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9900000016

第16章 帝相冲突

李治下朝回到昭仪宫,一直闷闷不乐地坐在那里把玩王羲之的《兰亭序》。这王羲之的法帖本是先皇李世民的心爱之物,贞观皇帝曾遗诏要把《兰亭序》随葬昭陵,那天是宰相褚遂良将先皇的入棺装殓品送给李治审核,李治看到那些宝贝清单中有《兰亭序》的名录,李治望着亦为书法大家的褚遂良说:

“王羲之的法帖也要随葬地宫?”

褚遂良惋惜地说:“《兰亭序》是先帝最为喜爱之物,先帝生前有遗命让《兰亭序》长伴君侧。”

李治沉默了半晌,轻声说:“爱卿可先将那法帖临摹一份,然后送来朕处,朕得体会一下王羲之书法的精神再入殓吧。”褚遂良回去后精心将《兰亭序》临摹了数遍,连王羲之的涂改处都极力效法。褚遂良亲自将那法帖送去了皇帝李治的宫中,后来在装殓太宗随葬之物时,褚遂良私下问过皇帝一次,是否将法帖拿出入殓,但李治顾左右而言他,皇帝没有正面回答褚遂良,褚遂良也就将这一秘密咽在了咽喉深处。由于李治出于对书法的酷爱,他第一次违背了父皇李世民的意志。《兰亭序》同样被李治视若珍宝,由于现在他几乎就是常住昭仪宫,因此皇帝就将王羲之的法帖也就交由了武昭仪宫收藏。今天李治将《兰亭序》法帖展开来再度揣摩,他心里在想,既然已经违背了先皇意志一次,那再违背一次又能怎样呢?

武昭仪亲手端了茶汤来到皇帝面前,李治便将今日在朝堂之上与大臣对决的事讲给了武昭仪听。昭仪早就在皇帝的耳边多次提说过,应该立儿子李弘为太子。今天一听皇帝已经正式在朝堂上提出了废后的想法,她心中按捺不住惊喜,但武昭仪知道,要想从一个昭仪变成大唐母仪天下的皇后,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就过不了长孙无忌那一关,也过不了满朝大臣的关,因为在朝中,她武家没有依靠仰仗的大臣啊。唯一待她武家不薄的就只有英国公李勣。武昭仪知道,当务之急得培养一股势力来支持她才行,光靠内宫中这些太监宫人来传递传递消息怎么行呢。于是武昭仪对皇帝建议道:

“陛下,之所以在朝中陛下的旨意无人听,是因为那些朝臣全是先帝生前的重臣,他们自持功高,特别是相国长孙无忌,他常在大臣中散布言论,说自己是凌烟阁第一臣,好像你李家的的天下都是全靠他打下的样,还以皇帝的亲娘舅自居,说对皇帝有拥立之功,如此如此。言下之意,没有他长孙无忌,就没有陛下。作臣子的,有这样说话的道理吗?”

李治心里也明白,舅舅倚老卖老也不是一天两天,他利用高阳公主案清洗政敌,树立权威,把持朝政,别以为朕不知道。李治望着武昭仪的眼睛,这双眼睛有一种深不可测的力量一般,李治说:“昭仪,长孙无忌把持朝政,盛气凌人,他既是相国,又是朕的舅舅,朕该如何面对?”

武昭仪冷静地说:“陛下可以不变应万变,提出自己的主张,坚持自己的主张,任长孙无忌反对去。他反对陛下的次数越多,就越会引起其他中下级大臣的不满。陛下可先组织一帮年轻的俊杰来修订法律,先将法律完善,让天下人明白陛下是一个以制度治理国家的贤明君主。其次就是开科取士,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如今朝中大臣大多是先皇老臣和世袭的贵族后代,他们借祖宗的功勋小视陛下。就说那长孙无忌,因为先帝临终前说过,今后就算有人谗陷,也不得加罪,才使其飞扬跋扈若此。陛下可以举行殿试,钦点俊才入朝廷服务,让天下的读书人都聚集在陛下的旗帜下,何愁朝廷不清,政令不通呢?”

李治拉着武昭仪的手,说:“昭仪真是朕的好帮手啊。你说说看,当今朝廷之中,朕能仰仗谁人?”

昭仪说:“陛下啊,你怎么忘了先帝临终前的话了吗?”

李治茫然地问:“先帝临终有什么话吗?”

