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61000000004

第4章 佛教定学的概念(2)

历代的佛教都十分重视定学。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认为,佛教的实践是先“见道”,即先了解明白四谛的道理,然后再修道。修道即修行,而修行的主要方法就是禅定。大小乘佛教都认为禅定是获得正确认识,作出正确判断,根治迷惑烦恼,成就各种功德的心理条件和修持方法。戒、定、慧增上三学中,除了受戒、持戒是佛教徒的起码条件外,定、慧二学究竟以何者为先?在佛门中,大都主张定、慧双修,认为不可偏废。但事实上有所侧重,不可能永远平分秋色。笔者认为,在修行途径上,对定力比较强调。这一点,可以从《诫因缘经》中关于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中得到证明。《楞严经》也以这则故事作为缘起。佛陀的比丘弟子中,阿难尊者长得最漂亮,又年轻,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他博闻强记,过耳不忘。佛陀所讲的佛法,只要他听过一遍,就能背诵,号称“多闻第一”。但是由于他定力不够,差一点毁掉戒行。故事说:

有一次,阿难从不可接触者的村庄托钵乞食回来的途中,他口渴向路旁井边的一个年轻姑娘乞水。这个姑娘名叫摩登伽女,她因为自己是下贱种族的身份,不敢把水呈献给阿难,羞答答地说:“阿难尊者!我早就认识你了,而且对你很敬仰。可我是下贱的不可接触者,供养你的水与你王族的身份反而不好。”

阿难说:“没有关系,我是沙门,对谁都是平等的,在我的心里,是没有贵贱区别的。请给我一点水,我实在是口渴得很。”

摩登伽女听了很高兴,恭敬地用双手捧了一钵水给阿难。阿难一点也没有轻视她的心,很有礼貌地点头答谢。

摩登伽女因此而铭感肺腑,她再看到了阿难,不由生起了爱慕之心。当阿难喝水归去的时候,她目送着阿难风度翩翩的背影;一缕情丝,万分爱恋……

从此以后,摩登伽女似乎感到自己的神魂被阿难带走了,终日忧郁沉思。母亲最懂得女儿的心事,再三的盘问之下,摩登伽女终于告诉母亲,她爱上了阿难,如果不能嫁给他,那自己只有去死。摩登伽女的母亲很爱女儿,她左思右想,最后告诉女儿,要想和阿难成亲,除非学会婆毗迦罗仙梵天魔咒,使他的智慧受到蒙蔽外,其他没有再好的办法。

魔咒有效无效,这是不知道的。佛典里的记载诸多不同。不过,阿难不能忘情摩登伽女,想必也是事实。又有一天,阿难托钵经过摩登伽女的门前,摩登伽女仍很有礼貌地向他问候,并且柔和而着娇媚地向阿难发出邀请说:“阿难尊者!我的家中散花烧香,洒扫得非常清净,都是为着等你的光临,盼你一定到我的家中坐坐,接受我的供养。

阿难十分犹豫,摩登伽女的母亲也帮着怂恿,阿难不由自主地进去了。阿难知道自己被美色诱惑,心里很矛盾,理智与情感发生了强烈的冲突。摩登伽女娇柔作态,淫躬抚摸,正当阿难将毁戒体的千均一刻,他像受到佛陀光明的摄受,智慧的心灵即刻生起了一股力量,他终于勇敢地摆脱了摩登伽女的纠缠,夺门逃回祇洹精舍。

摩登伽女并不甘心,女人爱情的一念,比钢铁还要坚强。她每天在祇洹精舍左右徘徊,等候着阿难,终于她等着了。一天阿难从祇洹精舍出来,摩登伽女非常喜欢,紧跟在阿难的后边,总想方设法地去亲近阿难。阿难想用法子离开她,但她一步一步地紧随身后,阿难没有法子,只好回到祇洹精舍。恰好第二天是四月十五,开始了为期三月的雨安居,佛陀和弟子们这三月中是不会出门的,而多情的痴女,常在雨中呆呆地望着祇洹精舍的大门,雨浸湿了她的头发,浸湿了她的衣裳,浸湿了她的心房……摩登伽女痴痴地等过了七月十五,当阿难出来托钵的时候,她又尾随在阿难的身后。

阿难没有办法,回到祇洹精舍时,在佛陀的面前跪下说:“佛陀!施陀利的摩登伽女诱惑我,我到什么地方,她都跟随到什么地方。帮助我解脱困惑吧!”

