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93300000031

第31章 明清那些事(2)

朱棣刚开始并没有生气,还让人为方孝孺设坐,并且自己起身来到方孝孺面前,亲自劝慰:“先生是何苦呢?我只是想学周公那样辅佐成王的。”方孝孺听了冷笑,反问道:“成王现在在哪儿?”朱棣皱眉说:“自焚死了。”方孝孺接着问:“燕王为什么不去保立成王的儿子呢?”朱棣急忙说:“国家大事都是依赖年长的人。”方孝孺目光逼视朱棣,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去立成王的弟弟登基呢?”朱棣不耐烦了,颇为生气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家事,先生就不需要过问了。”然后命令左右的侍卫强行把笔塞给方孝孺,说:“昭告天下的诏书,必须由先生亲笔写啊!”方孝孺立刻明白朱棣露出了真面目,于是拿过笔,在诏书上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字,然后把笔扔在地上,一边哭一边骂道:“死就死了,但是诏书我是绝对不会写的!”朱棣气得浑身发抖,说:“难道你就不顾你的九族吗?”方孝孺听完气愤地回答:“你就是灭我十族又能怎样?”然后厉声大骂。朱棣彻底被激怒,命人拿刀从他的嘴角直割到耳根旁边,方孝孺当即便血流满面,但是仍然痛骂不止。朱棣气急败坏,厉声说道:“你想死就立刻让你死去,不过应该灭你十族!”

最终,朱棣将方孝孺处死,并灭了他十族,共达八百七十三人,行刑长达一周,入狱充军流放的也有上千人。方孝孺死后,尸体被他的门人葬在聚宝门山上,其他姓方的人的尸体被他的义子收殓起来,投入井中,后人称此井为义井。

【酷评】

方孝孺不能力挽狂澜,却最终用自己的气节成就了千古美名,但也因此使得几百人丧命。朱棣最终还是坐稳了江山,并成了少有的英明之主。方孝孺的牺牲,值得还是不值得,这真是应该坐下来认真讨论的一件事。抛开方孝孺不谈,方孝孺十族内的那些人是否愿意为方孝孺的“大义”去死,恐怕很难说。或者说,方孝孺的十族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被方孝孺代表了,这些“被代表”的人临死前可能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死。世界上有些人总喜欢不顾别人的感受,凭着自己的意志来代表他人。从某个角度来说,方孝孺显然没有必要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激怒大权在握的朱棣,不想出仕,他完全可以不合作。明明知道朱姓皇帝嗜杀,又何苦置自己数百亲友的生命于不顾呢?

§§§第四节 有一道菜,叫“蒸王爷”

明朝有位王爷,曾跟随成祖朱棣从北京一直杀到南京,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又随成祖皇帝北征,成为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他就是仁宗的弟弟朱高煦。他是成祖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徐皇后。他十岁就被封为高阳郡王,虽然性格比较粗暴,不爱学习,不拘礼数,但是打仗却是一把好手,曾多次深入战阵,并救过朱棣的性命。

朱高煦是个电线杆子,身高足有一米八,矫捷善骑射,两肋还有几片“龙鳞”。每当夜晚,他就会注视着这牛皮癣,然后点点头,觉得自己应该是“真龙天子”。

可惜,他不是。

虽然父亲朱棣很喜欢他,但由于他不是长子,在诸多大臣的坚持下,朱棣只好立了他的哥哥朱高炽为太子,而他则被封为汉王,藩地在云南。

朱高煦即使睡觉的时候都看不上哥哥朱高炽。朱高炽身体一直不好,而且还是个瘸子,更是个大胖子。朱高煦始终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我大明帝国如果有这样一个皇帝,那真是老天瞎了眼。他的这种不服气也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见到哥哥,并没有应有的礼节,而且他还破坏规矩,死活不去云南当什么汉王。朱棣被搞得没了办法,只好把他改封到今天的山东青州。这一次他去了,可他在青州不但没有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相反还大搞阴谋活动,招兵买马,暗聚力量。朱棣得知消息后非常恼怒,想把他削职为民,但是经过仁慈太子朱高炽的苦苦求情,朱棣最终决定把他转封到乐安州(今山东惠民县),朱高煦这才老实了一阵子。