昭仪正色说道:“先帝病重之时,臣妾可是听得清楚,先帝曾说那李勣来的。”

“哎呀,对啊,大将军李勣,朕怎么到忘了。今日在朝堂之上众臣都在附和舅舅,惟有李勣一言不发。”李治猛然醒悟。

武昭仪又说:“治理国家当然是靠文臣,可国家稳定还得依靠军队啊。大将军李勣手握长安禁卫军,只要李勣支持陛下,陛下就无忧也。”

李治面露笑容,他赏识地看了武昭仪一眼,还是担心地说:“光靠一个李勣,怕也孤掌难鸣呀。”

武昭仪说:“经臣妾观察,陛下的朝中还有几人可以依靠。”

“谁?”李治急切地问。

“中书舍人李义府、御史大夫崔义轩,这些臣子长期受到长孙无忌等老臣的压制,怀才不遇,心中肯定有一股报效陛下之心。何况李义府原本就是陛下为储贰时的旧臣,其人多谋略,人称李猫。那个崔义轩也是个有功之人,去年睦州女子陈硕真举兵反唐,占据睦州,自称‘文佳皇帝’,还是在崔义轩领兵镇压下将那‘文佳皇帝’斩首示众。这样的人不用,陛下更待用何人呢?臣妾再向陛下推荐一人,可堪大用。”

“昭仪快讲,此人是谁?”李治已经亟不可待了。

武昭仪平静道来:“郑州刺史许敬宗,他早年投身瓦岗军,为李密元帅府记室,后随李勣归唐。先帝闻其名,召为文学馆学士、著作郎,兼修国史,不久改中书舍人。许敬宗曾随先帝征高丽,为本官检校中书侍郎。先帝在辽阳驻跸,领军大败高丽,许敬宗立于马前为先皇起草诏书,深得太宗皇帝赞赏,从此专掌诰令。陛下登基后曾任礼部尚书。后因子女嫁娶、受贿被弹劾,贬为郑州刺史。陛下,要知道哪许敬宗是一个极具才学的人才,只因他一时糊涂违背大唐令律而贬斥出京,陛下在去年将之召回任命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许敬宗已经编辑出了《文馆词林》一千卷,臣妾读罢,甚为钦佩。臣妾还听说许敬宗经常私下说今生乃陛下再造,假如陛下继续使用提拔许敬宗,那他定当为陛下肝脑涂地的。”

李治听了武昭仪的话,一把将之揽在怀里,开心异常地说:“朕有昭仪,何忧之有?”

第二天,李治就下诏将许敬宗复拜为礼部尚书,许敬宗于金阙谢恩时,李治特意对许敬宗说道:“朕封卿为礼部尚书,卿知是何人所举吗?”

许敬宗感激地望着皇帝,一脸茫然,说:“臣不知。”

李治面带笑容,轻轻说道:“武昭仪读罢卿所编的《文馆词林》,赞赏有加,特向朕推荐卿。”

许敬宗听明白了皇帝的弦外之音,忙面朝昭仪宫再拜称谢。

一日朝会,李治问政毕,皇帝见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老臣对他提拔的一批官员没有提出异议,他似乎有点得意,见户部尚书高履行站在金阙下,李治忽然问高履行道:“去年的进户有多少啊?”

那时对国家人口的统计是以户和口来计算,户数和口数的多少直接说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程度。高履行见皇帝询问,便站出来回道:“禀报皇上,进户十五万。”

李治一听,一年就进户十五万,真是不错的成绩,于是他对长孙无忌说:“相国,如今国家很是太平,户数激增,朕看照这样的趋势增加下去,要不了二十年,就可国富民强,威加四海。”

长孙无忌轻描淡写地笑了笑,这个严肃的相国对高履行说道:“作为户部尚书,你应该全面地告诉皇帝国家的户口情况。你说说,前隋有多少,如今又有多少?”

高履行犹豫片刻,他对高高在上的皇帝禀报说:“隋大业年间全国有八百七十万户,如今本朝只有三百八十万户。”

李治听罢说不出话来,原来本朝户口连隋炀帝时期的半数都不到,刚才自己还在吹嘘什么二十年就可国富民强。李治看到舅舅的眼光里流露着一丝轻蔑的神色来,原来在舅舅的眼里,朕不过是个意气用事的小孩子,舅舅略施小计就会将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李治心里的愤恨可想而知,但他记住了武昭仪的话,武昭仪一再告诫李治,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流露出对相国的不满来。于是,李治强忍怒火,佯装笑容,说:“看来要想使国家强大,你我君臣还需努力啊。”

这天的朝会就在这样尴尬的境地中散了堂。李治回到昭仪宫,就把今天朝会上的事情全部讲给了武昭仪听,这几乎成了一个惯例,李治总喜欢让武昭仪来帮他分析分析今天他与群臣周旋的得失。武昭仪问:“陛下今天没有提废后的事?”

