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22000000001

第1章 求学岁月:贯通中西学问(1)

家世与家学

傅斯年字孟真,1896年3月26日(旧历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出生在山东聊城北门里祖宅。他的家世可以说是典型的书香门第、破落的官宦世家。傅斯年在家乡生活了13年,幼年和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在他一生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打下了深刻的印痕。

(一)开代文章第一家

傅斯年的故乡聊城,自古是华北平原上的重镇。春秋战国时期,其地属齐国,西接韩赵,北通幽燕,南襟鲁卫,既是兵家争战之地,“筑城屯兵为齐之要地,各国诸侯皆争衡于此”,又是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及戎燕文化交流融汇之处。各地域文化的交流融汇使得该地区文化积淀丰厚,内涵丰富多姿,虽说不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但也孕育了不少风流人物。才智卓越之士、谋国经邦之臣历代不绝,鸿儒贤相连翩鹊起,骚客智士蜂涌辈出,如伊尹、马周经邦之才,程昱、王旦谋国之忠,鲁仲连、华歆处世之智,孙膑、王颜章治军之能,都是彪炳史册的。

聊城自汉代置县,延续至今,一直为地方州府县治所,是华北平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代定都北京(时称大都),聊城成为近畿地区。元王朝为交通便利,开会通河。大运河穿聊城而过,聊城更得南北交通之便,北通京师,南连三吴,被史家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交通便利,加上物产丰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聊城及周边地区,成为全国著名的粮棉产区和纺织品的贸易中心。天下豪商大贾云集,“往来船舶,络绎不绝”,“兵民杂集,商贾萃止,骈樯列肆,云蒸雾滃”,以致城内“贾寓旅舍,几不能容。”各地商人竞相在聊城内兴建会馆公所,开办商号、店铺、作坊,与本地工商业者所建交错布列,鳞次栉比,使聊城成为一座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在明清两代一直为山东西部三大商埠之一。

交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昌盛。明代中期以后,聊城及其周围各州县私塾遍布,书院林立。文人骚客,儒士缙绅来此会客访友,传播学术,交流信息,促进了儒学教育的普及和发达,陶冶了无数才华卓越之士,成就了众多官宦书香世家。据记载:明清两代录取的山东籍进士共4047人,状元11人,其中隶属于东昌府州县籍者,进士290人,状元3人,仅聊城县就有进士55人,状元2人。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聊城确实是“科目鼎盛,贤士辈出”之地,被视为鲁西“八股文化”的中心不无道理。

显然,在明清时期,某些地区因得天时地利,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尤其是儒家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社会教化与文化昌盛是同步的。在儒家文化广泛传播的地区,自然是教化普施,民风淳厚,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理念深受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考察聊城的历史,明清时期形成的聊城世风明显具有这种特点。这个时期兴起的几个家族和大批官宦士绅,差不多也都具有这种特征。《聊城县志》记载:“其人朴愿而茂,虽循习故事,惮于兴革,然无有桀黠渔食,持长吏长短者。租赋不待督,辄先期报竣,最称易治。”世风淳厚是文化发达、社会教化的结果。而淳厚的世风又陶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循吏良士。因此,这个地区“士多才俊,文风为诸邑冠,武风亦极一时之盛。”文化昌盛,其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就高,社会发展也相对健康,具体表现是孕育和培养了几个大的具有书香传统的世家大族。这几个书香世家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代表了聊城当时的世风,而且也是当时整个传统社会的缩影。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则凝聚着社会文化的基因,表现了深厚的区域文化的积淀。傅斯年一生的性情和品格就具有这种区域文化的特征。

