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81700000022

第22章 草花折枝(1)

假如我不是如此懒散,而是一位勤奋的诗人,就将我小时候那些难以忘怀的苦难和欢乐创作成催人泪下的诗篇,供大家吟诵。

假如我不是如此愚昧,而是一位有灵性的画家,就将刻印在我心版上儿时一幕幕精彩的画面画为意境深远的图画,请大家传看。

假如我不是如此笨拙,而是一位火爆的歌手,就将盘旋在我脑海中的那些嫩稚的音符谱写成动人心弦的歌曲,给大家歌唱。

然而,非常遗憾,这些高雅的文学艺术与我无缘。懒散、笨拙而又愚昧的我,只能伸出我拙笨而无灵性的手,从陈年往事的野树林里、杂草丛中,拙笨地折取一些枝条和几枝草花,杂乱无章地放进筐里带回家来。

不过,我知道,虽然荒山秃岭长不出美艳的枝条,也生不出娇贵的花朵。但我也知道,再不美艳的枝条,再不娇贵的花朵,在清风徐徐、朝露蒙蒙的清晨,淡雅清香之气,温润柔和之津,或许总会有那么一些浸入其枝干。于是,笨拙的我便将折下来的这些枝条草花整理一下,笨拙地摆放在大家面前。

(一)

挂在学校里银杏树上那个老钟敲响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学校门前的大街上,早已黑压压地站了一大片人。我刚走进人群,队伍就出发了。

走在队伍前面可能是带队老师或者校长,因为有一团红红的光在前面亮着,那是每天夜里去栽树的时候唯一的光亮。

我扛着那把半截木柄的铁锨紧跟着前面的人慢慢朝前走。

这已经是第七天鏖战zw公路了。前几天夜战,天上还有月亮,淡淡的月光下,一群群不停地挥动铁锨的人们,在一条还看不出模样的公路两旁大干。没有人说话,没有人走动,只听见“噌噌噌”挖土的声响。

不巧,今天白天下了一场雨,月亮不见了,地上有了水,这就给夜战增加了困难。然而,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住战天斗地的英雄。“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是当时我们课文里的一句话。真提精神!

我们栽的树苗只有大手指头那么粗细。老师说那是一种新品种,叫加拿大杨,栽上就活,长得飞快,非常适合我们大跃进的大好形势。那时候,我们国家建设蒸蒸日上,日新月异,一日千里。

挖个土坑,插上树苗就栽下了一棵。可是今天的情况特殊,不仅天黑,而且雨后的地面泥泞不堪,铁锨挖不下去,挖下去就很难拔出来。一不小心,我的铁锨陷在泥里,几个同学过来帮忙,大家七手八脚费了很大的劲,才把铁锨拔了出来。可是一看铁锨头没了,小同学们断定它一定就埋在泥里。天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大家在泥里一阵乱摸,却怎么也摸不着。奇怪,刚把铁锨柄拔出来怎么就摸不到铁锨头呢?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老师提着灯笼过来帮着找。灯笼提到那儿,哪儿就有了一小片红光。红红的灯光下,只看见黑乎乎的一片烂泥,丝毫不见铁锨头的踪影。

那把铁锨是我从房东大娘家借来的。我的家不在农村,家里没有农具。如果铁锨头找不到,只带回去半截铁锨柄,怎么给房东大娘交代呢?

我又累又急,一屁股坐在泥里大哭起来。

那年我九岁。

多少年以后,我从zw公路走过,当年手指粗细的树枝早已长成参天大树。我骄傲地告诉与我同行的伙伴:

“这些大树是我们栽的。”

(二)

社员们吃晚饭的时候,正是我们忙碌的时候。

(那时候,农民都加入人民公社成为社员,一般一个乡为一个公社,一个村为一个生产大队,三十户左右为一个生产小队。生产队一敲钟,社员们就去上工。他们过的是集体生活。)

太阳早已落山,月亮还没有出来,只有几颗星星镶嵌在无比高远的天上,一闪一闪地神秘地眨着眼睛。

顺着梯子爬上房顶,远远地,就看见东边一个黑影西边一个黑影也已经站在房顶上。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是男是女,更不知道他是哪个班里的同学。

有时候,那个黑影会举起手来向我打招呼,我也就急忙举起手冲他摇。不用说话,不用知道他是谁,今天晚上一起做事,明天见了面也不知道我们是同伙。

忽然,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声音,立刻绷紧神经,聚精会神,仔细聆听。慢慢地,那声音从远至近,越来越清晰。传到我的西边那个同学那儿时,已经听得很清楚了。默默地使劲儿将那句话记在心里,而后,大声叫喊,将那句话传到东边那个同学那里。

你看过电影《地道战》吗?栓保下令:“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就是采用的我们这种信息传送办法。

不过,我们的喊话不是下命令打仗,我们喊的内容是农业八字宪法和农业纲要四十条。那时候,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刚刚开过。到现在,还依稀记得几句宣传口号:

“八字宪法是个宝,

农业生产离不了。

水肥土种密保工管,

毛主席是咱们的好领导!”

