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61000000007

第7章 禅修与静坐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1)

(第一节 禅修与静坐是一种基本修养法)

禅修静坐在人们的概念中,往往认为是宗教的修持法,总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以为修持者必须隐居于深山老林,高卧在峰峦山巅,或者崖穴洞窟之中,吞云纳气,不食人间烟火。其实,这只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描绘而已。实际的情况并不如此,如果一个人在一天的生活之中,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静坐,暂时使人处在宁静的状态,则可以驱散疲倦,体力也会得到恢复。久之,对一些疾病也能医治,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得到开发。

静坐在我国被称为定,儒家就很提倡静坐。《礼记·大学》里有“知止而后有定”的名言。定实际上是一种“静”的功夫所升华的境界,往往与禅修合称为“禅定”。所以,可以说静坐是禅修的初阶或者称之为准备阶级。静坐是一个好习惯,闭目沉静地养神,借以调节人的紧张状态。而“禅”与“定”相结合,先止之而后在静中有所思虑,就是常说的“观”,禅定也就是止观。弥勒菩萨将“禅那”直称为“瑜伽”就含有“止观”的意义,瑜伽在梵语中是相应的意思,是马和轭的结合义。最早见于《犁俱吠陀》中,后来用到《奥义书》时代,它的含义是调息等的观行法,观梵我如一之理,以合于梵而与梵结合。印度佛教密教的纯密瑜伽法,是受到瑜伽外道波昙梨所著《瑜伽经》的影响,佛教采用此法,依三摩地(止)及毗钵舍那(观)之观行,与正理合一的情态便为瑜伽。所以,瑜伽就是止观,也就是禅修静坐。

静坐是禅修的初阶,不只是身体的一种姿态,而是要通过静坐这种方式达到调制人的心意。心意可以分为官能感觉和意识感觉:眼(视)、耳(听)、鼻(嗅)、舌(味)、身(触)是官能感觉,也就是佛教所说八识中的前五识;意识感觉也就是第六意识,包括很广泛,从粗俗的感觉(例如嗔恚和欲望),至极细微的感觉(例如怡静平和都属于意识感觉),人的思想、感受、情绪、记忆和梦境等也都是意识感觉。静坐是一种意识感觉上的活动,通过静坐,可以用人们心意的一个部分来观察、分析和对治心意的其余部分,以开发人们心理的一些精微能量,使人们有能力用直觉找寻出事物的真理,从而达到身心的怡愉和发掘心性内在的智慧。

藏传佛教对静坐的解释是“使熟识”,就是说现实社会中有多种静坐技巧和虔诚的心意研究,需要人们认真地熟习实践。在静坐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禅修,而获得大乘佛教所称的“悟”的境界。禅修静坐不只是仅仅以某种姿势坐着,或者以某种形式来呼吸运气,禅修静坐是整个心态的调整训练,是精神上的而不是形式上的。禅修静坐当然是在宁静的环境中进行最好,但是,现实的社会里,人们不容易觅寻到绝对安静的环境,所以在日常的行、住、坐、卧生活中,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走路时或者公共汽车上及吃饭时都可以进行禅修静坐。中国古代的僧人,就在砍柴、打铁时进行禅修静坐而开悟。但这样的禅修静坐不应该提倡。正规的禅修静坐还是要因地适宜地选择环境,如在城市的房顶,居室之一角,公园或者海滨坐着进行。因为禅修静坐的第一步,是要去除杂念,发展出静坐的心境,所以儒家强调“知止而后有定”就是这个道理。有了静坐心境的产生,才能进行禅修而使之和生命本身合一,至了这个时候,不论什么环境,什么时间,都可以把禅修静坐发展到无拘无束的日常生活之中。

禅修静坐的实践者,不是现实的逃避者。相反,通过禅修静坐而获得开悟,使我们能够面对自己和他人,积极地有所作为。人的心意本来就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心境不稳定,迷惑、妒忌、恚恨、欲望和傲慢等等,都是消极的一面。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或者误解,通过禅修静坐便可以变消极为积极,使人们的心意得到改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获得正确的思想,从而使人能面对现实振作有为。