传统史书将明清时期聊城的世家大族归纳为“八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任、邓、朱、傅、耿、杨诸家,这几家大都兴起于明中期以后,其中任、朱、傅都发迹于清初,杨家则在清中期兴起。几家的共同特点是:第一,初始阶段,致力于研习儒家经典,经科举取得功名,进入仕途,逐步升迁,进入统治集团核心。第二,恪守儒家信条,以忠孝节义相标榜,忠君、孝亲、敬老、爱幼、和睦家族、友爱乡里。第三,重视教育,尤其是重视儒家文化的教育,培养子女,进行封建道统的说教,使子孙代代成三纲八目的典型,维持家族的名誉、地位、传承。第四,由于几个家族都遵奉儒家文化,世代从科举正途出身,又多是亲民的官吏,所以各家族往往以忠正廉洁、率直敢为相标榜,各个时代都出现了一些忠臣廉吏,孝子贤士。这些人又多在家乡设立条教、制定乡规民约、表率乡里,由此形成了忠义贤良、勇敢向上的世风,造就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贤良义士。傅斯年家族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家族。

傅斯年所出身的聊城八大家族之一的傅氏,初发于明中期,兴盛于清代初年,逐步发展成为聊城的名门望族。

傅斯年远祖名叫傅回祖,原籍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今江西省永丰县),明朝宪宗成化年间出任山东冠县县令,当时聊城为东昌府府治,冠县为其属县。傅回祖生有七子,任满返回故乡,其夫人李氏不愿随行,于是傅回祖便携四子南归,留其三子侍奉夫人,这三子一居冠县,一居博平,一子名叫傅祥,居聊城,是傅斯年的直系祖先。

当时聊城正是经济文化发展上升时期,大运河穿城东而过,北通京师,南达三吴,是当时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文化都在迅速发展,形成了鲁西“八股文化”的中心。傅祥及其子孙,借重聊城的经济优势,靠经商起家。他出身官宦家庭,本人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且处于浓重的八股文化环境之中,因此,十分重视诗书传家,督责子孙攻读举子之业,学习八股文,每每亲自“口授章句”,并“引古人及郡先达”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建立功业,故而傅氏家族逐渐形成了诗书传家的传统,代代相继。

傅祥五传到傅以渐,终于振兴了傅氏家族,奠定了傅氏名门望族的基础。傅以渐字于磬,号星岩,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公元1609)年,7岁入塾馆系统学习儒学经典,曾从师于当时名儒孙兴等人。由于明朝末年宦官专权,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科场舞弊成风,傅以渐直到35岁仍未取得任何功名。1644年,江山易姓,清廷入主中原,为了搜罗人才,笼络士人,入关的第二年,便恢复科举制度。傅以渐投身科场,乡试中举,翌年(1646年)入京会试,得中贡士。殿试对策时被擢为一甲第一名,成为清王朝的第一位状元,授内宏文院修撰,后累次迁升,1654年升为内秘书院大学士,次年,加太子太保,改为国史院大学士。1658年,清仿明制改内三院(内宏文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为内阁,逐步确立三殿三阁制,授傅以渐为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职衔,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为示恩宠,顺治帝又封赠傅以渐的曾祖父傅谕、祖父傅天荣、父亲傅恩敬俱为光禄大夫、少保加太子太保、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加一级之勋号。自此以后,聊城傅氏便荣冠当世,泽及后代,成为鲁西的名门望族。

据史书记载:傅以渐“方面丰颐,颏下多髯,伟腰大腹”,居官尚称清廉,“每闻百姓疾苦,若切于身,闾里有义举,必赞成之。自处无异寒素,汲奖后进,惟恐不及,未尝有疾言遽色”。但是傅斯年成人后,从不向人提及他这位宰相祖公,更不引以为荣,其原因是傅以渐在明清易鼎之际,出仕清朝,有违汉族士人的民族气节。由此可看出傅斯年的民族意识。

傅以渐以后,傅氏成为典型的官宦世家,获取功名,中举人、进士、为庠生、太学生者不下百余人,在朝为官和出任封疆大吏者几代不绝。傅以渐三传至傅继勋,字玉溪,号湘屏,是傅斯年的曾祖父,道光五年(1825年)拔贡,官至安徽布政使,清末名臣李鸿章、丁宝桢都是其门生。傅继勋有子七人,其第三子傅淦,便是傅斯年的祖父。

