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22000000034

第34章 抗日救亡:狂热的爱国者(9)

傅斯年在抗战后期,一再标榜自己的政治理想是民主加社会主义,延伸一下则是政治民主,经济平等,这两者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这是傅斯年对国民党政权呼吁进行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但是,国民党政权不会接受傅斯年的这种改革思想。何兹全先生曾回忆当时情况说:“大约1941—1942年左右,皖南事变后,我预感到抗日战争之后,国共两党将有一场厮杀,那就是中华民族的悲剧。我给傅先生写信,提出民主统一的‘方案’,国民党实行民主,共产党接受统一。傅先生回信里有两句说:‘你说的很好,谁听你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心是善良的,但愚蠢不可及。傅先生的‘民主+社会主义’,大约也已自知将成泡影了。”何兹全的回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背景材料,傅斯年当时呼吁的政治经济改革实际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自知国民党政权难以接受他的主张,但他仍在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方式奔走呼号,撰写文章,制造舆论,试图引起当政者的注意,逐步实行自己的主张。

总之,傅斯年在抗战期间要求政治、经济改革,政治实行民主化、法治化,经济平等,尤其是改革要顺从民意,满足人民的要求等思想具有进步性,是历代社会改革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主持北大复员

(一)出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

1945年5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改组,宋子文被任命为行政院院长,受命组阁,由于宋子文与蒋梦麟都是留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拉蒋梦麟做了行政院秘书长。按照有关规定,行政官员不能兼任大学校长,因此,1945年8月免去了蒋梦麟北京大学校长职务。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想让傅斯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让教育部长朱家骅劝告傅斯年就任。傅斯年没有答应,并于8月17日致书蒋介石,坚持不肯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理由是自己身体不好,难以膺此重任;再者,北大是自己的母校,论资历、威望不如胡适,所以推荐胡适担任。他在信中说:“日昨朱部长骝先先生,以尊命见示,谓蒋梦麟先生之北京大学校长出缺,即以斯年承乏。骝先先生勉之再三,云出于钧裁,强为其难。······惟斯年赋质愚憨,自知不能负荷世务,三十年来,读书述作之志,迄不可改。徒以国家艰难,未敢自逸,故时作谬论。今日月重光,正幸得遂初志,若忽然办事,必累钧座知人之明。兼以斯年患恶性血压高,于兹五年,危险逐年迫切,医生告诫,谓如再不听,必生事故。······抑有进者,北京大学之教授全体及一切有关之人,皆盼胡适之先生为校长,为日有年矣。适之先生经师人师,士林所宗,在国内既负盛名,在英美则声誉之隆,尤为前所未有。今如以为北京大学校长,不特校内仰感俯顺舆情之美;即全国教育界,亦必以为清时佳话而欢欣;在我盟邦,更感兴奋,将以为政府选贤任能者如此,乃中国政府走上新方向之证明;所谓一举而数得者也。”由于傅斯年陈述的理由充足,国民党政府答应了他的要求,决定任命胡适为北京大学校长。因为胡适在美国未归,在胡适归国以前,任命傅斯年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并聘为西南联大常务委员。

1945年10月中旬,傅斯年到昆明就任西南联大常务委员职务,又回到教育界。可是当时到西南联大任职,正可谓受命于危难之时,奉命于动乱之际,所面临的内外形势都相当艰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国内局势混乱。1945年8月,日军投降,国民党政府到各地接受日军占领区,许多接收大员在接收中贪赃枉法,大饱私囊,把大批物资据为己有,并且对民族资本也进行没收,致使敌占区人民怨声载道,造成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混乱,接收变成劫收。国民党政府在接收的同时,却命令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原地驻防不动,遭到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抵制和反对,国共领导的军队开始在各地摩擦。两党虽进行了和平谈判,签订了所谓的《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政府并没有诚意,积极调兵遣将,准备消灭共产党,内战已有不可避免之势,傅斯年了解国民党上层内幕,深知国家将再度陷入混乱。

