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59900000007

第7章 文水守制

大唐华丽的篇章已经被贞观皇帝李世民拉开了序幕。在那个时代,杰出的人物灿若星河,光耀寰宇,令后世之人难以企及。今天我就单说一个奇迹般的人物李世勣的故事。

李世勣原名徐世勣。隋朝大业末年,家境殷实富裕的的徐世勣年方17岁,他见天下大乱,反隋浪潮风起云涌,便就近参加了一支义军,义军首领叫翟让,他们聚众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占山为王,举起了反隋的大旗。却不想朝廷派了名将张须陀前来讨伐。看着那旌旗招展、盔甲鲜明、声势夺人的朝廷正规部队前来清剿瓦岗寨,头领翟让吓得就想带人开溜。少年英雄徐世勣当即站了出来,阻止翟让的逃跑主张,并豪情万丈地请缨出战迎敌。年少气盛的徐世勣仅带领两千瓦岗寨英雄就去与那隋军两万多人交战。徐世勣快马直突敌营,挥刀竟于万军中斩上将张须陀于马下,瓦岗寨的众英雄豪杰受其鼓舞,全奋不顾身地杀进敌营从而大败隋军。少年郎徐世勣一战成名,从此开始了他那转战南北的传奇军事生涯。后来瓦岗寨来了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李密,徐世勣觉得只有李密来领导他们这群江湖儿女,瓦岗寨才有前景,便劝说头领翟让奉李密为主。后来在李密的带领下,这支由瓦岗寨英雄组成的部队把个隋朝的江山搅扰得天昏地暗一般。

徐世勣曾领军在洛水两岸,多次与隋朝的主力王世充部大战,经常是出奇制胜,战无不胜,天下为之动容,年纪轻轻就被李密封为东海郡公。在宇文化及于江都杀死杨广后,越王杨侗即位于东京洛阳,动机不纯的李密率部归降了隋庭,被封魏国公,拜太尉。隋廷又授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命他们领军前去讨伐宇文化及去为杨广报仇。无可奈何的徐世勣只好披挂上阵,又以隋朝大将军的身份去迎战宇文化及,并把宇文化及打了个落花流水。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在徐世勣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是一个混乱、杀伐的时代,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敌我关系在瞬息间就可莫名其妙的转换来转换去。要把徐世勣、翟让、李密之间的恩怨情仇说清道楚,至少得写一部书,其实早有前人写过一部叫《隋唐英雄传》的书了,这里限于篇幅我只简单地表述一下过程。徐世勣、翟让、李密三人原本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但最后不得不为了谁坐瓦岗寨第一把交椅而互相杀戮了起来。最后还是足智多谋、手段高明的李密杀了目光短浅、头脑简单的翟让,徐世勣虽然曾极力推崇李密为瓦岗寨之帅,但因他是翟让的心腹之人,故而在那场“鸿门宴”中也被李密的政变手下砍成了重伤,幸好李密及时赶到制止了手下的滥杀,徐世勣才留下了性命。

在隋末那场逐鹿中原的盛宴中,李密有一时期成为了帝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李密领导的瓦岗寨军最盛时有众三十余万,各地割据的首领都派使来称愿奉他为天下之主,并请他称帝。连李渊当时都不得不上书推戴,肉麻地称李密为“当今为牧,非子而谁?”后来李密在一次与枭雄王世充的决战中失算,不得已只好率小股人马逃遁。本来李密带领残兵败将想去黎阳徐世勣处歇马,可手下将领劝他:“当年在杀翟让时,徐世勣被你的手下砍伤差点死掉,他能不记仇吗?徐世勣此番手握重兵,主公现在去投奔他,靠得住吗?”李密终于犯起了小鸡肚肠的文人毛病,觉得部下言之有理,就带着不足两万人的残勇去长安投靠了李渊。

那时的天下基本成型,李渊在长安已经开朝称帝、建国为“唐”。手握重兵的徐世勣也觉得天下历经战火久矣,山河破碎如风中的飘絮,生灵涂炭,日月无光,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既然上天已出明主,那何苦各路英雄还要各自去再为了一己之私而征战杀伐个天昏地暗呢?于是徐世勣以天下苍生为重,决定领军归顺大唐。当时徐世勣全统李密旧境,势力范围东至大海,南至长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一时间未有所属。手下长史郭孝恪提议徐世勣以自己的名义去将所占河山献给大唐,定会是大功一件。但徐世勣断然拒绝,并说:“魏公(李密)已归大唐,如果我自己上表向唐主献地,是自邀功劳而彰主公败绩,此不义也。还是把土地、人口、军人数目登记造册,总启魏公,让魏公自献。”于是徐世勣派出使臣前去长安上表。

