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37500000006

第6章 风流才子汴京客(3)

政客的饭局,是权力的角逐场;商贾的宴会,是财富的聚宝盆;文人的筵席,是男人猎艳的战场,是女子斗艳的擂台。悦耳的丝竹形同战时的号角,文人谈笑风生,斗酒斗诗,眼风又总能轻飘飘似有意又似无意地,落在正出尽风头的歌儿舞女身上;舞步蹁跹,歌声清越,女子似心无旁骛地倾心表演,但一抬手一顿足一扭腰一颔首时,总能把或羞涩或勇敢的挑逗目光,丢到心仪的男人跟前。

眼波如春风,又如利器,谁不沉沦,谁不拜倒?

日光正暖,云天正淡,熏风卷来花香,酣香酒意肆意荡漾。管弦声再高亢喧闹,他还是捕捉到了她的声音。在如星辰如珠光的佳丽中,你的微笑正中我心。

对这位女子,柳七用了“可意”二字形容。市井中人把话说得直白,所谓“千金难买心头好”,不管是物是人,最难求的就是合心称意。

她善梳妆精打扮,顾盼间眼波如涟涟秋水。只要一笑,就仿佛惊鸿掠过了水面,翅尾搅扰,荡起的涟漪就是湖泊的心事。真是一双美目,两汪深潭,柳七当然目眩神迷。让才子痴迷一时尚不足够,她既能让因妻亡而沮丧的柳七再启情扉,又能牵系住这浪子的一颗“狂心”,定是个活得通透又精谋算的女子。谋算二字,放在情场上,就自然而然淡了感情色彩。古龙先生有一席话,引来无数为爱情谋划的人争相附和:“风月里的计谋不算计谋,情趣罢了。风月里的情趣也不算情趣,计谋罢了。”是情趣还是计谋,何必分清,又怎么分清,本就是一回事罢了。

“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浪荡多年的柳七,只与她,唯有和她,相约秦楼,谈笑、饮酒、调情,而后拥香衾绣被,赴云雨巫山。

两情相悦,多么美好。

她是柳七的羁绊,是让柳七不愿意摆脱的羁绊。男人若以自由为名,斥女人为牵绊,多数时候不是真的为了自由,只是因为这个女人并非让他心甘情愿的牢笼。女人想做个以情为笼的胜利者,必得寻一个合心人,心甘情愿做情囚。

这个女人,或许就是虫娘。

在柳七一生里,除了并未留下姓名的妻子,与他有过情爱纠葛的女子实在不少,其中有芳名留世者如虫娘、心娘、琴娘、英英等人中,虫娘可谓柳七挚爱,让他多次写下词篇取悦佳人。

想来再无其他人能如虫娘,她之于柳七,就如同温暖之于流浪,诱人沦陷。

风月正好情意深浓的故事,总少不了一根打鸳鸯的大棒,仿佛不如此就不尽兴。破坏的欲望,对残缺的眷恋,真是命运的怪癖。不过好在这一桩情事的暂时搁浅,并非遇到了诸如门第不等或婆媳不和等难以调和的狗血桥段,只是因为春闱在即,柳七不得不把“渐美”的情意搁置起来,专心备考。

“仙禁春深,御炉香袅,临轩亲试。”寥寥十二字,含义却颇为丰富。这是柳七对殿试情形的设想:宫廷禁苑里春光正好,浓浓春意熏染下,人也不知不觉就生机勃发起来,御前殿上,精致的香炉袅袅飞烟,让人忽觉放松如在云端。这真是荣耀无比的一刻,皇帝从正殿上缓步而来,在殿前平台上接见并策问新中的贡生,以选贤任能。

事实上,柳七此时还是举人身份,此行来汴京是为了参加省试,只有先通过省试获得进士身份,方有资格进入殿试,然后考状元,夺三甲。但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柳七直接略过还未参加的省试不提,遥想自己已经进入了殿试,可见他对此次考试是极有信心的。甚至,他还称自己“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到时候,他希望这位深爱的女子能为自己贺喜,并开玩笑说要多给亲昵的女子一些喜钱,之后两人再一起耍玩。

何等狂傲自负!

