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79100000008

第8章 辑二 无事咬菜根(3)

“钱有多少之分,善无大小之别。”做好事,并非都得像富翁那样拿成堆的钱往外捐。善在人心,而不在外物,当老弱病残跌倒在地时,你伸手搀扶一把;当别人伤心落泪时,你说句暖人心的话……这都是善,一点一滴都可以是善。

§§§第十二节 只要有善心,人人都是菩萨

老祖宗说话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

译文:如果人人心中都有一颗慈悲为怀的心,那菩萨和屠夫、刽子手也没什么区别。

过来人的故事

大明万历年间,在江西饶州府(现在的鄱阳)官驿前街,住着一位先生,名叫童斯文,人如其名,斯文儒雅,人们都很看得起他;街上还住着一个杀猪的,名叫朱一刀,性格粗鲁,不太受大家欢迎。

童斯文一看朱一刀就来气,长得跟夜叉似的,满脸横肉,还那么凶狠。朱一刀一见童斯文也恼火,一天到晚,酸文假醋,把自己看得比国家领导还重,其实啥本事没有!两人一见面,就都把脸撇向一边,谁也不搭理谁。

日子就这么过着,这两个本来不对眼的人,因一件突发的事走到了一起。

有一天,北京方面派了锦衣卫到饶州活动。这帮家伙走到官驿前街的时候,恰好看见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一行人马上就把姑娘给围了起来,淫言秽语,动手动脚。

人家黄花大闺女,哪见过这个阵势,马上吓得哗哗流眼泪。这时,童斯文恰好从私塾教书回来,而朱一刀恰好卖肉回来。一见这种情况,童斯文拿起书,朱一刀抄起剔骨尖刀,就不约而同地往事发现场奔过来。

其中一个锦衣卫,飞起一脚对着童斯文踢去,童先生马上趴在了地上,手中的《论语》书也掉进了街边的河里。关键时刻还得要看杀猪的,朱一刀手拿尖刀大喝一声:你们这帮畜生,欺负女人和书生算什么好汉,有本事朝老子来!

特务们威胁说:“我们可是首都来的锦衣卫,你就不怕我们废了你?”

朱一刀高声骂:“管你是金衣卫还是鸟衣卫,老子看不惯就得揍他。”说完,拿着尖刀左刺右捅,几个人都难近他的身。

说句实在话,朱一刀再厉害,一个人还是对付不了特务们的。正在他感到有点吃紧时,童斯文带着一帮乡亲们赶了过来。这时,一个特务对带头大哥说:“大哥,我看算了吧!耽误了正事,咱们可吃罪不起!”于是,这帮特务边嚷嚷“你们等着瞧”边溜了。

见狗腿子们走了,朱一刀赶忙过去把姑娘扶了起来。姑娘连忙向朱屠夫行礼道谢,朱一刀说:“姑娘,你得好好感谢一下童斯文,他瘦胳膊瘦腿的,能这么拼命,实在是个好人!”而一旁的童斯文,赶忙说自己没帮多大忙,还是朱一刀功劳大。正当两人争执不下时,大伙说,你们俩一文一武,都有功劳,都是好人!于是,童斯文和朱一刀相视一笑,从前的不快烟消云散。

从童斯文和朱一刀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人只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都是菩萨。

点|睛|智|慧

禅宗强调,人只要有一颗慈悲为怀的心,不管你是得道高僧,还是屠夫、刽子手,都可以成为菩萨。他们认为出不出家,或者你干哪行,那只是一个形式而已,信佛成菩萨,最主要的还是一颗心要真诚善良。同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人也不能只看表面,而要看内心。

§§§第十三节 真善良不分贫富时

老祖宗说话

贫士肯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

译文:自己处在艰难困苦中,却还能帮别人,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过来人的故事

唐朝时,在现在的四川地区有一位姓李的书生,家境殷实,富甲一方。李生为人慷慨,经常接济穷苦人。可老百姓却议论说:“他这是沽名钓誉,并不是真的心善大方。”李生听后,微微一笑,不以为意。