朱棣驾崩后,朱高炽登上了皇位,是为仁宗,但这个大胖子不久后就死掉了。朱高煦又开始觉得自己是真龙天子。仁宗病危时,想召回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朱高煦就想在半路上把太子干掉。可惜的是,后来因为情报问题,他没能及时得到朱瞻基路过山东的消息,结果朱瞻基在北京顺利登上了皇位,是为明宣宗。

宣宗即位后,心里很清楚自己有这样一个混蛋叔叔在虎视眈眈自己的宝座,但朱瞻基是个好人,所以对于朱高煦很和善,基本上有求必应。但朱高煦却得寸进尺,开始和他的党羽在其封地乐安日夜不停地制造兵器,征召士兵。他还打开监狱,把死刑犯人也编入军队,并款待他们,使这些亡命之徒甘心为自己卖命。同时,他又招集附近州县的地痞、流氓以及在逃的罪犯,编成军队;他还令人到周围地区抢夺官府、百姓蓄养的马匹,作为战马。

1426年八月,朱高煦自认为训练出了一支天下无敌的军队,于是决定造反。同年九月,他宣布要向登基不久的宣宗皇帝革命。

宣宗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时不敢相信,甚至觉得这可能是个谣言,所以派出了太监侯泰给朱高煦送去一封亲笔书信。侯泰来到乐安,朱高煦扬着脑袋面南背北,端坐在太师椅上,傲慢地对他说道:“我老爸中了谗言,削我护卫,迁我到乐安。我那个大胖子哥哥总想拿金银财宝收买我。我是什么样的人,能被这点儿小钱打动?你回去跟我那侄子说,让他亲自来跟我谈。”

朱高煦似乎觉得威慑力还不够,就又带侯泰去阅兵。阅兵完毕,朱高煦得意洋洋地说:“凭着我这支威武之师,横扫天下,易如反掌啊!”侯泰此时吓得够呛,一个字都不敢说,夹着尾巴便跑回了北京城。宣宗皇帝问他情况,他居然不说实话,搞得宣宗拿不定主意。

几天后,朱高煦派他的助手陈刚到北京给宣宗上了道奏疏,并给其他几位公侯大臣也写了信。在信中,朱高煦指责宣宗违背祖训。宣宗看罢,这才相信朱高煦果然反叛了。

明宣宗当时虽然年轻,但气魄是有的。经过周密部署,宣宗亲率将士出征,决心一举荡平叛乱。

朱高煦刚谋反的时候,见北京没有什么动静,还很高兴,可当他听说皇帝亲征后就有点心虚了。就在这个时候,宣宗还给他写信,劝他悬崖勒马。等到将乐安四面包围之后,宣宗依然没有下令攻城,又给朱高煦送消息让他投降,朱高煦依然不理。

城里的守军见外面那么多的军队,也害怕了起来,纷纷劝说朱高煦投降。朱高煦这回真害怕了,急忙派人到宣宗的大帐里说:“今天晚上我先和老婆孩子告别,然后就来认罪。”宣宗就同意了。当天晚上,朱高煦开始毁灭造反证据。第二天,他化装后从小道逃出城,不料被官军抓获,押到了宣宗面前。五花大绑的朱高煦一见到宣宗就跪下以头磕地,说了些悔罪的话。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成庶人,胜利班师。

宣宗回北京后,朱高煦的全部家属也到了北京。宣宗就让工部在西安门内修了个房子,把朱高煦夫妇及其子女都安置在那里,饮食衣服仍按旧例供给。事实上,朱高煦过的生活跟王爷的生活差不多,但他仍然对皇帝有看法。

三年后的一天,明宣宗处理完朝政后,心情不错,就决定亲自来看望一下这位被拘禁的叔叔。这时朱高煦可能是疯了,对皇帝居然倨傲不拜,横坐于地上,冷眼打量着明宣宗。宣宗围着叔叔转了几圈,本想好言安慰几句,说说亲情叙叙旧,不料想朱高煦突然给了侄子一个绊子,宣宗被弄了个狗吃屎。

皇帝哪里受得了这个,立即让人从外面抬了口大铜缸进来(就是故宫里常见那种),把朱高煦扣闷在里面。铜缸重三百斤,朱高煦身板特好,孔武有力,居然用头把缸顶起,晃晃悠悠又朝宣宗逼近了过来。盛怒之下,宣宗命人在周围加上木炭焚烧。大火熊熊,把朱高煦给活活烤死了。