人从出世就注定要入世。为了金榜题名的一天,他已用去二十多年光阴,学策论作诗赋,别家园居异乡,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他上不能孝顺父母;人又言夫妻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下未能体恤妻子。唯有挣得功名才不负众望,也不会白白空耗了这二十载光阴。所以,对功名,他志在必得。

又何况在这几年颠簸游历中,他已声名鹊起,与朝廷官员、主流文坛虽然还有着距离,但在坊间却是个“红人”。在此起彼伏的赞美声音中,谁又能像审视别人一样那么苛刻地审视自我呢?

古时多少文人,就如此刻的柳七,踌躇满志地上了考场,如训练多年的士兵上了战场,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二十六岁的柳七第一次在汴京考试,最终落第。二十六年翘首以盼,终于落得个竹篮打水,镜花水月。

是柳七无才吗?非也。怕是他并不是输在无才,而是因为“无德”。

据《宋史?真宗本纪》记载,在这年正月,也就是春闱开始之前,真宗下了一道诏令:“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靡者,皆严谴之。”所谓“圣书”,无非是圣贤所著,以教人“六德”即智、仁、圣、义、忠、和为目的。清代康熙之后至今,书塾、学堂里总有童稚的声音朗朗读着《弟子规》:“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在儒学背景下,非圣之书仿佛毒蛇猛兽,简直会坏人心肠。柳七或许在策论中还能把自己束缚在四书五经的范畴内,但“属辞浮靡”却不是能够随意控制的。便是在这首述深情、表志向的《长寿乐》里,也可看出柳七的“浮”。

皇帝临轩亲试,多么庄重严肃的事情。但在柳七笔下俨然儿戏,魁甲位置好像已成他囊中之物,而且,他还要把这桩大事开玩笑一样说给那尤红殢翠的可意人听,这可意人呢,又偏偏是个青楼女,环环相扣,他俨然已经把自己困在了陷阱里。

无论他用了多大气力想扮出一副被统治者赏识的严肃而正直的面孔,却屡屡被自己的灵魂出卖——暴露在词中的真实的性格和想法,完全没有被掩饰住的可能,但凡有一点星火,就能燃烧起冲天的火光。

美人伴,夜明如昼冬暖若春

像柳七这样一个以“狎亵”闻名的文人,虽有满腹才华和治国之志,但在皇帝下令“严谴之”的背景下,他会科举落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他踌躇满志上了考场,结果铩羽而归,内心的失落沮丧不难想象。

漫漫仕途,本就是一条艰辛的路。此前,柳七并没有做好落第的准备,他本就是冲着成功而来,名落孙山的落魄本应与他无缘。他像一个常年居住在深山里的人,突然生出了想去看海的想法,于是就跋涉千里万里,披星戴月,餐风饮露,终于翻过了自以为在最边缘的山峰,但是,映入眼帘的,赫然是另一座山头。

宋真宗的一纸诏令,是一座令柳七无法翻越的山峦,譬如在柳七初次落第这一年出生的苏洵。苏洵后来以文辞留名于青史,但他最著名的“作品”恐怕并非任何诗词文赋,而是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三苏”在文坛上创造的家庭神话,后世再鲜有人能超越。

但是,苏洵年少时并“不喜学”,二十五岁后才发愤读书,和往日一起闲散游逛的少年断了往来,“闭户读书为文辞”。虽然后来学业大为精进,但求仕之路还是走得磕磕绊绊。他不擅时文,屡试不第,渐渐就对仕途失去了信心。并非没有了兴趣,只是斗志渐被消磨,苏洵焚烧了所写的数百篇文稿,闭户读书,五六年内未再著文。随着年龄渐长,求仕的想法更加淡薄,他本决意安贫守道度过余生,孰料年过半百,又突然得到朝廷诏令,被委任了一个卑微闲职。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五十八岁的苏洵病逝时仍只是一县主簿,官阶不过八品。

