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着小说稿到了上海。那时正是11月初,阳光煦暖,秋意深厚。我充满信心,我相信《上海文学》能接受我的这部小说,我的信心之所以比较足,还因为我感觉即使《上海文学》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接受,其它杂志也会接受的。但这只是我的一种自我鼓励。我把稿子送去了,吴泽蕴老师很热情,但我知道,这完全不能说明稿子的命运。我们约好了第二天在编辑部见。
我走到大街上,在人流里很兴奋地穿行。我觉得我卸下了一个包袱,对我来说,技术性的工作已经完成,稿件已经进入了它自己的发展逻辑之中了,能否成功,那时它的素质问题了。
第二天上午,我来到《上海文学》编辑部,心里毕竟没底。我在椅子上坐下,吴泽蕴讲的第一句话是你这篇写得不错。我真是感激她连夜看完了我的小说,但我什么话也没讲出来。她说,稿子马上送给领导看,等有结果时,立刻就写信告诉你。不过,她说,题目可能要改一下,《杀人的春天》不太好,想改成《焚烧的春天》或者……我说,您看着办吧……两年后,我到上海为《焚烧的春天》领奖,在华亭宾馆认识了我那新的责任编辑卫竹兰女士和《上海文学》编辑部的几乎全部高手。吴泽蕴老师已经退休,但她也到会了,我们谈了很多。在断断续续的交谈中,周介人先生说,拿到你的小说后,我是连夜把它看完的。 听到他的这些话时,不知怎么的,我突然开始想象我的小说所经历的两个夜晚,那两个夜晚都是别人无私奉献的,那两个夜晚对它来说也许都是至关重要的。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开始进入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的状态之中了……吃与喝的快乐与苦恼
吃、喝或者大吃大喝总是令人愉快和向往的吧?没有大吃大喝的条件时我们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二十多岁以前要是逮到了一顿吃喝,那馋相大约如饿虎扑食,不顾虑什么“绅士风度”(本来我们这周围人就很少有“绅士风度”)的。
渐渐的,食品丰富了,吃喝风也兴盛了,自己吃喝的条件也有点具备了,就拉开架式吃,拉开架式喝。
吃喝了一阵子,有点腻了,觉得吃喝特别是大吃大喝并不是一件好玩的儿童乐园一类的事。
吃喝是一种负担,是一种有苦说不出的精神痛苦,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特别记得有一年到一个需要扶贫的县里去,还不是在县里,是在乡下的一个小镇上。当然接待的人非常非常热情,镇上有专门的食堂接待我们这号人。一天两请,对他们对我们这都是任务了,每顿都是大鱼大肉好酒。中午吃了还没消化,晚上又吃。
吃到第三天,我有一个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吃过饭以后千万别再有人陪着,让我一个人爬山锻炼身体消食去。
到下一顿吃饭前我总要千方百计找个理由上外头街里去逛一阵子,以便推迟进食的时间。
当时另一个最最真切的感受就是上一顿的酒菜都正在喉头打晃,怎么颠怎么顿它都不往下去一点。那种望食生畏的感觉,真是经久不忘。
这一类的吃喝,以后大约还会有,点到我的名字,大约还肯定要去。因为参加了,说明我的存在,也是我生活在这种大家的生活中的一个证明。“不吃白不吃”的时代总还没有过去,这种体验,以后说不定就无缘相会了。是为了赶末班车吗?