武德皇帝李渊听说徐世勣有使者来长安,忙召见之,可使者却只有一封给李密的信并无给朝廷的表文,李渊很感奇怪。使者详细道明原委,李渊听后不由顿生对徐世勣的崇敬之心,认为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李渊马上下诏封徐世勣为黎阳总管、莱国公,不久又加右武侯大将军,并赐姓李,从此“徐世勣”便叫着了“李世勣”。唐庭让其统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后来秦王李世民与李世勣相交甚厚,状若兄弟。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秦王密邀李世勣参加兵变,望助他一臂之力,但李世勣慨然拒绝,并称不愿意趟那浑水,只承诺在事变中保持中立。李世民在取得了帝位后仍看重这位年轻的将领,后封他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高祖、太宗时代,政治比较清明,名讳的回避不是那么看重,李世民后来有诏“非联名者不比避讳”。李世民与李世勣就名字来看到像哥俩一样,其实李世民的确把李世勣当作了亲兄弟。一次李世勣得了重病,郎中说煎药需要龙须作药引。这江湖郎中不是在糊弄人吗,龙的胡须上哪寻去?皇帝李世民听闻后立即亲手剪下自己的胡须派人送去李世勣府中,皇帝不就是龙吗?这件事把个李世勣感动得痛哭流涕。还有一次李世勣喝醉了酒,倒在塌上沉睡,李世民见了怕他着凉,解下身上的龙袍来盖在李世勣的身上。一个大臣如此被皇帝敬重,真是古今罕有。李世民曾说,“世勣不负李密,又启负朕哉!”后来太宗驾崩,高宗即位,顾命大臣李世勣为了缅怀太宗皇帝对他的情怀和表达对先皇的敬重,他自请去掉名字中间的“世”字以避先皇名讳,从此称“李勣”。 李勣自17岁参军,到76岁去世,在近六十年戎马生涯中,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所在之处,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家才干和素养。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创不朽功勋。后来又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等重大军事战役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李唐王朝的稳定、强大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再后来李勣以73岁高龄,挂帅东征高丽,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高丽王高藏投降。高丽的平定不仅告慰了在九泉之下、生前多次用兵高丽而不胜的李世民,同样也安慰了一下那个三征高丽从而使大隋王朝轰然倒下的隋炀帝杨广。在大唐开国的军事业绩上,唯有卫国公李靖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李世勣归唐后,他镇守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四夷宾服,号为称职。皇帝李世民在一次朝会上感慨地对群臣说:“隋炀帝劳顿百姓,修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说了这么久、这么多的李世勣是有原因的,因为本书下面一些重要的章节里都将由李世勣来担纲演绎。

贞观九年(635)五月,年近七十的太上皇李渊崩于太安宫之垂拱前殿。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太上皇李渊驾崩的消息传到了荆州,时任荆州都督的武士彟闻此噩耗悲痛异常。武士彟与太上皇感情深厚,何况他武家满门的荣华富贵全拜李渊所赐,故而武士彟成天茶饭不思,哭号不已,竟哀伤过度,病倒床上。夫人杨氏自从嫁与武家,还从未见丈夫流过一滴眼泪,此番见夫君日夜哀哭,弄得她六神无主,无奈下也只有陪着丈夫一起哀悼太上皇。现在丈夫哀伤成疾,病倒卧榻,神形已散,慌得她急忙叫人请来郎中诊视。郎中诊脉后开出方子,谁知煎好药物后武都督却是只顾痛哭,不愿服药。日复一日,天天若此,日夜号泣不停。武士彟最后竟呕吐鲜血,高喊了“太上皇”数声就气绝身亡,时年五十有九。

可怜杨玉贞在46岁之龄嫁与武士彟,虽然以半老之身奇迹般地连生下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可幸福生活才过了短暂的十一年,夫妻恩爱的日子就戛然而止了。杨氏哭了个死去活来,真想随夫君而去,但此番膝下三个女儿都还没有成年,元英十岁、元华七岁、元芳才六岁,这叫当娘的如何放得下呢?