天有不测风云,没过一两年,李生的父母相继过世。因李生好读书,不懂生计,为人又慷慨大方,不久,家里的财产就所剩无几。为了求得一条生路,他准备沿长江东下,到江南去。旅途中,有他的一位家乡好友刘生做伴。

顺流而下的水路好走,不久他们就来到了江南的太湖。两人乘一叶扁舟,漂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之上,好不惬意。可突然,刘生捂住胸口,脸色苍白,身冒虚汗,连呼难受。李生急忙掉转船头上岸。

到客栈后,李生请医师,熬中药,衣不解带日夜守候在刘生的身边。可一个月过后,刘生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刘生紧握着李生的手,他说:“我今生今世虽然功不成、名不就,只是在这个世界匆匆走了一遭,但能遇到你这样的朋友,我死而无憾……希望君能成大事……保重……保重……”说完,眼一闭,就离开了这熙熙攘攘的尘世。李生抱住刘生放声大哭,伤心欲绝,哭到最后,直吐鲜血。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的李生,因给刘生治病,囊中已经是空空如也。但他想,再困难,也要让刘生魂归故里。于是,他东奔西走,最后跟一个将要回蜀地的商人说好,他和刘生的尸骨搭商人的船回蜀,但李生在旅途中必须给他们当船夫,而且回到蜀地后,李生必须将祖宅给商人,以抵旅费。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行程,一行人终于回到了巴蜀。此时的李生,衣衫褴褛,满脸沧桑。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把唯一的家产祖宅给了商人。然后,把刘生的尸骨运到刘生的家乡,亲自埋葬了刘生。

远近一带的老百姓听说这个事后,都纷纷感叹:“以前是我们错看李生啦,家道中落还能这么讲义气,实在是一个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好后生!”从此以后,大家都纷纷帮助李生。

上苍不负好心人,李生最后考中了进士,当上了朝廷的大臣。

点|睛|智|慧

富人、达人,抑或是人处境优越的时候,帮助人比较容易,因为这时有钱,发发善心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存。但穷人、贫士,或是人处于艰难困苦中的时候,遇见了比自己还困难的人,还能伸出援手,那就更是难得,这种善良更加真诚,更加可敬。一个人,不能老想着等自己有了千万家财的时候再去做善事,善心不能等,有几分热就用几分。

§§§第十四节 推人一把不如拉人一把

老祖宗说话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译文:对待道德品行不好的小人,严厉批评并不难,难的是从内心去宽容、理解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人,恭敬不难,难的是真正以礼相待。

过来人的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年,天公不作美,风不调、雨不顺,全国各地都闹起了大饥荒。

退休在家的前任县太爷陈实,有天晚上正在家里思考国家闹饥荒的事。真是灾荒年、小偷多,就在陈老太爷在卧室忧心忡忡的时候,一个小偷已爬上了他卧室的屋梁。老人家年纪虽大,但耳不聋眼不花,可精明着呢。小偷的一举一动尽在他的察觉之中。老人家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先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好,然后把他的儿子和孙子叫到面前,板起脸说道:“人不能不努力上进。社会上那些品德败坏的人,未必一生来就是坏的,只不过是沾染了坏习惯或迫于生活的压力,才走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像现在躲在我们屋梁上的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老先生这番话说得那个漂亮,硬是把“小偷”说成了“君子”。梁上的那位小偷,听了这么一段精彩的演讲,也是一惊,人家都称自己君子了,还能赖着不下来?他赶忙跳到地上,不停地向陈老太爷磕头谢罪。

老先生非常和蔼地对小偷说:“我看你的模样,也不像个坏人,还是好好改改自己的坏习惯,重新做个好人吧!我猜你干这种事情,也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接着他吩咐家人拿出两匹绢,送给这位表示悔过的“梁上君子”。