邻家的檐下
邻家的檐下吊着一大块一大块的猪后腿肉,让风吹干。我每天见到,都引起强烈的食欲。有时院中独我一人,我馋馋地望着那些风干的肉想:那将是一些怎样美妙的晚餐呀,我怎么就没有那样好的福气呢?我在自己的家中、自己的碗里吃肉,从来也没有现在所想象的这种美妙感觉。我这才知道:隔家饭香。
我不敢多看,就回屋了。
买回来几条鱼
买了几条鱼。买回来,才发现很糟;想扔去,又觉太可惜。有一只猫,不知什么时候跑来门口叫,给了它吧,瞧它那馋样子。却又舍不得。
停电
晚上回来时,哟,停电了。几个人在小铺上买蜡烛,蜡烛趁机涨价了,有人骂,有人愤而不买。我二话没说去买了两根。
骂谁呢?停电了呀,有什么办法。又觉着自个儿的想法太自私。
亲人
我想象着妻女突然欢天喜地地来了,一家人暖暖和和地坐在一起吃饭。吃饱喝足,也说累了,再暖暖和和地拥着睡到天光大亮。
分居的人的心思,是想着自个儿的亲人呢。世界上最亲的,还能亲过亲人吗?
一本书
我看见书架上有一本特别惹眼的书,我把它抽出来,原来是老早买的一本书。我捧着它躺到被窝里去看。
这一夜就有一沓全新的梦;书就躺在我的枕边。
什么叫踏实
自个儿做饭,忙吃的,手忙脚乱,终于填上了肚皮。已经到了上班的时间,连忙就蹬着自行车去上班。心里倒觉着不空虚,怪踏实的。
这也叫踏实吗?可什么才叫踏实呢?
下雪刮风的夜
听着外面下雪刮风的声音,就想到,这么深的夜,只有我一个人醒着啊。这雪是为我下的,风也是为我才刮的。我就觉着有了温暖,也有了些依靠。我确实是这么想的。
摔倒
夜里第一次下雪,白天第一次结冰。有好几个骑自行车的人在大楼阴影里的冰地上摔倒了。有摔得重些的,鼻子冒出了血,手上开了几道口子;有摔得轻些的,打地上爬起来,揉揉屁股,骂一句,走了。
其他地方的冰雪都化了,因为太阳升起来了;唯有大楼、围墙或什么的阴影里的冰雪不化。
人在有阴影的时候和地方也就特别容易摔跤。
邻家的狗
邻家养了一条狗,不知道为什么没打死。因为现在到处都在消灭狗,像消灭老鼠一样。狂犬病时有出现,令人骇然。早晨起来一开门,邻家的这条小狗崽子呼啦一声窜进了我的卧室,活泼而可爱,肥滚滚的。
我想去接近它,又怕它带着什么病菌。
温暖的阳光
阳光隔着玻璃射进来,明亮而温暖。但我不敢开窗户,因为窗外的寒风太猛烈了。人走在外面,不但感觉不到阳光的热量,反而让寒风吹疼了嘴脸。
能够只要阳光而不要寒风,我只有坐在屋里。
大哭的孩子
有个孩子在窗外夸张地大哭,把我搅得不行。我开了门走到她的跟前,很关切地问:“小朋友,你哭什么呀?”
她理也不理我,倔强地一个劲地哭。我伸手摸摸她的头,轻声说:“我送你回家好吗?”
她出乎我意料地猛地甩了一下头,把我的手甩掉,对我吼一声:“不用你管,坏蛋!”