【酷评】

在家天下的时代,国家领导权的传承历来是让统治者头痛的事。孩子生少了,怕后备力量薄弱,而孩子生多了,又面临着兄弟骨肉相争相残。像朱高煦这样自始至终耿耿于怀,自始至终觉得自己的爹偏心眼儿的儿子,在历史上还是相当常见的。只要有这样的心怀不满者,就必然会少不了“战争”。而消除“战争”亦即消除心怀不满者的唯一办法,就是公平,如果不能让大伙儿都像孔融让梨那样,自己拿小份,把大份让给他人,那么就制定出一个公平的办法,让拿大份的和拿小份的都心服口服吧!

§§§第五节 于谦守北京

1449年,对于大明王朝而言绝对是个不吉祥的年份,就在这一年,大明帝国的皇帝成了俘虏。

这一年,一直使明朝头痛的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领铁骑分四路大举南犯。当时年轻气盛的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幻想着能像其曾祖父成祖朱棣那样,驰骋漠北,建立赫赫军功,所以他不顾群臣劝阻,贸然亲征。八月十五日,明朝数十万大军在土木堡被蒙古军队一举击溃,英宗就这样成了也先的阶下囚,史称“土木堡之变”。

消息传到北京后,朝臣大乱。为了稳定民心,皇太后宣布由英宗的弟弟王朱祁钰代理皇帝,并且召集大臣,商量怎么对付即将南下的瓦剌。大臣徐有贞主张逃往南方,这时大臣于谦挺身而出,怒斥他说:“主张南逃的应当杀头!京城是天下的根本,怎么可以随便放弃?如果撤离京师,国家必亡。西晋与北宋南渡的历史教训,切不可忘记!”于谦在当时的朝中颇有名望,耿直而有才华,所以他的主张立即得到大臣和军民的拥护和支持。主战派战胜了南下派,于谦被皇太后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京城。

为了加强北京的防御力量,于谦从全国各地调来军队,同时派人到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招募士兵,充实力量。他还命令守城将领做好防务工作,又命令工部尽快修缮器甲,赶造了几万套盔甲和大批武器。同时,于谦还把北京城外居民迁入城内,并且积极训练军队,做好战斗准备。

瓦剌首领也先俘虏了明朝皇帝后,大喜过望,他决定拿这个皇帝当人质去直接进攻北京城。在去北京的路上,各路守将一见到被俘的英宗,要么是开城,要么就是逃跑。北京方面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粉碎也先的计谋,就宣布让朱祁钰做皇帝,被俘虏的明英宗改称太上皇。朱祁钰立即即位称帝,这就是明代宗(又叫景帝)。

这时也先明白,手里的这个人已经不是皇帝了,但他还是要试着攻一下北京城。1449年十月,瓦剌军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门外扎下营寨。于谦派遣将领分别镇守北京各城门,于谦本人守卫德胜门。于谦当众宣布:“凡是守城将领,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临阵,将不顾军之者,立斩!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十月十一日,北京保卫战开始。

也先本来认为北京城只是个空架子,只要兵临城下,自然会不战而胜。可当他来到北京城下才惊奇地发现,那些他认为不堪一击的明军已经严阵以待了。

也先从小到大打过几百场仗,直觉告诉他这场仗将是一场硬碰硬的大战,打起来肯定不轻松,但既然来了,总要尝试一下。于是,他选择了西直门作为攻击目标。在他的命令下,上千名瓦剌士兵挟持着俘获的百姓向西直门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于谦命令将领高礼、毛福寿带兵迎敌,双方在彰仪门土城的北面展开激战。结果明军旗开得胜,歼灭敌军几百人,这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当天夜里,于谦又派军偷袭敌营,打死了许多瓦剌军,夺回被抢去的百姓一千多人。

也先见硬碰硬不能取胜,便假装向明朝求和,派人进北京城说:“你们的皇帝英宗来了,为什么还不派人出来迎接?只要你们派个大臣出来讲和,我们就放回你们的皇帝。”

有人立即相信了,可于谦不相信这些鬼话。他对代宗说:“这完全是敌人的阴谋诡计,决不可信。现在除了坚决抵抗之外,别无他路可走。”