李治说:“朕见舅舅一派奚落圣躬的眼色,朕话到嘴边只好又咽了回去。”

武昭仪说:“陛下,不如这样,我们今晚就去相国府,去看望一下舅舅如何?”

李治明白了武昭仪的心思,笑了笑,连连说“好”。

那晚,李治与武昭仪乘着鸾驾去了相国府。长孙无忌没想到皇帝会携带武昭仪来相府,还送给了自己三车礼物,相国急忙在府中排开盛宴款待皇帝和昭仪。酒过三巡,李治在席间当即封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为五品官员,长孙无忌总不能拒绝皇帝的浩荡皇恩吧,他只好悉数收下,那长孙无忌的三个儿子欢天喜地地连忙谢恩、敬酒。

长孙无忌知道皇帝今天携带昭仪来府,定是来者不善。果不其然,酒又过几巡后,李治对长孙无忌低声地说:“舅舅,你是知道的,王皇后没有给朕生儿子,而昭仪却给朕生了两个儿子啦。朕寻思欲废了王皇后而改立武昭仪为后,你是朕的亲娘舅,又是本朝的第一宰相。舅舅应该体会朕的苦楚啊。”

皇帝几乎是低三下四地在对长孙无忌说话了,可长孙无忌却顾左右而言他,佯装酒醉,就是不接李治的话。一旁的武昭仪看得是牙关紧咬,恨不得生吞了他。长孙无忌最后干脆将自己喝醉,弄得皇帝无功而返。

回到昭仪宫,武昭仪忙遣派心腹宫人去将姐姐韩国夫人召进宫来。韩国夫人进了昭仪宫,李治当然是欢喜不已。第二天,韩国夫人便带着妹妹的任务回去了。

那天,相国长孙无忌正在府中与褚遂良商议对策,长孙无忌说:“皇后废立可不是小事,一来王皇后是先帝托付你我照看之人,若无端被废,你我如何对得起先帝的托付喃。二来这皇帝废后,一定是想立武昭仪为后,可武昭仪原本是先帝宫中才人,你我若不制止,岂不是让天下笑话。”褚遂良点头称是。二人正在商议,忽然下人来报说应国夫人来访。长孙无忌一愣,问下人道:“应国夫人是谁?”

褚遂良提醒长孙无忌说:“应国夫人就是武昭仪的娘亲杨氏。”

长孙无忌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自语道:“这老太君来拜访本相是何道理?”长孙无忌叫人在前厅排座看茶相见。

应国夫人杨氏带来了四双白璧、一对火红珊瑚树、一颗夜明珠送在长孙无忌面前。长孙无忌威严地对这个老太君说:“夫人,国家可是有律令的,大臣私自接受礼物当按受贿论。夫人今番送我这么多价值连城的宝贝,莫非想陷老臣于不义么?”

应国夫人满面堆笑,说:“相国为国家操劳,呕心沥血,老身甚为钦佩,这些东西也不过是我家二妹遣散出来的玩物,不值一提。相国知道,老身一心向佛,家中收罗这些东西也没有用,不如转送相国,相国也好用它们来赏赐属下,好让他们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办事。”

长孙无忌冷冷一笑,说:“依照老太君的意思,我的臣下若无赏赐就不肯为国家出力办事了吗?”

