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97900000003

第3章 大师谈人生定位——自我价值比成功更重要

)第一节 天生我材必有用

生活总要由自己谱写,他人不能替代,而我们也无法代替他人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在一遍又一遍的摸爬滚打中,我们最终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禅心如灯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就像宝藏被深埋在海底一样,需要开发才能显现出来。所以,我们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可以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很大的贡献,成就很大的事业。

——星云大师

很多人都知道境由心生的道理,但仍有很多人被外境所困,以至于自己的心常常被困在围城中。佛家认为,只有明心见性,看清自己的本心,才能找到症结所在,解开心中的死结。

佛教是个以心为本的宗教,在佛教的修持里常常都标榜着“修行切莫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即是外道。对自我的肯定也要由心而生,只有从心底认同自己,对自己所走的路有坚定的信心,才不会在与别人的比较中陷入自卑,才能守住本性,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理想。

学僧道岫眼看同参中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既不聪明,又不具慧根,始终不能入门,实在不好意思再待下去学禅,便想做个行脚的苦行僧,临走时道岫决定去法堂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广圄禅师说:“师父!学僧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对禅仍是一点儿领悟都没有,实在辜负您的希望。看来我不是学禅的材料,我决定今天向您老辞行,云游他乡,做一个苦行僧。”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问道:“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去别的地方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地说:“同参的道友一个个都已回归根源,而我虽然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其他时间都用于道业上的修持,但就是因缘不合。现在,在我的内心深处已生出一股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参别人的禅,你修你的道,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说:“师父!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有小麻雀看见大鹏鸟时的感觉。”

广圄禅师饶有兴趣地问道:“怎么样的算大?怎么样的算小呢?”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只能囿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地问道:“大鹏鸟一展翅便能飞几百里,那它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听后默默不语,若有所悟。

整日陷于比较、计较,怎能悟道呢?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但仍不能飞越生死。看透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人与人之间没有比较的必要,走好自己的路,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

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我们某方面比别人差,也不必因此而自轻自贱。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无限的潜能,只等自己去挖掘。在挖掘自身潜力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要肯定生命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价值,就看我们能不能发掘出来,并加以肯定和利用。

2.客观评估自己

一个人若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行为不断衡量自己、评估自己,就能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能作出多大的成就。

3.勇于面对现实

恰当地评估自己之后,还要能坦然面对现实的挫折,不能因为一点点儿挫败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看清自己,意味着不以他人的眼光来评判自己,不因他人的意见而轻易动摇。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善于从别人那里找到平衡——也许,在某方面我们要比别人优秀得多。

任何时候都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才是一种正确的肯定自我的方式。

心灵寄语

有人说,世间最难做的,是做好自己。不必与别人攀比,更无须羡慕他人。做好自己,看清自己具备什么,擅长什么,才是首要之事。

)第二节 人贵有自知之明

禅心如灯

只有了解自己有所不能、有所不足时,才会放低姿态,步上追寻智慧的征途。

——净因法师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顺境和逆境,每一种际遇都是对人自身能力的考验,都能让人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有些人在顺境中自负自大,不可一世,一旦遭遇挫折便一蹶不振,这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的缺点,也不知道自己的实力,没有自知之明。

然而,认识自己又谈何容易。只有经历风雨的洗礼,经过无数次跌倒爬起,才能够找到真实的自我。

在一座深山中有一座千年古刹,有一位大师隐居在此。听到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有的人想让大师指点人生迷津,有的人想向大师学一些武功。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在挑水。他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不挑得满满的呢?”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打了两满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要比刚才挑得更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望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解释道:“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时间久了,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有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的信心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在能力上都会有一个“底线”,如果超过了这个“底线”,去做力不能及的事,那么再强健的人也要跌跤。

心灵寄语

“自知之明”是求知的不竭动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必然。“自知之明”通过求知改变自己的无知无识,也是使自己达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进而自立自强、自如人生境界的基础。

)第三节 善战者死于兵,善泳者溺于水

禅心如灯

学问越好,越容易产生增上慢,自己把自己的本心本性盖住了。自是他非,自己认为自己的观念才是对的,别人不对。所以,大乘菩萨道的大戒第一条就是“自赞毁他”,大乘菩萨道首先要学习的是真正的谦虚。

——宽运法师

有时候,人们都会为自己的优势洋洋自得,甚至因此变得盲目自大起来。殊不知,世事无常,人生有高有低,一不小心,我们就可能跌倒。而且,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劣势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有一天,三个和尚要外出化缘,其中有两个年龄稍大一些,他们办事讲求牢靠,他们对那个年轻的和尚说:“带上点东西吧,说不定能用得上呢!”