也失的小把戏被戳穿了,当即恼羞成怒。第二天,他就派出一万多骑兵向德胜门进犯。于谦先是用计将敌人引入包围圈,然后下令神机营用火枪向敌人射击。瓦剌军顿时乱成一团,因为他们大部分是骑兵,在民居之间根本无法从容行动。站在高处的神机营把他们当成了活靶子,从容地装药、瞄准、发射。瓦剌骑兵被打得精神分裂,疯狂地挥舞着马刀,却找不到进攻目标。战役结束后,瓦剌军一万多骑兵几乎全军覆没,连也先的弟弟索罗也被打死了。

也先屡败屡战,居然又派军队进攻西直门。防守的都督孙镗立即领兵迎战,打死了敌军先锋。第二天,明军乘胜发起攻击,瓦剌军仓皇逃走,西直门之战又以也先的失败而告终。

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瓦剌军伤亡惨重。十五日夜里,也先准备带着明英宗和残兵败将向北逃走。也先可能还不知道,北京城可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当天晚上,于谦让明军的大炮向也先的营地轰击。顷刻间,瓦剌军营陷入火海,士兵乱成一团。也先惊慌失措,拔刀出营准备组织抵抗,却惊奇地发现眼前并没有敌人,只有不断从天而降的“大球”。

仗既然打到这个地步,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瓦剌军损失惨重,也先连夜带兵离开了这片伤心之地。

至此,北京保卫战结束,明朝完胜。

【酷评】

那些在危机时刻第一个站出来的人,无论如何都是英雄。但现实却是,很少有人在危机时刻勇敢地站出来力挽狂澜,这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有站出来后解决问题的智慧。英雄人物之所以伟大,也正在于此。古人说,有勇者未必有智,但智者必然是勇者。所以想要成为勇者,先要有智慧。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论工作多难、多苦、多复杂,都能勇敢地挺身而出,而且也能把事情办成。

§§§第六节 退休皇帝的不安分生活

在明代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皇帝:被俘后又被无条件放回来,下台后又靠政变重登皇帝宝座。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就是那位在于谦北京保卫战中被也先当作人质、逃跑时都不忘带着的倒霉皇帝。1450年八月,也先向明朝乞和,并答应释放英宗。于谦顾全大局,劝代宗同意议和,并派人把英宗接回北京,住在皇城南宫,称太上皇。

应该说代宗统治期间的政治是比较清明的,但是在处理明英宗的问题上,代宗还是太小心眼了:先是不愿意接英宗回来,后来生米煮成熟饭了,又不愿接受现实。在当初继位的时候,明代宗立了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浚为太子,但等自己坐稳了皇位之后,又不愿意太子是哥哥的儿子。于是,明代宗授意太监去贿赂当时的重要大臣,希望他们支持自己改立太子。朝臣不愿公开反对皇帝,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景泰三年,太子朱见浚被废为沂王,明代宗立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可惜这个太子很短命,不久就死去了。

此后,明代宗求子心切,天天和妃子们云雨,却一无所获,反而把自己的身体给搞垮了。于是,有一伙人就开始打上英宗的主意了,其主要成员有武清侯石亨、太监曹吉祥、王骥、都督张、左都御史杨善,主谋则是曾主张南迁的徐有贞。他们密谋帮助英宗复辟,希望成功后能够飞黄腾达。这几个人经过详细谋划,决定在正月十六(1457年)晚上动手,并派人通知了明英宗。

同类推荐
  • 帝相之争

    帝相之争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帝相之争故事。内容包括:周公辅政引来是是非非、身历三朝的霍光、王安石变法、张居正的身前身后事等。
  • 草民封侯

    草民封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介草民,乡野出身,身世平凡,命运巧合,运筹帷幄,雄姿英发,管他山贼穷凶极恶、海盗神出鬼没、外族雄霸一方、士族世袭爵位、外戚权倾朝野,一身粗布麻衣,谈笑间,强虏飞灰湮灭,想当年,人生如梦,封侯携红袖,一盏酹江岳。(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极品销售

    极品销售

    本文历史无限流。一个现代推销员,穿越古代推销现代产品的故事。于是古代人被他带坏了,只骑摩托不骑马的关哥。抽烟不断根的孙文台。不争霸一心想赚钱,坐着轮椅到处跑的袁公路。“300G好看的要不要?一夜七次狼要不要?”赵构,吕文焕,隋炀帝,崇祯统统是他的客户。小小推销员,玩转历史,和大佬一起嗨。本文只求看官一乐,一味纠结正史的先生,请绕道。本书官方群:589602319(内含大量福利)
  • 渔

