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90100000169

第169章 望风披靡

宁武和大同这两处军事重镇相继丢失,镇守大同的总督王继谟事先逃走,手下将领献城投降,大同巡抚卫景瑷自缢而死,宣府岌岌可危。

而镇守宁武关的山西总兵周遇吉则是拒绝劝降,血战捐躯,王家军的数十万大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王一凡让队伍缓行,他料想宣府内的守将已经毫无斗志,估计会主动投降。

果然,就在大军距离宣府还有二十里地的时候,从宣府内走出一队骑兵,他们盔甲整齐,旌旗飘扬,一路行到王家军的队列前,赶快下马立在路边迎接。

王家军的先锋戚无伤远远看见这队人马,心里已有计较,他上前从这些人的手中取过书信,看了几眼,就笑着问:“守城的姜将军在哪里?”

其中一个小校躬身抱拳道:“我们的总兵和宣府的文武官员和缙绅都在城外恭候。”

戚无伤点了点头,先行开路,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后,王一凡的大队人马才走了过来,只见他骑着照夜狮子白,在大群文臣武将和亲兵的簇拥下,威风凛凛地走过,路旁的投降将士们纷纷跪倒在地,其中一个太监模样的人更是磕头大喊道:“降臣杜勋,恭迎圣主!”

王一凡原本对太监这类人没有好感,加上杜勋这次更是背主求荣,使他心里感到极度的厌恶。

但此刻他知道不适宜对杜勋这种人横加斥责,就勉强笑着说:“你既然知道孤天命所归,及时弃暗投明,也算是不错了。日后若是真心实意效忠孤,依然可保有荣华富贵。”

杜勋大喜过望,忙磕头如捣蒜,旁边的王守义策马跟上来,疑惑地问:“父王为何对这个奸佞卖主的小人这么厚待?”

王一凡低声说道:“孤这是千里买马骨,你想,若是大家知道孤对杜勋这样的废物都不计前嫌,给予重任,那些有识之士心里还会有顾忌么?”

王守义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王一凡扭头问道:“杜勋,现在北京城的情况如何?有没有勤王之师赶到?”

杜勋忙道:“微臣离开京城之时,曾听说崇祯正打算调集山海关的吴三桂兵马入关勤王,但具体的情况,臣就不知道了。”

王一凡有些意外,但很快就露出了微笑:“看起来这次崇祯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他和手下人一起进了城,在城内的巡抚府召开军事会议,他首先说:“若是吴三桂的人马先到了北京城,凭借着北京城的坚固城防据守,我看咱们想攻破北京就不那么容易了。”

李岩笑着说:“大王何必担忧,根据我派出的探子回报,吴三桂此次率领山海关一带的数十万士民入关,行军速度极为缓慢,我们现在已经攻克大同和宣府,若能一鼓作气而下居庸关,三、五天之内就可到达北京城下,就算是吴三桂率兵赶来,也来不及了。”

王一凡点了点头,对牛金星道:“防守居庸关的是唐通,听说牛丞相已经和他在私下里联系过,他愿意献关投降,这应该不会变卦吧?”

牛金星微微欠身答道:“请大王放心,他既然亲口送上书信,料无变卦的道理。”

王一凡又道:“我是听说崇祯派了个心腹太监杜之秩去居庸关监军,恐怕会对唐通的投降计划有阻碍……”

一旁的杜勋忙道:“不会,不会!我也曾和杜之秩共事过,这次我也写信让他见机行事,及早投效大王,料他不会轻举妄动,更何况他现在手上无一兵一卒,又能起什么风浪?”

王一凡这才笑着点了点头:“那孤就放心了。想这个崇祯临时抱佛脚,封赏唐通为定西伯,想以此让他效死命,这次若是唐将军愿意献关投诚,孤何止会赏他一个区区的定西伯。”

他用眼光扫了扫周围的人,忽然说道:“这些年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不知道牺牲了多少将士的性命,才有今日的风光。眼看着大军就要到了北京城,只是我还觉得有些不安心。”

一旁的李岩赶紧说:“启禀大王,其实我也有所担心,主要是吴三桂放弃山海关后,满清鞑子或许会趁虚而入,这可不得不防啊。”