小和尚摇了摇头:“不用了,拿着东西反而不方便。”说完就轻装上路了。

那两个年龄大的和尚,一个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拿了一根拐杖。

这天还真的下雨了,淅淅沥沥下了大半天。到了晚上他们都回到了庙里,结果拿伞的和尚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和尚摔得鼻青眼肿,而那个年轻的和尚却安然无恙。

那两个年老的和尚很纳闷,问那个年轻的和尚:“我们拿着工具却出了问题,你什么也没拿,为什么会安然无恙呢?”

年轻和尚没有回答,他问拿伞的和尚:“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和尚说:“下雨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满不在乎地在雨中走,因为太大意了,却在不知不觉中被雨淋湿了。然而下雨后的路虽然泥泞,但是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谨慎,所以没有摔伤。”

年轻和尚又转过身来问拿拐杖的和尚:“你为什么没有被雨淋却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和尚说:“雨来了,我没有带雨伞,我赶紧找个地方躲雨,所以没有被淋湿。下完雨后,我凭着自己的拐杖在泥泞的路上飞速行走,不慎摔了好几跤,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

年轻的和尚听后笑笑说:“我既没拿雨伞,也没拿拐杖。下雨的时候,我因为没有雨伞就找了个地方躲雨。雨后赶路的时候,因为没有拐杖,所以我走得特别谨慎!结果我没被雨淋,也没有摔倒。”两个年龄大一些的和尚听了感慨万千。

和那个“既没拿雨伞,也没拿拐杖”的年轻和尚相比,拿雨伞的和尚和拿拐杖的和尚都有自己的优势,可他们都过于轻信自己的优势,反而让优势成为了他们的包袱,优势不仅没有带给他们帮助,反而带给了他们痛苦。

心灵寄语

生活中,人们常常只关注于自己的优点,从而变得盲目自信、忘乎所以。要知道优势不可恃,劣势不足惧,要正确看待自己,懂得如何利用经验,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者。

)第四节 静坐常思己过

禅心如灯

你需要的不多,可是你想要的很多,追求不到就满心遗憾。追求到了以后呢?却觉得很空虚。换句话说,得到以后,你觉得不过尔尔,因为没有想象中那么有味道,但是你害怕这种生命的无力感、空虚、无奈,或者生命没有意义的感觉,所以你不断地继续设定目标,继续建筑你的梦想。

——庄圆法师

弘一大师曾在他的专著中提到:作为出家人,应该做到静思己过。佛家提倡自省自悟之道,自省就在于不断地反省自我,勇于承担生命给你的那一部分责任。

不只是出家的佛僧,红尘俗世中的每一个人都应“静坐常思己过”,常怀自省之心,检讨自己的过失,提高品德修养,严于律己。

生活中,许多人面对自己的过错往往只知道怨天尤人,不懂得反省自己,反而把过错推给别人,推给上天。生活中这类人太多了,如夫妻吵架,相互指责对方的不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反省自己的过错。不懂得反省,不仅消除不了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烦恼和痛苦,甚至会加深加重这些烦恼和痛苦。

山上寺院里,一位年轻的法师下山去办事,路过山下的小河边时,看见河边大树下的襁褓里,有一把倒放的红雨伞,伞里有一包裹在蠕动。法师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婴儿,黑黑的眼睛,红红的脸蛋儿。法师低头一看,发现孩子的衣服上有一件东西,原来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孩儿的生辰八字。法师看了纸条,知道这可怜的孩子出生才五个月,却不知为什么被父母遗弃。慈悲怜悯之心使他顾不得多想,他小心翼翼抱起婴儿,也不下山去办事了,径直到寺院向老住持报告了这件事。老住持召集大院众僧,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同意把孩子暂时寄养在寺院。就这样用米汤与奶粉喂养婴儿半年多。

这天,从山下上来三个女施主。第一位是女儿出走一年多一直没有消息的母亲,为女儿来祈福;第二位是为弟弟在外做生意发了财回来谢菩萨的;只有第三位是虔心来拜佛的。这三个人进了寺院,上香后坐定休息,以消除刚才上山时的疲劳。

刚一坐下,突然听到一阵婴儿哭声,前两个人便悄悄议论起来。在寺院从未闻过婴儿声,第一个施主说:“大概是哪个小和尚的私生子吧?”第二个说:“要么是老和尚为了延年益寿请来奶妈住在这里供奶,把孩子也带来了。”第三个施主说:“罪过!罪过!千万不能乱讲师父们的坏话,阿弥陀佛!这样要遭报应的,这肯定是一位法师从某处救下的弃婴。”