这件事传开后,十里八乡,那些有盗窃行为的人都受到陈老先生的深明大义的感化,从此盗窃的事越来越少。

点|睛|智|慧

把小人痛骂一顿那不是目的,能达到使小人从善的效果那才是根本。因为谁也不会从小立志就做小人,每个小人都有他的难言之痛。不分青红皂白一通怒骂,只会让小人在歧途上越走越远。尤其是在人只犯了一些小错的时候,是耐心地劝解、教育,还是粗暴地批评、鄙视,效果可能会截然相反。这就是推人一把不如拉人一把的道理。

§§§第十五节 做人要表里如一

老祖宗说话

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如临大敌,处密室若处通衢。

译文:一个真正的君子,他的品德是始终如一的。不管是小事还是大事,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他都会坚持自己的原则。

过来人的故事

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当官的人多,当大官的人也多,但像汉武帝时期的石奋那样的大官不多。他几十年如一日,黑天白昼,一言一行,从不逾矩。

钢铁是在烈火中炼成的,君子是在暴风骤雨中铸就的。石奋打小就是一个苦孩子,父亲很早就去世,母亲倒是在身边,但是个瞎子,他唯有与姐姐相依为命。

秦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推翻了秦朝以后,刘项又打将起来,在刘邦向东去攻打项羽的时候,当地十五岁的少年基层干部石奋(《汉书》记载:“时奋年十五,为小吏。”)有幸在刘邦身旁服侍,人与人之间有时候真的是一种缘分,一向大大咧咧、洒脱不羁的刘邦,却喜欢上这个恭恭敬敬、有点拘谨害羞的少年,就此把石奋给收编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汉文帝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变了,唯一没变的是石奋的恭敬和谨慎。正是由于他一以贯之的忠诚和厚道,众人一致推选他为太子的老师(太子太傅),等到汉景帝即位的时候,他又升为九卿(为西汉高官的统称)。然而因为他太有正气,汉景帝受不了,就把他平调去外地做官。

一个人正气凛然得让皇帝都招架不住,诸位就会想那这个人是不是装的。这还真冤枉了我们的石老先生,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君子。他不但在朝堂是这样,回到家里也是来不得半点含糊。晚年,石奋退休在家,子孙凡当官的哪怕官再小,他都要按朝廷礼仪来接见。

子孙如果做了错事,老人家也不骂不闹,到了饭点,往桌上一坐,板着个脸就是不端碗。这可把兄弟几个急坏了,你埋怨我,我埋怨你,最后还是请了家族长老带着犯了错的人,脱了上身,赌咒发愿说永不再犯,老人家这才往嘴里扒拉饭菜。

古时候,巷口都有下马石,意思是马车到这里就不能再往前进了。但有一次,老石家的小儿子石庆因为醉了,到了巷里也没下车,石老先生看见了,就责怪这孩子显摆,对街坊邻居不尊重,从此以后儿子们下班回家,到了巷口就小步快走。

皇上如果往老石家送饭菜,老人家肯定是先叩头然后趴着把东西吃完,就好像皇上在身边一样。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最后,连他们家的佣人都一个个彬彬有礼、小心谨慎。

正因为石奋营造的良好家风,他的四个儿子全成了俸禄二千石的高官,再加上他的两千石,恰好是一万石,因此当时的人称他为“万石君”。石奋死后,子孙为高官者也比比皆是。

点|睛|智|慧

真正高尚的人,他的品质就如钻石一样是通体晶莹的、是永恒的。虽然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做到这样,但我们应要求自己人前人后都一个样,不能人前表演做君子,人后琢磨做小人。

§§§第十六节 和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老祖宗说话

交友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

译文:和人交往,与其最后闹得不痛快,不如开始的时候大家交往慎重点。

过来人的故事

在魏晋南北朝时,南齐有一位姓李的官员,他与一位姓顾的官员关系非同寻常,是金兰之交。两人同在建康(今南京),李姓官员为京官,顾姓官员为建康县令,但级别差不多。李顾二位和衷共济,不分你我,谁有困难,另一方都会竭尽全力相助,并立下“此生不渝,生死与共”的誓言。

后来,李姓官员因政绩突出,连升三级,当了朝廷的大官。这下,他就和姓顾的好友拉开了距离。时间一久,就有点开始瞧不起自己以前的朋友。好友的变化,姓顾的官员看在眼里,心中充满了怨恨和愤怒。