荆州都督武士彟的灵柩在长沙大崇福观里停放了七个月,皇帝李世民从长安派来了悼念使臣追祭这位功勋老臣。太宗皇帝认为武士彟乃忠孝节义之士,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诏令按照朝廷从一品要员的规格办理丧葬之事,并准许其家人扶灵柩归葬故里并州(今山西太原)。

贞观九年(635)十二月,杨氏便带着三个幼小的女儿武元英、武元华、武元芳和武士彟前妻相里氏所生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一同护送着武士彟的灵车,经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回到了并州。

武士彟的灵车刚到并州城外,并州都督李世勣亲率并州治所的全体文武官员于十里外相迎。并州父老争先恐后,夹道相迎,迎接并州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儿子武士彟回归故乡。众乡亲泪飞若雨,哀哭震天,真诚地哀悼和怀念着这位宽厚仁义、忠勇勤勉的大唐勋臣。

在并州都督李世勣地主持下,武士彟被隆重地安葬。当一切繁缛的礼节和过场结束后,李世勣亲来府上看望武士彟的遗孤。武元庆、武元爽业已长大成人,这哥俩只需为父守孝期满,皇帝就会让他们承袭武士彟的勋爵而谋取一官半职的。当李世勣看见武士彟那尚幼的三个如花的女儿时,一股悲悯之情不禁涌上心头。高大英武的李世勣走去将那最小的女孩子武元芳抱在怀里,他从腰间解下一只玉佩来去挂在了元芳的颈间,他对武士彟的遗孀杨氏说道:“好好照顾应国公的这三个女儿,她们生得这么漂亮,将来一定会嫁个好人家的。”李世勣说完这话时,他忽然感到身后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他。他转过身来一看,原来是七岁的武元华娉婷立于寒风之中,容止妩媚的武元华正用那双坚定刚毅的眼睛望着这个久经沙场的并州都督。一个小女孩子的眼光竟这般犀利,看得李世勣是心中一惊。李世勣忽然觉得自己与这个小女孩子之间好像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般,可未来将发生什么样波澜壮阔的故事,37岁的李世勣和7岁的武元华当是谁也料不及的。

父亲武士彟轰轰烈烈的葬礼结束了,武元华同母亲杨氏与姐妹元英、元芳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为父守孝生活。文水武氏是一个大家族,当年武士彟带领三个哥哥举族追随李渊参加革命,革命成功后除他自己被封应国公外,大哥士稜被封宣城公、三哥士逸被封安陆公,二哥士让被封太庙令。文水对于杨氏来说是异常的陌生,武氏大家族的所有成员对杨氏来讲却是非常的不友好。首先是武士彟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这哥俩一回到老家,就像如鱼得水一般,他们与堂兄弟二爸武士让的两个儿子武惟良、武怀运哥俩联合起来欺负杨氏和元英、元华、元芳三姐妹。也许是这十来年间,他们的父亲宠爱着杨氏及其武氏三姐妹,而疏忽了他们的感受,同时父亲对他哥俩的要求也太严厉了一些。现在父亲死了,他们又注定是要继承父亲官爵的人,前程无忧,故此在这孤儿寡母面前表现得就太过张狂和轻谩。这份张狂和轻谩他们将在日后用性命来买单,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杨氏在为夫守灵的日子里过得很是压抑,她因为是武士彟的继室,在武氏家族里受尽了白眼。杨氏在很多夜晚,当夜深人静时,她坐在丈夫的灵前,一边流泪一边在心里轻声向丈夫诉说,她真想追随丈夫而去啊。杨氏想起了当年,她父亲杨达战死沙场,她不就寄身荐福寺十几年为父亲诵经祈福的吗。如今丈夫去了,杨氏又萌生了舍身庵堂,凭托佛教,长伴夫墓的念头。但是,她一见身边三个如花的幼小女儿,她实在是放心不下啊。所以杨氏只好在白天擦干眼泪,像只老母鸡一样护佑着那三只幼弱的小鸡,希望她们快快长大,嫁为人妇,一了心愿。

武氏三姐妹中惟有二妹武元华性格刚烈,不屈从于他人。每在元庆、元爽和惟良、怀运用言语轻谩欺负娘亲和姐姐元英、妹妹元芳时,元华都挺身而出,她将那原本明媚的眼睛瞪出了怒火,牙关紧咬,粉颜变色,两只小手攥成拳头,然后以娇弱的身子挡在娘亲和姐妹的前面,大有一股拼命的架势。武元华虽为女流,年龄不大,个头尚小,但气势逼人。每每于此,同父异母的哥哥和那些堂兄弟们都被武元华那绝不退让的胆识所震慑。武家二妹一时在武氏族人的眼里谁也不敢小视。