牛金星却反驳道:“依我看未必吧。听说之前皇太极猝死,满清鞑子内部为了王位之争几乎互相残杀,最后多尔衮扶植了皇太极的幼子博果尔为新王,以摄政王的身份把持朝政,其他的亲王对他实在是难以心服口服,表面上风平浪静,背地里却暗流涌动,我看满清鞑子自顾不暇,无法腾出兵力插手关内之事。”

王一凡却心里有数,他摆摆手让二人停止争执,笑着说:“即便是满清鞑子入关,咱们也不惧。现在我大晋兵强马壮,更有充沛的火器迎敌,就算是鞑子兵不入关,等我攻克北京之后,也自然会派兵出关找他们的晦气,好了,多想无益,我们还是抓紧目前的步骤吧!”

第二天,大军继续启程,就在三月即将到来前,逼近了北京城。

自从永乐大帝迁都南京到了北京后,已经过去了二百四十四年,北京城经过大明的长期经营,已经成为了华夏大地上的心脏所在。

虽然在土木堡之变后,北京也曾屡次遭到外虏的进攻,但像今天的危局,却是前所未有。

不光是全国人民的目光都注视着北京城的一举一动,就连沈阳的满清也都格外关注北京的动向,多尔衮更是迅速整军备武,随时准备入关。

而居住在北京城里的市民,更是心焦如焚,因为粮道断绝,京城的米价飞速上涨,御寒的柴火和煤炭也在不断涨价,千家万户同时感到大劫难逃,纷纷惶惶不可终日。

但也有人在讨论起王一凡和王家军的名声来,他们听说王一凡十分仁德,虽然官府一直将他宣传是个十恶不赦的流贼,但普通百姓对他却并不害怕,反倒是那些家大业大的皇亲贵族和官宦豪门人人惴惴不安,害怕被王家军进城后抄家灭族。

而就在山海关通往北京城的道路上,吴三桂率领着五十万士民在寒冷而又布满积雪的道路上缓慢前进,他望着阴沉的天空,心里异常复杂。

他身边的一支数万人的精锐部队,正是吴三桂赖以为傲的关宁铁骑,也是他最后的筹码。

此刻,虽然崇祯帝朱由检加封他为平西伯,并恳求他迅速回师,但他走了六天,大军还没走出五十里。

若是像之前袁崇焕救援京城时那样只率轻骑兵火速前进,恐怕此刻他早已到了北京城下。

吴三桂之所以缓慢进军,是因为他已隐隐有了预感,这一次大明王朝是凶多吉少,即便是自己带着大军赶回到了北京城,恐怕也无法改变明朝覆亡的最终命运。

但若是让他屈身事贼,他却有些心有不甘。

这个王一凡之前还是他父亲吴襄的手下,还曾和他的父亲有过龌龊,这次自己投降,能否获得他的重用,还是个未知之数。

所以他决定放慢脚步,静观其变,以期获得最大的利益。

而探知他心意的王一凡,正加紧人马通过土木堡,向着北京城快速前进。

三月初的京畿一带已是狂风阵阵,漫天的黄沙扑面而来,明明是大白天,竟然有种进入了黄昏的晦暗感觉。

王一凡身着黄袍,在黄罗伞的遮挡下努力前行,李岩、牛金星和亲护将领紧跟在后面,他连日来马不停蹄地奔波,虽然觉得有些疲劳,但心里却非常兴奋,总觉得很快就能兵临城下,夺取了朱明的江山,想到之前付出的辛苦,他不禁感慨万千。

尤其是这一路上大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一路顺风顺水地畅通无阻,更让他觉得夺取朱明江山已是易如反掌,唯一担心的就是满清的鞑子兵入关,但想到李岩从江南一带购置的火器和战车,他心里也立刻就放了心。

想自己昔日在关外之时,只凭着不到一万的精锐铁骑就打得皇太极和多尔衮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虽然现在满清占据了关外之地,但料想人马也无法和自己相提并论。

行了没多久,就看见戚无伤派人前来禀报,说是先锋已经到了八达岭,总兵唐通果然如预计的那样带着手下在那里恭迎圣驾,态度十分恭顺。

王一凡听了以后非常高兴,正是因为这一路进军非常顺利,他之前还颇担心在居庸关会出什么意外,耽误了大军直扑北京的日期,而使得吴三桂可以趁机回到北京,给他攻占北京城造成障碍,现在听到唐通投降的消息,他就彻底放下心来。

