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61000000021

第21章 禅修行者的加行与身心的变化(1)

(第一节 加行位)

禅修与静坐的行者,必须了解“加行”的意义。加行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针对正行之预备行,接近见道的“四善根位”,故称为加行,而加行进修所到达之位,就是加行位。在《俱舍论》、《成唯识论》、《楞伽经》、《瑜伽师地论》及《现观庄严论》中都有详细的论述,而且非常重要。如果意生身不成就,修持便不会成功,所修得的功夫还属于加行的初步而已。

加行又称为“四加行”,但不是密教接受灌顶、受戒,宗派相承仪式之前所须预修的皈依大礼拜、金刚萨埵、献曼达和上师相应法的四加行,而是指暖、顶、忍、世第一法。上述的几部经都重视修持和加行位,实为显密各宗派修证的宝典,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就是依据这个系统而拟制修持的方法,天台宗教仪也很强调暖、顶、忍、世第一法四加行位,而称之为“相似即”,指见道以前,观“四圣谛”及修“十六行观”相以达到无漏(无烦恼)圣位之四种修行阶位,小乘《俱舍》、《成实》认为,谓于总相念住之后位;大乘《唯识》认为,谓于十回向之满位,生起暖、忍、顶、世第一法等四种善根,故而又称为“四善根位”。现依《现观庄严论》卷一《相智品》第二对四加行位略加解释。

一、暖位

以光明之暖性为譬喻。“如是加行道中,由是见道智火之前相,故名曰暖。”加行的修法,由于先要见道,就是禅宗所说“见地”,真正见到性空。这里所说的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是见见之时,见非是非,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楞严经》所说,“能见”见到所见时,见到的那个时候,见道的那个“见”。

见道智火之前相,也就是快要见道以前那一刹那,发起了暖地。在刹那之间,能突地一个悟,出一身大汗,这就是初步暖相。达到暖位,可以烧除烦恼,接近见道无漏慧,而生有漏之善根。并以此位观欲界、色界、无色界之苦、集、灭、道四圣谛及修十六行相,而生有漏之观慧。据佛教所称,修至此位,即便退却而断善根,造恶业,乃至堕入恶趣,然而终必能得圣道而入涅槃。

二、顶位

又作顶法,于四善根中,暖顶二者为动善根,因有堕恶趣的可能,忍位与世第一法为不动善根,永不堕恶道。顶位介乎暖位、忍位之间,及暖法善根渐次增长,至成满之时所生善根。“由诸善根不被邪见所动,故曰顶。”故动善根中此法最胜,犹如人之顶,故称顶法。此位介于进退之间,犹在山顶,故称顶位。

行者到达顶位再进一步,配合行,表面上看起来,悟了道的人还是原来那个人,可是其思想行为,待人接物,做人的道德标准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变得不是刻意求善,而是自然合于善行。为求善而行善,实际上是一种痛苦的行为,那是在约束自己,所以宗教的信仰多用戒律来制约信众,是难行而且勉为其难的行,所以守戒有功德,值的赞叹和提倡。但是,见道的人不谈守戒,一切言行均自然在戒行之中,诸善根不为邪见所动,这就是顶位的相状。

三、忍位

又作忍法,为确认四谛之理,善根已定而不再动摇(不动善根)之位,不再堕恶趣。“由灭恶业所感生之恶趣,及于真空性远离怖畏,故曰忍”。

见道暖地顶地的人,定力仍然不够。因为定力不够,有时在定中,恶趣现前,会产生恐惧。忍就是定力很坚固,有坚忍和截断的意思。禅修静坐就是想见空,为什么见空又恐怖呢?所以《金刚经》里讲福德要够,如果福德不够,见到自己空性就害怕。天天修道,而修道之人第一就要守得住寂寞。人生最高修养就是要守得住寂寞,能够自我陶醉于凄凉之中,面对凄凉的境界觉得舒服。如果忍受不住寂寞,守不住凄凉,那么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尤其是禅修静坐的行者,就是修求寂寞,如果守不住,不如不修,所以要“忍”,远离空的恐怖,就是真忍。

忍位又有下、中、上三品之列:

1.下忍位:修四谛十六行相。

2.中忍位:渐次省略所缘及行相(减缘减行),最后仅留欲界苦谛之一行相,而于二刹那间修观(此一行相,即依观者之根机利钝,而存留四行相中任一行相)。

3.上忍位:系于一刹那间观中忍位之同一行相。至上忍位时,据说可得五种不生。即:生不生,谓不生于卵生,湿生;处不生,谓不生于无想天,大梵王处及北俱卢洲;身不生,谓不生于扇搋,半择伽,二形;有不生,谓不生于欲界第八有及色第二生;惑不生,谓不生见惑。若加下忍位之趣不生,即不生于恶趣,则称为六不生。

四、世第一法位

又称世第一法,为有漏智之最极,世俗法中之第一殊胜者。“由是见道之亲因,一切世间法中最为第一,故名世第一法也。”依无间定发上品如实智,观所取能取之空无,直入见道之位。此位是由忍位所进,经由此位,即可于次一刹那中进入“见道位”,所以为世间有漏法中之第一位。《俱舍论》卷十三说:“此有漏故名为世间,此有漏法世间中胜,是故名为世第一法。”

这才是真正的见道。事相上,暖是真得暖,而且暖与寿、识是三位一体的。所以转识成智,识转成妙观察智时,没有不无暖的。密教修习气、脉、明点及拙火,不过是暖相的初步,而意念、妄念、意识不能转,就不能发起暖相。一得暖相,就得三昧真火,这一点道家的祛病延年也办得到,因为暖、寿、识三位一体。凡是死亡,就一定会冷却,活的东西就一定是暖的。所谓暖、顶、忍,不光是一种道理,而是事实。

(第二节 禅修行者身心的变化)

一、睡意与身体的不适

人们每天工作之后,需要休息与恢复体力。睡眠是一种较长的休息,每天以6-8小时为宜,不宜太多,亦不宜太少。多睡容易使人心神昏迷,对禅修静坐极为不利;少睡则心神虚弱,同样不相宜。特别是禅修静坐的初习行者,睡眠必须定时,要有节制才好。这样,可以使补气清明,容易入定。一般说来,每晚21-22时左右入睡,早上5时左右起床静坐。

禅修静坐的行者,能独宿最好,这对禅修静坐是有帮助的。夫妻之间宜推行“家庭计划”,因为性生活的过度极易使人身体疲劳,造成心识的昏散闷塞,必须注意。一般禅修静坐的行者宜以七天为一程期,中间可以一天或二天,再进行下一个程期。随着禅修静坐功候渐深,中间则可以不停修,甚至半夜醒后即可起来上座,下座后以不再睡为妙,若觉得尚未睡足,亦可假寐。有很多的行者,静坐久了,藉静坐以代睡眠,称之为“不倒禅”。但这种终年以坐代睡,非勉强可以学步。但当人疲倦之际,有功候的行者,闭自静坐,会在不知不觉中熟睡,时间虽然很短暂,疲劳也就很快恢复了。

调和睡眠是行者自己从禅修静坐中获得健康的大事,妙法仍在自己,每个人睡眠的习惯不同,调和睡眠的时间,总以不多不少为宜,以不失眠、不贪睡为合理,千万不要去听别人瞎吹,对那些自夸终年不睡,如何如何,最好不闻不问。

禅修静坐过程中,还会出现与兴奋相反,而与睡眠有关的问题,这就是昏沉。昏沉是一种睡意,其程度不一,有的可能反应出没精打采的心境,也有的几乎完全是昏沉的状态。睡意侵袭行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合上双眼、放松身心的下一步,通常就是睡眠。当睡意来时,行者首先要注意背脊骨是否挺直,头部是否过分向前或向下,按七支坐法的要领矫正过来。然后把双眼略略睁到半开,还可以适度地加强房间的光亮,这样会令其心意警觉,睡意自然减弱。

藏传佛教的瑜伽行者,以观想心意像隐藏在一粒种子之内,位置在脐部向内的正中心,用以对治过分的兴奋。把方法略改一下,也可以用来对治睡意,行者可以观想包着心意的种子,从脐部中央,一直射到了头顶,从头顶射出去,种子张开,心意从里面向外涌出,融化在一个广阔的空间。行者集中这样的感觉,其睡意自然减少和消失,能慢慢地回到原来静观的课题上去。而有些睡意,原因可能还在行者自己隐藏着某些不愉快,如果各种方法都不能对治,最好暂时下座,过一会再继续,或者停休一天。

