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4800000002

第2章 成长

(一)

上海。天刚蒙蒙亮。郊外的田野和小桥都模糊糊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隐约的可以看见桥头上铁丝网的左边,有一个拿枪的日本兵的黑影,在静静地走来走去。

突然,有一个青年学生,背着一袋米跑过来了。他发现小桥上有日本兵,就慌慌张张从桥头上折了回来,蹚着水从小河上跑过去了。河上传过来一阵清脆的水浪响声。

“快快的……逃跑的不许……”

远处有一小队日本兵追赶过来了,在大声地叫喊着,吆喝着。

这时,桥头上的日本兵回过身来,一看,那个背米的人已经冲到小河那边去了。他连忙把绑在岗亭上的一条警犬解开,那条又高又大的凶恶的日本警犬,便像飞箭般地追赶过去了。

警犬把那个人的米袋咬住了,米袋破了,白白的大米撒了一地。

警犬把那个人的衣服咬住了,在撕着,拖着。

这时候,追赶的日本兵过来了。

就在这小河边上,这什么也看不清的小河边上,响起了一阵皮鞭的抽打声和一阵可怕的哭喊声。

这个被日本兵追赶、痛打的青年,就是王孝和的同班同学,名字叫董宝根。他因为家里穷,靠卖米赚钱来养活母亲,每天就要冒着危险到郊外去。这次被日本兵抓住了。他被打得死去活来,遍体都是青伤。

(二)

这时候,王孝和在上海一个专科学校念书。他和几个同学在学校里编了一个墙报。

这一期墙报,为了援助董宝根,就出了一期“援助贫寒同学专刊”。

第一篇稿子的标题,是几个很大的红字:“请看这是谁的耻辱!董宝根同学惨遭毒打!”文章下面署名:“王孝和”。

墙报贴在学校的走廊上,同学们都围挤在那里,一边看一边议论。有人在轻轻地讲:“看,这文章是王孝和写的!说得真对!我们中国人太受压迫了!”

董宝根也和同学们挤在一起看墙报,看见上面写着自己挨打的事情,眼泪就流下来了。

这时,王孝和站在离墙报远一点的地方,他和许统权同学正在商量一件事情。

许统权给了他一张纸说:“这是组织去慰问救亡同学的名单!”原来他们准备去慰问一个在医院里的同学。

王孝和正在看名单,忽然听见有人在喊:

“王孝和,王孝和,校长找你!快去!”

一个工友朝着王孝和跑来了。同学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都十分吃惊地看着他。

王孝和却很镇静地迎上去说:“叫我吗?好!我马上去……”说着,昂着头就跑开了。

(三)

王孝和来到校长室,一进门就看见几个办墙报的同学,直挺挺地站在那里。校长穿着一身西装,皮鞋擦得闪亮,在走来走去,气冲冲地喊:

“你们这是非法的政治活动!知道吗?”一边说还一边用拳头做着吓人的姿势。

王孝和来得迟了,他轻轻地站到同学们的后面。

突然校长大声喊:

“王孝和,你站到前面来!”

王孝和只好朝前走了几步,一个人站到同学们的前面去了。

校长却连看也不看他一眼,翻着学生名册,冷冷地问:

“你们为什么写这样的墙报?”

王孝和望了同学们一眼,没有做声。

代代读儿童文学经典校长很严厉地走近一步,冲着王孝和:

“你父亲在轮船上当锅炉工人,辛辛苦苦送你来读书……嗨!你,你为什么写这样的墙报?”

王孝和把眼睛看在地上,还是一声不响。

校长更加气愤地转过身,指了他后面墙上的照片。那是一些穿着各种不同制服的半身照。他大声喊:

“看,你们这些毕业同学,都在洋行、海关、邮局找到了很好的职业!你们要学他们……”校长一面吩咐,一面威胁,“王孝和!你要特别注意!以后不准你参加任何校外活动,你要再参加,学校里就停止你的津贴,嗯,就再不让你半工半读了!把你开除!”