有一次,李姓官员乘车在街上走。在古代,一旦有官员在街上通过,老百姓都得回避。所以,街上的百姓都纷纷闪到一边,给姓李的官员让路。但这时,从对面也来了一队人马。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顾姓官员,他正好有事也路过这里。按古代的礼法,品级低的官员应该给品级高的官员让路,但顾姓官员心里有气,就死活不给李姓官员让路。

李姓官员打着官腔对自己的“好友”说:“我的官职比你大,按照朝廷的礼仪,你应该给我让路!”顾姓官员一点也不买账,他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建康县令,是京都的父母官。在我眼中,你不过是建康的一个住户而已,有谁听过父母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

于是,两人互不相让,在大街上争吵起来,争来争去,也没有争出个青红皂白。于是,他们就准备到皇帝那去说理。

见着皇帝后,李姓官员说:“陛下,微臣身为朝廷大员,按朝廷规定,出入配以豪车华盖,随从仗剑鸣鼓开道,凡是比我品级低的官员都得给我让道。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官职比我低得多,竟然跟我抢路。陛下,你可得给我做主啊!”

顾姓官员听后,连忙反驳说:“我的官职是比他小,可建康是圣上的所在地,我是京都的长官。按规定,凡户籍是京都的,除了圣上,都在我的管辖范围之内,他也不例外。所以,我没有理由非得给他让路!”

皇帝听了两位的争论后,觉得都有道理,不能训斥任何一位。于是,便笑着说:“李卿家说得有理,顾卿家也说得没错。建康县令确实为京都长官,李卿家也确实应该享受优待。既然大家都有理,以后你们俩再碰在一起,就互相让道吧!”

从此以后,两人相见,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成了冤家对头。

点|睛|智|慧

现实生活中,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经验:与一个人交往,开始越是打得火热的,翻脸的时候的越是闹得厉害,反而是看起来淡淡的友情能够持久。

在交友这件事上,古人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无事时各过各的日子,有事时不用招呼,朋友就会赶来相助。事实上,还真是这样的朋友最靠得住,这样的友情最长久。

§§§第十七节 有时退一步就是进两步

老祖宗说话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译文:为人处世都要有让人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让人一步就有可能为日后的进步做了铺垫。待人宽容一点是福,利人是利己的前提。

过来人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周公的老祖宗古公父,和他的部落一起居住在陕西的彬县。本来这地方气候温润、土地肥沃,他们可以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不幸的是,他们旁边住着一伙“强盗”邻居——狄人(上古时期的一个少数民族)。

同类推荐
  • 哈佛学不到的153条人生经验

    哈佛学不到的153条人生经验

    本书从人生实践的得失成败中,总结出适合现代年轻人的人生经验,包括做人与处世的经验、职场竞争与谋求晋升的经验、识别人心与交良友的经验、抓住机遇与避开陷阱的经验等等。每一条人生经验都是前辈们用心血换来的金玉良言,每一条经验简约而不简单,深刻而不晦涩。
  • 家有考生--中考篇

    家有考生--中考篇

    中考年年有,但学生应该怎样复习,怎样考试,家长应该怎样推波助澜,助孩子一臂之力,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健康的体魄和敏锐的心智,将直接关系到中考的状态甚至考试成绩。本书将好的方法和技巧收集沉淀、整理归纳并梳理成文,力求使考生及家长们轻松掌握,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功效。
  • 人生别留遗憾

    人生别留遗憾

    我们常常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错误的事情。我们也常常用错误的方法,伤害了不该伤害的人。只是错过一点点,就会错过很多,只是做错一点点,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弥补……如果你的人生留下了遗憾,你应该来看看这本书,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更应该来看看这本书。
  • 一生的成功励志书——构筑目标