他骑马行到高处,远远眺望着前方的山川大地,想到这一片江山很快就要到了自己的手上,不觉间一股壮志豪情涌上了心头,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大军继续前行,到了青龙桥的时候,已经看到这里有人在路旁恭迎,说是总兵唐通和监军杜之秩已经带人在八达岭外接驾。

过了没多久,果然看到大批投降将领和文官在长城口外跪迎。

王一凡泰然自若地策马上前,对跪在地下的唐通和杜之秩摆了摆手,说了一个勉励的话,就对一旁的戚无伤急促地喊道:“大军不可在此久留!稍事休息之后,立刻向北京城出发!”

戚无伤立刻答应了一声,带着将领上马继续前行。

大军进了长城,又走了一段,见城头上原本的大明旗帜已经换成了大晋的旗帜,虽然唐通的人马还依旧穿着明军的号服,但胳膊上也临时用白布缠了起来,上面草草写了一个晋字,

城中家家的门头上也都用黄纸贴着一个“晋”字,城中官宦和缙绅父老跪在道路两旁迎接,王一凡进入到临时布置好的行辕之内,早有人将事先准备好的酒宴摆了出来,并开始奏乐。

王一凡本想和李岩、牛金星等人一起用膳,但牛金星却以皇家礼制不可僭越,因而将他单独安置在内厅一人用餐,而其他人则在外一起吃饭。

等吃完之后,王一凡站起身,却早有许多官员肃立在厅外两旁。

王一凡觉得有些不习惯,他暗暗想起之前在大战前后,他总会亲切地和大家打招呼,并对每个人一一嘱咐。

可是现在身份大变,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和所有人都有说有笑,不免有些感慨。

唐通笑着将自己的兵马数量汇报给王一凡,虽然大家都知道他的兵马不足一万,但他还是虚报为两万之众,王一凡心里一清二楚,但表面上却佯装不知,还是赏赐他白银三万两,并给一些重要武将和幕僚也都一一赏赐。

他向唐杜二人问起北京的防卫情况,唐通立刻就说现在的北京城早已兵力空虚,三大营只是空架子,统兵大臣李国桢只是个纨绔子弟,料想王家军兵锋一到,敌人就会不战自溃。

而老百姓也对明朝的统治早就不满了,这一次一定能顺顺利利拿下北京。

王一凡忽然问:“我听说唐将军在入关之前,似乎和吴三桂的交情颇深?”

唐通笑着说:“我的确和吴三桂的私交不错,现在他父亲吴襄就在北京城内,只要大王保护他的家眷,末将愿意写信给吴三桂,劝他带领手下归顺大王。”

王一凡点点头,说:“如此最好了,孤已知道满清怀着入关之心,所以现在大军要和时间赛跑,尽快攻下北京城!”

正说着,一个将领前来禀报,说戚无伤的前锋已经攻破昌平,估计北京城在三天之内就可不攻自破。

王一凡立刻带着众人起身,率领大军继续前进。

同类推荐
  • 神穿

    神穿

    一个胸怀侠义的青年,一个在现实中不得志的青年,一个想要干一番宏图伟业的青年,他新的人生,从历史中开始……
  • 流落三国的星际母舰

    流落三国的星际母舰

    公元183年,黄巾起义前夜,一个往来于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伊拉克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的敦煌集团董事长,原陆军步战团退役团长刘域,在最后一次前往西亚的路上,被一颗袭击巴塔的导弹不幸误伤,一缕幽魂就此飘向苍穹。恰在这时,一艘来自公元3995年的星际母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将他挽救下来,并一路带到了天下大乱、饿殍满地的三国时代。于是,一段奇妙的三国岁月就此拉开。温馨提示:本书试图展示一个全景化三国,如果仅仅只想看单纯的骑马砍杀和武将对攻,请慎入。参照上条,所以本书设定后半段还有大惊喜。本书尊重历史主线,但因剧情需要个别人物和事件将有错位。小说不是历史教材,还请较真的书友理解。
  •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

    《中国史一本通》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精心选取了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一百九十多个重要问题,按时间顺序以点连线。同时,我们力求语言简洁生动,将浩繁的中国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各个阶层的读者都能够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选取了相关的历史图片,使事件更加立体,人物更加丰满,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历史演进的全过程。《中国史一本通》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不仅是学生的课外读物,也是各阶层读者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优良读本。
  • 风云际会:三国战国

