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72100000012

第12章 十、“她只认得孔字”

沈雁冰这次陪同母亲沪宁两地游览和送弟弟德济赴南京就学,用了两个星期的假。回编译所上班后得知,他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编译所对他有了新的安排。

编译所内有一个编辑《教育杂志》、《学生杂志》、《少年杂志》的部门,由商务一个老资格的编译朱元善负责。朱元善是海盐人,与张元济有点远亲的关系,商务印书馆开办不久他就进入商务工作了。此人在刊物经营方面颇为精明。譬如,《学生杂志》许多栏目中的作品都出自在校学生的投稿,他要求投稿用真实姓名,标明投稿人所在学校、年级以及属于何省何县等资料,来稿一经刊出,所有资料全部附在文后。这样一来,学校、教师、学生均以为荣,皆大欢喜,都会因为脸上有光彩而四处夸耀、宣传,无形中成了《学生杂志》的义务推销员。同时,所用学生投稿并不付现金稿酬,而是根据稿酬数目大小,赠以面值不等的商务印书馆的书券,凭此书券可随时购买商务出版的书。这等于为商务书籍的发行又开了一条销路。为此,朱元善很受老板器重,一人兼做了这三个刊物的主编。但是他手下没有助编,朱元善本人也并不善于处理稿件,所以他向高梦旦提出要沈雁冰做他的助手。

孙毓修现在很看重沈雁冰的学识和能力,并不愿意放手,便借口还要沈雁冰编辑《中国寓言》的“续编”,不肯放行。最后,高梦旦做出一个折衷的决定:沈雁冰同时为两个部门工作,半天审阅《学生杂志》的来稿,半天编辑《中国寓言》的“续编”。

《中国寓言》的“续编”此后实际上并没有做起来,沈雁冰在孙毓修那里的一半工作时间,是协助孙用白话文改写了一批童话。那时,胡适已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运动,他们便从外国童话和中国古代传奇故事中选取了一些有趣的故事,陆陆续续编写,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童话第一集》中。

另一半的工作时间,沈雁冰主要为《学生杂志》审阅处理学生投稿。这个杂志是以中学生为对象,内容五花八门,像科学知识、数学难题解答、健身武术、国内外每月大事记、中英文对照的小文章、诗词散文等,主要为中学生提供课外知识。学生投稿大多是些游记、诗词,用文言写成,沈雁冰处理起来驾轻就熟,也花费不了多少精力。不过,为《学生杂志》做编辑工作,在沈雁冰的文字生涯中倒是开创了几个“第一”。其一,这是沈雁冰做刊物编辑工作的开始。其二,他在报刊上发表的第一篇译作《三百年后孵化之卵》,即是刊登在1917年正月号的《学生杂志》上,这还是在朱元善把他网罗在麾下之前的事。这第三个“第一”,是沈雁冰称之为自己撰写的第一篇论文,题目叫作《学生与社会》。

朱元善这个人作为刊物主编,而且是三个刊物的主编,大概得算是不学无术,至少是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不过他头脑灵活,善于观察时代的风向,而且勇于趋时。为了从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杂志上寻找编刊物用的材料,他订了一些报刊,其中就有陈独秀编的《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于1917年改名为《新青年》,陆续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等文章,成为文学革命、新文学运动的始作俑者。朱元善看到这些文章后,敏感到时代变化的某种趋向,也打算在《学生杂志》上试一试改革。事实上,他是商务印书馆几个主编杂志的人中对舆论动向最敏感的人,这是他的长处。他认为改革应该先从社论开始,于是便请已调至他手下的沈雁冰,写一篇不同于以往《学生杂志》社论内容的短文,作为社论。

沈雁冰凭着一股书生意气,借“学生与社会”为题,对2000多年以来的封建社会治学思想大发了一通议论。朱元善甚为满意,以为可以使《学生杂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将其作为《学生杂志》1917年最后一期的社论。同时他又请沈雁冰再写一篇,作为1918年元月号的社论,题目定作《一九一八年之学生》。