在清苦的为父守制期间,并州都督李世勣不时来到文水看望一下武氏三姐妹,还时常派人送来一些生活用度和钱物,这使得武家姐妹对这个高大英俊的大将军心存感激之情,也正因为有并州都督的时常挂怀和照顾,武氏族人才没敢对杨氏和武家姐妹过份刁难。

贞观十二年(638)年,杨玉贞与武氏三姐妹结束了为武士彟守灵三年(实为二十七个月)的守制期。武元庆、武元爽也得到了太宗皇帝的任命,这哥俩各自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承袭父亲的爵位去了。后来那武惟良、武怀运和众多武家后人也被李世民任用去承袭了父爵。杨氏觉得在文水呆下去甚是无趣,于是求助并州都督李世勣,李世勣便派人专程将杨氏和她的三个女儿送回了大唐的帝京长安。

在武士彟旧部和堂兄杨师道及兄嫂桂阳公主的帮助下,杨氏在长安购置了宅院,然后带着三个女儿就在那美丽的曲江之畔住了下来。杨氏之所以选择了在曲江之畔定居,因为曲江之畔坐落着一座寺院叫无漏寺,杨氏在曲江之畔可以天天隔墙听闻那动人的梵音和清越钟声,亦可天天对着那西方圣地诵经礼佛,以追思自己慈祥的父亲杨达和怀念自己亲爱的丈夫武士彟。那无漏寺后来成为了皇家寺院被取名为“大慈恩寺”,那历经千辛万苦从印度取经求法而归的唐玄奘起初住在弘福寺译经,后来皇家钦命玄奘入住大慈恩寺翻译佛经,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和尚于此写出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大唐西域记》。再后来唐玄奘还在那大慈恩寺里修筑一塔,那塔高耸入云,每到入秋时节,南归的大雁就会绕塔飞鸣,久久不去。于是这塔被叫着“大雁塔”。唐玄奘的身边有一个帮他翻译佛经的得力助手辩机,辩机和尚生得眉清目秀、风姿卓越,后来与高阳公主闹出的一段绯闻差点毁了唐玄奘一代名僧的美誉,此乃后话。

武氏三姐妹终于脱离了那压抑的守制生活,她们终于像鲜花一样在曲江之畔盛放开来。杨氏对这三个女儿倾注了全身心血,教导她们三姐妹阅读文史书籍,学习书画、音乐、舞蹈,还让她们学习佛教经典,并经常带着三个女儿去大慈恩寺里礼佛做功课。杨氏原本就出身前隋贵族之家,她几乎把她幼年时代所学的所有一个贵族女孩子应该掌握和具备的风范、礼仪、交际知识全部教会给了三个逐渐长大的女儿们。

在曲江之滨与武府相邻还住着一个叫徐孝德的读书人,徐孝德原本是湖州长城人,几年前来长安应试不第,因慕恋曲江美景就将妻子和两个女儿接来于此居住了下来。徐孝德的大女儿名叫徐惠。一次徐孝德在长安酒肆醉后说,他的打女儿徐惠出生才五个月就开始模仿大人说话,才一岁就能识字读书,到四岁年龄时就读懂了《论语》和《诗经》,八岁就开始自己写诗词作文章了。大家听后“哈哈”一笑,齐齐说道,这徐孝德今生中不了状元怕是在寄希望于女儿了。徐惠长得很是袅娜清秀,眉目传情、顾盼生辉、娇羞若兰,大有呵气成烟之状。徐惠与武家二妹武元华年龄相仿,加上二人都喜欢文史、书画和音乐,两姐妹很是情投意合。徐惠与武元华常常躲在书房,互相吟诵各自心中涌出的略带少女羞涩情怀的稚嫩诗章。曲江两岸,遍植杨柳和芙蓉,武氏三姐妹与徐惠姐妹常在曲江岸边洗衣浣纱、追蝶逐柳、唱歌嬉戏。这风情万状的画面几成曲江一景。

这就是武元华的童年生活,在那样的时代,在那样的环境,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武元华沐浴着盛世大唐初放的光芒,由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子,逐渐成长成为了一位娉婷玉立、容止妩媚、才情卓著的少女。武家有女初长成,一时坊间传为美谈。武元华在巍峨繁华的长安城里,在美丽优雅的曲江之滨,注定将要怒放成为一朵光彩照人的牡丹花。