其二,抗战结束,原来迁往内地的各大学校将迁回原地,傅斯年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将西南联大分开,将北京大学迁回北平。怎样将北京大学脱离联大,脱离后北京大学的师生员工数千人,再加上仪器设备,要从昆明运回北平,两地相距数千里,在当时情况下将北大迁回谈何容易。

其三,由于抗战结束,西南联大师生人心思归,已显不稳之势。他们为顺利迁返北平,极力主张医治战争创伤,和平建国,安定社会,反对内战,而云南地方当局忠实执行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因此,西南联大学生与云南地方当局的矛盾正开始逐步激化。如何处理师生的不满情绪和学校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是傅斯年面临的一个难题。

其四,北平沦陷八年,各方面遭到日寇的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日寇占领北平,纠集部分汉奸文人和未来得及南撤的北大个别教师,在北大旧址上重建了所谓北京大学,对中国学生进行奴化教育,傅斯年等北大师生不承认,称之伪北大。如何收回北京大学旧址,尤其是如何处置伪北大的数千名师生,也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傅斯年在此时出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必须要解决这一系列难题。1945年11月,他飞赴北平,为北大复原进行筹备,并对伪北大学生进行安置,正当他在北平克服一系列难题,想把北大从联大中分出并迁往北平时,西南联大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傅斯年只得放弃一切,奔赴昆明,处理因惨案而引发的学生运动。

(二)处理“一二·一”事件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但是国民党并无和谈的诚意,只是借和谈应付舆论,争取时间调兵遣将,然后以武力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武装消灭掉,重新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重庆谈判期间人们便感到战云密布。刚从抗战苦海中爬出来的民众又要一下子被推进内战的深渊。所以全国范围内反内战的情绪十分高涨。11月19日,重庆各界反对内战联合会成立。昆明学生积极酝酿以实际行动响应。

1945年11月15日,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和英语专科学校四校学生自治会发起,在云南大学致公堂举行反内战时事演讲会,结果遭到云南省地方当局的禁止。于是,四校自治会决定改在西南联大图书馆前的民主草坪上举行,邀请了钱端生、伍启元、费孝通、潘大逵、杨西孟等五位教授发表演说,到会各大中学师生及社会人士六千多人。时事讲演会的主要内容为迅速制止内战,成立联合国民政府,进行和平建国。但是这次演讲会遭到地方当局派遣特务与军队的骚扰破坏,国民党昆明防守司令部派第五军邱清泉部包围会场,向会场上空鸣枪威胁,切断会场电线,百余名特务冲进会场捣乱,他们冒充“老百姓”强行登台讲话,制造现场混乱,妄图通过这些手段破坏大会。但大会顶住了这些破坏坚持进行。最后大会在《我们反对这个》的反内战歌声中通过四大学学生团体建议,即:发表反对内战宣言;呼吁美国人民和政府,反对美军参加中国内战的提案。本来这只是一个一般性的集会,爱国的学生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企图通过以和平、合法的上书方式表达学生们的反内战呼声,争取国内和平的爱国行动,决无危害政府之意。只是云南地方政府草木皆兵,处置失当,使局势一步步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大会结束后,外面国民党军队依然如临大敌,实行戒严,封锁路口不准行人通行。学生的爱国热情换来的却是冰冷的警棍,这极大地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一时间群情激愤,学生纷纷连夜签名罢课。仅联大校本部拥护罢课者就达700多人。第二天早晨昆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又发表了一篇题为《西郊匪警,黑夜枪声》的颠倒黑白的报道:

[中央社讯]本市西门外白泥坡附近,昨晚7时许,发生匪警,当地驻军据报后,即赶往捉捕,匪徒竟一面鸣枪,一面向黑暗中逃窜而散。

学生们看到这条消息,愤怒的情绪顿时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西门外”正是昨晚开会的西南联大,“7时许”正是昨晚开会的时间,学生在校园内举行正当的集会,竟被诬蔑为“匪警”,几千名学生被诬蔑为“匪徒”。学生们忍无可忍了,为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和中央社的造谣诬蔑,联大学生率先罢课,云南大学、中法大学、昆华工校、昆华农校等十八所大中学校学生,也相继罢课。到29日,罢课学校达34所。昆明学联组成了昆明市大中学校罢课联合委员会(“罢联”),选举联大、云大、中法大学、昆华女中、云大附中五校代表为罢联常委,发出《昆明市大中学生为反对内战及抗议武装干涉集会告全国同胞书》(即“罢课宣言”),鲜明地表达了昆明学生的政治主张和要求:立即停止内战;美国政府立即撤退驻华美军;组织民主的联合政府;切实保障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游行、人身自由;抗议武装干涉集会的暴行,追究射击联大事件的责任,要求中央社改正诬蔑联大的谣言,并公开道歉。

色厉内荏的地方政府本以为恐吓一下便能使学生们服服帖帖,没想到事与愿违,乱子越闹越大。27日,李宗黄、关麟征召集昆明市大中学校校长开会,责令各校交出“思想有问题”的学生名单,限于28日无条件复课。反动当局还组织了“反罢课委员会”,破坏学生民主运动。时势发展证明,地方当局实施的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早已化成漫天的怒火,炽热的蔓延开了。骑虎难下的地方当局恼羞成怒,使出他们惯用的手段,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准备武装镇压。云南代省长李宗黄等人发布命令,采取“以组织对组织,以宣传对宣传,以行动对行动”的手段,准备镇压学潮。

12月1日上午8时,李宗黄向集中在国民党云南省党部的党徒训话,要他们效忠党国,“以流血对流血”。这伙党徒随即和军官总队、三青团省团部的暴徒会合,分头冲进西南联大、云南大学进行武装捣乱,和学生发生冲突。上午10点,他们闯进云大校门,撕掉壁报和标语,打烂岗警棚和桌椅,打伤学生多人。佩带“军官总队”符号的军人百余人闯进联大校内,以木棒石块殴打学生与校警。学生们奋起反抗,这批人随即用手枪及手榴弹等武器打死联大学生李鲁连、潘琰(女)和昆华工校学生荀继中、南青中学教师于再4人,重伤25人,轻伤者30余人,联大教授也有多人遭到殴辱。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昆明“一二·一”惨案。

“一二·一”惨案当天,云南大学的教职员工就发表了《敬告各界书》,12月2日,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支部发言人发表了对“一二·一”惨案的抗议。表达了对国民党当局暴行的愤慨和对学生运动的同情和支持,要求严惩凶手,保障人民权利。同天,西南联大教授举行会议,全体教授决议向国民党军政当局提出严重抗议,宣布罢教,要求惩凶。昆明3万多师生立即掀起更大规模的反内战、争民主运动。在继续坚持罢课的同时,每天出动100多个宣传队到街头、工厂和郊区农村宣传。从12月2日起,昆明为四烈士举行公祭。全国各地学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声援昆明学生的正义斗争。一时间,昆明局势异常紧张。

当时西南联大尚未解体,校务工作由傅斯年、张伯苓、梅贻琦三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主持。惨案发生时,三人都不在昆明。蒋介石为了尽快平息学潮,不得不将关麟征“停职议处”,请云南省新任主席卢汉出面处理此事,并电令联大常委、北大代理校长傅斯年去西南联大主持工作,协助地方当局解决由“一二·一”惨案引起的学生总罢课.。

12月4日,傅斯年乘飞机到达昆明,一下飞机便急着接见学生代表,详细了解学生的死伤情况。听了学生们的报告后,傅斯年气愤填膺,当即表示:关麟征杀死了我的学生,直如杀死了我自己的儿女……我一定要同他算账!他一方面怒斥地方当局的暴行,一方面频繁的与有关负责人接触,商讨积极的解决办法。