“农业纲要四十条,

一条一条要记牢。

粮食过江棉上纲,

四旁植树一户一口猪。”

那年代,村里没有收音机,没有高音喇叭,更没有电视机,而且没有电。那些宣传口号就靠同学们这样一句一句地喊,一句一句地传。每天晚上,社员们点上油灯端起饭碗的时候,黑黑的屋顶上就传来同学们喊话声,那声音嘹亮、悠扬、清晰,久久在村子的上空荡漾,此起彼伏,一浪接着一浪,整个村子也就沉浸在那条看不见的无线广播的声浪之中了。

(三)

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大庆的消息,冲撞着全国人民早已十分激动的心,革命热情再一次迸发出来,空前高涨,到处都在积极准备各种各样的为大庆献礼的活动,我们小学当然也不例外。

有一天,学校不知道从哪儿找来几个表演霸王鞭的舞蹈老师,要从各年级选一些同学学习霸王鞭,我不幸被选上了。当时我还很激动,高兴了好半天。可真正学习起来,才知道要想学会是那么得不容易。

老师的霸王鞭打得既利落又花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只见他手持一支长约1米、用竹竿做成、两端嵌有铜钱、上饰彩纹的霸王鞭,伴随着鼓点,不住的以鞭敲击肩、臂、腰、背、腿,有节奏地跳跃舞蹈。一会儿,又叫来一人,两人互相对敲,随着跳动的步伐,或立、或蹲、或行进、或跳跃,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发出十分悦耳的响声。

当开始教我们的时候,我早已看得头晕脑胀。让我动胳膊,我就忘了动腿;让我动腿,我就忘了动胳膊,怎么也弄不和谐。我的好朋友晓山也被选了进来。我这个同学长得挺俊,胖胖的,大大的眼,圆圆白白的脸,十分招人喜爱。他学得很快,一会儿就脱颖而出,成了我们的榜样。

第二天,舞蹈老师就没有再让我去学霸王鞭,没让再去的还有其他同学,足有昨天人数的一半,说我们被筛选下来了。那时我还不认识“筛”字,回来查了字典。当时是不是心里酸酸的,记不清了,但我记得从此认识了这个“筛”字,而且永远把它记在心里。不仅如此,我还认识了许多真正的筛子——铁筛子,铜筛子,竹筛子,鬃筛子;大眼的,小眼的,中眼的;进而认识了筛子的弟弟“罗”,小麦面粉的80粉用多少目的罗,85粉用多少目的罗,90粉用多少目的罗,我都知道。——这是自然是后话,暂不提。

国庆节那天,我挤在家门口看热闹人群的最前面,兴奋地看着游行表演的队伍一拨儿一拨儿过去。先是大鼓队,一架马车拉一个大鼓,七八个人围着大鼓拼命地敲。接着是腰鼓队,秧歌队,大刀队,高跷队。忽然,我背后观看游行的人群里一阵惊呼,我们学校的霸王鞭表演队过来了!聘来的舞蹈老师走在最前面,后面是他刚刚教会的弟子们。一个个穿着鲜艳的服装,抹着红脸蛋儿,梳着小爪髻。百十支霸王鞭上下飞舞,整齐划一,唰唰作响,更让人看得目不暇接。走到学校门口时,他们停下来表演。男女双打,分组对打,集体对打。棍与棍碰击,棍与地碰击,鞭的两端交替不断地碰打自己身体各处。队伍里最显眼的是我的好朋友晓山,他紧跟在老师的后边,更显得特别突出。

“快看哪,那个小孩跳得那么好。他是谁?”