与他在后世享有的盛大名声相比,这官阶可谓低到尘埃里去了。屡次落第的经历让人心灰意冷,而所谓成功人生所最畏惧的,也莫过于灰心。与挫败本身相比,灰心更如驱不散的蛊毒。

好在这一年,柳七还很年轻。人越年轻,自我疗伤的本领就越强,即使独自舔舐伤口后会留下深浅疤痕,但一切不幸终会随着天际流云、山谷雾霭,慢慢消散。他还年轻,青春就是他最大的本钱,在与厄运和衰老相抗争的过程中,他还有很多机会把现在所失去的一一收回囊中。

一切尚早,他虽然失落,但并不焦急。

帝里疏散,数载酒萦花系,九陌狂游。良景对珍宴会恼,佳人自有风流。劝琼瓯。绛唇启、歌发清幽。被举措、艺足才高,在处别得艳姬留。

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向绣幄,醉倚芳姿睡,算除此外何求。

——《如鱼水》

这首《如鱼水》就作于柳七初试落榜之后。“鱼水”二字读来,含有莫名的暧昧情愫,柳七创作了这么富有艳科格调的词牌,内容也不乏灯红酒绿,但主旨其实无关风月。

来来回回,走走停停,客居汴京已有几年。这之中的多数时光,他都过得疏放散漫,酒萦花系,真是极乐人生。良景醉人,珍宴喜人,佳人迷人,艺足才高的柳郎,被崇拜,被赞美,不论走到哪里,都如一个光环,吸引着“艳姬”的目光,博得美人的青睐。然而,这样欢乐的日子却因春闱而被打乱。彷徨之余,迷茫之后,柳七收拾好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的心情,洒脱一笑:“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

撒手名利,淡忘是非,当是一种大彻大悟的觉醒,又或者是一番意欲归隐的告白,但这两种显然都非柳七本意。红尘中越多享受就有越多羁绊,肆意牵扯拖拽,泯灭了淡泊的勇气。身居红尘旋涡中心的柳七,不管面对的是欢乐的溪水还是失意的河流,他都尝试着把自己变成一汪大海,把好的、坏的全部接纳。

牢骚归牢骚,抱怨归抱怨,失意人重整旗鼓,仍是一位勇敢的斗士——富贵贫贱岂由他人来定,早晚一日壮志终酬!既然抱着这种信念,就无需再被“闲愁”束缚,索性尽享韶光,醉倚芳姿,甚好甚好。“除此外何求”一句隐约有几分安心醉倒温柔乡的意味,但一个“算”字,已透露出柳七心里的千种算计、百般计较。高志未酬,绝不肯离去;失意徒劳,索性醉倒!

“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此语中一股豪气横生,浑不似写惯了莺莺燕燕、花花柳柳的柳七所作,颇有唐人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又有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执著。不过柳七的气魄比李白差了三分,执著又比刘禹锡逊色一筹,这一段求仕路,当真走得着实辛苦。

若一直独行,便如踏着茫茫夜色赶路,月光清幽,夜凉如水,走了那么久,依然看不到夜色的尽头。有人陪伴,并非就不会再寂寞,也未必就能逃脱夜的暗影;可是若这个人刚好与你相爱,一个人的勇敢加上另一个人的温柔,寂寞和夜色,也就不再那么可怕了吧。

温柔如春风如艳阳的虫娘,是柳七的曙光。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木兰花》

此前为了备战春闱而暂时搁浅的柔情,犹如枯木在烈日下曝晒多日,爱情的花火迸溅,愈发精彩绝伦。

在柳七为虫娘创作的多首词篇中,《木兰花》是把佳人形象刻画得最清晰、最直观的一首。她姿色出众,举止柔和,似月影下静静飘香的梅花,又如一幅精致美人图,冲和恬淡。但是音乐一响起,就像阵阵微风扰动疏影横斜,氤氲朱砂滴落美人额间,她在悦耳的丝竹管弦声中跳起舞来,成为众多歌舞伎中最受瞩目的一个。她就是有这样的魅力,静处如一幅水墨,舞动若绚烂云霞。