静坐时间较长的行者,往往身体有颤动和发热的现象出现,脑部甚至有霹拍般的感觉。心理方面,有时会影现出种种幻境,这是各人的体质、心境及宿世业习而产生的不同幻境,这是出于自然,不必强加以遏抑,静坐日久,自然会平静安稳。但是,掉举的产生则不然,心猿意马、杂念纷飞称之为掉举。因为禅修静坐使气脉流畅通顺,而达到身体的舒适。但要使身体保持舒适,通常不太容易。大多数的行者都会身体紧张,有来自心意的恐惧、忧心、愤怒,有工作和生活及家庭的一些问题,没能得到解决,如此身心总会感到不舒适。因此行者应时时清醒地检点自己的行为,痛改往昔的不良习气,尤其是在贪欲、嗔恚、愚痴、骄傲、疑姤等五毒意念发动时,立刻要有与之抗衡的决心,并抗衡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对治掉举,使禅修静坐不断进步。要经常和有学识而兼具善心的长者和同修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规范,可藉“五戒”以约束,树立正知和正见。上座时要万缘放下,虽然杂念纷飞,不要去理会,也不厌舍,专注于调息或调心,久之自能平定下来。在禅修静坐时,两目合闭,不见外物,但两耳易受外界声音的影响,心中难免生妄念。这时行者要收视返听,不闻不问,只管用功,日久就会养成“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气质,智慧不断增长,行者事半而功倍。

另外,有些行者在幻境发生时,认为是一种功能的获得,这是错误的。幻境并不代表行者功候的高深,切勿因此而骄傲,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只不过是静极而定以后,引发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而已。行者要明了身心本空,定中的一切境界似明似暗,如幻如化,了无实性。当不舍不取,一心寂定,切勿执著,否则将会误入歧途而障碍进步。

也有些刚开始禅修静坐的行者,认为自己的心意不单没有改善,反而觉得心态变得更坏。有这样的情形一点也不稀奇,更不要害怕。因为禅修静坐令行者首先发现内心里的污秽,并使其显露出来,然后除掉,内心原有的整洁、崇高才能重新获得。要明白这个道理,只要增强忍耐,不畏难而退,就能获得禅修静坐的良好效果。

二、善根的发现与觉知魔事

在禅修静坐的过程中,身心调和,妄念止息,能渐渐湛然于定中。定心不退,忽然觉得身心有动、痒、冷、暖、轻、重、涩、滑等八种感触次第而起,身心安定,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感觉。或者忽然觉得鼻息出长短,遍身毛孔皆虚疏,心地开明,能见自身之内脏,这便是息道善根发现之相。

若修不净观的行者,在定中忽见男女死尸,膨胀腐烂,脓血四流,污秽狼藉。或者见自身不净,变为白骨,从头至脚,节节相挂,其心惊悟,自己感伤以往的昏迷,于是产生厌离贪欲之感,定心安稳。此观发现时,能破一切念著之心,是为不净观善根发现之相。

修慈悲观时,若于定中忽发慈悲,念及众生,内心生起喜悦,感到自己所亲爱的人,皆得安乐;对自己的仇人和厌僧之人,也生起原谅之感。从定起后,心中常保持一种和乐之象,待人处事,温良恭让,是为慈悲善根发现之相。

修因缘观时,于定中忽然生觉悟之心,推寻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初视我与人之分别。又感觉到此心起时,亦仗内因外缘,了无确实之自性,即能破除执著之邪见,与正定相应。智慧开发犹如诵泉,是为因缘善根发现之相。

修念佛观时,若于定中空寂,忽然忆念诸佛,功德巍巍不可思议,其身有无量之光明,其心有无边智慧,神通变化,无碍说法,普度一切众生。自己作念,十分敬爱,身心快乐,清净安稳。或者在定中,见佛身像,或闻佛、菩萨说法及其他妙善境界,是为念佛善根发现之相。