佛陀微笑说:“你为什么被一个姑娘弄得这样狼狈不堪呢?这主要是平时只注重多闻智慧,缺乏对禅定戒行的修持,一旦声色境迫来,就觉得无力抵挡。我可以帮你这一次,以后不能再找这些麻烦。去把摩登伽女请进来吧!”

阿难奉命走出祇洹精舍,痴女仍在徘徊。阿难告诉她说:“佛陀是救济众生的导师,他要见你一次,快跟我来吧!”

摩登伽女犹豫了一下,她终于鼓起了勇气,跟着阿难走到了佛陀的座前。佛陀见到她,直接地问:“你是想嫁给阿难吗?”

摩登伽女两手放在胸前,低声回答说:“是的。”

佛陀说:“婚姻应该由父母作主,可以把你的父母请来和我谈谈好吗?”

摩登伽女说:“我的双亲都同意,母亲见过阿难的,她也很喜欢阿难,如果佛陀不信,我立刻回去把我的母亲请来。”

摩登伽女高兴地回到家中,把母亲带到祇洹精舍。佛陀向摩登伽女的母亲说:“你允许你的女儿和阿难结婚吗?但是阿难已是一个沙门比丘,你女儿应该先出家一次,然后再和阿难成亲好吗?”

摩登伽女的母亲说:“只要我的女儿能嫁给阿难,佛陀怎么吩咐都可以。”

佛陀说:“那么你回去吧,摩登伽女就留在这里。”

摩登伽女的母亲走后,佛陀对摩登伽女说:“你既然愿和阿难结婚,那你先出家一次,精进修行,等到你的道心和阿难一样的时候,我再为你们举行结婚典礼。”

因此,摩登伽女一心要做阿难的妻子,她很高兴地剃发染衣,很热心地听闻佛陀说法,很努力地遵照佛陀的指示修行,在尼众僧团里按照佛化生活。她的心一天一天地安静下来,每当听到佛陀宣说五欲是不净之法,是众苦之源,如同扑火的飞蛾自己让火烧毁;无知的春蚕,自己作茧自缚。如果除去五欲之念,内心才能清净,生活才能安宁。通过静思虑,这时候摩登伽女才知道过去执著爱情实在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渐渐地体会到自己迷恋着阿难,完全是不善不净的思想,她开始忏悔,终于从迷雾中看到了晴朗的天空。有一天她跪在佛陀座前,流着眼泪忏悔地向佛陀说道:“伟大的佛陀!我现在已经从梦中醒悟过来,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愚痴,我明白我现在所修得的圣果,也许超过阿难比丘,但我不要和他结婚。我很感激佛陀为度化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真是用尽种种苦心与方法。请佛陀悲悯我,准许我的忏悔,我愿意踏着佛陀的足迹,走向真理的领域,做一个真理的使者,服务于佛陀的教化。”

佛陀很满意地微笑着说:“很好!很好!摩登伽女,我早就知道你会有今天的成就,你的根机利,今后我不再为你操心了,我和阿难他们都为你高兴。”