应国夫人见话不投机,站起身来,柱着藜杖就往外走。长孙无忌忙说:“请老太君将这些东西带回。”杨氏哪管许多,嘟哝着说:“这些东西你留下,或是送人,老身不管。相国大人,老身告辞了。”

应国夫人不由分说就离开了相国府,到把长孙无忌弄了个尴尬之地,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褚遂良从帘幕后面走出,大笑道:“这杨氏定是来为立她女儿为后游说相国的,这武昭仪真是不简单啊。”

长孙无忌气不打一处来,他立即吩咐手下,将东西悉数送还,不准留下半样。当武昭仪从姐姐那里得知,长孙无忌将母亲送给的礼物全部送还后,武昭仪冷笑出声。

没过两天,长孙无忌忽然接到报告,说是王皇后的母亲柳氏在宫中行厌胜之术,人赃并获。长孙无忌大惊,他的心里立即想到了这一定是武昭仪的阴谋,可阴谋归阴谋,柳氏行厌胜之术是人赃并获的呀。原来,柳氏见自己的女儿王皇后被皇帝冷落,皇帝却天天住在武昭仪的宫殿。柳氏情急之中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找人刻了一个木偶,在木偶上书“武昭仪”三字,然后每到月圆之夜,柳氏就将木偶置于中庭,焚香、念咒、扎针,希望用这种巫术来取了武昭仪的性命,好让王皇后重新得宠。但柳氏的秘密行径被她身边的宫女说给了昭仪宫中的宫女听,这宫女为感激昭仪平时的厚待,就将此时告诉给了武昭仪。这还得了,武昭仪就去说给皇帝听了。李治一听大怒,因为行厌胜之术是皇家的大忌。李治派人去查,柳氏刻的那木偶就被翻了出来,虽然那木偶上只刻有武昭仪的名字,但李治却认为柳氏是连自己一起诅咒的。但皇帝还是念在王皇后的面上,只是褫夺了柳氏的封号,禁止她入宫,同时将王皇后的舅舅柳奭罢了相位,贬斥出京去蜀中遂州(四川遂宁)任职。

李治的这一招完全将长孙无忌等弄了个措手不及,长孙无忌看着在金殿上处理厌胜事件得心应手的李治,长孙无忌心里在想,这皇帝怎么像是变了一个人样,是谁在皇帝的背后出谋划策呀?长孙无忌拿定了主意,看你皇帝有谁在后面作高参,想废后老臣是坚决不答应的。

永徽六年(655)三月,武昭仪在临习《兰亭序》的同时,她写了一部书《内训》。《内训》是教导女子如何服从丈夫,如何遵守做到端庄贤德、温良恭俭,武昭仪洋洋洒洒地用尽她的文学才华,用这部书来表达了一个女人应该到达幽娴贞静之境地。李治原本也是个文学青年,他读罢武昭仪的《内训》,不仅被昭仪的才华所折服,更被昭仪在书中揭示出的一个女人应该具有的品德而钦佩。李治想,这样的女人不作朕的皇后简直就是浪费。可武昭仪离皇后的位置的确也太远了一点。昭仪不过正二品,昭仪前面还有正一品的“妃”,按后宫制度“妃”有四位,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李治是个好色之人,四位妃的位置他早就送人了。要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就算没有舅舅等的反对,可怎样来解决这个跨越品位的问题呢?这事还真让李治头痛了起来。李治在昭仪宫望着武昭仪,他说:“昭仪,不是朕不帮你,可妃的位置满员了呀?”

武昭仪撒娇地说:“皇帝在妃与后之间另设一职位不就得了吗?”

“另设一职位?”李治不解地反问。

武昭仪解说道:“皇上可以在皇后的后面、四妃前面设一宸妃,封臣妾为宸妃,不就解决这问题了吗?”

宸,及北辰,就是北极星。古代星相学认为,北极星生在太空,其他的星星都是罗列四周以拱卫北辰的,所以常以北极星来比喻帝王。如今武昭仪提出让李治封她为“宸妃”,其用意就如给儿子取名为“李弘”一样,这是一种象征,同时也是一种目标。

李治当然明白“宸妃”的含义是什么,他笑了,皇帝心里在想,这个妩媚的女人真是聪明绝顶呀。

第二天上朝,处理完政务后,李治就提出封武昭仪为“宸妃”。却不想招到了宰相韩瑗和来济的拼命反对。韩瑗站出列班高声说:“国家有制度,后宫内职古有定制,从来就没有宸妃一职。若陛下为了一个武昭仪而虚设宸妃,这岂不是破坏了我大唐帝国的礼仪吗?”

李治心里奇了怪,今天舅舅怎么没有跳出来反对呢。皇帝根本就没把韩瑗的话放在心上,他关心的是长孙无忌的态度。李治望着舅舅,长孙无忌眼睛看在一边,根本就不搭理皇帝。李治明白了,当朝六位宰相,有四位是一伙的,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原来是一党,他们分明是商量好的,分别跳出来与朕做对头。还有一位于志宁是个中间派,而大将军李勣的态度还没有明确的表露出来。好好好,你们都跳出来,看你们能把朕怎样?