“他的同学。”有人边说边指着我。高兴得我心里直往外冒甜水。

有人在晓山跳舞蹈的时候拍了照片,很快那张照片就在文化馆街外的玻璃橱窗里摆放出来,而且放了很长一段时间,老师和同学们都争着去看,我还专门到那里看过好几次。

晓山跳霸王鞭舞蹈出了名,就像香花盛开招来许多蝴蝶蜜蜂一样,小姑娘小小子都喜欢上了他,把个聪明伶俐的晓山弄得云山雾罩,一下子找不着北了。后来,他中学没考上,十六七岁就娶了个小媳妇,红红火火得过他的小日子去了。

(四)

校办大食堂的煮红薯把我吃胖了。

谁见了都这么夸我。说这话的时候,无论是谁,都是满脸十分羡慕的神情。

热腾腾的煮红薯还没有端上课桌,我们早就嗅到那诱人甜美的香味了。也许讲课老师也耐不住诱惑,下课钟还没敲响就让我们下了课。

几个小同学格外兴奋的围坐在课桌拼凑起来的临时饭桌旁摩拳擦掌。冒着腾腾热气、散发着甜甜香味的红薯端上桌来,十几双小手就一齐伸过去。

“同学们注意。同学们注意。”

忽然传来一个声音,大家吓了一跳。

“我讲几个注意问题。”

伸出去的小手又缩回来。老师开始讲话,从吃红薯容易噎着讲到红薯什么时候栽种;从煮红薯容易烫着讲到挖红薯应注意什么事项,眼看煮红薯的热气慢慢变小最后变没的时候,老师的话才讲完。不过,这一点儿都没有影响同学们的情绪,老师的话音刚落,抓起红薯就往嘴里填,眨眼工夫一盆红薯就被彻底消灭光。

吃完红薯还有一碗菜汤,虽说是清水煮菜叶,但在当时那也是无比幸福的生活,而且从那以后天天如此。我们忽然觉得,共产主义马上就要来了!它来得是这么快,这么突然,就像一天夜里醒来,突然发现枕头旁边不知道谁放了一堆金元宝似的,简直让人惊喜万分,人们怎能不激动得心潮澎湃,幸福得晕头转向呢?

有一天轮到我值班打饭,那做饭的场景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硕大的操场上,靠边修起一排大锅,一口口大锅似一个个池塘,沿大锅的锅沿又用水泥修起一个圆筒,似一座座小烟囱,烟囱的顶部冒着浓浓的白白的蒸汽,那蒸汽腾腾升起,化作一团团白云,白云下面一个个炊事员正踩着凳子往外掏红薯,冒着蒸汽的软软的甜甜的红薯就进入小同学的饭盆里。——从那时到如今,我都再也没有看见过那么壮观的做饭的场面。

一座座大锅前排着一条条打饭的长队。我吃惊地站在打饭的队伍里等着红薯进盆。站在队伍前边的几个小同学使劲地踮着脚朝里张望,不知是也为做饭的气派宏大所震撼,还是急着希望能早一点儿拿到香甜的红薯。队伍里出现一点点骚动,可能是那几个同学只顾着踮着脚朝里张望,不知不觉地朝里拥挤所导致,但很快即恢复平静。

那顿饭我吃得特别多,松了好几次裤腰带。

收拾饭碗的时候,老师又进来了。

“这是谁吃的?”他突然指着一堆红薯皮大声喊。

教室里无人吭声。

“这还能吃呢,怎么都扔了?你在家里吃饭都这样吗?”

没人答腔。

“不像话!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扔了呢?共产主义还没到呢!这么乱糟蹋东西能到达共产主义吗?”

还是没人答腔,或者说,更没人敢答腔了,都影响到进入共产主义了,谁还有那么大的胆儿来承认错误呢?

老师跳着脚闹腾了一会儿,忽然抓住一名学习最差的同学。

“肯定是你扔的。是不是?”

“不,不,不是。”本来平时他就怕老师,这会儿更说不出话来。

“把它吃下去!”老师严厉地下达命令。

“我,吃饱了,吃不下去。”小同学低着头喃喃地说,声音很小,似自言自语。

“不行!”老师不依不饶。

同学们谁也不敢说话,室内鸦雀无声。

小同学慢慢地拿起红薯皮往嘴里塞,同学们的嘴里也立刻觉得满满的,肚子也觉得愈加鼓胀,已经松了几次的裤带又有点儿撑不住了,一股气从腹腔升起不住地往上顶,只觉阵阵发呕。

忽然,小同学几步窜到屋外,扶着窗前那棵银杏树翻肠倒胃地吐起来。

(五)

校办大食堂解散以后,我瘦了。

谁见了都这么说。说这话的时候,无论是谁,都是满脸十分怜悯的神情。

学校的大食堂说散就散,一个招呼都不打。后来才知道,全国农村的村办大食堂也都解散了。呼啦啦开办起来,呼啦啦又散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于是,各家各户又返回自己的家里,重新支起了自家的炉灶。

炉灶支起来了,吃的东西却突然变得格外紧缺。往日成堆城垛的粮食、红薯、白菜、萝卜忽然没有了。家家户户锅净碗净,屋内空空。我不明白,那些可爱的诱人的好吃的东西都到哪儿去了呢?怎么一下子说没就没有了呢?