校长把手一挥,王孝和吓得朝后退了一步。

一听到参加校外活动就有停止学习的危险,王孝和的脸上就像盖上了一层乌云,心里就像闷着一口恶气。

他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难过……在旧社会里,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要进学校读书多不容易啊。

(四)

王孝和从校长室出来,回到教室里,这时候,学校已经放学了。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人。他在自己的座位上,呆呆地坐了一阵,刚才校长对他说的话,和说话时那凶狠狠的样子,都还在他的脑子里转来转去。

最后,他叹了口气,站起来,把鞋子脱了,袜子也脱了,赤着脚提了一桶水进来,拿起了拖把,准备开始一天擦洗地板的工作。

王孝和是这里的工读生,家里穷,交不起学费,他就只好一边上课,一边当学校里的临时工。每天洗地板、擦玻璃、揩台子……样样都做。

王孝和感觉有动静伸直腰一看,是许统权和董宝根几个人。

许统权望着他很难过地说:

“这次慰问你就不要去了!刚才校长不是说过……”说完,几个人就匆匆忙忙地跑了。

王孝和先怔了一下,突然又很快地朝窗口跑过去,他好像是要把许统权他们叫住,跟他们一块去,可他又没有开口。等到他赶到窗口一看,许统权他们跑得连影子也不见了。

他呆呆地望着空荡荡的过道,又呆呆地拿着拖把转回来。他自己不知道是去好,还是不去好?

他很痛苦地想:

“我难道就永远不能参加校外活动了吗?我就脱离了同学们吗?我就这么胆小吗?”

王孝和用力地把拖把一举,不小心“哗”的一下,把水桶打翻了。水流了一地……

(五)

在医院的重病室里,许统权和其他十几位同学,拿着鲜花和食物,围在一个病床跟前。

一位年轻的女护士指了指说:

“就是这位同学。”

“伤在什么地方?”许多人同时问。

“他的伤口……”

女护士正要往下说的时候,忽然王孝和跑得满头大汗地从后面挤了过来,冲到病床跟前来了。

王孝和一看躺在病床上的同学,全身都紧扎着绷带。整个头部只有眼睛、鼻子和嘴巴露在外面,样子十分怕人。看来他受的伤很重啊。

女护士继续说:

“日本宪兵拷打他,用烧红的铁丝,刺穿他的肋骨……他也不屈服……”

王孝和看着这情景,又听见女护士这么一说,心中又难过,又气愤。他气冲冲地问:

“他犯了什么罪?”

“是呀!我犯了什么罪?”突然,病床上受伤的同学大声叫了起来,他好像又清醒又不清醒地直喊,“爱国没有罪……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女护士连忙转过身,轻轻地对慰问的代表们摆手说:

“同学们!对不起,病人不能再受刺激,请到外边去吧!”

同学们都恋恋不舍地离开病床,慢慢地退了出去。

王孝和一个人走在最后,一边走还一边回过头来,很激动地看着这位受伤的同学。他好像有许多话要对他讲,也好像有许多话要找这医院里的女护士问个明白,可是他什么也没有说,就跟着许统权他们从医院里出来了。

路上,王孝和一个人低着头跟在许统权后面,他觉得今天的马路有些不一样了。傍晚时的天气,像要下雨似的十分闷热,他深深地吸了口气,又重重地吐了出来。仿佛他的胸口被什么东西压着似的。

王孝和想:

“他的罪名是爱国,他是为了我们大家才受刑的。难道我们就要像绵羊一样吗?就不让中国人活下去吗?”

王孝和越想越气,他握紧拳头,想跳起来,大喊大叫几声,但是他没有叫,也没有跳。他只是更有力地踏着步子,把脚底下的小石子踏得沙沙直响。

走着走着,王孝和突然问:

“许统权,这个受伤的同学真勇敢,他一定是共产党,我们可以去找他吗?”

许统权说:

“你要找共产党?他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走了一会儿,又问,“你回学校去吗?”

王孝和说:

“不,我要回家去看看。我爸爸有两个月没有来信了。”

(六)

王孝和回到家里,看见妈妈正在小院里洗一大堆衣服。

妈妈头发都有些花白了,可有着一双精明的眼睛。现在她帮人洗了一天衣服,显得十分疲倦的样子。

妈妈看见他回来了,抬起头,大声说:

“孝和,听说你爸爸他们的轮船回来啦!”

“嗯……”王孝和听了这消息很奇怪,便在旁边一张小凳子上坐了下来,问,“妈,你听谁说的?”

王孝和的话还没有问完,只听见门外有几个人在问:

“是这里吧?门牌号码对的!”

接着,就看见三四个工人,抬了一块棕棚进来。棕棚上面睡了一个身子瘦小、脸色惨白的人。

王孝和仔细一看,吓得直喊:

“爸爸!爸爸!”三步两步就冲过去了。

王孝和的父亲在棕棚上仿佛觉得有人叫他,睁了睁眼睛,但又很快昏睡过去了,看样子,病得十分厉害。

抬棕棚的工人走到王孝和妈妈跟前,轻声说:

“大婶子!人给你送回来啦!”