12月9日,云南省新任主席卢汉与四个学校的学生代表谈判,傅斯年参加了这个谈判。学生对《中央日报》歪曲事实把“一二·一”惨案说成是当地军警为追捕、镇压土匪而采取的军事行动一事,要求向学生公开道歉。卢汉态度暧昧,未给予正面答复。傅斯年建议用澄清事实的方式进行驳斥。于是,由梅贻琦和熊庆来校长举行记者招待会,报告了学生的具体活动和地方当局镇压的真相,《中央日报》等报纸照登,变相地澄清了原先《中央日报》的污蔑之词,暂时安抚了学生的情绪。

然而对此次惨案,当局始终没有给师生一个明确、公正的答复,事件进一步升级,学生运动继续发展。双方剑拔弩张,激烈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地方当局一方面向校方施加压力,限令学生立即复课,一方面策划更大规模的镇压。蒋介石在《告昆明教育界书》中既劝说又恐吓地说:“目前一切问题必须以恢复课业为前提,以正常手续为解决,否则政府纵如何爱护青年,亦不能放弃教育安定秩序之职责。”卢汉也对学生发出最后通牒,限令学生停止一切校外活动,于17日复课,如不遵守,“决遵钧示为最后之处置,刻已准备待命。”

在这种局势下,傅斯年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更多的流血事件发生,积极动员学生复课。15日,梅贻琦与常委会全体召集学生代表在办事处谈话,正式宣布了校方的决定。梅并且说明了学校规定17日全体复课的理由,和届时不复课可能招致的严重后果。接着傅斯年等依次发言,强调学生不仅应顾及到为死难学生伸冤,而且也应为学校前途着想的道理。然而,学生自治会召开代表大会讨论后,仍表示拒绝。果然,17日上午梅贻琦与傅斯年巡视学校时发现,教师们均已到校各就各位,而学生还是没有上课的。17日下午三时校方召集诸教授茶话,梅贻琦报告了近几日调处交涉的经过,明确提出,他和傅斯年对学潮事均已感觉无能为力,解决无望,打算引退让贤。随即教授们开会,一致挽留,并决定次日上午由各系主任联合召集学生代表进行劝告,下午再分由各系教授向本系学生进行劝告。如仍不能有结果,则实行“总辞职”,以此向学生施压。

同类推荐
  • 鸿商富贾:千古流传的大清巨商

    鸿商富贾:千古流传的大清巨商

    本书介绍了清代巨商大贾的故事。他们是:山西票号创始人雷履泰,山西乔家大院的建造者乔致庸,红顶商人胡雪岩,丝绸名店瑞蚨祥的掌门人孟洛川,宁波商帮领头人、声震上海滩的叶澄衷,晚清官僚资本家、洋务运动中坚盛宣怀等。
  • 名人传记丛书——贝比·鲁斯

    名人传记丛书——贝比·鲁斯

    1895年2月6日,在美国东部巴尔的摩市卡姆丁路426号,一个男婴出生了。他的出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快乐。具有德国血统的父亲为了一家的生计忙碌个不停,都顾不上看这个孩子一眼;有着爱尔兰血统的母亲已经被众多的孩子和艰难的生活把精力都消磨光了,没有一点为人母该有的欣喜。刚出生的小男孩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职业棒球运动员贝比·鲁斯。
  • 鲁迅

    鲁迅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

    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

    曾经的大先生们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对西方的民主科学也感同身受。在那个百无禁忌的年代,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在空地上横站出了与中国皇宫、西式城堡迥然不同的精神建筑。本书辑录了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胡适、林语堂、金岳霖、梁漱溟、陈寅恪、钱穆等大师们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借以通过这些片段,感受他们的种种风范。
  • 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毛泽东当“红娘”的故事。通过轻松调侃的语言,我们既看到了毛泽东幽默风趣的一面,又看到了毛泽东感情丰富而细腻的一面。在毛泽东的运筹帷幄之下,一对一对的有情人都修成正果,享受到了爱情的美妙,获得了圆满婚姻。这些故事,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伟人的非同寻常之处……
热门推荐
  • 道途传说

