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03000000028

第28章

我一听,急忙跳起来,“我自己收拾!那个——卫生间在哪?”

lilith笑着说:“都塞进洗衣机了,你只管吃早餐就好。”

我偷偷闻身上有没有汗味,因为没有喝醉过,所以对自己的酒品完全没有信心。不过还好,并没有汗流浃背的迹象。

放下心来后,我四下打量这个房间。

非常舒服的天蓝色调。很显然,它不是一个随便布置出来的房间,不是把一堆最好的家具排列组合在一起的庸俗。每件物品都摆在恰当的位置,显得和谐而平衡。窗帘,被单,还有地毯,全部都是统一的色调,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我妈妈布置的。”Lilith在我身后说。

“夏天是天蓝、粉红、嫩绿、柠檬黄这样的颜色,冬天换成深棕、咖啡,大红等等。虽然我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她还是坚持每周打扫。”

我走到书橱前,浏览着书背上的名字。

“就算我不在家里,她还是定期会去买淑女屋、艾格、ONLY的衣服来挂在橱里,我觉得,她真是很宠我。”说到这里,lilith竟然轻微地叹息一声。

“我想毕业以后继续留在巴黎进修,或者去德国,可是她迫切地希望我能回家,然后一直陪在她身边,有没有工作是其次,能不能成就事业更不重要——她让我觉得自己离开家太久,没能好好地敬孝心,是一种罪过。”她说,“我也知道这种宠爱其实是一种毒,会腐蚀我的人生。但是没办法,难道我能对母亲视而不见?她已经这样低声下气了。”

我说:“你羡慕我吗?”

“当然。”她说得斩钉截铁。

“是不是有一种人,一辈子只能在羡慕别人的心态中度过?”

“这种人占绝大多数。”

我说:“我该怎么说呢,我不羡慕你,那是不可能的。你家境富裕,可以供你出国念书,念多少年都没关系;你母亲宠爱你,无条件无止境地给你购买高档衣服,更不要求你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Lilith点头,“没错,羡慕我的人多极了,我也知道。可是这些并不是我自己挣来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小时候,家境一般,住在大杂院里,反而觉得日子有滋有味——说我矫情也罢,但这真的是事实。等家里有了点钱后,亲人之间反而淡薄了很多,不再一起逛公园了。一个应酬,一个打牌,他们现在这样对我,也是为了弥补那时候疏忽掉的亲情。但是,不管我承认不承认,他们不再是我的精神支柱——当我特别伤心脆弱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已经不再是父母的怀抱。”

我的食指停留在某本书脊的文字上,《Letterfromanunknownwoman》,“很喜欢茨威格吗?”

“不敢用‘喜欢’这样世俗的文字,怕会玷污那种神圣的心情。”lilith忽然一挑眉,“你也?”

我抽出来,“随便挑一句,我可以接着背下去。”

她接过去,“真的?虽然我也看了无数遍,可是都不至于能背得呢。”

“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并没有刻意去背。”

Lilith目光扫过书的封面,然后定格在我脸上,“……我好像知道你为什么写作了——你一直都这样吗?”

我盯着天花板思索,“没有注意到,但是我妈倒是提起过,我三年级的时候,新学期拿到语文课本,一个晚上就全部看完了。我妈想给我预习课文,就是那篇讲一颗豆瓣进入口腔然后到食道再到胃的课文,介绍消化系统的——她刚说开头,我就给她背了出来。”

Lilith下意识地点着头,“的确,很多人幼年时期表现出来的天赋真是让成人惊叹。可是一般到十三四岁,与生俱来的才华就慢慢消失了。”

我雀跃不已,“这么说我还真是幸运。”

她看我一眼,笑容浮现,“你应该庆幸。也许你一辈子就该为了写作而活着。”

“这简直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我笑着跟她说。

Lilith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孩,如果用我的圆形说来形容她——她至少是一个极接近整圆的大半圆。绝不盲目追逐潮流,更不轻易浪费时间在没必要的事情上。她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那类女孩——比雪敏感知性,比茜伶温柔聪慧,虽然和阿槿一样都是留学生,但没有阿槿那样西洋化,相反极具中国古典气质。

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可以肆无忌惮地看书、想自己的心事,不必担心怠慢了她。

这大概就是学心理学的人的魅力,理解和容忍的程度总是比一般人更远更深。

可她从不写日记,甚至很少谈论自己的过去,她个性内敛、沉默,似乎不愿意被人探询秘密,在内心隐藏得很多很多,比表达出来的事情多出几倍。

我们道别时,我问她:“小时候有没有玩过捉迷藏?”