另一个年轻的在一边擦汗,说:

“在轮船上病了快半个月了。公司看他病得不轻,把他辞啦!才叫我们抬来的!”

王孝和听着,像一瓢冷水从头上浇了下来。不幸的事情来了。他不敢想望的事情来了。这,这怎么办啊。

晚上,妈妈在灯下一针一针不停地缝补着衣服。爸爸就躺在后面角落里的床上,大声大声地呻吟着。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又发冷,样子十分痛苦。

王孝和坐在妈妈对面温习功课,只是一听见爸爸的声音,他就读不下去了。他把书盖了起来,叹了口气说:

“妈妈,爸爸病得厉害,要请医生!”

妈妈说:

“请医生看病,要钱啦!”停了停,又说,“时候不早了,你去睡吧!明天还要上学咧!”

王孝和没有做声。他知道他们家一时拿不出许多钱给爸爸治病,就一个人爬到双层铺的上床,躺了下来。他想他明天还能够像平常一样去上学吗?他就这么丢下生病的爸爸和年老的妈妈不管吗?王孝和在床上翻来覆去。

突然,他睁开眼,看见妈妈在灯下面,不停地擦着眼泪。他心里就像给什么抓得紧紧的,一阵阵的又气闷又难过。他想他年纪也不小了,只是他还不能给家里什么帮助,还不能养活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夜很深了。王孝和还是睁大着眼睛,用嘴唇咬着自己的衣角,十分痛苦地望着窗外。

这时,窗外是漆黑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七)

第二天,王孝和一个人在马路上徘徊着,他真的没有到学校里去。

上海的马路上,有钱的人穿着漂亮的衣裳,坐在雪亮的小汽车里,冲来冲去;无数的苦力,却赤着身子拉着又笨又重的板车,弄得一身污黑的油汗。

那时候,上海还没有解放,还是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黑暗社会啊!

王孝和看见马路旁边的电线杆上,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招收学徒”。王孝和一想:好,我不读书了!我去当学徒,将来好赚钱给爸爸妈妈用。

王孝和把那张小纸条扯下来,才走了几步,又发现路边矮墙上,贴了一张“录用店员”的红纸。王孝和一想:当店员更好,这样每个月就可以拿薪水……他马上把那张红纸也扯下来了。

王孝和走到马路拐弯的地方,仔细看着手里的纸条。纸条后面写着“录用条件:要有殷实铺保;要先缴五百万元的保证金。”

王孝和的心一凉。哪里来这么多钱,哪里去找铺保呢?王孝和失望地把手里的纸条一下一下地撕着,撕得碎碎的,气愤地往马路上一丢。小纸片被风吹了一地。

王孝和低着头在马路上走着,他不知道往哪里走好。上海多大啊!有多少人啊!他一个人到哪里去找生活呢?

走着,走着,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就飞快地朝东跑去了。

他到哪里去呢?他决定去找轮船公司的老板。

轮船公司老板是一个美国人。他长得又肥又胖,胖粗粗的手指上,还戴着一只白金戒指。王孝和找到这位老板的办公室里,气呼呼地问:

“工人生病有病假,你为什么借口开除我父亲?”

这个美国老板朝翻译看了看,又看了看王孝和,最后用他那戴白金戒指的手指,在桌上敲了敲,说着几句很生硬的中国话:

“你的工人,找社会局去!我不管!”说着,就挥了挥手。

马上就过来一个人,把王孝和朝外一推,把他赶出来了。气得王孝和差一点哭了出来。

哭?王孝和擦了擦眼泪,在这个旧社会里,哭有用吗?眼泪能饱一家人的肚子吗?他在黄浦江边走过来,又走过去。

这个人吃人的旧上海,这个表面上繁华的旧上海,这个叫人仇恨的旧上海啊!什么才是生活的道路呢?

王孝和他不知道……

(八)

天黑下来了。

王孝和奔波了一天,最后没有办法,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忽然记起今天晚上还有读书会,便急急忙忙地朝同学的家里赶去……开会的时间已经到了。屋子里挤了许多人。

大家就只等王孝和。

“王孝和到哪里去了呢?”一个同学在问。

“王孝和为什么还不来?”一个同学在焦急地看表。

“王孝和从来不迟到的,怎么今天不来啦?”

同学们正在议论的时候,忽然门开了,王孝和低着头,脸色很难看地进来了。

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围了过来。

许统权很关心地问:

“王孝和,什么事?是不是校长又发现你……”

王孝和脸色很阴沉地摇着头:

“同学们,我不能读书了!我爸爸又生病,又失业,我们一家没办法生活啦!”说着说着,王孝和的眼泪就滚下来了,“我,你们看我怎么办?”