傅斯年在填写个人履历时往往上至曾祖父,但是他出生时,曾祖父已去世多年,曾祖父以上对傅斯年的影响都是间接的。直接影响傅斯年个性和品格的是傅斯年的祖父和父母,其中在家庭方面影响傅斯年一生品行和思想作风的,主要是傅斯年的祖父傅淦和母亲李夫人。

(二)书香世家

傅淦字笠泉,生于道光二十五(1845)年,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工诗书画,尤以书法知名,且文武双全,又精通医道。同治十二(1873)年拔贡,但他自甘淡泊,不乐仕进,取得贡生资格后,便绝意仕途,终生不参加科试。平生性情友善,重孝悌,且好交游,乐善好施,赴义唯恐后人。傅淦兄弟七人,他排行老三,析籍分家时,他将祖上的楼房全部让给了兄弟,自己只要了一座马厩。由此可看出他的作风和气度。傅淦娶山东淮县陈阡之女陈梅为妻。陈阡官至江西巡抚,陪送女儿的嫁妆颇丰,但傅淦书生本色,轻财重义,不善理家,又无固定收入,分家以后,坐吃山空。婚后不久,长子旭安出世,接着次子、三子相继出世,人增物耗,家财日减,日趋没落。为生活所迫,他不得不违心地出外谋职以养家。正好,此时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来信让傅淦去天津,打算为这位世弟安排一个职务。傅淦接信后考虑再三,决意去天津一次。他到天津去督署见李鸿章时,适值李鸿章有紧急公务,只安排他住安徽会馆,准备处理完公务,第二天同他面晤。傅淦甚不高兴,以为慢待自己,次日一早便不辞而别。李鸿章第二天去安徽会馆寻他不见,才知已回山东,气得顿足叹气。

傅淦自此不再外游,或教塾馆挣钱养家糊口,或靠卖字画换些润笔贴补家计。无奈杯水车薪,加上不善谋计,随意使用,不够便典卖夫人嫁妆,夫人嫁妆虽丰,但不到几年也几乎典卖一空,从此更是入不敷出,家境进一步衰落。

傅斯年出生时,虽其相府宅第还巍峨壮观,其院落尚相当齐整,标志门第显赫的“相府”与“状元及第”两块金字匾额依然高悬,二重门上的御笔“圣朝元老”横书金匾、门框上浮雕精刻的金字对联“传胪姓名无双士,开代文章第一家”依然引人注目,但这些装饰已无法遮掩日趋衰败的景象,只不过如《红楼梦》所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已。尽管如此,傅斯年的出生依然给这个日益破落的世家带来了喜悦。

傅旭安得此贵子,喜不待言,傅淦52岁得此长孙,更是分外高兴。据记载,傅淦自傅斯年出生,就不再远出,以含饴弄孙为乐。在傅斯年3、4岁时,就开始教其识字,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童读物。傅斯年同乡、同学聂湘溪曾介绍傅斯年祖孙二人生活情况说:“孟真4岁即和其祖父同床共寝,每到破晓,尚未起床,便口授以历史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系统地讲到明朝,历时四年,一部二十四史就口授完毕,在他的幼小心灵里就埋下了研究历史的兴趣,其后能成为历史学家,委以历史研究所所长的职务而有成就,是与其家学渊源分不开的。”

傅淦自己痛恨清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颇有疾恶如仇的正义感,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他的政治态度。他有一次出外游历,行至山西介休,有两个宦官充军西北,道经此地,其中一个忽染重病,求傅淦诊治,他拒绝说:“生平不为无鸟之人看病!”另一宦官长跪哀求,他不得已答应。病愈后,宦官赠他银两,他把银子从门中掷出,并且说:“生平不要无鸟者之钱。”之所以如此,他以为历代弊政,许多是因宦官干政而致,而明清两代后期尤甚,因此痛恨宦官。由此事看出,痛恨宦官干政是傅淦淡泊功名的原因之一,不满清王朝后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不愿为之效力,恐怕是更深层的原因。他对傅斯年讲述的二十四史历史故事,也必然带有自己的感情,对历史人物进行别择与褒贬,在傅斯年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影响。