讲到禅修静坐,很多人往往错误地认为是“练气功”。更严重的是,一些人搞得神乎其神。什么灵感啊,神通啊,第六感啊,超越冥想啊……五花八门统称之为能开发奇异功能,或者称自己“悟道”了,证到什么“果位”等等。其实,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就有一些修瑜伽产生了奇异功能的行者,他们自谓修证到了什么果位,佛陀并没有呵责他们妄语,而称他们为“增上慢人”,这“增上”就是特殊的意思,“慢”就是骄傲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获得了奇异功能的行者是特殊的骄傲人。禅修静坐可以包融气功,气功不足以概括禅修静坐。凡禅修静坐行者达到一定的阶段,皆有奇异功能的出现。但并不以此为喜,相反还要呵责而舍弃,才能进入更深更高的境界。如执著于奇异功能的人,相反还会坠落而导致禅修静坐的失败。弘学老师讲了一个很有趣味的譬喻,他说:禅修静坐可以譬喻为用粮食或果实等来烤酒,有名贵的酒,也有普通的酒,但总归是酒。而奇异功能,则是在烤酒过程中应该舍弃之酒糟。酒糟也有酒的味道,但毕竟不是酒,而是一种副产品。当然,我们也不否定酒糟的作用,酒糟中还可以提取糠荃等名贵的化学原料,或者可以用作饲料及肥料。所以,著名学者南孙瑾先生告诫行者说:“佛告诉了我们修证的路子,但是我们自己没有走过,反而把听到的这些,当作是自己证到的,这是倒因为果,倒果为因。什么七经八脉,三脉七轮的,这一关打通了,那一关打通了;搞气脉的,搞打坐的,都不是真正的禅定。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搞气脉的,都是受生理感觉状况的支配,如果不能超越生理感觉状况,而以为这就是道的话,那就错了。”南怀瑾先生还说:“因为有身体存在,当身体健康的话,才能生起气脉的变化,如果没有身体,还会有气脉的变化吗?由此可知,气脉变化是由身体而来的,是属于生理的,物质的。”对于神通,印顺大师很早就指出,在绝对静止的状态下,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就会有很多神奇的现象出现。这些神奇的现象,往往会被一些人利用,而导向歧途。故印顺大师称之为“美丽而危险的歧途”。

禅修静坐肯定能增进健康,可以说是静态的最佳运动,是修身养心的重要方法。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在一刻不息的转动,我们也跟着地球在动,无时无刻地自由行动,即便是睡眠及进行禅修静坐,心脏的跳动也绝不能停止。宇宙间充满了动力,静与动,不过是相对而言。人们劳动(不管体力劳动或者是脑力劳动)之后,必须加以休息调整,这就是静的一种表现。不过这种静不一定是身心一致的,有时候身体虽然休息,心中都在思索着什么,所以不能称之为“静”。人有身与心两方面,而身与心时刻处于矛盾之中,特别是我们生活在现今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科技的进步,生活的享受都臻于高峰状态,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危害着人们身心的健康,加深了身心的矛盾。现今的社会,世界公认有“四大公害”,即赌博、吸毒、贩黄、凶杀。然而人们每做一件事,其良心是第一念的,良心为贪、嗔、痴所逼迫而做了坏事,做后追悔莫及,这就是身心的矛盾。如果贪、嗔、痴受到良心的谴责,制止了恶行的产生,也就是身心矛盾的调和。所以我国古代有句名言说“天理与人欲交战”。这身心的矛盾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因为宇宙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既然相对,就必定相反,就空间而言,有东则必有西,有南则必有北;有上则必有下,有高则必有低;有方则必有圆,有长则必有短。就时间而言,有过去则必有现在、未来;有白天则必有黑夜;有寒冷则必有热天。就人事而言,有苦乐、喜怒、爱憎、是非、善恶、邪正等等。我们所处的世间,没有什么不是相对的,也没有不矛盾之处。人的身心也是一样。矛盾既是相对而有,也就能相反而成。身心清静,不踫到矛盾,就能凭着良心的指导而进行调和。而调和这种矛盾的最佳方法或者称之为静态运动,也就是静坐。

现实社会的生态环境,充满着严重的污染,因此而百病丛生。人们的疾病,可以分为身病和心病,除了身体因四大(地、水、火、风)不调而产生的疾病之外,凡贪、嗔、痴、疑、慢五毒等不正常的思想,都称之为心病。而现在医学界很多的学者都认为,一般人都是注重身病而忽视心病,其病因与贪欲、嗔心一起,就会痴迷,想不开,放不下,而使心荡气促,胆惊而肝火旺,六脉受到震动,五脏沸腾,因而气血耗损,身心不自觉地受到极大的伤害,外界的风寒湿热也乘虚而入,小小的伤风感冒,有时也会引发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各种医药只能医治病身于一时,而心病的病根仍在,随时皆有旧病复发之危险。在现今的社会,商海波涛汹涌澎湃,钻营于名利场中,纵欲而忘身,妄想而伤心,往往使人神志涣散,气血失去调和,身体日渐羸弱,乃至百病缠身。据医学家介绍,人们精神好的时候,体内酶和乙酰胆碱这类有益的激素分泌会增多,有利于身心的健康,能把血液的流量以及神经细胞的兴奋调整到最佳状态。相反,郁闷忧伤,贪、嗔、痴、疑、慢俱生,就会使这类有益的激素的分泌紊乱,甚至消失,造成内脏器官功能失调,而导发冠心病及高血压、低血压、高血糖等病。所以自古以来有修养的人,身心清静,疾病少。身心的矛盾是能靠禅修静坐进行调和的,只要每天抽出30-60分钟的时间分早、午、晚三次或者早、晚两次进行静坐,使身心得到调息,必可达到健康少病的效果。所以禅修静坐是一种基本修养法。