同学们都很同情地看着他。

王孝和擦了擦眼泪,很坚决地说:

“现在,我打算……同学们,你们知道哪里有共产党?我要找共产党……”

许统权连忙走近一步,拉着王孝和的手,说:

“你!”许统权的两只眼睛直看着王孝和,“你,真的下了决心吗?”

“真的!”

王孝和很干脆地回答着。他一肚子的话说不出来。但他的这一句话,说得是这么明确,意志也是这么坚定。

生活,无情的生活,使年轻的王孝和有了一颗反抗的心,有了一颗要求革命的心。

(九)

党的地下组织通过许统权对王孝和作了长期的教育和考察,决定吸收他为候补党员。

这一天,许统权第一次把王孝和带到了一个工人家里,去参加党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王孝和将要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路上,王孝和问:

“你把我带到什么地方去?”

“不要问,跟着我走吧!”

进到一个工人家里,王孝和一看,已经有三四个学生模样的人等在那里了。他们都和许统权打招呼。再一看,墙壁上还临时挂了一面红旗,上面还有镰刀铁锤。王孝和一看见这些,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由不得一脸的兴奋。

许统权把他拉到一边说:

“记住,我是你的介绍人,我们党支部今天吸收你……”

王孝和一把抓着许统权的手,回过头去,看了看墙壁上挂的日历,上面正是“五月四日”几个大字。

5月4日,这是一个多么庄重的日子,一个充满了新生活的日子。

王孝和连自己也不知道就流出了眼泪,这是兴奋的眼泪。

许统权说:

“从今天起,我们就是同志了。关于你今后的工作问题,我们准备帮助你考上海电力公司。孝和同志,当一个共产党员是不简单的。每一个党员都要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坚持到底!谁要在半路上退缩,那他就不配做一个共产党员。”

王孝和睁大着眼听着。最后才说:

“父母生下我,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生命。今天党接受了我的请求,我成了党员,我这真正的生命才正式开始了。我一定要用我的生命,保护党,保护工人阶级的事业,永远也不动摇,一直革命到底!”

王孝和一说完,就朝着党旗走了过去,这在人的一生中是多么庄严、难忘的时刻啊……王孝和从此就走入了党的怀抱。

王孝和入党以后,在党的帮助下考进了上海电力公司,当了一名抄表员。党指示他在工作中,要他多接近工人群众,向工人群众学习,同时又要团结他们,把工人群众组织起来。特别是工人们生活痛苦,政治上受压迫,就要发动大家起来同敌人作斗争,来改造不合理的旧社会,让大家过自由幸福的新生活……王孝和晓得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那他自己就要担起这个十分光荣、艰巨的任务,并且坚决勇敢地去完成它。他心里说:“放心吧!在任何困难面前我都不会低头,我一定坚决地完成党每一次交给我的任务!”听,这是多么庄严郑重的宣誓啊。

同类推荐
  • 伴随孩子成长的经典寓言

    伴随孩子成长的经典寓言

    寓言是一种蕴含着深刻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结晶。它通过会说话的精灵、蠢笨的小动物们和各种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使原本没有生命的物体在寓言故事中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 校园怪江湖(”慢慢长大“系列)

    校园怪江湖(”慢慢长大“系列)

    这是一部幽默诙谐的成长轻喜剧。一肚子鬼点子的哥哥李多乐,贪吃又捣蛋的弟弟李多米,漂亮姐姐顾小西,再加上麻辣妈咪刘芳和一个一肚子故事的作家爸爸李天明,从家庭到学校,这麻辣一家人的爆笑事儿,荒唐事儿,感人事儿层出不穷,这几个孩子就在这些烦恼和快乐中慢慢长大。本书是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李多乐、李多米的搞怪校园生活。故事所塑造的人物个性突出,故事结构以片段为主,每个故事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时尚元素突出。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如果你喜欢看“家有儿女”,那么你就不能过这套“慢慢长大”……
  • 科技城十日游-拜访阿基米德公馆(插图版)

    科技城十日游-拜访阿基米德公馆(插图版)

    从惠更斯陵园出来已是下午4点多了,今天所参观的地方使我大开眼界,长了不少见识,但玩了一天,我浑身感到疲乏,于是就对小胡子说:“小胡子叔叔,今天就玩到此吧,一身臭汗,想洗个澡,好好睡一觉”。
  • 写给孩子的成语小百科