同类推荐
  • 丘吉尔大传

    丘吉尔大传

    没人怀疑丘吉尔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费油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一生傲视群雄的斯大林由衷地这样评价他的盟友兼对手丘吉尔:“他是人类一百年才会诞生的一位大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把丘吉尔视为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效仿丘吉尔。本书不仅介绍了丘吉尔一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他为人处世、领军治国的技巧和谋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评价客观,值得一读。
  • 历代奸臣阴谋故事(上)

    历代奸臣阴谋故事(上)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

    纳尔逊·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生于南非特兰凯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南非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任南非总统,是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本书从曼德拉的童年开始,记录了他从酋长继承者,到青年领袖,直到入狱27年,并且在出狱后成为首位南非总统的传奇人生。带领读者去认识去喜欢去尊敬一位全世界人都爱戴的自由战士。向读者传达曼德拉的精神之光。
  • 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

    本书总共五章:移居永靖之孔子后裔的历史与现状、孔氏行辈与家谱、祭孔子文、黄河三峡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总体规划设计简介等。
  • 诸葛亮遗书

    诸葛亮遗书

    我最景仰的先贤是帮助齐桓公推行法治、开发经济、“尊王攘夷”、成就霸业的相国管仲和联合秦楚之晋为燕昭王攻下齐国七十余城的燕国上将军乐毅。
热门推荐
  • 百试百灵,试卷男神跟我走

    百试百灵,试卷男神跟我走

    余雨认为遇见他是自出生以来最幸运的事。自从有了他,考试什么都不是啥问题,满分简直手到擒来。数字,单词,文字,不是萌萌哒的正太就是人神共愤的帅哥。但为什么没有一个妹子,于是余雨就这么进了狼窝。一开始某系统大神还可以自我安慰,自家小妻子就是魅力大。可是到了后来看着自家小妻子被一群正太以及男子轮番求婚后,某男hold不住了,“人是我拐来的,要妹子自己拐去!”
  • 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本书主要介绍了耳、鼻、咽、喉、头颈部的解剖及生理功能,详细阐述了各部分疾病的一般情况,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
  • 燕山外史

    燕山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婚婚恋恋:总裁的失忆前妻

    婚婚恋恋:总裁的失忆前妻

    带着爱情嫁进来,带着伤痛离出去,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不改本心的她重新去追求她心中的一见钟情,却失去了半生的记忆,成了霸权总裁的失忆前妻,又重新陷在了前夫的追妻宠溺中。“瑜儿,我爱你,这辈子我就只爱过你一个人。”“爱我?那我怎么会变成你的前妻了?”“小傻瓜,这还不明白,这是老天爷知道我特别爱你,重新给你一次享受我追你一次的幸福啊。“”可我不想享受。““老妈,他是我的老爸,你就原谅他吧。”“可我不认识他。“”老妈,不认识他,那我怎么来地?“
  • 非我薄幸

    非我薄幸

    身为一名可爱的仙使为何如此倒霉,先是被天帝以奇怪的理由贬下凡间,又因为吃错仙药搞得需要一尊看起来很牛掰但是不明身份的大神来帮忙,可是大神啊大神你为何要虐我?不是说好了是帮忙吗!
  • 赔妻

    赔妻

    他夺了她的清白身,她嫁给了他,爱上了他,失心、失身、失自尊。而他却再一次伤害她。无奈离婚,怀着他的孩子再嫁,而他也娶了别人……他早已后悔,早已发现自己爱着她,却……莫非这一生,他们是注定有缘无分?
  • 爱颓废的痕迹

    爱颓废的痕迹

    爱上了,是该得到还是放手;得到了,又不爱了,是该坚守还是抛弃?看他们在爱与不爱间徘徊,煎熬。
  • 网游之原界

    网游之原界

    神秘的天体,突然消失的核,网络中突然出现的超级智能,这其中是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它又会给地球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一切尽在网游之原界!
  • 鬼使神差

    鬼使神差

    世人不知,每个人身后都有许多,永远也无法完满的因果线。它们能纠缠你生生世世。我叫卓莫,是行走在人间的冥界职官,被称为因果斩断使。也是来解决这些因果线的人。
  • 我会后悔当初

    我会后悔当初

    一个天才少年,为何放弃清华北大而遁入师门?一个奇葩少年的成长经历!是什么让他谱写了开挂般的人生?又是什么能让他后悔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