摩登伽女修行的佳话,在僧团中留下了千古美谈!通过这则故事,使我们了解学佛出家和持戒,要求僧伽不要受世俗荣华富贵和声色的诱惑,特强调定力的重要性。佛教的宗教修持,概括为戒、定、慧增上三学,常说戒为定基,因定生慧,以智慧断烦恼,持戒被看作修定的准备条件与基础,智慧则是修定之果,因此,戒、定、慧增上三学,在实践上是以定学为中心。大乘佛教的菩萨行,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为宗教的实践,六度的实质,其实就是戒、定、慧增上三学。佛教千经万论,都宣说定学的重要性,劝诫信徒勤修禅定。佛陀在《遗教经》中说:“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坎。如被刼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过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这段佛陀的遗教里,强调了制心,而制心的方法喻之为牧牛,廓庵禅师的《牧牛图颂》,形象地将佛陀制心的过程描绘出来,牧牛过程从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源、入尘等十颂,将修习禅定的次第论述得十分清楚。所以佛陀所的制心就是牧牛,就是禅定。而禅定的重要性,在佛陀的这段遗教中已揭示得十分清楚。

在《遗教经》中佛陀还说:“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散失,是名为定。”《圆觉经》说:“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天台宗的祖师慧思大师之《诸法无净三昧法门》开头就强调:佛教所说五眼、六通、三明、八解脱、十力、四无畏等“无量佛法功行,一切皆从禅定生”。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说:“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大小乘三摩地皆于止观中摄。”由这些经论中,皆彰显其定学在佛学中的地位。

禅定也是佛教哲学的源头。佛陀就是在禅定中豁然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实本质——一个业报和转生的体系,从而把握了真理,成就正觉,获得了解脱,创建了佛教。因此,可以说佛教是建立在禅思所得的宗教实践之上,在方法上主要是依瑜伽的观行而展开,建立了以解决生死问题为中心的佛教哲学。佛教的祖师在禅定方面多数都有很深的功夫,他们对佛教哲学的发挥,往往亦多依于自己的禅思中的体悟。日本近代佛教史学者木村泰贤在《大乘佛教思想论》中写道:“一切佛教思想,是在禅定中思察的结果。”太虚大师亦说:“禅观行演成台、贤教。”这里的台是指天台宗,贤是指华严宗,教是指其教义。忽视了佛教哲学的这一实质,就很难正确理解佛教哲学。

佛教哲学除了引导人们建立信仰之外,主要用于禅定修习。大乘佛教说菩萨行“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度;皆须以第六度“般若”为导首,才算波罗蜜,《大般若经》有“五度如足,般若度如首”之说。般若,义为超越的智慧,包括闻、思、修。闻慧是指听闻佛法,学习五明,从而获得智慧。思所成慧是指依闻所成慧,进而修习禅定,由定生明,证悟人生宇宙的真理,是指导证悟的智慧。由此智慧而断绝一切无明烦恼,进入涅槃境地,即为成佛。

(第三节 禅法的分类)

作为佛教主要修行之禅定,依其内容及其修行阶段,可分为多种。其中小乘以俱舍宗为代表,将其大别为有心定与无心定两类。有心定包括了四静虑(四禅、四色定)与四无色定,合为八定(八等至)。四静虑,即:初静虑、第二静虑、第三静虑、第四静虑。于初静虑得灭除语言,第二静虑以上灭除寻、伺,而四静虑顺次灭除忧、苦、喜、乐等诸受。又初静虑无鼻、舌、身等识。四无色定,即:(1)空无边处定,得灭除与眼识和合之可见有对之色想,与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四识和合之不可见有对之色想,与意识和合之不可见无对(无表色)之色想,而入无边之虚空想。(2)识无处定,舍外空缘,唯缘内心识,入于无边之识行。(3)无所有处定,厌离识处广缘之苦,灭除想识,作无所有之行相。(4)非想非非想处定,舍离无所有之行相,知见一向非想(无粗想),进而舍非想之行想,达于非非想(有微细想)。关于四禅八定今后将有专门的讲述,此不赘述。无心定分为无想定与灭尽定,均为灭除心、心所之定。无想定,系凡夫及外道,误认无想状态为真涅槃而修习之定;灭尽定,则是圣者将定之境地,作为无余涅槃境界之静定而修习之定。除无想定外、四禅(四静虑)、四无色、灭尽等九定,不得间杂异念,而系顺次修行所得者,故又称为九次第、无间禅。然于定得自在力之不时解脱之阿罗汉,依修行四禅、四无色定等八定,能超越一地,修得高一层之定,称为超定或超等至、超越三昧。据《俱舍论》卷二十八载,八定之修相分为有漏、无漏两类。