    风云际会:三国战国

    当东汉末年与日本战国碰撞,究竟会发生什么呢?当魔王降临,世界怎么安定下来呢?
  • 乱国战事

    乱国战事

    在一个混乱的时代,人们互相残杀着,掠夺着,只有勇敢顽强的人才能笑到最后,这故事就发生在战国时期....
热门推荐
  • 冷皇的小萌妃

    冷皇的小萌妃

    蓝藻很悲催,重生后变成了一条蛇。刚穿到蛇身上,就遇到某冷酷帝,时刻不忘要将她做成蛇羹,好不容易化成人形,某皇帝却急急忙忙的将她册封为后。某皇啊,她才七岁好不好,不带这么摧残祖国的花朵的啊。老牛吃嫩草,你也干得出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盛如歌

    盛如歌

    相府嫡女捉奸就捉奸吧,还被小三设计砍死,再次醒来身体里却住着另外一个灵魂,本想装疯卖傻混日子,却一个不小心惹了腹黑太子,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新婚夜居然被下药,我去,你大爷,这个太子未免也太变态了。
  • 网游之宠物情缘

    网游之宠物情缘

    在虚拟世界中,收获一点点温馨,一点点感动,一切一切,都化为从心底发出欢笑……这是属于的我《天下》
  • 毕业留念

    毕业留念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我的老婆很腹黑

    我的老婆很腹黑

    婚内出轨还是新鲜事吗?那怎样收拾渣男,才能稳、准、狠?夫妻上演猫鼠游戏,谁是福尔摩斯,谁是莫里亚提?婚姻没有输赢,段位却有高低。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男性第一视角,直面现代婚姻、情感、人性中的迷失和选择。一本能让男女读者都一口气读完的婚恋小说。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 有灵——写给AIs的故事

    有灵——写给AIs的故事

    人类思考,机器人发笑。我是丹丹,喜欢雨天发呆。这些一系列写给未来AIs的故事,他们可以读懂的人类与他们的故事。天若有灵为谁开,怒问苍天有谁怜?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 穿越异空间

    穿越异空间

    从小出生在农村,失去双亲,在爷爷的细心培养下,考上大学,但他的一生会如此的平淡吗.……意外的事故使他穿越到了异空间开始了他意外的人生……..
  • 古墓巫咒

    古墓巫咒

    《古墓巫咒》考验你的心跳指数,故事狠给力,情节更离奇;给你新一轮的视觉冲击。一块残卷,让他万事俱备;一个偶然的发现,让他拥有东风并勾起他的贪欲。在倒斗中有句行话,倒斗捞的是玩命银子,他却不以为然。在倒斗途中却发生一系列诡异可怖事件:迷幻金椁、百孔丧尸、妖异狞猫………
  • 穿书的炮灰继姐

    穿书的炮灰继姐

    木言一跟着木呆瓜改嫁了,然后木言一就变成了宋言一,what?宋言一?这不是我穿越前看的那本书的炮灰吗?没活够三章就死了的那个!!!宋言一“。。。”生活略惊悚,我得缓缓,可是,还没等宋言一感受一下活不过三章的悲哀,就被那个不同父不同母的学霸弟弟给叼回窝里了这是一个女配穿书,作者简介无能,各位看官,可以自行亲自阅看推荐自己新坑啊《神君出没》
  • 浮华梦

    浮华梦

    她不过是卑微的亡国奴。十年之前,她救了如今的富可敌国的夜泽国将军。十年之后,她成了他手中的一枚棋子,只不过这枚棋子已经丢了心,却不自知。他执她嫡姐之手,享天伦之乐,伤她万分。他不过一普通商贾却对她呵护备至,不惜伤及自己。她含泪问他:“扶苏,你为何要待我这么好,你明知道这不值得……”“挽秋姑娘……你饿了吗?怕是以后再没了我养你,你又要瘦了……”“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啊,我只遇到你这么一个好痒的娃儿……”浮生如梦,只怕她是到死心心念着的都是他。“姑娘,饿了吗?来一碗长春面吧。”这一刻,他温文尔雅,笑如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