傅淦自甘淡泊,但对傅斯年的教育毫不放松。傅斯年不满五岁,傅淦便迫不及待地送他入了私塾,并且选了最好的塾馆。傅斯年的启蒙先生孙达宸,也是一名拔贡,学问好,有文才,教书认真且教学有方,他一生教出的学生获取秀才以上功名者多达40余人。其塾馆设在聊城古楼北街路东,距傅斯年家约四五百米,步行上学比较方便。在孙氏塾馆就读一段时间后,与傅家有世谊的朱家出资请另一位塾师马殿仁到家开馆授徒,因朱家离傅家更近,加上世交,于是傅斯年与朱家子弟朱笠升等人一起,转入朱家塾馆就读。傅斯年放学回家后,其祖父则在家课读,督导他读书习字,不准其有丝毫懈怠。

傅淦的教诲,对傅斯年一生影响甚巨。傅斯年成年后曾对弟弟傅斯岩深情地说:“祖父生前所教我兄弟的,尽是忠孝节义,从未灌输丝毫不洁不正的思想。我兄弟得有今日,都是祖父所赐。”傅斯年一生坚持参政而不从政,为人常怀侠义之心,率直而有豪气等人品与作风都深受其祖父影响。

对傅斯年影响较大的另一位亲人是傅斯年的母亲。傅斯年母亲姓李,闺名叔音,聊城城西南郊贺家海人。李夫人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虽然识字不多,但却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贤孝识大体。傅斯年父亲中年病逝,李夫人既要孝养高年公婆,又要抚育幼年双子,家境日趋贫寒,可以说克勤克俭,备尝艰辛。但李夫人颇有器识,一身承荷家庭重担,百般筹划,维持全家生活。由于傅旭安生前为人仁厚,待遇友朋学生以恩义相接,去世后,友朋学生对傅家颇为关心。他们共同凑集一部分钱,托傅旭安的两个学生周祖澜、范玉波二先生代存生息,维持傅氏家计。弟子们感念傅旭安生前恩德,每年春节前,相约派一人来聊城,给师母送来一些春节所需食物用品,并在聊城的商号里为傅斯年存一些银两以贴补来年家用。李夫人一家五口,没有其他生活来源,单靠这些实不敷家用,尽管她精打细算,百般节省,生活仍日益窘迫,难以维持。有时万不得已,她便从颓垣断壁中拆一些砖瓦变卖,但这些都只能解决一时急需,不能作为长久的生活来源。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如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到了后来,房屋破旧损坏,亦无力修补。据记载,每逢下雨,李夫人便抱着幼子,头上撑着一把雨伞遮盖,其家庭状况可见一斑。即便如此,李夫人仍严格督促傅斯年兄弟二人读书,一切费用无论如何困难自己也一力承担,不使兄弟二人失学,并母兼父职,督责甚严,斯年兄弟如有过错,立予责罚,形成了无上的权威,据傅斯年夫人俞大綵回忆:直到傅斯年成名以后,李夫人一旦发怒,傅斯年便长跪不起,李夫人息怒后,傅斯年才温言劝说解释。

同类推荐
  • 赵之谦传

    赵之谦传

    本书主要介绍赵之谦这位晚清艺术怪杰的传奇一生。他才思敏捷,具有艺术、军事、行政多方面才干,无论他的作品或他所编辑的《仰视干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影响力都极为可观。他曲折离奇的一生,更富于传奇性。
  • 禁色的蝴蝶:张国荣

    禁色的蝴蝶:张国荣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张国荣的种种艺术形象,包括“性别易装”、“异质身体”、“水仙子”形态、“死亡意识”等,以丰富的资料搜集及问卷作基础,分析媒体对张国荣生前死后的论述以及张国荣迷的“歌迷文化”。
  • 旧时的盛宴