我给弄得尴尬极了。
小兔储蓄盒
我买了个小兔储蓄盒,平常把硬币丢进去,存起来,不希望有什么利息。
我这是为我的女儿储蓄的。等她来了,我就把储蓄盒里的钱取出来。我们俩一分一分地数,然后抱着她上街,按照她的愿望,给她买一件东西。
看见小兔储蓄盒就看见了女儿。能让女儿高兴,能让她对我的感情更深一些,这就是我这种储蓄的利息。
买了个烟灰缸
我买了个烟灰缸,玻璃的,磁兰色玻璃烟灰缸。我把它摆在桌子上,旁边还特意放置了一盒火柴,一盒开了封的香烟。
我自己都感到好笑,因为我并不抽烟,偶尔弄上一根,也是来了客人。
但我还是把它摆得很像那么回事。也许我是想以此来显示我的男人气概吧?虽然我对传统的对男人的看法并不当做一回事。
当然,有些人会用另外的严重得多的方式来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男人的样子,或者一个正人君子的样子,或者一副圣洁的样子,或者一副分允的样子。人与人不同,人的想法也各不相同。
长途电话
我妻子老不来信,叫我等得焦急。我想给她打个长途电话,但又因没有真正的事而犹豫那一二十块钱的昂贵的电话费。
我什么时候才能转到一个收入较大、长途电话也能报销或免费的工作岗位上去呢?我的思念被我的财政状况弄得好苦。
买了一块冻牛肉
办公室里有同事买了一块非常好的冻牛肉,他十分高兴,大家也都挺羡慕,整个下午办公室里的气氛都暖洋洋的。
人的生活乐趣透过一点点小事就能体现出来,这也是健康的人的标志。生活里也多多需要这样的健康因素。
打气
我的自行车没气了,为了打气,我留心了一个下午,看什么地方有气筒,整整半天都是这么过去的。这件事成了我的一个包袱,其他的事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我觉得这样的小事对我的情绪和时间的破坏性很大。
人能避免类似的这些事吗?
信封和信纸
我从办公室里拿了一些信封和信纸回家,放在写字台上,用起来方便些。
看见这些信封和信纸,我就有一种给人写信的愿望,心情就变得美好了,平静了,怀念了。不知道给我写信的人是不是都常有信封和信纸放在桌上;也不知道我写信去的那一方是否有信封和信纸放在桌上。大家都这样就好了,交流的愿望和交谈的实践就多起来了。
孤独
邻家的收音机在响,一直响到深夜。当那种声音戛然而止的时候,我知道只剩我一个人还醒着了,我就觉着我在黑沉沉的地球上好孤独。
面包的热量
我晚上吃的是面包,是在市中心趁热买来的。当我吃的时候,它们已经又冷又硬了。这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在我忙着其他事情的时候,它们的热量并没有让谁知道就散发完了。我想,有时候我们的时间和青春就像面包的热量一样,在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或留意到的时候,它们已经散发完了。人也老了,什么事情都干不动了。
声响
深夜里什么声音也没有的时候,人就感觉往深渊里直坠,真有些担心和害怕。赶紧到厨房里去,打亮灯,倒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吹一段口哨。一有声响,人就安静平稳下来了,真奇怪。
灵感来了
中午,太阳照得挺暖和,我喝了点酒,吃饱喝足了,靠在沙发上悠闲着。这时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熟人来,同时又冒出几句自觉着比较伟大的句子。这些句子是这样的:
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具备一种幽默的特色。她的烦恼似乎像上帝一样少,又似乎像上帝一样多。
少是因为上帝只有一个,而多是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上帝。
自觉着还不错,一时间挺得意的。
晴冷的好天
晚上我出去拿挂在外面绳子上的衣服时,我看见月亮好亮好亮,空气清冷清冷的。我的湿衣服已经冻上了。真是晴冷的好天啊。回到屋里心情因此而舒畅了好半天。
蹄印
洁白的雪地里有一行蹄子印,早晨起来看到它,非常显眼。
是什么动物的呢?是猫吗?蹄子印大了点;是狗吗?蹄子印又小了点。我顺着蹄印延伸的方向看去,蹄印在墙下消失了。那动物显然是爬到墙上去了,一定是猫。这就是早晨起床得到了一个生活乐趣。
妻子
早晨起来,我把窗子打开一扇,换换空气。外边的阳光十分好看。我忽然看见一个人从外边的路上走过,是我的妻子!我的心扑通一跳,我知道我是看错人了。我的妻子和女儿说最近几天要来了,但具体什么时间却没说清楚,叫人等得好焦急。
等待
月光还那样明亮,天气晴冷。妻子和女儿还没来,我还在等她们,等她们来。
人有着一个信念,一个等待,心里就温暖多了,就能坚持下去。
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未来作家》文学院有一位老马同志,家住得很远,天又冷,她中午不想回家了,就带了饭。中午在办公室的炉子上热一热,在暖和和的办公室里,暖和和地吃了。再暖和和地坐着打毛线,很舒服的。
上了点年岁的人,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心情舒畅地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一定会长寿。我真羡慕她。不知道我过几十年以后能否有这样的生活。但愿我能有。我们大家都有!