    写给孩子的成语小百科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掌握和运用成语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本书收录了小学生应掌握的常用成语,从成语释义、成语应用、成语故事、成语典故、成语游戏等多方面加深孩子对成语的记忆和应用,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
  • 小小志愿一本通

    小小志愿一本通

    本书介绍了各种各样志愿的分类,告诉读者怎样培养兴趣,建立志愿,以及实现志愿的努力过程,阅读后可让读者更加明确如何建立志愿及努力的方向。
热门推荐
  • 凡世战歌

    凡世战歌

    传说中的心法真气是否存在?遍布各种神话传说中的龙究竟是什么?东方视龙为神兽,西方把龙当做恶兽,这相互矛盾的看法因何而来?陨石造就新法时代,充裕的元气开启了人身宝藏,同时,也放大了人类无止尽的欲念。当正义与道德沦为超能者的玩物,当强大与长寿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终极目标,世间的情义与温暖,是那样的弥足珍贵,令人不禁要为它去拼杀战斗。有子命途坎坷,勘破超、凡桎梏,揭开远古真相,为心中所爱,为心中所向,奏起绝伦战歌!
  • 腹黑王爷太妖孽极品杀手妃

    腹黑王爷太妖孽极品杀手妃

    在现代吃好穿好,还混了一个世界第一杀手来当。却被自己心爱之人杀害,她——秣凝,一代精英就此陨落。一朝醒来,身处异境,又该何去何从?他——南宫皇朝的黄金单身汉,对女人距与千里外,却唯独对她宠爱有加。她不领情,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他的耐性。某男:丫头,到时候别求饶!某女:是吗?我好怕怕哦!某男:……她的身世迷离,他的身世神秘,他和她,又有怎样的背景,一切都只是个迷………【绝宠+男女主身心健康+爆笑爽文+狸笙处女文】求支持!
  • 九霄斩灵

    九霄斩灵

    从没有什么长生之事,混沌中诞生了这片天地,衰落就已经成为了必然,非人力所能及,自混沌始,亦会归于混沌。
  • 迷窟档案

    迷窟档案

    “有人计划在特定的时间清除你和世界的全部联系,你的家人已经完全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从大一新生到失去身份的透明人,下落不明的父亲,险象环生的解谜,不老不死的“人类”,苏岚在一步步落入圈套的同时并不知道,十年前自己跟随父亲到内蒙古的一场旅行,注定了十年后人生的离奇转折。
  • 酷男:我的冷面老公

    酷男:我的冷面老公

    她从小被人抛弃。他从小注定是人中之龙。她被他家收养,十多年,以“姐姐、弟弟”相称。直到不知何时,他已经由一个小男孩变成一个大男人。他压抑着对她的渴望将她推入别的男人怀里。直到有一天——她彻夜不归。他才知道自己的妒忌有多深!她状作无事的掩盖颈上的吻痕,却彻彻底底的惹怒了他……
  • 暮然回首遇见你

    暮然回首遇见你

    我们每天都在追求着一份理想,好像目标就在前方。可是好久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早已偏离了轨迹,落入了无尽的迷茫。当年感觉到孤独和无助的时候,你会不会发现一直有一个人陪伴在你的身边?如果要你选择爱与被爱你会选择哪个,反正我选择被爱!
  • 别让我妈知道

    别让我妈知道

    关于初中生的那些温馨小事儿,那些属于年少的懵懂爱恋,关于他的一个回忆。
  • 腹黑大神住隔壁

    腹黑大神住隔壁

    陆司祁想不明白自己只是想好好玩个游戏,为什么会招惹这样子的一群人,美男邻居为何频频诡笑,一举一动都被监视?活了这么久才知道自己是个男人......
  • 中国农民思想家

    中国农民思想家

    这是一部介绍一位“农民思想家”破冰改革的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法,生动地描述了出生于江苏常熟的全国著名乡镇企业家袁勤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刚刚起步,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时,以人未思先思,人未行先行的精神,冲破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和干扰,大刀阔斧对当时触动企业神经的各项制度进行改革的故事。
  • 你的观念错在哪里?

    你的观念错在哪里?

    时间不是用来浪费的——时间观算一算你走过了多少个日夜?可是你又能记起多少往事?掌握多少有用的人生财富?人生转眼一百年,况且有几个人能享此殊荣?时间,这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有多少人在说?而又有多少人后悔地在说?多少人在惋惜中劝慰着后代子孙:“韶华难留,惜时如金。”可是,有多少人仍然不能猛醒——时间不是用来浪费的,不要等到花尽之后空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