    道途传说

    天有念,降万千道以渡众生。道有别。执各一念而至死争。在乱世激斗,万道纷呈的年代,与各位看官一同游历
  • 四阁魔书:交换契约

    四阁魔书:交换契约

    因为家境不好的柳岚决定打工赚钱,交学费,谁曾想会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咖啡店,之后,她的人生便开始与她预想的背道而驰……等等,saver,什么鬼?
  • 西凉言微易

    西凉言微易

    你爱过一个人吗?你自私过吗?然后,你在爱情面前选择过自私吗?曾经有个人对我说过:“言西,你从没有真正爱过任何一个人,你只是对他们的付出而感动罢了,终究,你和秦微易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段热血燃烧的青春,那时候可以不管不顾,也可以任性妄为,因为有人保护,因为有恃无恐,可是我不爱付出,但却比任何一个人都渴望拥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曾经唯一爱过的那个男人,他教会我的,不止是爱。只因为他的名字叫做秦微易。
  • 烈焰魔妃:废物五小姐

    烈焰魔妃:废物五小姐

    她本是全球最嗜血的特工,却无意间怀孕,为了孩子她决定执行最后一次任务,却被最爱的男友打了黑枪!穿越后成为砝码大陆镇国将军府的五小姐,在这个崇尚魔法的国家,她却被告知身体内没有魔法元素,体质极差,无法习武,到处遭受欺负!但凰凌的驾临改变了这一切!
  • 晋妃传奇

    晋妃传奇

    为了家族,她抛弃了青梅竹马,前去选秀,却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官女子。她后又晋为王侧妃,嫔,妃,可是……她对皇上的真心,却换来皇后的一场杀局。她,晋妃,还有什么?
  • 霸道校草:爱你到永远

    霸道校草:爱你到永远

    在女主去相亲的路上,碰到了,一个超级无敌大恶魔!哎,谁让自己惹上他了呢!只好赔偿他了!但他要的赔偿却是让我做他的女朋友!
  • 成神成圣

    成神成圣

    我,龙傲天,修魔伐天,屠尽诸天神佛……好吧,这么高大上的简介我是写不出来,真正的简介是这样的:我,汪小强,玉京市可循环资源回收企业龙头老大(好吧,我承认,其实就是收购收破烂的破烂),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以下省略五百万字)。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三个老家伙出现在我面门,他们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那一瞬,我在风中凌乱了。于是乎,强哥我踏上了一条漫漫成圣修仙之路。且看我如何站在众生之巅,笑傲苍穹。且看我如何称王称霸,笑傲宇宙。且看我如何……“小强,这个月的水电费该交了!”居委会大妈扯着嗓门喊道。妈蛋,不能等等啊,我还没创建庞大的后宫呢。“张大妈,等等,我来了!”我踩着脱鞋夺门而出……
  • 晚安,宝贝儿

    晚安,宝贝儿

    她,是调皮可爱的池盛希,她,是成熟稳重的月璃樱,她,是戴着温柔面具的尹星萌,三个女生携手创立璃幻宫,但外人却不知道她们的身份。当池盛希为了逃离爷爷安排的订婚,与月璃樱、尹星萌一起来到韩国,意外发现,与她们实力相当的暗煞帮的帮主北宫银就是她的订婚对象,还认识了他的两个朋友:宫泽轩、叶皓晟。他对她好,宠着她,喜欢叫她宝贝儿,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爱上了他。然而就在这时,不知是谁泄露了当年六大家族极力封锁的关于宝藏的秘密,为此,世界展开了一场争夺……
  • 话说向阳湖

    话说向阳湖

    本书主要内容为:“久违了,咸宁!”——拜望“文坛祖母”谢冰心,“心清正与潭清同”——访“左联”元老楼适夷。
  • 仙云修身

    仙云修身

    述说人物现代都市的一生,少时离家,校园风云,宗族之战,外太空来袭,力挽狂澜。青春校园热血,带给你无尽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