在这篇社论中,沈雁冰议论了一通时政,然后对中学生们提出了三点希望:“革新思想”、“创造文明”、“奋斗主义”。他把“革新思想”列在三点之首,说明了他所希望的重点所在。“何谓革新思想?即力排有生以来所熏染于脑海中之旧习惯、旧思想,而一一革新之,以为吸收新知新学之备。”沈雁冰以“个性之解放”、“人格之独立”的新思想,抨击旧学校教育出来的所谓人才“类多半旧不新之人”;旧的道德意识教人“以退让为美德,守拙为知命”;疾呼“扫除旧渣滓”,“抱定人定胜天之旨,而以我力为万能”,振臂而起,奋力创造新的文明。

虽说沈雁冰此时的思想意识还只是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但这篇社论的内容还是紧随《新青年》的步伐,充满革新精神的。

然而,也就是在沈雁冰用笔奋力向青年学生们疾呼的同时,他自己却又不能不面对类似“以退让为美德,守拙为知命”的尴尬处境:

一年前由他和母亲商定的办喜事的日子临近了。

心态下,确认了对这件人生大事的安排。一年的时间也的确不算长,按说这种平静的心态不会发生多么大的变化,但是,在中国近现代两个历史时期之交的这一年——1917年初到1918年初,却无论如何不能视之为人生匆匆而过的一年。

这一年中间,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渐成大势,远在欧洲轰响的“十月革命”的礼炮,送来了“在欧洲徘徊”的“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共产党宣言》)。许多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在此期间,都经受了一个思想上的冲击、洗礼,沈雁冰自然也在其中,这从他为《学生杂志》撰写的两篇社论里即可以看出。所以,当这件“喜事”来临之际,他原有的平静的心态,应该多少有些不平静了。

遗憾的是,人们已经只能揣测,却无从证实这一点,因为“婚事按预定计划,于1918年春节后进行”了。

关于婚礼的场面和经过,沈雁冰在晚年自述《我走过的道路》中用平静的笔调、平静的叙述这样写着:

新婚之夕,闹新房的都是三家女客。一家是我的表嫂(即陈蕴玉之妻)带着她的五六岁的女儿智英。一家是二婶的侄儿谭谷生的妻。又一家是新市镇黄家的表嫂,她是我的二姑母的儿媳。

二姑母三十多岁出嫁,男家是新市镇黄家,开设纸行,与四叔祖现在的续弦黄夫人是同族。这三家女客中,陈家表嫂最美丽,当时闹新房的三家女客和新娘子说说笑笑,新娘子并不拘束。黄家表嫂问智英,这房中谁最美丽,智英指新娘子,说她最美。新娘子笑道:

“智英聪明,她见我穿红挂绿,就说我美丽,其实是她的妈妈最美。”大家都笑了。此时我母亲进新房去,看见新娘子不拘束,很高兴。母亲下楼来对我说:孔家长辈守旧,这个新娘子人倒灵活,教她识字读书,大概她会高兴受教的。

书中记述婚礼仪式当日情景的文字,只有这短短几百字的一段,而且只是傍晚宾客闹新房的一个场景。来闹新房的,似乎也不应该只有女宾,或者因为事隔半个多世纪,沈雁冰已经忘却了婚礼上喜庆欢愉的场景。不然的话,只能说作为人生一大喜事的这个仪式,并没有给他留下什么愉快、难忘的记忆。

有一个细节,也许可以让人们体味到沈雁冰当时的心境。

那是到了第二天,婆婆考问新娘子,才知道她只认得孔字,还有一到十的数目字。新媳妇知道夫君是曾在北京读过书的,问婆婆道:

“北京离乌镇远呢,还是上海离乌镇远?”

陈爱珠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孔家竟如此闭塞,儿媳这个问题想必在自己家里也曾问过谁,孔家难道连北京都不知道吗!但到底因为儿媳是才过门的新娘子,作婆婆的也不好多说,只是对她叹息道:“自从我们两家订下你们二人这桩亲事后,德鸿的父亲就多次让媒人捎话给你的父母,要求他们让你读书,德鸿父亲去世后,我也请媒人转告了这个意思,看来他们没有把这当回事。”

身为婆婆的陈爱珠了解到新儿媳全然是一个文盲的状况,尚且大为吃惊;那么身为新郎的沈雁冰,面对此情此境,该是何等样的心情呢?