    旧时的盛宴

    《旧时的盛宴》名副其实的民国腕儿写民国范儿。民国人,不管是为官的,为学者的,还是普通人,即便是小商小贩都有敦厚相、坦然样儿;家庭、婚恋、玩乐、衣装,在最日常的生活中也有一种又闲适又讲究的范儿。梁实秋的饮酒、喝茶\吃烧饼加油条,吴文藻的求婚,徐志摩的情书,石评梅的殉情,无不说明了民国人的爽利、真性情,以及讲究生活的风尚。《旧时的盛宴》通过名家之笔,构造一席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民国盛宴。
  •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百年巨匠:齐白石

    百年巨匠:齐白石

    本书以大师在艺术上的孜孜不倦和“一意孤行”为纬,生动的故事写实和赏析文字为内核,辅以对大师亲友的采访对话,讲述了齐白石传奇的生命之旅和罕见的艺术创造。
热门推荐
  • 逃婚游戏:逃婚新郎VS落跑新娘

    逃婚游戏:逃婚新郎VS落跑新娘

    商场如战场。当今商场界以风、尘两家占据。为了利益,他们让从未谋面的风家公子和尘家千金联姻。却不料,在结婚那天,新郎新娘双双逃婚,不见人影。谁知身无分文的他们却阴阳差错的走到了一起!并且开始了同居生活。本应联姻的他们,在一起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文甜宠1vs1)【本文纯属作者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 开小店巧赚钱

    开小店巧赚钱

    该书内容包括“农民开店的五大要素”、“成功开店的步骤”以及“适合农民开的店”三大部分。
  • 怒斩先河

    怒斩先河

    还在慨叹人生短暂?一下子就给你500年!还在埋怨一个月亮不够明亮?这里有两个!在神奇的沐风大陆上,两大阵营的激烈对决,生死一线的终极较量!原本所向无敌的铁血战团,一步走错,满盘皆输,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作为铁血战团唯一幸存下来的首领,史上最年轻的剑圣——斩沙,从此踏上茫茫复仇之路……
  • 华严五十要问答

    华严五十要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琅嬛记

    琅嬛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级美容师:腹黑太子,轻点爱

    神级美容师:腹黑太子,轻点爱

    普通上班族阮堇,因为一场车祸而穿越到了古代,父母双亡,家徒四壁,下面还有三个小家伙需要供养,看她一小小农女如何借助美容系统的力量在古代中混得风生水起!“嗨,这位夫人,最新出品的养颜丸,保你吃了青春永驻,容颜不老!需要来一打吗?”他本身份高贵,却因身份的掩埋而平凡,重生后的他几次想杀了这个前世致自己于死地的人,却因为贪恋于温暖每次都下不了手……【女主穿越,男主重生,初来云起,文笔稚嫩愿博大家喜欢,么么哒~】
  • 破天剑尊

    破天剑尊

    剑之一道,无穷无尽,穷尽一生只为追寻剑道之巅峰!然,可惜,神通不敌天数,天地灵气消散一空,大道无缘!奈何!再活一世,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陌生的武道!我来,我见证!剑出,谁可争锋!
  • 醉话天歌

    醉话天歌

    白发摄情,缠缠绕绕数载年华。蓝颜若酒,谁在吟那醉人天歌?
  • 黑童话:你是我的命

    黑童话:你是我的命

    腹黑‘软妹’,——幸好来袭!管你是高冷~暖男~花心大少~统统给本大小姐低头!冰山,她劈之!王子,她宠之!校草,她踹之!哼哼,谁让她可是宇宙无敌霹雳‘软’腹黑幸好呢!
  • 柏天传

    柏天传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世间没有绝对的命数,凡事都会留下一丝生机。人只要还活着,就总有出头之日。人只要还活着,一切就还存在希望,就算万毒噬体,就算丹田破碎,朕也要逆天改命,抢夺那属于朕的一线生机、重新君临天下。当朕再次君临天下之时,必让这世界因朕而颤抖。当朕再次君临天下之时,必让那些曾经,抢朕,伤朕之人后悔来到这人世间。当朕再次君临天下之时,必让这天再也遮不住朕之眼,让这地在也埋不住朕之心。帝王之路,尸骨遍及处处。帝王之路,冤魂诅咒无数。帝王之路,因有诸君陪伴,才能精彩处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