正在议论间,山门外大道上又进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他们一到大殿,倒头就拜,先拜佛,然后转身上前给师父们磕头行礼,他们说全靠师父们照顾了他们特意放在河边的孩子。

这时,三位女施主抬起头,她们的视线与这对男女青年的视线碰在了一起,此时,大家都惊呆了,站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刚进来的女青年就是第一位女施主的女儿,因母亲不同意她的婚事,一气之下与在外做生意的男朋友私奔了。第二位施主这时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她正好是那个男青年的姐姐,她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家里添丁加人,惭愧的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为自己诽谤寺院的法师而深感自责,于是不停地忏悔。

低头做你应该做的事,不要去理会周围人的议论,也不要轻易去议论别人。

生活中有些人专门爱说别人的闲话,议论他人的是是非非,这给别人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人,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对他说出的话充耳不闻,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相信谣言一定有不攻自破的那一天。

如果一定要说话,请记得说好话。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你今天所说的话,可能就是你明天的结果,因此必须做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心灵寄语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这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五节 成功要靠自己

禅心如灯

众生自性自度,佛不能度。

——如本法师

有一句谚语说:“黄金随着潮水流来,你也应该早起把它捞起来。”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智者一切靠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郑板桥也在临终前告诫儿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一天早上,一位只有一只手的乞丐来到一座寺院向彻悟方丈乞讨,彻悟方丈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些砖头搬到后院去,我就给你银子!”

乞丐很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砖头呢?不愿给就不给,何必这么捉弄人呢?”说完他怒气冲冲地向寺外走去。

方丈于是用一只手抓起一块砖头,大声说道:“这样的事一只手也能做得到,你为何不愿做呢?”

乞丐便不再争辩什么了,就用他那一只手依方丈的话干了起来。他整整花了一个上午,才把这些砖全部弄到后院。

最后,彻悟方丈递给乞丐一些银子,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彻悟方丈说:“不用谢我,这是你凭自己的劳动赚到的钱。”

乞丐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说完朝彻悟方丈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不久,又来了一位乞丐。彻悟方丈把他带到后院,指着那堆砖头说:“你把这堆砖头搬到屋前,我就给你银子。”但是这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却鄙夷地朝彻悟方丈瞪了一眼,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弟子不解地问彻悟方丈:“上次你叫乞丐把砖头从屋前搬到后院,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头从后院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头放到后院,还是屋前呢?”彻悟方丈微笑着对弟子说:“对我们来说,砖头放在屋前和放在后院都一样,可搬与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若干年以后,一位衣着体面的人来到寺院拜望彻悟方丈。只见他气度不凡,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人只有一只手,原来他就是用一只手“搬”砖头的那位乞丐。自从彻悟方丈让他“搬”砖以后,他才明白了彻悟方丈的真实用意,然后靠自己的劳动,奋力拼搏,终于有所成就。而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如今还依然在村落中行乞。

人生充满艰难险阻,想要有所成就,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没人能替我们成功,只能靠一双手,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靠着一双脚,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心灵寄语

靠自己才能有所收获,靠自己得到的收获才会心安理得。任何外在力量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命运。在人生行进的途中,只有自己才是最有力的法宝,只有靠自己,才能改变命运,获得成功。

)第六节 专心致志走好脚下的路

禅心如灯

心制造了一切——我们的恐惧、痛苦、生死、得失、地狱、慈悲、憎恨、绝望和离别。如果我们修行,将能够明白心生万物的方式,并因此而体会到真正的佛。你只要容许自己活在当下,体会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物,专心致志地行走,用你的整个生命去帮助别人,就行了。这是无修之修,将自己的大脑绷紧只会给你制造更多的障碍。

——一行禅师

相传,一位得道高僧来到一座无名荒山,山间茅屋中闪烁着金光,高僧料定此间必有高人,遂前往一探究竟。

原来,茅屋中有一位老人,正在虔诚礼佛,老人目不识丁,从未研读佛经,只是专注地念着大明咒:“嘛呢叭咪。”高僧深为老人的修为所动,只是他发现老人将“六字真言”中的两个字念错了,于是便教给了老人正确的梵音读法,然后就离开了。他心想:老人日后的修为定能更上一层楼。

然而,一年后,高僧再次来到山中,发现老人仍在屋中念咒,但金光已不再。他疑惑万分,在与老人攀谈后才得知,老人以往念咒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而得高僧指点后,总是过于关注其中两字的读法,不由心绪烦乱。