更耐人寻味的是,新娘子的情况是婆婆第二天打问来的,那洞房花烛之夜,莫非新郎、新娘一夜无话?如若不是,只能理解为沈雁冰实在不愿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将这一情节记忆下来,而是借了母亲与新娘子问话,留作一段历史的叙述。个中苦涩,全在不言之中了。

不管心理是怎样一种感受,心情有多大的落差,沈雁冰至此为止,平静一如既往地接受了属于他的女人、婚姻、家庭,但有一样他没有——两情相悦的爱恋,至少目前没有。

其实与沈雁冰同一时代的青年,还有许多人也是由父母包办结婚组成家庭的。他们在当时的感受,也许确实没有我们用现在的感受去审视历史时那样沉重,那样难以忍受。但不同性格、经历的人,显然也会表现出很大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反应。并且这种反应所包含的性格上的因素,势必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乃至成为塑造这个青年人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譬如几年之后因一场笔墨官司而与沈雁冰相识的郭沫若,在婚姻问题上同样经历过这样一幕“时代喜剧”的场景,对比他与沈雁冰的不同表现,是可以发人深思的。

郭沫若年长沈雁冰四岁,结婚还要早几年,是在1912年。他的婚事也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定。郭沫若对此虽不满意,但为体谅母亲一番苦心,同时听说订婚女子人品好,是天足,又在读书,便心存希望于将来可以教她读书,慢慢地发生爱情。于是他在亲事议定之后呈现出这样一副心态:“就这样要说是绝望说不上绝望,要说是称心也说不上称心。心机像突然取去了称盘座的天平,两个称盘只是空空地动摇。动摇了一会之后自然又归于平静了。”

这与沈雁冰那种平静的心态,大约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婚礼当天,新娘子一下花轿,郭沫若就看见一双“三寸金莲”,心里不由得喊了一声“啊,糟糕!”及至进入洞房,揭开新娘子的盖头。郭沫若觉得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他马上想起四川俗语里说的:“隔着口袋买猫儿,交订要白的,拿回家来才是黑的。”所以,他后来给自己关于这段人生的自传所起的题目就叫作“黑猫”。

其实新娘子的相貌并非郭沫若当时感觉的那么丑,(无论当时见过新娘的人,还是这位新娘许多年以后的照片,似乎都能证实这一点)实在是因为新郎主观上已经对这桩婚事产生了逆反的心理,故而会以情绪化的偏激的目光注视婚礼上的一切。而婚前心理上的平静,只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或者如郭沫若自己所说的,是“机会主义的误人”——让他后悔不迭的妥协。“我的一生如果有应该要忏悔的事,这要算是最重大的一件。我始终诅咒我这项机会主义的误人。”“机会主义的必然结果便是随遇而安,得过且过。两千年来中国人便困顿在这两重的软禁之下,不是把所有的民族的菁华,或者是人性的菁华都消磨殆尽了吗?”

尽管郭沫若仍然敷衍着完成了结婚的一切仪式,包括第二天的“回门”,在婚后的第五天,他便在实际上永远告别了这个女人和这个家,自己埋葬了这个婚姻。

如果单纯作为一种历史上个人行为的“个案”来比较、评价沈雁冰与郭沫若对于父母包办的婚姻,各自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心态和所采取的不同处置方式,人们很难用“是”与“非”、“好”与“坏”这样的价值标准予以衡量,因为处在一个新旧历史转换时期的社会,每一种存在,似乎都能找到它存在着的某种合理性。只有将它们置放于一个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下,才能辨别其优劣,劣者终归会被淘汰、消亡。

但是沈雁冰对待婚事的这种态度,对于他此后的人生之路所发生的影响,或者所寓示的某种象征,其实是不言而喻的。时间将一点一点地演示出来。

同类推荐
  • 李安哲学

    李安哲学

    本书运用东西方两种不同哲学传统评析李安导演作品。图书第一部分聚焦李安导演的华语影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道、儒及佛教哲学主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其导演的英语影片中所体现的西方哲学思想主题:然而,全书的终极目标在于探索李安糅合这两种文化、架构中西文化沟通桥梁(即为表现电影主旨内容,策略性的汲取中西文化思想)的电影导演哲学。
  • 莫扎特

