合而成,无生灭变迁的绝对存在,即无所作为的、不待所为而存在的东西、道理。前四种法通称为“有为法”,是指由因缘和合所作为,有生灭变化的现象。这也就是说,五位法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将千差万别的宇宙诸法,分别为有为和无为两种。“为”是造作的意思,有为法和无为法是从有无造作的角度,把宇宙万有分为两类的。

此外,佛教还从解脱论的角度把法分为有漏法和无漏法两类,所谓“漏”是流注泄漏的意思,如屋子漏雨了,桶漏水了,铁锅漏了等,用以譬喻众生从“六疮门”即眼、耳、鼻、舌、身、意流出“不净”,造成新的业因,以至流转生死,轮回不绝。故而,“漏”也就成了烦恼的异名。离开烦恼垢染的清净法,名为无漏法。

五位法的排列次序,《俱舍论》的“五位七十五法”和《百法明门论》的“五位百法”有所不同。《俱舍论》以色法领先,强调了色法引起心法。《百法明门论》则将色法排在心法、心所法之后,强调色法不能独立生起,是前二法的变现。因此,有学者认为,“五位七十五法”是小乘说一切有部的理论,“五位百法”则是大乘瑜伽行学派的理论,表现出大小乘佛教哲学思想的一种差异。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二论均系世亲菩萨所造,世亲始从有部出家,后从兄无著菩萨学大乘佛法,舍小而大,专治弥勒之学(即大乘瑜伽行学派)。《百法明门论》是瑜伽行学派的基础。现将“五位七十五法”和“五位百法”列后以供对照参究:

一、五位七十五法

五位七十五法认为宇宙万有分有为法和无为法。

有为法为:色法、心法、心所有法、不相应行法。

1.色法十一: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无表色。

2.心法一:心王(摄“六识”)。

3.心所有法四十六,计六位:

(1)大地法有十种:受、想、思、触、欲、慧、念、作、意、胜解、三摩地。

(2)大善地法有十种:信、不放逸、轻安、舍、惭、愧、无贪、无嗔、不害、勤。

(3)大烦恼地法有六种:痴、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举。

(4)大不善地法有二种:无惭、无愧。

(5)小烦恼地法有十种:忿、覆、悭、嫉、恼、害、恨、诌、诳、骄。

(6)不定地法有八种:寻、伺、睡眠、恶作、贪、嗔、慢、疑。

4.不相应行法十四:得、非得、众同分、无想果、无想定、灭尽定、命根、生、住、异、灭、文身、名身、句身。

无为法为有三种: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

二、五位百法

五位百法认为宇宙万有亦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

有为法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

1.心法有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2.心所有法(计六位五十一种):

(1)遍行有五种:作意、触、受、想、思。

(2)别境有五种:欲、胜解、念、定、慧。

(3)善有十一种: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4)烦恼有六种:贪、嗔、痴、慢、疑、恶见。

(5)随烦恼有二十种:忿、恨、恼、覆、诳、诌、骄、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6)不定有四种:睡眠、恶作、寻、伺。

3.色法有十一种: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法处所摄色。

4.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种: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事想、名身、文身、句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不和合。

5.无为法有六种: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

《俱舍论》的“五位七十五法”,以色法为首,无为法列在末后,是根据现象产生的次序来排列的,强调心理活动必托外界色境,有色法才有心法,所以先色法而后心法。同时也是从佛教修持的程序来排列的,认为色法能引起贪欲爱乐等“染法”,是应当对治的首要对象,排在前面,而修持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无为——涅槃,故排在末后。《百法明门论》的排列次序,则侧重从唯识转变的次第,认为宇宙万有都是从心识转变而生,不是离开心识的独立的自体。也就是说,有心然后有色,所以先举心法。同时从宗教修持的角度,认为宇宙万法中,“心法最胜”,心法作用最大。它是生命现象的精神体,离开它,即无生命。《百法明门论解》说:“有为法中,此最胜故。造善造恶,五趣轮转,乃至成佛,皆此心也,所以先言。”心所法常与心王相应生起,离开心王,心所不能单独生起。心所是心王的从属心理现象,是它的延伸作用,所以列在二位。色法所列在心所之后,是谓此色法不能自起,是依“心”与“心所”而产生的影现。《百法明门论解》说:“前二能变,此为所为;先能后所,故次言之。”一切物体概念都不能凭空生起,都由心、心所法所反映。心不想应行法也无有别体,不能自己生起,是借助心、心所、色法等三位互相间的差别联系而假设的抽象概念;离此三法,不能成立,故列在有为法的最后。无为法不能自己显示,要借前四位有为法断染成净显示,所以列于最后。