人一旦进入专注状态,整个大脑就会围绕一个兴奋点活动,一切干扰就会自动排除在外,除了自己所醉心的事业,一切皆忘。

相传,中国禅宗的初祖菩提达摩自幼参悟佛法,在般若多罗禅师门下修得正果后,提出要外出传法。在般若禅师的指点下,达摩来到中国传法。在短暂游历之后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开始在五乳峰中峰的一个天然石洞中闭关参禅。

据说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既不说话,也不持律,终日默然面朝石壁,双眼紧闭,五心朝天。石洞内万籁俱寂,当达摩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个石洞中有人。每次开定后,他也只活动一下四肢,饮水吃饭,待倦怠恢复后仍继续坐禅。外界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毫无关系。

就这样,入定、开定、入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527年到536年,达摩一个人在石洞中面壁参禅9年,成为中国禅宗的第一代宗师,而这段故事也成为佛教史上的美谈。

这个天然石洞后来被称为“达摩面壁洞”,达摩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也因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姿态的影像而被称为“达摩面壁影石”。面壁入定9年,需要一颗不为外界所扰的专注之心。

心灵寄语

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极其有限的,如果我们想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须将自己仅有的时间和精力集中投入到这件事情中,只有一心一意、心无旁骛,才能把事情做到完美。

)第七节 你也可以成为“发光体”

禅心如灯

我们奋斗、努力求上进的目的,就是展现出自己的色彩,只要精彩,哪怕是短暂的一刹那,也是值得的。

——湛弘法师

人生来平等,但所处的环境未必相同。不管自己处于怎样的起点,我们都应该一如既往地对生活报以热情的微笑。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即使起点不同、出身不同、家境不同、遭遇不同,也可以抵达相同的顶峰。

不过,抵达顶峰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差异,有的人走得轻松,有的人一路坎坷,但艳阳高照也好,风雨兼程也罢,只要怀揣着抵达终点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自己的精彩,都可以成为“发光体”。

佛陀在世时,出家人修行的团体叫作“六和僧团”,为了让这个团体更有秩序,大家都按照各自的职务做事。

驼标比丘是僧团的一员,他的职务是负责接待来自远方的客僧。驼标比丘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他心思缜密,善良和蔼,客僧们住的房间都被他打扫得一尘不染,生活用具也一应俱全。

每天晚上,驼标比丘都会提着灯笼站在精舍的门口等待客僧们的到来,并且亲自带他们到住宿的地方,打点好一切才离开。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驼标比丘提着灯笼从少年慢慢变老,他的身影在灯火的照映下度过了三十年的时光。

不过,这个时候的驼标比丘却再也不需要提灯笼为客僧照路了,因为多年来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热情,使得他的手指就能发光。他只需要举着手指就能为别人照路,驼标比丘十分高兴,因为他再也不需要担心灯火会因为风雨而被熄灭。

三十年的漫长岁月里,驼标比丘怀着一颗至诚的心坚持为别人方便而服务,他用微笑感染了别人,驱走了黑暗。在不断前进的人生中,凡是看得见未来的人,都能掌握现在,因为明天的方向他们已经规划好了,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留住心中希望的种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会有无可限量的未来,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

我们的才能不取决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也不会因为遭受挫败而贬值,无论别人怎么侮辱、诋毁、践踏,我们的才能依然存在。因此,要正视自己的能力,不要因为别人的评价和态度而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无论别人怎么说,我们的才能都不会因此而改变。

心灵寄语

人应该从自身出发,找到自己的优势。我们要时刻坚信一点:最优秀的人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才能一步步突破自我的枷锁,进而掌控自己的命运。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口才课

    每天一堂口才课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口才是人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它有着巨大的力量。拥有好口才,不仅陌生人会变为知己,在生活中、事业中也能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成功添砖加瓦。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有好口才。有的人说话让人喜欢,有的人说话却让人生厌。所以,你要掌握的不仅是“能说”,还有“会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会说”呢?这就是本书所要告诉你的。
  • 打破常规(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打破常规(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美国著名成功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只要你想成功,你就一定能够成功”。美国著名潜能学权威安东尼·罗宾斯说“成功总是伴随那些有自我成功意识的人!”其实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连敢想、敢做和敢干的心理准备都没有,那还谈何成功呢?成功是一种无限的高度,成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
  • 才高识远:努力学习增才干

    才高识远:努力学习增才干

    本书告诉读者要努力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才高才能识远。书中将怎样做一个才高识远的人的基本方法列举了出来。
  • 每粒尘埃都有光