    莫扎特

    本书主要以莫扎特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音乐神童、欧洲之旅、天才少年、热血青年、定居首都、英年早逝等内容。
  •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

    《数码人生》将我拉回到了在甘肃省电子计算机办公室工作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小南在兰州电力修造厂CAD室为他们厂的除尘器设计与绘图开发软件,由于成绩突出,通过了省电力局的验收,并进行了软件登记,被电力部评为五小成果省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能源部信息化工程研讨会和甘肃省第一届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在他们厂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的CAD工作。继而,甘肃省成立了CAD/CAM协会,担任副秘书长的小南成了我工作的左膀右臂。本书是兰州南特数码科技集团总裁南振岐的个人传记。
  •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是从稻盛和夫的童年时光开始追忆,讲述了这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领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走向全球著名企业家的全过程。
  • 乾隆传

    乾隆传

    留下江南的风流韵事,早已传得人尽皆知。与他的祖上不同的是,大清皇位传到乾隆手里后可谓已经根深蒂固,于是他在圣裁之余,开始了享受人生。他不止留情后宫,更留恋市井,乾隆就像是一只困在笼中的凤凰,时刻都想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本书在书写乾隆皇帝治国安邦之余,适当地加入了联想,使得这个皇帝不仅权倾朝野,同时也走访民间。
热门推荐
  • 爱我别放手

    爱我别放手

    她是落魄的千金他是豪门公子从相知到相爱,到最后却因身份悬殊不得不分开。2年后,她再次出现可身边却出现了另一个男人身份也不同,且看落魄千金与豪门公子的故事..........
  • 谁是我的妖

    谁是我的妖

    (一个遥远的国度,曾经动乱不安,民不聊生,在一场大战中,一个妖牺牲自己,换来了国家的安宁,从此妖一族掌握了国家大权)几万年后,妖界内乱,本应是妖王的他被迫带领手下逃到边境,他发誓要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但是他遇到了她,她是新妖王的妹妹,本应水火不容的他们却相爱了,爱情与仇恨,他,到底该如何选择。。。。。。。
  • TFBOYS之转角却遇到你

    TFBOYS之转角却遇到你

    青春,或许可以如糖果般甜蜜,但一不小心,错爱上了一个人,也能把本应甜蜜的爱情变得苦涩
  • 北斗帝尊

    北斗帝尊

    他是万古不灭的帝尊,所到之处,必有七尊大日跟随。他是无数位面的宠儿,所有世界,都对他敞开大门。他是世界树的同生体,所有法则,都认可他的存在。他提着一把黑色的杀猪刀,从人间界走出,证道万古。
  • 界宇传奇

    界宇传奇

    琼华界身份尊贵的天才少年重生到地球,由此揭开一段关于数个界位间的尘封往事,成为无数年以来的一段传奇。
  • 胃脘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胃脘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书包括:胃脘部的脏器结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胆道蛔虫病;胆囊炎、胆石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内容。
  • 楚之漠

    楚之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楚漠说:如果有来世,我要生在平常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极度末世

    极度末世

    丧尸有多可怕,异能有多强大,宅男如何踏上与丧尸奋战的路,超能力与丧尸到底又有什么关系,而这场丧尸危机究竟是阴谋还是世界末日的到来,一切尽在《极度末世》
  • 丹青情

    丹青情

    文善恒与竹玲是同一美院的学生,两人都被对方的才华吸引着,奈何情深缘浅,在方永新的陷害下,文善恒被开除出美院,从此过上了另一段生活,还好天可见怜,文善恒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己,并不嫌弃自己所爱之人是个精神病人……
  • 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杨家将

    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杨家将

    该书记叙的是北宋杨家将抗击辽邦入侵的传奇故事。此书从宋太祖平定北汉写起,演述杨业归宋和以他为首的杨门将士在与辽作战中出生入死:杨业遭奸臣陷害、作战失利后的壮烈牺牲,杨六郞继承父志的不屈不挠,杨宗保、穆桂英的威震敌胆,焦赞、孟良的忠勇无畏,以及后来十二寡妇征西等,故事流传很广,向为读者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