(第二节) 心法

心法是精神活动的根本主体,各自与所对境界相接触而形成分别虑知的作用,因其领有其他相应的精神活动,也称为“心王”。《百法明门论》把心法分为八识,主张有八种识:即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心法”总有六义:

1.“集起”名心,唯指第八识,集诸种子起现行故。

2.“集积”名心,指前七转识,谓能熏集诸法种子故。

3.“缘虑”名心,统指八识,俱能缘虑自分境故。

4.或名为识,具有了别功能。

5.或名为意,八识都有前识引生后识功能,称为无间意识。

6.或第八名“心”,第七名“意”,前六名“识”,皆属心分。

世间所说的“心”,是指心脏器官,这里所说的“心”或称“心王”,是指我们眼、耳、鼻、舌、身的感觉功能。根据心法的序次,它包括前五识,及第六意识的思维功能与第七识的自我认识。至于第八识,它是心法的主体,是它的延伸作用。现将八识略释于下:

1.眼识:眼根缘色境所生之识,名眼识。此识内依眼根,外缘显、形、美、丑等“色境”(尘),在根和境中间,发生一种分别的作用。这就叫做眼识。

2.耳识:耳根缘声境所生之识,名耳识。此识内依耳根,外缘执、受、动、静等“声境”,在根和境中间,发生一种分别的作用,这就叫做耳识。

3.鼻识:鼻根缘香境所生之识,名叫鼻识。此识内依鼻根,外缘香、臭、好、恶等“香境”,在根和境中间,发生一种分别的作用,这就叫做鼻识。

4.舌识:舌根缘味境所生之识,名叫舌识。此识内依舌根,外缘甜、苦、辛、酸等“味境”,在根和境中间,发生一种分别的作用,这就叫做舌识。

5.身识:身根缘触境所生之识,名叫身识。此识内依身根,外缘冷、暖、痛痒、滑涩等“触境”,在根和境中间,发生一种分别的作用,这就叫做触识。

6.意识:意根缘染净诸法之时,所产生之识名意识。意根是指第七识末那识而言,六识内依“第七识”的“意根”,所缘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之法境(影像),中间发生了分别作用,这就叫做意识。

“识”者,是明了分别的意思,是指我们五官的感觉功能(前五识)与思维功能(第六识)。我们的感官与外境(尘)接触产生认识,主要依这六识发生作用。前五识起“明了”功能,就是感知功能,或感性认识。与之同起的第六识才起“分别”功能,就是理性认识。这六识,是我们获得一切知识的主要工具,一切见、闻、觉、知的印象都由此而产生。

“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境”(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境。“六境”是“六识”所缘之境(即认识对象),六根能够助生六识。这里要特别注意,即“前五识”所依的是“色法”,五种“净色根”,而均借外形以显机用,凭外境以资感触。所以很多佛教学者声称“前五识”只能在外门转,而第六意的意根就是第七末那识,即以第七末那识为意识独有的根据。“前五识”只是和五种器官相应的识,第六识具有一般的性质,表现为推理、判断、记忆等作用,所依的是“心法”。由于第六识能起种种分别,虽居身内,实通身外,故称此识能向内外门转。第六识对于一切事理都有思虑分别的作用,与前五识俱起的,名为“同时明了意识”,简称“明了意识”,亦称“五俱意识”。因为眼、耳、鼻、舌、身等五识不能明了分别,不能深入把握所接触的对境,而意识则能令“前五识”明了分别,所以称“明了意识”。又因是与“前五识”俱起时而起的意识,也称“五俱意识”。六识独自所缘过去、现在、未来的法境(尘),也就是意识的单独活动,称为“独头意识”。独头意识又分散乱、梦中、定中三种。“散乱意识”指非与五识同时而起,又非与禅定相应而起的,普遍单立生起的散乱思维,故称之为“散乱意识”或“独散意识”。“梦中意识”也属散乱意识,但是在睡梦之中,与醒寐时的散乱意识不同,比较模糊昧略。“定中意识”即是与禅观相应的意识思维。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翻译为“意”,末那识即思量的意识,如《八识规矩颂》中所说,“恒审思量我相随”,为第六识所依之根。思是“思虑”,量是“量定”。心法八个识都有思量,为什么单单第七识叫做“思量”呢?这就要加“恒”、“审”两个字来简别。恒是“恒常”,审是“审察”。