    一生的成功励志书——构筑目标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做人可以很艺术

    做人可以很艺术

    说到做人,老一辈的人都会说:“做人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句话到现代仍然适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与人的相处也因为时代的进步而产生了变化。做人除了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之外,还要讲究做人的艺术,做人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这门艺术,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怎么去做人。著名作家凌先有认为,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做人可以很艺术,但是这种艺术应该是真诚而非虚伪的。是善良而非邪恶,是宽容而非狭义,使谦虚而非傲慢,是高尚而非庸俗,这是对做人的艺术的最经典的解析。
热门推荐
  • 屌丝大侠

    屌丝大侠

    刘三雷是SY市普通小市民,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为了让生活过的更好便在SY市大石城公园摆了第一个用星相学算命的摊子来做兼职,由于给黑老大算命失误,逃跑的路上穿越了。。。。。。。。。。
  • 高晓松口述:与青春私奔

    高晓松口述:与青春私奔

    文艺男中年高晓松亲口讲述激情澎湃的青春年华,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高晓松亲口讲述,那些最香艳的情爱、最受老天眷顾的创作、最顶天立地的责任、最温暖的家……如今的你是否还能想起曾是同桌的你,是否还能记起睡在上铺的兄弟。在那些青春无悔的日子里,邂逅恋恋风尘。如丧的那些过往,让人回忆起一阙歌、一首诗,甚至是曾经的一霎那……
  • 度世品经卷第一

    度世品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笙歌

    末世笙歌

    【微小说——由多个人编制而成的末世文。章节不多,且看且珍惜】末世降临,时未央只身一人前来地球,只为找到五名异能者,完成拯救地球的使命!逗逼过多,丧尸很少。欢迎妹子跳坑!!!
  • 如果时光倒流,我愿陪你永久

    如果时光倒流,我愿陪你永久

    时间荏苒,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愿回到当初那美好的时光。方晴儿,一个从130斤的大胖子为爱瘦身变成了当地的校花;蓝幕辰,本是兰心高中的阳光校草,当他遇到了方晴儿之后生活与之前大大的改变了;若殇,与蓝幕辰从小定了娃娃亲,回国后与方晴儿争夺蓝慕辰;李彦,转校到了兰心高中,便与方晴儿成为了朋友,涉足于她和蓝幕辰的关系。
  • 荏苒

    荏苒

    《荏苒》内容包括那爱让我躲闪不及(自序)、游戏、时间、未来、与鬼同行、满月、1.2.3木头人、死性不改、范特西森林、你在等一列火车、傀儡,时间控、爱止于深秋边缘(后记)等等。
  • 月之奏鸣曲

    月之奏鸣曲

    这是一个讲述一些不为人知的种族之间的故事。他们为了传说中带有宇宙核辐射的巨大能量的红色冰轮(冰轮就是月亮)而产生了一场大战,其中,由血族的代理领袖掌握了战争的局势,危机一触即发……由主角与血族真正的领袖组成的小队在一路上结识了许多可以信赖的伙伴,他们正准备阻止这场阴谋,期间避免不了牺牲与无奈,经历了这些的他们终于长大了,这场故事的结局也悄然走近……
  • 重生之重回小时候

    重生之重回小时候

    一朝重生,携带随身空间回到小时候。看到了变年轻的爷爷奶奶,满脸稚气的弟弟,还没有嫁人的堂姐,和陌生又熟悉的家乡,宁子沫这一世最大的野心就是,让自己在乎的人此生幸福平安。当然宁子沫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诛之。
  • 剑尊奇遇记

    剑尊奇遇记

    天之出,辟人道。人与妖,立其中。妖称霸,人其弱。仙下凡,助清仓。沧海桑田,世间骤变。一次偶然的旅行,却隐藏着险恶的杀机。最后一搏的逃亡,却巧遇自己的前世,从而重建无比强大的传奇。在空灵星上,一个弱者。演艺着自己锐变的过程,铸造者一个强大的无法颠覆的绝世传奇。
  • 妃谋天下

    妃谋天下

    她行走江湖,拜师学艺,只为刺杀帝王,报满门之仇。不料妒妇陷害,绝了她选秀的路,长姐辱其出身,她被迫塞给邪恶郁王……仇杀不断,帝王抓捕中,她被心爱之人一刀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