    每粒尘埃都有光

    世界原本很大,生活原本丰富多彩,只是我们让心挤在狭小的窄缝里,看不到太多的美好。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她哭泣,她也对你哭泣;你对她微笑,她也对你微笑。生活当然不会永远给你阳光,许多时候,问题出在你对待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上。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懂得享受做事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快乐,便自然会感到幸福。请以美好的姿态,去恋一个人,恋一座城,恋一份静谧时光吧。因为,或许似水流年里,岁月依然是冷,衣裳依旧是薄,薄暮仍是荒凉,可是,心中有莲花开着,你恋着,明天就还有一个光明等着你,生命便依然鲜活着。
  •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是指引人生方向的世界经典老书,提升人生价值改变人生命运的永恒成功励志经典。没有谁能避免是天生的普通人,也没有任何人天生就是平庸之辈。《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告诉我们永恒的处世之道,她激发我们成功的潜能,使我们在成功之路上如得神助!
热门推荐
  • 好想听你说

    好想听你说

    莫秀秀喜欢了苏子言整整五年,自顾自的经历着喜怒哀乐苏子言是学校里的优等生,而莫秀秀却是一个普通到不在普通的迷糊少女,这样仿佛并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在最后有着最为珍贵的回忆。
  • 仙道异世录

    仙道异世录

    一个对修行之法一窍不通的平凡人,穿越到了仙侠的世界,学仙法,练玄功,悟神通。无穷无尽的新奇法宝!严格的真气功法分级!九宗十八派的渊源纠葛!人,神,仙,妖,魔的爱恨情仇!上古仙神的阴谋算计!崭新的世界,崭新的人生,看云逸御剑飞天,纵横天下。新书《仙道异世录》,需要你的支持!求推荐,收藏!
  • 末世之我若为魔

    末世之我若为魔

    残忍的末世,人人自危,被无良师父逼着拜师的陈颂于末世两年后出山,却没想到师父的出山礼竟然是……一个女人
  • 璃凰

    璃凰

    她是丑颜孤女,他是冷情皇叔。她穿越后逆袭,扮猪吃老虎;他狡猾如狐狸,狠辣不饶人。他说:“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她说:“死生契阔,恕不退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宠婚24小时:爱你入骨

    宠婚24小时:爱你入骨

    少女时代被美色所惑谈了场无知的恋爱,从此,她的生命便再也甩不掉那个叫慕少卿的男人……他曾公开对全世界宣布追她,追到手又公开对着全世界向她求婚,人尽皆知慕少宠妻如命,婚姻美满,却只有她知晓,这场婚姻是他一手逼出来的,而婚姻背后的玄机……“慕少卿,我功德圆满了,按照契约,可以离婚了!”“哦,恐怕不行,你肚子里现在装着我的种,离婚推后。”好吧,她忍了,十个月后,“现在可以离婚了吧?”“哦,恐怕不行,我昨天好像看到你儿子把契约撕了……”ps:绝对宠文,甜死你不偿命哦!
  • 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基层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修仙表情包

    修仙表情包

    “我非常欣赏你,做我的走狗吧!”天魔跪了。“无形装逼,最为致命!”对手哭了。“出来吧,叼毛兽!”魔物傻眼了。敌人太多怎么办?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带着神奇表情包,不纯洁少年开始了自己彪悍不讲道理的修仙人生。余辉口号——迟早有一天,我要用表情刷遍三千世界!
  • 腹黑养成:废弃公主色撩人

    腹黑养成:废弃公主色撩人

    对不起各位朋友,因为此书写的实在太烂,所以暂时停更,对不起各位收藏的朋友,谢谢你们的支持,爱你们。
  • 九凤舞凰:至尊二公主

    九凤舞凰:至尊二公主

    墨眸睁开,她再也不是21世纪那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特工界一姐,而是鸣凰大陆岚凤国二公主。鸣力觉醒惊人天赋,封印破开背后出现凤凰图腾,千年前的神凰女的遗诏灵验,她,注定是拯救大陆的古凰女!“炎祀,你能不能别那么不要脸?”“娘子,为夫只对你不要脸。”他一脸委屈。“凤凤,我喜欢你。”“我不是你的良人。”
  • 寻找摩羯座

    寻找摩羯座

    爱情,这个词普遍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已经甚至不相信爱了,今天我想说的不是什么爱爱恨恨的,而是劝各位,得来不易,且行且珍惜。星座之间的爱情,分析的那么透彻,摩羯天生的自卑感和天平天生的的优越感究竟会有什么交集呢?两个人在一起需要努力经营,这些资料不如现实来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