大乘各宗派,对禅定之种类,更有多种说法,其中天台宗的分类,从修止观的门径、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修观的哲学观及倡修该禅的佛教派系着眼,把大小乘众多禅法分为三类。即: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

世间禅乃色界、无色界之禅定。此类禅定的修习,主要以观息(呼吸)为入手门径。这类禅法非为佛教所特有,与凡夫与外道同因其缺乏佛教所特有的慧观,最高只能达到四禅八定,不能解决真如出生死问题,故名“世间禅”,为出世间禅之对称。有称作有漏禅、世定、世间定。此类禅法又可分为两种:

(1)根本味禅,乃合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四禅定与慈、悲、喜、舍等四无量及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四空定而成,故又称十二门禅。厌离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禅,欲求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

(2)根本净禅,与根本味禅相对称。逢佛出世,闻佛之说法,则得依之而直发无漏智,故称净禅。亦有六妙门、十六特胜、通禅三品,分别为慧性多者、定性多者、定慧均等者所修。若修习时以佛教的观慧修观,也可达到出世间的目的,故又称“亦世间亦出世间禅”。

出世间禅这类禅法的修习,主要以观色(身体及物质世界)为主要门径,亦属小乘禅法。修习此类禅法须持小乘佛教的人生观、哲学观,以观身不净,观苦、空、无我、无常,而发无漏智。这类禅法渗透了厌世、出世的宗教思想,智者大师认为只修习此类禅法,不能达到出世间、了生死的目的,故称“出世间禅”。这类禅复分为观、炼、熏、修四种:

(1)观禅,观为观照之义。明观烛照不净等之境,故称为观。有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等。此类禅法中,九想、八念、十想、等三种禅观,因修观时对人生价值多持否定态度,故称为“坏法观”。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观不具此特点,称“不坏法观”。

(2)炼禅,炼为锻炼之意,即九次第定,此禅由浅至深,顺序锻炼四禅、灭尽定等,不杂异念,以无漏锻炼有漏,通达八地。

(3)熏禅,熏为熏熟自在之义。如狮奋迅三昧,能除异念间杂,其顺逆进退皆得随意自在。

(4)修禅,指超越三昧,修治前定,使之精妙,可超出入自在。

出世间上上禅指最高境界之出世间无漏禅。此类禅法的修习,主要以观心为门径,是大乘禅法。此类禅法不仅能达出世间、超生死的涅槃彼岸,而且能尽破无明,成佛度众生,超出于出世间禅,故称“出世间上上禅”。此类禅法指《地持经》卷五所说之九种大禅:

(1)自性禅、修观心之实相,不外求。

(2)一切禅,能得自行化他一切功德。

(3)难禅,为深妙难修之禅。

(4)一切门禅,一切禅定皆由此门而出。

(5)善人禅,大善根之众生所共修。

(6)一切行禅,含摄大乘之一切行法。

(7)除恼禅,除灭众生之苦。

(8)此世他世乐禅,令众生悉得二世之乐。

(9)清净净禅,惑业断尽,得大菩提之净报。

智者大师说,此类禅包括了天台宗所称圆顿止观、一行三昧,法华三昧、念佛三昧、首楞严三昧等。大乘经典中所列名之觉意三昧、金刚三昧、华严三昧、海印三昧、普光大三昧、妙光大三昧、次第遍往诸佛国土大三昧、清净深心大三昧、法界自在大三昧、无碍轮大三昧、般若三昧,等等。甚至密乘之事瑜伽、行瑜伽、瑜伽、无上瑜伽等都可以归类于出世间上上禅之类。