李治问褚遂良道:“朕设宸妃一职,褚爱卿的意见是什么?”

褚遂良奏道:“韩宰相已经言明,宸妃自古没有。”

这时中书舍人李义府站了出来,说:“启奏陛下,本朝内宫制度沿袭的是前隋。前隋没有,本朝未必就不可以设立。”

长孙无忌见李义府也敢越过宰相来对皇帝奏报,他对李义府怒道:“你一个中书舍人,也敢在金阙前放言。还不退下!”李义府被相国呵斥,吓得他面红耳赤,赶紧退下。长孙无忌接着对皇帝言道:“陛下,先皇英明一世,都是沿袭这种制度没有逾越半步,宸妃虚设的确是没有道理。请陛下三思。”

“既然如此,那就作罢。散朝吧——”李治没想到连封昭仪为“宸妃”都会引起这些老家伙的公然反对,看来他们是安了心的。

那日散朝后,长孙无忌就将褚遂良、韩瑗、来济召集到了相国府。长孙无忌兴高采烈地说:“只要我们坚持制度,坚持先皇的遗训,皇帝就不能乱来。我堂堂大唐帝国,怎么能因为一个武昭仪而就乱了套呢。”韩瑗说:“今天朝堂上那个李猫出动了,这家伙向来是个投机分子,面带笑容,却是笑里藏刀。”

褚遂良也说:“相国,这个李义府我们不得不提防啊。”

长孙无忌说:“哼,一个李义府何足道哉。本相立即起草一道敕书,任命李义府到剑南壁州去作司马,赶出京师,我看这只李猫还能兴什么风浪来?”长孙无忌叫人起草了敕书,明天就发往中书省执行。

当天晚上李义府就得到了长孙无忌要贬斥他出京的消息,他急忙去找好友中书舍人王德俭商量对策。王德俭有多大能耐呢,于是他又求教于舅舅。王德俭的舅舅就是许敬宗。许敬宗建议李义府立即起草一份提请武昭仪为皇后的奏章去面见皇帝,如果皇帝受理,那么就会转危为安了。许敬宗其实是在投石问路,如果李义府的奏请有效,那么他是幕后功臣。如果李义府因此受罚,他则隐身可自保。

李义府却是没有选择,他当晚立即叩阁上表,请求面见皇帝。

李治读罢李义府的奏章,高兴非常,立即去昭仪宫将此奏章拿给昭仪亲看。武昭仪见第一次有朝臣上书提请封她为后,她开心异常。

第二天刚一上朝,皇帝李治还没等长孙无忌拿出贬斥李义府离京的上疏来,李治就意味深长地当庭奖励给李义府一斛珍珠。长孙无忌不好当庭去让皇帝难堪,就只好将那贬斥李义府的上疏揣在袖中。李义府接了那斛珍珠,喜形于色,当庭谢恩毕,并立即就呈报上那份奏疏,提起皇帝封武昭仪为后。李义府的奏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宣读,金殿之上就炸开了锅,群臣议论纷纷,意见不一。皇帝李治在后宫已经被武昭仪教聪明了,在李义府提请立武昭仪为后时,他没有露出声色来,皇帝只是默默地看着群臣的反应,他特别是想看看那几个宰相的表演。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皇后传

    中国古代皇后传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们的命运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后宫的生活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都是丰富多采的。它既是封建时代的历史缩影,也是一幅封建时代的民俗画卷。透过她们的生活。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时尚就是我:可可·香奈儿传奇

    时尚就是我:可可·香奈儿传奇

    20岁的面容是与生俱来的,30岁的面容是生活塑造的,40岁的面容是我们自己负责的。可可香奈儿的单身宣言:假如终其一生,找不到最合适你的另一半,不要懊恼,更不用沮丧,冥冥之中,一定有个更大的使命在等待你——老天必定会赋予你特殊的才能,让你专注自己的特长。做出一番对全人类都更有裨益的事业来。婚姻反而会把你变小。所以,单身时请珍惜,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一个人,照样一生精彩。
  • 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朱元璋人生布局的九九加一突破

    本书对朱元璋的政治谋略进行研究,包括出身布衣篇、霸王出世篇、建功立业篇、建立明朝篇、巩固江山篇、政体改革篇、依法治国篇、教化德治篇、反腐倡廉篇、安居乐业篇。
  • 赤脚财神