第七识对自己本身叫做“识”,若对第六识而言,它又叫做“根”。因为第七识叫做“意”,第六识叫做“意识”——意思就是“意根之识”,所以第六识叫做“意识”。第七识是“持业”得名,意即识,例如,称第八识为“藏识”也是这个意思。第六识是“依主”得名,意之识,例如眼识。很多佛教学者认为,第六识和第七识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七识在恒审思量,而其所恒审思量者,始终不脱一“我”字,是一切众生自私自利之根,常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惑相俱,故称第七识为“染污识”。

8.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梵语的音译,也可意译为“无没”识,大约是真如随生死流转而常不失不坏的意思,还可意译为“藏”识,这里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意义,简释如下:

能藏:能藏的“藏”,是“含藏”之义,如仓库一样,藏受一切种子。这就是说在阿赖耶识里面,含藏了许多种子。无论是漏法、无漏法、心法、心所法、色法、善法、恶法,只要是能够生出现行果法来的东西,都是种子,而没有哪样种子,不是藏在阿赖耶识里的。它能含藏一切法的“种子”,所以叫“能藏”。这“能藏”的名称,是对种子说的,即是“持种义”。

所藏:所藏的“藏”是“覆藏义”,不是“含藏”义。“含”是“包含”,“覆”是“盖覆”,是“遮覆隐没”的意思。就是说,阿赖耶识被“前七识”的现行杂染法所熏习,如我们人的衣服,被香臭所熏,那香臭“能熏”,衣服是“所熏”。阿赖耶识被“前七识”所熏,“前七识”是能,阿赖耶识是“所覆”。这就是所藏的意思。

执藏:是简称,全称是“我爱执藏”。这是因为,与第七末那识的“见分”相应的我爱,心所妄执阿赖耶识的“见分”,以它为“常”,是“漏”,是“一”,是“主宰”,妄执阿赖耶识识为我,或妄生贪爱,第七识为“能执”,阿赖耶识是“被执”,所以叫做“我爱执藏”。这我爱执藏的名称,是对第七识被它所执而言的。

这三个“藏”的三种意义,其实是名称虽有三个,而“本体”实则一个。正如一个妇女,相对她的儿子说,她是母亲,相对她的母亲说,她是女儿,相对她的丈夫说,她就是妻子。阿赖耶识相对种子说,叫做“能藏”;相对前七识说,叫做“所藏”;相对第七识说,就叫“执藏”。

根据阿赖耶识“能藏”、“所藏”、“执藏”的意义,把它归纳起来,它的主要作用和特征,有五个方面:

1.持种:能摄藏一切色、心、染、净诸法种子,这些种子为一切法的能生之因。“种子”是一种功能、潜势力,是第八识自身亲自产生各种果的功能,也就是能产生一切现象的潜势力。

2.受熏:受上述七个识所策动的身、口、意、业行熏习成种,其种子藏在此识中,也就是指由前七转识熏习影响各种现象的种子藏在第八识中。

3.受报:此识依人们生前所造的业力(种子)牵引,而于三界五趣四生之中受报,被认为是生死轮回的主体。

同类推荐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本书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
热门推荐
  • 光与影的境界

    光与影的境界

    任何事物都如同硬币一般。正面是希望,反面是绝望。正面是成功,反面是失败。正面是美好,反面是恶劣。当可以穿梭于凶险但美好的正面和美好但凶险的背面,一个人类会做出如何的选择?
  • 爱你就像爱哈格