(第二节 禅修静坐与生理心理的关系)

禅修静坐能影响人的全部生理与心理。人体的构造非常复杂精妙,尤其是大脑。大脑皮层统辖全身内在与外在环境而进行一种高级神经活动。人类的心理与生理,也就是精神与肉体不是毫不相关的,而是一个有秩序的统一体,不能分离。

我们对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要兼顾,因为心理能影响生理。例如,人做了亏心事,有面红耳赤的反应;踫到意外的惊恐,脸会变得青白,这就是情绪影响到生理。心情愉快舒畅,五官的见闻感觉随之而显得优美。我国的民间俗话“情人眼里出西施”便是最佳的论证。人在兴奋之际,举杯高歌,食欲也能自然增进。郁闷苦脑时,佳肴美味都索然无味。王羲之的曲水流觞,范仲淹的把酒临风,曹孟德的对酒当歌……都是心理影响肠胃的最佳写照。每当愤怒、嫉妒、嗔恨、失望等情绪产生,血液及各部组织就会产生毒素,可见心理的力量足以支配生理的肉体。妄念一生一灭,没有停止的时候,不仅心理不得安宁,并且影响到身体。因此,要使精神宁静,身心才容易达到一致。但人的妄念往往是难以控制的,而禅修静坐则是控制妄念的最佳办法,古人所说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就是此意。但是,人的内脏器官由大脑控制,生理学上称之为“不随意肌”。当我们睡眠时,虽然全身静止,但它的作用并未停止。一般说来不能以自己的心意左右它,当其阻滞而生病时,往往来不及预防。而禅修静坐是内修静态运动的最佳方法,当到达一定的境地,确有不可思议的功效。

人体生命的维持,一方面从食物中摄取营养和空气中吸取氧气,供给体内各器官的需要;一方面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尿、粪及汗等废物排泄体外,这就是“新陈代谢”。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一分钟也没有停止过,所谓“天行健,自强不息”。新陈代谢是一切有生命物体所共有的特性,是生物与非生物的重要区别所在。有的佛教经典说“顽石”也能禅修静坐而成就果位,恐怕是一种“不了义”的譬喻,释迦牟尼所指“众生”为“有情”,是对有情识的动物而言,新陈代谢是有情识生命的基本特征和最基本的生理活动。

新陈代谢主要依靠心脏、血管、淋巴等循环器官,不停地将血液循环到全身,血液是人生活的根源。人的呼吸正常,血液运行没有阻滞,身体便能健康,若受阻滞,各种器官就会生病。血液所以能够用周流全身,是靠心脏和血管的舒张及收缩性,但必须在中枢神经(特别是大脑皮层)总的领导之下。巴甫洛夫说:“从脉脊髓传至心脏与血管的神经,一为兴奋性,一为抑制性,前者令心动加速,血管口径缩小;后者令心动变弱变慢,血管口径驰张,这两种作用维持着一定的交互关系,使血液循环系统的活动能够得到调节。”人们全身的血量,一半积储在腹部,由于腹力不充实,而多发生瘀血,因而使其他各部失去调和。禅修静坐者把全身重心安定在小腹,而使小腹肌肉富有弹力,就能逼出局部瘀血,返归心脏,并使内脏的感觉渐渐灵敏。偶尔有失调,就可以预先知道。血液循环十分通畅,自然就不易生病。

呼吸对于人的生存也是十分重要的。释迦牟尼说:“人的生命在于呼吸之间。”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人的生命寄托在此,一口气上不来,便会死亡。人们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肠胃好比机器的锅炉,食物的消化好比锅炉的燃烧。燃烧需要氧气,燃烧后必产生二氧化碳,而氧化过程所需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大气并要回到空气中,这种气体的交换过程就是呼吸。氧气吸入时,先到肺部,由肺部转到心脏,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依动脉血管的输运而分布于身体各部,以供细胞的利用。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排除,就循相反的路径,由静脉血管的输运回到心脏,由肺而达口或鼻,向外呼出。气体出入肺脏,主要依靠胸部肌肉膈肌的运动,心脏一跳一停,呼吸的一出一入,全由中枢神经的指挥而使气体出入平衡。呼吸不正常,就不能发挥吸收氧气和吐出二氧化碳的作用。禅修静坐使呼吸得到调和,借呼吸的功能,使膈膜上下动作,腹壁因此而紧凑。这样腹部之瘀血就能顺利返归心脏,再由心脏流出鲜血输送到全身,心脏跳动循序有力,血液循环良好,新陈代谢圆满,疾病便不易发生。所以说,祛病延年,不要迷信于补品,而可在禅修静坐中觅求,千万不要沉醉于物质的过分享受之中。