    中医,乃是大汉的国粹,它会与藏医释比擦出怎样的火花?每个人,都仅仅是鱼饵,而谁,是稳坐在钓鱼台上的那个人呢?天武年间,弃婴长桑自幼肺疾缠身,于战乱中被岚柯寺住持印光大师和莫行医收留,并授以《神农本草经》和《灵枢九针》。长桑以根除莫行医所中奇毒为己任,并立志拯救天下疾苦,自此踏上了岐黄之道。在探寻莫行医毒伤解药的过程中,长桑逐渐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与此同时,弃伍从医的莫行医,在调查灭门惨案时,被卷入了大汉与匈奴金帐王朝的惊天阴谋中。
  • 武纵神州

    武纵神州

    神州大陆,大夏一统,人心不轨,一朝分崩。武阆交战十载,黎民死伤盈野。大战之中的遗孤,被武国王爷收养,悉心教导得以驰骋疆场,然而武阆议和,回京途中却遭遇了伏击,重重围杀之下,少年重伤落水,他的结局究竟如何?
热门推荐
  • tfboys之与你相伴

    tfboys之与你相伴

    与明星的浪漫恋情,青葱岁月,美好校园时光
  • 黑金时代的爱情

    黑金时代的爱情

    一部新都市版的《阴谋与爱情》。讲述了一位运动员出身的模特利用自己的优势几年之间变成了富婆,她童年时代的伙伴这时也跨入了政坛显要的行列;女模特真情萌动,却不料被官场之争所利用,在她命定的牢狱之灾将临之际,另一位真心爱恋她的人从容赴死,只为真爱永远。官场、商场、情场,演绎爱与恨的纠缠。
  • 最美不过初相见

    最美不过初相见

    世界上总有一个人,在你最美丽的年华里,深深地爱过你,好比裴岩妍和高嵩。他们一起走过那段或甜蜜或悲伤的青春,爱渐渐渗透进他们的生命。她曾以为,他们的爱会一直如初相见时美好,可没料到,他们竟走散在人海。裴岩妍希冀再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屡次遇人不淑。再次遇见高嵩,是七年后,他的身边已有佳人作伴。流光容易把人抛,他们却仍爱着彼此,只是,如同隔着千山万水。年轻时,他不小心把她弄丢了,如今是否还能找回?
  • 痛过才叫青春,伤过才叫爱情

    痛过才叫青春,伤过才叫爱情

    我现在才知道,什么是爱的感觉,完美绅士般的老师,喜欢逗自己玩又口是心非的小竹马,哪一个才是真爱?站在分岔路口,你又会选择谁?这就是青春,没有人会知道下一步是什么,这就是请,痛并快乐着。路上也许有很多障碍,请不要怕,这些终究会成为美好的回忆,活过的证明。
  • 鬼舞洪荒

    鬼舞洪荒

    一个执着的舞者,穿越到了洪荒,在那个巫师纵横的时代,一支舞可以降妖,一支舞可以伏魔,舞者通过自己的勇敢智慧练到极致的降神舞,开启了属于自己的鬼舞大巫师传奇!
  • 医生大人莫要高冷

    医生大人莫要高冷

    “你不就比我大两岁吗”“大两岁也是大”“哼.我要换老师”“除了我敢当你的老师.其他的谁敢啊”一个连药名都能看错的蠢女人.必须要一个聪明的男医生来照顾了啊喂!“这位少校.你为什么那么拼命”“为了追上她”“那你成功了吗”“亲爱的.你说呢?”
  • 凶悍兽王:美味小厨娘

    凶悍兽王:美味小厨娘

    ——————————————————————————————————————————————————————————————————————删
  • 万古天尊

    万古天尊

    诸天万界,本命为尊:少年左戈,万古称尊异界!仙界!神界!圣界!一决,一剑,一少年,看他如何成就万古天尊之位!
  • 航天航空小百科-航天时代的奇迹

    航天航空小百科-航天时代的奇迹

    航天技术,是当代迅猛发展的新科学技术。本书展示的是当今人类探索宇宙秘密的创造性壮举,对当今人类进入太空、利用太空的奇迹有较全面的了解。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