她说:“当然有啊。”

我又问:“是不是别人都很难找到你?”

她一笑,“是的,总得我自己肯出来。”

我握了握她的手,“流浪快乐。”她第二天就上飞机去巴黎。

我感到她的那只手紧了紧,“Sametoyou”。

我们平静地分别,她回家收拾行李,而我打算去下一个地方前,先爬一下峨眉山。

金顶是峨眉山的最高峰,非常冷,明明是夏天,还需要穿棉袄。

我搓着手,给正在飞机上的lilith写了一封E-Mail,谢谢她这十来天的款待。

亲爱的lilith:

有时候,没办法不痛恨地域的差别。地球的博大辽阔,对于某些想要相见的人来说实在是奢侈得很。有时候也特别痛恨现实和梦想之间苍白的无力感,以及痛恨我们这个年纪,为什么一定要经历某些事情。

我的家已经很难再留住我了——从很久以前我就试图走出去,哪怕用流浪的方式。初三的时候,我中考失利,没有考到妈妈希望的学校里去,并且一下子从全市最好的四所中学之一,险些掉到一所职业中专里去,可是因为我“师出名门”,我老师就用了一句话来形容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言下之意,我是死掉的骆驼,在考试这样茫茫的沙漠中,是被淘汰的一员。

于是不甘于沉溺平庸的我出走了,在那个炎热的夏天的晚上。带着我妈妈抽屉里五十个准备用来买菜的钢釴儿——那时的五十块对我可是个大数目,因为妈妈第一次投资上的失败,我家处于一种经济上的黑洞,而且那次贫穷几乎整个扭转了我们的消费观念。当时,我很努力地对自己讲,我不是在偷她的钱,我会用零花钱慢慢还上的。

我的打算是,在离家不远的市民广场,通宵达旦地坐着。我不知道自己会离开家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这种性质的出走是否算抗议,我当时的心态真是很茫然,我只想离开家而已。那个广场很美丽,灯火总是通明,还有纳凉的石凳。平时,我爱去那里,也总是一坐就记不起来回去的时间。可是那个出走的夜里,我坐在空旷的广场上,冰凉的石凳上,看着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明亮的街灯,第一次觉得这里真是荒凉,可是我又不能回去,所以那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无家可归。

白天,我徘徊在广场,或者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到处逛,为了翻新我的心情,或者说为了体现自己的独特处,我拿那五十块钱在附近的二手市场买了一个半旧的随身听,戴着它,以区别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流浪儿。我根本没想过没有钱,我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要怎么过,也许在我心底深处,还是惦记着那个并不怎么温暖的家,还是觉得在万不得已的时刻,我还可以一下子从那些可怜的流浪者行列,跻身到这个城市里的正牌居民。

现在想起来,我这种思维真是对那些流浪者的侮辱。

现在,距离那时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年,要不是因为有日记在身,我已经忘记了那时的心情。

事情总是螺旋形地周而复始,去年大学毕业后,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流浪。

真正意义上的流浪,这次,再没有回头的可能。

别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的出生地、成长地,以及户口本身份证上所写的籍贯,从来就没有统一过,答案总是五花八门:有遵义,有赤水,有上海,有浙江,有成都,有重庆。我只能回答他,我是中国人。我的心,也从来不曾属于哪一个专门的地域,尽管那里有那么多美丽的回忆,尽管每个地方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宁静和温馨,美好与繁华——却也再不能唤起我的任何眷顾。所有我曾经待过的地方,一旦离开了,就再也不愿回头看它们一眼。

而且在我努力试图想要使自己安定下来,来适应我所在的城市时,事实证明都是徒劳无功。我大概是一个注定了没有根,到处漂泊的人,这点,lilith你远在异国他乡,是否可以明白?