(第三节 禅修静坐前的准备)

同类推荐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人我国。
  •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讲话

    《六祖坛经》原典凡两万余字,以禅宗六祖惠能的生平活动为序,述其形迹、说法及与弟子的机锋对答,共分十品。主旨在宣称人皆白性清净、本有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主张自悟自修、无念无住;力倡顿悟说。是禅宗最主要的思想依据;对人们对佛学的诸多困惑予以坚定明确的开释。
  • 妙语微言

    妙语微言

    太桥旦增堪布自幼年出家,深喑佛法之道,在多年学习和修行过程中,悟出人生在世的许多道理。本书是作者长时间的心血积累,从人生观、幸福观、金钱名利观、世界观、环境保护、佛教的真谛等等方面阐述了佛教的精髓。将为繁忙聒噪的都市生活,贡献一丝清凉的幽香之气。
  • 红尘禅影壹

    红尘禅影壹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苦才是人生

    苦才是人生

    人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这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热门推荐
  • 我的总裁未婚妻

    我的总裁未婚妻

    刚刚毕业的曾雨找工作数月都没着落,女朋友也因此离开了他。无奈之下,他通过曾经的“情敌”介绍,到了一家酒店上班。本想平平静静地生活,却无意中遇见了命中的她——酒店总裁孪弋的未婚妻伊燕。当白富美遇到穷屌丝后上演了一幕幕啼笑皆非的爱情逆袭故事……
  • 暧昧高手

    暧昧高手

    初入云城,谭菊秋很想低调做人,无奈各路美女纷沓而至。高傲冷艳的美女总裁,霸道强势的女神保镖,清纯丽人的美女教师……“最后强调一遍,哥只谈人生,不开后宫!”
  • 感谢你让我遇见你

    感谢你让我遇见你

    “你给我听好了,赵奕周!下半辈子,你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滴嘟滴嘟……(救护车)当那个女孩被送走了后,他彻底崩溃了。从此以后,他,商业之王,她,不知去向,以后再无瓜葛。可是,那一天,她又奇迹般的出现在他的眼前,一切看似都那么巧合。赵奕周想重新在一起,然而,她,失忆了……
  • 暗言师

    暗言师

    诸神已殁,万物当休,但这片镜花水月仍旧完美无瑕。破碎的,散落的,狰狞的,模糊的,嘶吼的,静默的。真或假,死或生,贤人或是恶魔。一念之间,一镜之隔。
  • 都市兽宠行

    都市兽宠行

    搞笑的动物大联盟,没完结全免费大家看着乐呵乐呵吧,里面的动物全都萌萌哒。
  • 绑架总裁作嫁妆

    绑架总裁作嫁妆

    替人要债,却把那个天不敢惹地不敢怒的卓五爷给错绑了回来!风水轮流转,犯蠢毁一生,这新公司的大BOSS怎么越看越眼熟,“乔小姐真健忘,刚刚被你睡过的男人就不记得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当初她加注在他身上的,这个睚眦必报的男人誓要千倍百倍的讨回来!
  • 宙石

    宙石

    一年时间能改变什么,石羽告诉你,只需一年,他就能改变全世界!重生,却仅仅只有一年!石羽走出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
  • 重生影后:当顶级明星嫁痴情股神

    重生影后:当顶级明星嫁痴情股神

    先痛失影后,再遇车祸身亡,前国际影后重生后变成了籍籍无名的娱乐圈小虾米,且看小虾米如何凭着过硬的演技和缜密的心思在声色犬马的娱乐圈里闯荡,重新爬上影后宝座,将痴情而神秘的总裁收入囊中。
  • 蓦然之间

    蓦然之间

    失败的婚姻,把她逼入死角。雨夜里,她握紧拳头,“江婷婷,你没有亲人可以依靠,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加油!”七年前,阴差阳错,他错过了她。七年后,他再次遇到了她,这一次,他不会再放手。他紧紧抱着她,“这一次,你逃不掉的。”
  • 快园道古

    快园道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