    爱你就像爱哈格

    [花雨授权]?什么诅咒娃娃嘛她不就是长得阴沉点而已用得着一见面就吓得退避三舍吗?可眼前这个阳光男孩是怎么回事?他不怕她吗?还大咧咧地要求她做他的女朋友?还要连天窗都一起拉上才算真的功德圆满?商量一下,不嫁行不行啊?
  • 我和神仙斗地主

    我和神仙斗地主

    洛天,莫名其妙的下载了一个神仙斗地主,谁曾想,里面的中二玩家竟然全都是各路神仙。“恭喜你,获得土地爷的土遁术,使用后可与土物融为一体。”“恭喜你,获得华佗的青囊书,使用后获得华佗的行医经验。”从此,洛天开始了他的幸福生活!
  • 逆天医妃:魔君太腹黑

    逆天医妃:魔君太腹黑

    她是科学试验品。一朝穿越成为天元帝国的天才谋师,本是前途无量,却在册封台上潇洒离去。就在所有人感叹她愚蠢行为时,她以医师的身份重新崛起,逆天而行。司法局首领杀她爹,那就灭了司法局!九洲府悬赏她娘亲?那就让九洲府鸡飞狗跳!就连天元帝君的灵丹妙药圣药堂,也是她的小仓库。她剑指苍穹!放下狠话,命运从新洗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半夏彼岸似水流年

    半夏彼岸似水流年

    只因一个游戏,她认识了她们三个人,命运就将她们四个牵连住,再也扯不开。七年之后,她们终于相见。珍惜彼此,到老也不散,这是她们立下的誓言。
  • 长生武神

    长生武神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强者传说,总是在人们耳边流传,一位出自天城集的少年郎,自幼便向往着那些精彩绝伦的传奇,一枚玉符,一道长生诀,让他从此步步生莲,踏上永生之路,轮回六道之外,成为永世不灭的战神。我的传说,由我来演绎。〔内附天刀世界〕
  • 综漫之一加一等于三

    综漫之一加一等于三

    1+1,等于几?让我来告诉你,1+1=3我是在开玩笑的,然而这只是一个玩笑,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仅此而已就如同这个故事一般,是一个玩笑,是一个闹剧一个永远都不会结束的闹剧而在这个闹剧中,没有主角,只有观众与,小丑,她是谁,她是零番队副队长她是谁,她是斑目一角和绫濑川弓亲的青梅竹马她是谁,她是十三番的席官她是谁,她是须环王的同桌她是谁,她不过是创始神的玩具她是谁,她只是叶阳落翎涉及动漫有,网王SD黑执事美少女战士金色琴弦水果篮子犬夜叉乱马恐怖宠物店天使怪盗神风怪盗贞德偶像宣言柯南吸血鬼骑士樱兰流星花园百变小樱东邦机器猫樱桃小丸子爱丽丝学园clamp学园侦探团死神cp不定,踊跃投票
  • 王俊凯之萝莉小女佣

    王俊凯之萝莉小女佣

    从小定下了娃娃亲,当事人苏晓言竟然浑然不知?各种技能开启!“我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啊?”“主仆关系。我是主人你是仆。”“凭什么啊?”“就凭你长得像我的女佣一点。”晓言心想:难道我一生幸福都要毁在这个恶魔手里吗?这是一本甜宠带虐的小说,欢迎入坑!/鼓掌原名:王俊凯之萝莉小女佣
  • 心理健康五年级(上)

    心理健康五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瓢虫雷迪:瓢与猫的爱恋

    瓢虫雷迪:瓢与猫的爱恋

    故事发生在浪漫的城市-巴黎。同班同学的玛丽娜和艾俊是为拯救巴黎而被选召的孩子。每天都将与恶棍展开搏斗守护这座美丽的城市。玛丽娜使用一对带有魔法的耳环可以变身为瓢虫雷迪、艾俊则用魔幻戒指变身为黑猫诺儿,他们将用自己的神奇魔力保护人类展开奇幻冒险之旅。同人文,自己希望的!因为女主喜欢变身前的男主,男主喜欢变身前的女主,但就是不捅破这层纸!所以我写了这篇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