当我认识你的时候,我多么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来写作,写出你心中的感觉。我永远都觉得,我和你之间的不同,只在于我写完了,而你还未动笔,只要你和我一样完结了你的故事,必然是一样的轰动,甚至过之。和你谈话的时候,你的一些真知灼见,确确实实震撼了我,让我产生“为什么我就想不到”这样的遗憾。也许是因为我的工作缘故,我写作的时间和机会比你多,可是也正是这个工作,让我作为代价而舍弃的东西,永远都找不回来。

我高中的时候曾经恐惧,万一有天我不再爱写作,换而爱上了一种荒谬肤浅的东西怎么办?我祈祷神,让我永远爱写作,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永远,不过就是比暂时长久一分钟而已。我平静地等待着不爱它的那一天到来,可是随着几年时间过去,我越来越喜欢它了。

我现在正在设想,你的二十年是如何过来的。在你家里的那些天,老实说,我有些不习惯呢,因为我觉得你家真是太豪华了;而对于我,一进到这样的地方,就有些反应不过来,头脑也迟钝很多。我小时候寄居在外公家里时,过着军事化的生活,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不和外婆睡,而一个人拥有一张四姨那样带着蚊帐的小床。因为不停地搬家,再搬家,或者旅游,又旅游,我的东西都是打包放置,家里也搞得像个集中营,什么时候想走了,抬腿拎包就好。大概也只有狗窝似的家,小丁点的房间最适合我了——你可不要笑我啊。

我现在和你,应该算是天各一方了吧。对于热爱漂泊的我来说,能够去塞纳河畔,未尝不是一件令我向往的事。只怕我写一辈子小说也没那个能耐呢。也许某一天,我想你了,就会努力赚钱,等够买机票了,我就飞去看你,等我变成穷光蛋了,再被移民局遣送回来,哈哈,那也是一种可爱的相见方式。

如果说有一千个写作的人,恐怕就有一千个迷恋它的理由。这些原因,因为时间流水的冲刷,或者渐渐消逝或者慢慢积淀,形成了另外的风景。只是有句话叫“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最美的景色永远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我觉得只要是你路过的地方,都是一道地平线,美丽永恒却无法触摸;而只有你现在所站立的地方,才是属于你的,在这个地球上真正的领土。

所以,写点东西吧,哪怕一段话也好。你学心理学,一定知道捉迷藏的道理——永远别把自己藏得太深,让人找不到。那是悲哀,并不值得高兴。

在异国,保重身体。

往手里呵了口气,不知不觉,手指已经有些僵了。我揉着关节回忆起记忆中的死角,从来没有小孩敢钻的柜子里,黑黝黝的石洞里,有毛毛虫的树上……为了不被人找到,我全都躲过。并不是不害怕,而是比起那些轻微的恐惧,被人发现藏身之处简直就像灭顶之灾一样可怕,这驱使我一定要克服各种艰难、障碍,把自己严实地隐藏起来。

我竟然从来没有想过,只不过是被找到,刮一下鼻子而已,有什么大不了。

是啊……有什么大不了。

同类推荐
  • 血蔷薇的恋爱夏天

    血蔷薇的恋爱夏天

    在炎炎夏日,我们冷漠的皇室公主殿下从哈佛毕业啦,但是被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未婚夫要挟去礼仪学院就学,这个夏天,冰山撞冰山,夏天不怕热啦!!!天才少女回国记,冰山撞上大冰山,神默契的两个人又在学院里发生什么事情呢?敬请期待我们的《恋爱夏天》
  • 為伊消得人憔悴

    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一句古诗,也是一曲故事,是一种情怀,难以释怀的情怀,致青春,致那些流水般一去不返的青春。云在蓝天水在瓶,什么样的生活造就了什么样的人生。
  • 若年华不曾相遇