    赤脚财神

    这是一部记叙虞洽卿上海滩传奇故事的书,是穷小子如何白手起家变成百万富翁的行动指南,集创业智慧、商战智慧、爱情智慧、生活智慧于一书。薄雾侵晨,红日东升,虞洽卿指着熠熠生辉的海水,对周围拾蛤蜊的小伙伴道:“快看,那是金子。”小伙伴说:“那是海水,真是傻子。”虞洽卿小心地捡起一个又一个蛤蜊,道:“那就是金子。”在虞洽卿眼中,海水和金子一样重要。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虞洽卿回到家乡,对一个少年说道:“没有海水,哪有蛤蜊!只有珍惜海水的人才能捡到蛤蜊,只有珍惜蛤蜊的人才能捡到金子。”
热门推荐
  • 相术探秘

    相术探秘

    人贵在于命。可以说,一个正常的人、正常的民族、正常的国家,没有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生命来有影,却去无踪,而其间的平坦坎坷也无从预知。于是,一种可以预知自己命运的民间方术——相术应运而生。
  • 钢之圣战

    钢之圣战

    不知道为什么,这年头总有喜欢穿越的。从医生到混混、从特种兵到军火贩子,无数人都从他们所在的世界穿越到了异界。那么如果那么多人都穿越到了同一个世界,那个异界还能保持原本的样子吗?叶风,男。非常普通的大学毕业生,目前为自由职业者。他在逃避一场近乎灭顶之灾意外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但确认自己穿越之后有些兴奋不已的他很快就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如同他想象中的那么单纯。那么在面对如此奇怪环境的异界,他是否可以安然的生活在那里?是否和其他传说中的穿越者一样,在异界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传说=======================================其他的不废话了,总之还是闲人一直坚持的那句话:只要还有一个人收藏我的书,我的书就绝对不会太监。
  • 迷蝶梦:风云起

    迷蝶梦:风云起

    一场宫廷宴会,结下仇怨,也让一对璧人在此相遇。女的倾国倾城,男的风度翩翩。二人吵嘴闹别扭,直到有一天,她说:“一生愿与君共度,生死相许。”此后一对壁人生死相依。
  • 破晓之雄鹰

    破晓之雄鹰

    一个残疾的辍学者,孤独而矛盾的人生。偶然的一碗面牵出了神秘的组织,恩怨情仇让每个人何去何从以及如何实现价值…
  • 玉梨魂

    玉梨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我一辈子

    爱我一辈子

    脚步可以有不同的速度,拥抱可以假装不懂。家庭的破灭仿佛全世界暂停,但却没有人希望听到来自关于苦难的声音,太多人沉睡着,但没关系,总会有人醒着。
  • 英雄永恒

    英雄永恒

    这本小说并非受大众推崇的爽文你可以在此书中看到热血,羁绊,理想,还有希望!然而只有读下去并认真思考的读者,才可以理解到其中的真实说这些,不过是想要表明自我的立场,虽然我写的东西不会引起所有人的共鸣但是,只要能够读懂的人会喜欢,作为作者的我就可以心满意足了英雄,这两个字,在我的心理有着一抹浓重的色彩这和国人心目中关于古代‘侠’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说的是一种理想与信念而我认为,英雄,应该是一种信仰,一种坚持,一种永恒不灭的力量!(我心中的英雄联盟!)
  • 三小只的青春

    三小只的青春

    如果你是团魂非常欢迎你看但如果你是唯毒请考虑好看小说纯属虚构不希望有人因为小说内容争吵作者本人有喜欢的人不要误解我喜欢他们
  • 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纵观历史,哪个成功者不是知轻重、懂分寸、明尺度,能够把握好说“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再看看那些碌碌无为的庸庸之辈,他们曾经跌过的跟斗、吃过的苦头、多走的弯路,很多都是由于自己的金口难开,不懂把握说“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该说“不”时就说“不”,才不会被“不”所谋;该说“是”时就说“是”,才不至于被犹豫武断所累。而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其实也正在于此。本书就是要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中,都要掌握说“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通常所说的“掌握火候”、“划清界限”、“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等都是对说“不”的分寸和说“是”的尺度的评述。
  • 农村科学种植常识——芒果种植新技术

    农村科学种植常识——芒果种植新技术

    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科学,原指分科而学的意思,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