檀木拍板一声挨着一声,虫娘的纤纤玉指拿捏出万千风情,仿佛也拿捏住了在场所有观舞者的心;画鼓声一阵紧过一阵,虫娘移动金莲,步步踩中鼓点,似一只蝴蝶翩跹而过,逗引着众人的目光。

浓妆淡抹,动静相宜,已是风情万种尚不足够。为了赢得座中人的顾盼,她更是使出所有舞技,夸张地卖弄风姿,往往一曲终了,眼中缠绵、舞中情意依旧不绝。

昔日三国时东吴大将周瑜善识音律,即使酒醉也能分辨出乐曲中的细微错误,而且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故而当时盛传“曲有误,周郎顾”。因此,便有不少恋慕周郎的歌伎会故意弹错曲子,只盼周郎顾。唐代诗人李端有一首《听筝》,写的便是这般情形。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为了博得心仪男子的青睐,故意拨错琴弦是一种方法,如虫娘这般“夸风韵”博知音一顾的做法,实是殊途同归。她这样用生命舞蹈,把座中少年迷得神魂颠倒,个个争相追问虫娘家住哪里。可不论他们如何搭讪讨好,都是徒劳的,虫娘一舞,只为柳七顾盼而已。

真不知,柳七静静坐在一群向虫娘示好的少年中,拥着独系于他的一颗芳心,当是怎样甜蜜而满足的心情。科举落第的失意,在红粉佳人的柔情蜜意下,已不再值得蚀骨悲伤。原来,有了爱与寄托,生命中一些本会带来痛苦的事情,果然可以化为调剂。

若谁能遇到这样一个能引爆快乐又稀释痛苦的人,务请珍惜。山高水长,云雾苍苍,每一次相逢都太不容易。有些河流悄然干涸,有些云朵没了踪影,还有些人,错过就不会再重逢。

誓言不兑现,如同谎言

爱人的情话,像四月丁香八月金桂,又像晨间彩云暮时霞光,空气被熏甜,天空也染色。“你的唇边,是呼之欲出的春天。”心就融化在这春天里,软绵绵的,浮在云端。可世俗凡人,谁能一直停留云端呢?我们总要坠落,从幻想构筑的国度里出走。

现实如此,让很多人说起情话时,常常心虚。比如穷极时的情话,总少了三分底气。不求锦衣玉食也要争个衣食无忧,这样简单的要求,也不是上下嘴唇一碰就能获得的。

同类推荐
  • 文人的风骨

    文人的风骨

    当代文人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划时代的先进意义。应该具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反映民间疾苦,针砭时弊,鞭挞丑恶,弘扬人间正气。$$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精神文化领域的相对低落,文人的身价,似乎在一天天贬值。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世俗浮华所左右,潜心写一些有责任写、喜欢写的文章,保持文人应有的风骨,这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做到的。$$本书就是再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
  • 活出意义来

    活出意义来

    包括:灾难的献礼、独自成长、忽然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了、思念是一种痛、被困石中、饿肚子三天又三夜、死熊变活熊、巨兽诞生、异血之恋、海那边、、横渡并穿越长长的夜激流、醒来醒来等……
  •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世间每一生命,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生机自动,所得自天。这每一生命过程,在人,当然可以生发无数诗意;在动物,也可以体现生命本身的循环。黄斌的诗歌关注他个人的历史,血液,所在的土地,和包围他的日常生活。他以一个极其正常的平凡的人的姿态写诗。写出了一个个人。
  • 追梦