预感
今年可能会有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我有这种预感。屋北角的一小块冰地老没有化冻的征兆,每次从那里走过,都像踏上月球一样,得走得小心翼翼的。
开了个户头
我给女儿开了个户头,每月存进去十块二十的。女儿才四岁不到。
有一天我坐在桌子边。突然想到了这件事,我略微计算了一下,这样存的话,一年也不过几百块钱。这点钱现在实在已经不能办什么事情了,只够买小半个电子琴的。
但我还是坚持不懈地去存。每个月办完这件事,我都觉得我跟女儿的感情更进一层了,我就觉得我稍稍能对得起女儿了。我平常对她的关心实在太少,我现在时常为此而内疚。
女儿真可爱
元旦我请了假回家,去看妻子和女儿。我到家的时候妻子马上就告诉我,说女儿天天要去找爸爸,她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就唱:我要我要找我爸爸。
我听了很感动。女儿已经睡熟了,我坐在她的床边,在她脸上亲亲。女儿真可爱。
彩照
我把妻子和女儿合影的彩照放大了,摆在写字台上,这样我就每天都能看见她们了。夜里我工作疲累的时候,我就直起腰,看着对我微笑的她们俩,我就随便地跟她们聊两句。我要离开写字台去睡觉了,我就对她们说:晚安,明天见。我这一夜就有许多好梦。
买不买菜
办公室里的女同胞谈笑的时候问我:你在家买不买菜?我当时洋洋自得地说:鄙人从来不干那种事。
我回到暂居的屋子,在灯下把这句话想了好几遍。我现在真想请假回去一趟,为带着女儿又要工作的辛苦操劳的妻子买几天菜,来弥补我以前的懒惰,赎回我的自疚。
发糕
城隍庙有一家饭店,每天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卖发糕。这种发糕甜丝丝的,非常好吃。它就成了我的主食,我几乎每天都要买两斤。
但是到下班的时候再去买,就晚了,就被买光了。我就在下班以前去买,买了后用食品袋装回办公室去,热气腾腾的。一进屋,我就高举着说:尝尝发糕,刚蒸出来的。
大家的气氛马上就出来了,你一块我一块,去了总数的五分之一或五分之二左右。大家都吃,我觉着比我一个人吃有情绪,虽然我略有破费。吃着,说着笑话,一直到下班。
窗外的声音
窗外啪啪地响了几声,可能是房檐上的冰柱掉下来摔碎了。我躺在鸭绒被里侧耳聆听窗外的声音。这时感觉到有个温暖的房间,有火炉和鸭绒被,还有彩色电视节目以及在社会中奋力击搏后的短暂享受,是多么好。
买米(一)
外面下着冻雨。早晨妻子送女儿去幼儿园时说,今天外面的事情她全包了,以便让我在家好好休息一天。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去一个很近的粮站买四十斤米回来。
买米的事我是绝对讨厌并且不屑一顾的,但我答应了。外面一直下着冻雨,或大或小,地上都结成了稀冰。下午我骑车子到粮站把米买回来,虽然弄得一身都是水,但却很高兴。我发现人拒绝的东西越多,得到的和享受到的东西就越少,路子也就越窄。生活的乐趣和大事业的成功,实际上完全是由琐事垒成的。发现琐事中的乐趣并且享受它,应该是非常现代和现实的观念。
猫的叫春
猫在外面叫春。枯草在冻雪中只露着梢尖了。但猫仍在叫,叫得好馋,好急切,接着另一只猫呼应着叫起来。
这是猫在叫春了!季节到这时候,动物体内的生物钟起着作用,虽然下着最后一两场冻雨或雪,但季节不会改变:打春都二十多天了。
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