同学们的小脑瓜弄不清这些事情。他们只知道,早上起来就饥肠辘辘地迈着软软的步子去上学,挂在歪脖银杏树上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就忙走进教室里去上课,无精打采地去听老师无精打采地讲“ㄅㄆㄇㄈ”改成了“bpmf”,“馬麥賣門”改成了“马麦卖门”。

教室里,同学们的吵闹声、老师的叫喊声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少,到后来,就渐渐地听不到了。老师有气无力地讲完课转身就走,不知道他急着做什么去了。同学们也没了力气到院子里去玩,一个个半睁着眼趴在课桌上盼着放学回家吃饭。可家里有没有饭呢?有没有菜窝窝能吃个饱呢?他们谁心里都没底。但此刻他们清楚地知道,原来学校操场里那一座座小烟囱似的冒着白气的大锅早已不见,那又软又甜的煮红薯是再也吃不到了。

有时候,我会忽然想起老师说过的那些话,忽然觉得我们老师是那么聪明,那么伟大,那么有远见卓识。我也会忽然痛恨起我的那些吃红薯不吃红薯皮的同学来。我觉得,一定是他们胡乱糟蹋东西的恶劣行径,把马上就要到来的共产主义糟蹋光了。

啊!煮红薯,把我吃胖了的软软的甜甜的可爱的煮红薯,可恶又可爱的能填饱肚子的红薯皮,这会儿,你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六)

临近中午时分,我和弟弟只挖到一点点野菜,还盖不住篮子底儿呢。明亮的太阳当头照着,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抹一把脸上的汗,一屁股坐在田埂上喘气。

回头望望,早已找不见回家的路。临近村庄田里的野菜早已被人挖光,为了能挖到更多的野菜,只好到很远的地里去寻找。已经走出多远了?不知道。但只见那苍灰色的村子,早已淹没在无垠麦田的一片翠绿之中。

正是青黄不接之时,陈粮早已吃完,新粮还没下来。人们只有勒紧腰带,靠野菜、树叶、菜根度日。地里的小麦长势并不好,长得那么纤弱,苗矮杆细,稀稀落落,不知道它为什么不愿意为全国大好形势添彩。然而,它依然还是翠绿的,而且开始抽穗灌浆,低下头,可见短短的麦穗上一朵朵小小的白花。等一朵朵小花变成一颗颗麦粒,可能还有好长一些时日。人们饿着肚子盼着,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些稀稀落落的麦田里。

弟弟看着篮子里的那点儿野菜发愣,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前些天还挖到不少苦菜、苣苣菜和马齿菜,怎么今天就挖不到了呢?然而,无论如何我们都得回家了,下午还要上课。篮子里那点儿野菜只够做碗野菜糊糊,可那总比没有好得多。这么一想也就来了精神,站起身来和弟弟一起去寻找回家的路。

同类推荐
  • 喂,亲爱的世界

    喂,亲爱的世界

    《喂,亲爱的世界》讲述了不可停止思考,不可停止表达,但不要以为你的思考和表达就有什么结果。表达有什么关系。真正想说的话,对着真正想听的人,一辈子说出不来。在我们灵魂的遥远处,自己永远孤独。
  • 像夜菊那样绽放

    像夜菊那样绽放

    《像夜菊那样绽放》是《雪殇》作者高宏的心灵感悟随笔,年少的回忆,心情的驿站,挚爱的心思,水样的人生。不管是在阳光户外,还是在黄昏的雨巷,我们可以透过玻璃杯对着浮浮沉沉的茶喃喃轻语,也可以和知己友人一起倾听天籁之音,在作者的笔尖,我们会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是那么的美丽,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徜徉其间,与如茶的女子一起享受茶语时光。
  • 蓝色蜃楼