    追梦

    本书是散文集,作者是一位年近花甲的女人,年轻时有许多梦想,到了这个年龄,在她回忆旧时的梦想时,那文字就显得愈加深沉,让读它的人有许多同感。
  • 中国治水史诗(上)

    中国治水史诗(上)

    《中国治水史诗》,有我们的老领导叶选平先生担纲顾问;有当今中国文坛俊秀、以抒写主旋律饮誉大江南北的何建明先生挂帅主编,实不容我赘言再三。但程贤章先生最近从北京传话,主编何建明先生仍希望我从策划治水史一书写些感言。推之再三不能,只好勉而为之。
热门推荐
  • 特种兵之叶王

    特种兵之叶王

    他是一代绝世兵王,面对敌人,他所向无敌,无坚不摧,无坚不破;来到都市他成了一个风流倜傥的公子哥,所有女人都拜倒在他的双膝下……
  • 盗墓王之鬼瞳子

    盗墓王之鬼瞳子

    盗墓鬼瞳子简介山东的一个小山村有一个叫莒子晏的小伙子在一次偶然中获得了一枚传说中的龙珠,从此获得了异能,透视、武功修练。美女相伴,财富无穷。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尤西萨之瞳

    尤西萨之瞳

    尤西萨之瞳,传说中的项链,记载了古巴特王朝从诞生至灭亡的所有历史,自从古巴特王朝灭亡以后,项链就下落不明,尤西萨之瞳也就成为了一个传说,当传说再现,围绕着这场争斗,友情、爱情在萨摩斯、洛米亚、科莱恩、千天月之间到底会如何述说。
  • 失宠王妃

    失宠王妃

    帝王赐婚,嫁予至爱,不料新婚夜一出偷梁换柱,让她成了洞房看客。王府深院,谍影重重,当深埋的爱恨情仇浮出水面,两桩血海深仇为爱筑起无法跨越的高墙。皇位之争,爱情之战,血脉兄弟持剑相对。妖女传说,真凤传言,两个女人的命运在男人的争斗中被颠覆……
  • 再见,我的暖心殿下!

    再见,我的暖心殿下!

    那时他和她相遇,是在父母的介绍下相遇,他10岁,她9岁,他发誓一定保护好她在他们13,14岁的时候他们的父母被杀害,他和她只留下他们,她的父母在临走前告诉他一定保护好她,他答应了,并为她加入黑道建立人人害怕的帝国,她怕他受伤加入黑道和他并肩作战找出杀害他们父母的凶手,可没想的他们竟然伤害了她的他,她告诉他们“你们为什么,为什么,告诉我啊为什么伤害他,我恨你们!!三年后,我一定会回来报仇”……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 迹灵

    迹灵

    三颗灵石,神秘少女,从天而降。却给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爱恨情仇: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

    爱恨情仇: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

    上一代的恩怨,埋藏了多久?这一代的爱与恨,又如何化解?同母异父的兄弟会成为什么?是仇人还是兄弟?谜底什么时候会揭晓?又是谁来揭晓这上一代的恩恩怨怨?从小一起长大的三兄弟,在不同时间爱上了同一个女人,多年的感情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背叛还是......
  • 明后有晴天

    明后有晴天

    谨以此怀念我美丽的大学时光,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为巧合,请勿对号入座!谢谢!简介:对每个上过大学的人来说,大学时光都是一辈子永不磨灭的青春记忆和验证,对黄亦晴也是如此。生命中有人来了又走,经历了一场错爱和一场虐爱,黄亦晴由懵懂,迷惘最终成长,终于收获了自己的深爱。
  • 好梦难留

    好梦难留

    他冷漠,他用自己的方式小心翼翼地爱着她,可是她不知道。她封闭,她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他对她的关怀,可是他不知道。或许是青春无知,外加年少轻狂,最终他们分道扬镳,落得此种结局收场。未婚妻的当众逼问,他的冷漠相向,到底是使她落荒而逃。他的不言不语,她的不辞而别,到底是给这段冲动的爱情画下句点。还是让爱情更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