同类推荐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热门推荐
  • 宝宝抚触按摩健康法

    宝宝抚触按摩健康法

    本书简要介绍了小儿生长发育基础知识和小儿日常保健抚触按摩方法;详细介绍了小儿按摩常用手法、常用穴位及常见病的抚触按摩、预防调摄方法,并配有详细的图解。其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小儿家长阅读参考。
  • 奇迹寻踪3:消失的标本馆

    奇迹寻踪3:消失的标本馆

    短短的吃麻辣串的工夫,刚游览完的标本馆居然凭空消失了!三个人眼睁睁地看着原来的高楼变成了空地,那么大一栋建筑是上天还是入地了?啧啧,好可怕的半人半兽的怪物一群群地出现在小侦探们面前,他们究竟从何而来,难道来自烈火熊熊的地狱?先进的飞行船上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大秘密,荒凉的半兽人星上的大卫是敌人还是朋友?古怪的日记本还会自己往下写日记吗?胡柯北变成了狰狞的半兽人,他还能变回原样吗?爱喝可乐的猫人爱丽丝跟着三个小侦探到了地球,她闹出了怎样的笑话?她不为人知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 醉舞魔

    醉舞魔

    天地如瓮,以乾坤化囚笼,视众生为土鳖!岁月无情,将穹苍作煅炉,熔万灵而湮灭!世间生灵,莫不想跳出这天地大瓮,可奈何,终如是那泡影,镜中花,水中月,亦幻亦真,遥不可及!……这既是一场贯穿于古、今、未来的魔幻盛宴!更是一场穿梭在生与死,两世间的恩怨纠缠!
  • 混沌图谱

    混沌图谱

    本书简介:混沌图谱,九天之谜,古代的世界始终笼罩着雾霭,无法令后人看透,过往的曾经到底隐含着怎样的惊天秘密呢?!从天而将的神秘女子,凡尘人世中的极限高手,一起揭开那九重天之谜。
  • 夜已经那么黑了

    夜已经那么黑了

    一个女孩的不舍,不愿以及不忍。。。
  • 走在水平线

    走在水平线

    葛冬冬,诗歌集《走在水平线》,走,因何而走?路,敢问路在何方?走在人生的这条水平线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九万里苍穹,御风弄影,谁人与共?千秋北斗,瑶宫寒苦,不若神仙眷侣,百年江湖。”一瞬间的感悟,一瞬间的升华,给人以温暖的是诗,给人以能量的是诗,给人以慰藉的还是诗.....
  • 玉灵少年战魔神

    玉灵少年战魔神

    由于此书内容不符合逆战征文规则,所以另外重开新书继续本书的情节。谢谢朋友们捧场!新书名《玉灵秘藏》,链接:http://www.*****.com/?bk/qh/636105。html
  • 末世动漫录

    末世动漫录

    末世重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未知的计划,未知的未来!无限的召唤,不一样的使命!召唤巨龙幽灵那叫召唤?召唤天使恶魔那叫召唤?不!真正的召唤,是召唤妹子!召唤傲娇的超电磁炮那才叫召唤!召唤空降的人造天使那才叫召唤!同样傲娇的会长大人有木有?天然黑的妖精魔人有木有?娇小三无的金色暗影有木有?这个可以有...
  • 天才召唤师:逆天狂妃

    天才召唤师:逆天狂妃

    她,本是慕容家嫡女,慕容家的四小姐,天生不能修习灵力,是人人嘴里的废物。他,本是皇室的四皇子,却被成为废柴,他的父皇认为他是皇室的耻辱,但他不以为然,爱上了慕容家的四小姐……
  • 雕花笼

    雕花笼

    偌大的皇宫对于他不过是精美的雕花笼,皇位对于他也只不过是笼子中的一个摆设。他只想和心爱的人一起远离纷争,但是上苍似乎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为了逃离皇兄的禁锢,他终于开始学会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