    若年华不曾相遇

    如若年华逝去,只留怨恨;那又,若有何怨;只不过是空想一梦罢了,真实或不真实,知道又如何,若出现只是一场空梦,那倒不如不要出现。群号:438913938
  • 纯美彼岸花

    纯美彼岸花

    主要讲述了女主角顾小沫因为查找自己母亲的死因,进入了凌家(顾小沫母亲的前夫家里),但是在进到凌家以前认识了阳光搞怪男主角凌梓阳,之后在打闹中慢慢的爱上了凌梓阳……虽然没有在凌家找到他们杀害自己母亲的证据,但是却和同母异父的哥哥凌沐阳相认。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顾小沫带着遗憾离开了凌梓阳,回到了自己舅舅所住的彼岸岛。
  • 青春是一首没有旋律的骊歌

    青春是一首没有旋律的骊歌

    她叫慕苛兹。如果妹妹不是妹妹、妈妈不是妈妈、包括,原本属于她的爱情,也因为要守护她的妹妹而放手。她……该怎么办?
热门推荐
  • 致命旋涡

    致命旋涡

    他是个优秀的骗子,也是个出色的小偷,因特殊体质,被逼穿越到平行世界执行任务。如履薄冰,成了那个世界自己师傅的拜把兄弟,又成了那个世界自己的老师。随着任务进行,是发现更多的真相,还是更多谎言?
  • 走过婚姻

    走过婚姻

    三毛一生,极少推荐!这是一本让三毛亲自做跋近三千字的婚姻自传小说!《走过婚姻》是中国台湾最具有公信力的两性婚姻问题专家之一、施寄青老师详细描述自己的婚姻与婚变过程,及随后渐渐成长并成为妇助专家的过程。《走过婚姻》对已婚女性的家庭生活及未婚女性的择偶及交往过程亦有相当的启发意义。《走过婚姻》是一部女人写给女人,面对婚姻、爱情、生活的成功与失败的“前人教科书”。
  • Chamber Music

    Chamber Musi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初夏花开

    重生之初夏花开

    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回到了4岁,似乎我还有着不寻常的能力……重来一次,是否春暖花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上刁蛮女上司

    爱上刁蛮女上司

    喝酒误事,醉酒下的陈扬误打误撞碰到了自己的女上司,还不小心被女上司爱上...
  • 学智慧用智慧(智慧篇)

    学智慧用智慧(智慧篇)

    托尔斯泰认为:“智慧就是懂得生活的任务,以及怎样去完成。”一个人能够正确评价环境,能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够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困难,能够知晓别人并与之和睦相处。
  • 茅侃侃,侃职场

    茅侃侃,侃职场

    茅侃侃编著的《茅侃侃侃职场》作为一个讨厌传统“成功学”、从不“穿西装”的成功人士,茅侃侃用他独有的方式和感悟,将他传奇的职业历程,化成好看好玩的故事和颠覆性地工作技巧及方法,不讲厚黑不煲心灵鸡汤,希望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职场路上的那些“坑”。
  • 重生之无极道

    重生之无极道

    神皇之子,在神魔大战中被杀。经过九世轮回。因世世如意,被天道废其第十世的修炼资格。独孤轩夜,空有顶级修炼天赋却不能修炼而被称为龙神帝国的第一废材。其父因此命贴身侍卫携带玲珑塔,助独子修炼。独孤轩夜笑傲整片大陆。杀小人,诛反贼,捕神兽。“你凭什么这么嚣张?!”“因为你爹不是第一神皇。”
  • 冷了岁月殇了情

    冷了岁月殇了情

    三生三世,只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不曾料想最终是我在北方望着故人归
  • 雷军:让创业回归简单

    雷军:让创业回归简单

    本书选取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进行解读,立足于时代、社会、产业、公司与个人的多维角度,提炼出企业家在创业、商战、管理等领域的哲学智慧,通过翔实的数据与生动的案例,剖析企业家哲学智慧的实用性与科学性,给读者以启迪借鉴。设计等十几个板块划分,选择符合企业家共性与独具个人特色的内容,提升图书的实用性与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