各种善根相的发现,随行者所修的观法,发现一种或数种,并非同时俱发。行者不可着意去追求,若着意追求,非但无益,反而易着魔。但是,善根发现时,须知本性空寂,不可持以为实有,更不要四处张扬,而应加进禅修,仍用止观方法,加功进修,令之增长。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写大手印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诸多智慧“看法”,分为两个部分:人生方向——智慧路标,人生选择——智慧问答,内容涉及怎么在工作中兼顾修行,怎么读书、怎么处理家庭矛盾、怎么影响家人、怎么对待爱情、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修行人怎么面对日常纠纷、怎么看待社会热议的一些问题,等等。第一部分为散谈随笔,第二部分为问答形式。问答多临阵相遇,直面“交锋”,机锋外露,流于自性,妙趣盎然。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指人心,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二是鲜活生动,包罗万象——因为问者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行业、心病不同,问答之间便显出了一种大海般的宽广,集结了当下生活和修行中的方方面。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六祖惠能

    六祖惠能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惠能以白丁之身,彻悟万法皆空。承继禅宗衣钵,开枝散叶,独创南禅法门,又锐意革新,将佛禅义理撷其精要,去其冗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这一外来宗教彻底中国化和平民化。《六祖坛经》曾被列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十本哲学著作之中,而惠能本人被称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
热门推荐
  • 身体健康枕边书全集

    身体健康枕边书全集

    本书让您了解到真正的健康是怎样的状态,您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心态、运动以及饮食与健康有怎样的关系。本书重点讲述了家中的少儿、男人、女人和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并提供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和一些常见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此外,本书还讲述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自我诊断和儿童及成人的急救知识以及身体发出的一些健康警讯。拿起这本书,您会发现,它内容涵盖广,信息量大,而且条目详细又切实可行。那么现在您还犹豫什么呢?请拿起这本《身体健康枕边书全集》吧,试着翻翻它,觉着可以读·读的话,再试着把它置于床头案牍,时常翻阅。您或许会发现,原来,健康是与它结伴而来的!
  • 异世之黑暗龙骑..more

    异世之黑暗龙骑..more

    战无极渡魔失败,流落异界
  • 金图

    金图

    一睁开眼就险些成了太监,所幸公主及时赶至,门外远远传来一声:刀下留根!
  • TFBOYS之女神的专属王子

    TFBOYS之女神的专属王子

    高冷女神‘安雅思’出场,能否搞定王源,还是她被王源搞定?易烊千玺和王俊凯就只能当千年单身‘汪’?——尽请期待,叶冉溪的第一本作品《TFBOYS之女神的专属王子》写的不好还请见谅哦!!!
  •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1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1

    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和伟大历史人物,从政界领袖到军事强人,从历史学者到商界精英,持续地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和阅读。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所引领的法则,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现状。《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中,著名元史专家孙钥洋在新近权威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权威、全面、立体地再现了历史上最庞沛的帝国--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的历史,也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衰史。
  • 重生之私人军火商

    重生之私人军火商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人间五十年,看世事梦幻似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精彩的人生。
  • 息剑

    息剑

    几个人不小心被卷入混乱的星际战争。迷茫,徘徊,振奋,探索,解开一层又一层秘密,寻求最终真相......。
  • 绝色美男笑红尘

    绝色美男笑红尘

    空中传来一声轻叹,云端中的人影,看尽人世间的离合悲欢,终是转身离去,不见踪影。
  • 我的前20年

    我的前20年

    我的生平记事,是我的亲身经历,用这样的方式来记录我的如笑话如梦幻的人生
  • 神器时代

    神器时代

    人有三魂七魄,所以人在天地间有着‘万物之灵’的美称;相比于万物之灵的人,寻常的‘器具’皆是死物;但有一种名为‘本命天器’的器具,却和人类一样也有着‘三魂’‘七魄’,神奇无比。这种器具是由人类自身觉醒而成,有的若刀、若剑、若锤、若枪、若拳、若甲……觉醒‘本命天器’之人,有着一个独特的称号——战器师。战器师不仅可以修炼境界,开尘自身的三魂七魄,同时还可开尘‘本命天器’的三魂七魄,让自身成就神位的同时,更可让他们所拥有的‘本命天器’化作真正的神器!这是一个器具的时代——神器时代!想要神器的各位战友,请点开本书,猪鑫必会一一赠予!同时请各位战友别忘了给本书【收藏】+【推荐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