    蓝色蜃楼

    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西部大开发为大背景,描写了西部的生态状况和农民的生活处境。作品以腾格里沙漠治沙英雄石述柱,全国治沙模范八步沙六老汉矢志治沙、景泰电力提灌工程、移民搬迁工程以及众多企业家依托沙漠生态资源艰苦创业造福家乡的事迹为素材,塑造了治沙模范刘万忠,热心支持沙漠治理的县委书记杨子华以及青年企业家刘涛等众多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腾格里沙漠干部群众为了改造严酷的自然环境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歌颂了西部农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引黄西进、治沙移民,顽强地同严酷的自然环境抗争的开拓精神。
  • 唐诗:一场绝代风华

    唐诗:一场绝代风华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遗落到人间的情愫、难的是无路,更是开路、邂逅黄土高原、入海前的绝唱、只得一场春梦了事、谁比思念长、一夜水涨,几多情殇、潇湘有泪说不尽、十年扬州情、隔水无端多媚眼等。
  • 双椿集(格致文库)

    双椿集(格致文库)

    《双椿集》是一部文化散文随笔作品集。作者卫洪平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朴实的写作风格,记录了自己读史、读人、读书、读影视及其他文化艺术作品的心得感悟。其中一些对史实考评的文章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观点,绝不人云亦云,很有史学价值。文章整体风格清新淡雅,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EXO之黑暗少女

    EXO之黑暗少女

    她是练习了8年的公开练习生,出道后,人气很高,同时,黑粉也很多……
  • 又到一年高考时

    又到一年高考时

    上世纪90年代时期的一个高考学生的迷茫!原创作品,按照原稿投稿,基本上没有修改,只是修改了一下错别字!
  • 实习老师的恶梦

    实习老师的恶梦

    本小说叙述了主人公田俊在学校的组织下,去了一所传说中的恐怖学校当实习老师。去实习学校之前,他把他奶奶临死前送给他的一块辟邪石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之后接踵而至地发生了一系列的恐怖灵异事件........................
  • 男人的资本与风度

    男人的资本与风度

    “内功”深厚的人,纵然对手再强,前途再凶险,都能如踏着“凌波微步”般的飘然而过,不沾一丝泥土。
  • 乱世走天涯

    乱世走天涯

    相逢乱世,七国争雄,成仙成神阴谋下的他,身为凡人,经历情感与生死考验,在这场以天下为棋局中,他是牺牲品还是棋局的主宰者?
  •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本书有人说,人类史上有两个有名的苹果,一个“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被史蒂夫?乔布斯玩得魅力乍泄,吸引玩家无数。的确,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辉煌。然而,对于完美有着近乎不可理喻的迷恋的乔布斯,一生却很难说得上完美。他一出生即遭亲生父母抛弃;仅上了半年大学,就辍学成为一家电视游戏机公司职员;被其亲手从百事可乐挖来的CEO约翰?斯库利赶出公司;过去的8年一直在和疾病相抗争。可以说,这个公众膜拜的天才和巨人真正在大众中的“脸谱”是一个集激情、完美主义、欲望、才华、艺术气质和暴脾气于一身的形象。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全世界人心目中的英雄,苹果“粉丝”永远的偶像。
  • 短途

    短途

    人生是场短途,起点和终点,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从没尝试过会在自己的作品里出现启东方言,出现启东的生活环境,在越来越大同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地方特色在一点一点消逝……年轻的一代,越来越少守在这片故土,选择远行,选择融入他乡的生活,而我,在这乡与他乡徘徊……
  • 极品纨绔妃

    极品纨绔妃

    她凶悍霸道,为夺家产直接PK掉柳家少爷,再赢光柳府所有产业,一跃成为陈州首富,却被皇帝下旨赐婚于病弱眼瞎的大皇子;因心中的爱情她与三皇子私奔!却不知某人早已设陷阱等她跳下……她被生擒泪奔,控诉道:“你不是瞎子吗?”“我眼瞎心不瞎。”“你不是病弱吗?”他邪魅一笑。“我是弱是强,你试过才知道!”
  • 我的青春不浪漫

    我的青春不浪漫

    那一年7月份中旬的一天,是我到益阳的那一天,我始终认为那是我人生的起点。那次到益阳之前,没想过打算要在益阳待上多久,原本只是想和阿姨的儿子李韬玩个十天半个月就回老家。也没想过会在这里考取驾驶证,更没想过我真正踏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居然会是在益阳。如今,这座城市有我太多的回忆。每当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座城市曾今共事过的人、曾今做的那些事。
  • 史记(第三卷)

    史记(第三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其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其精彩篇章予以诠释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