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43900000043

第43章 两次世界大战(3)

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据统计,“二战”期间总共有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他人种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屠杀。希特勒对世界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也给德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战争中近800万德国人死亡。世界各国的珍贵文化遗产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大萧条”

“大萧条”指的是1929年~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

“一战”过后,美国经济日益繁荣起来。1923年~1929年秋天,美国每年的生产率增幅达4%,此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享乐之风盛行,精神生活愈发浮躁和粗鄙,政治极端腐败,人们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

尽管这一繁荣造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但这一繁荣本身却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农业一直都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农村购买力不足,农场主纷纷破产。此外,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而采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都开工不足,纺织、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

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人却并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全美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被5%的最富有者占有;60%的家庭年收入为仅够温饱的2000美元水平;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

由于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中,社会购买力明显不足,导致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这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虽然金融巨头在投机行为中都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大量资金并没有被投入到再生产过程,而是被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二。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峰跌入深渊。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但美国股票市场崩溃不过是一场灾难深重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火山口。

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可怕的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这些小屋聚集的村落被称为“胡佛村”。流浪汉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改由畜力拉动的汽车叫做“胡佛车”,甚至露宿街头长椅上的流浪汉上盖着的报纸也被叫做“胡佛毯”。而街头上的苹果小贩则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之一。在那些被迫以经营流动水果摊讨生活的人中,有许多从前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生活成为吃、穿、住的挣扎。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加剧恶化世界经济形势,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根源。

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4日,新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从胡佛手中接过了领导美国的权力。此时持续近四年的大萧条已经让美国——这个新崛起的世界头号工业国变得千疮百孔、风雨飘摇。

上任的第二天,罗斯福就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新政”,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其主要措施有: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银行修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复兴工业(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调整农业,给减耕减产的农民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这一系列“新政”的实施,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也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绥靖政策

各国人民革命的兴起及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绥靖政策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形式和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争夺世界霸权,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革命。

绥靖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30年代后,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绥靖政策一度破产。

二二六事件

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并形成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的时候,亚洲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也开始抬头了。二二六事件是1936年(昭和11年)2月26日,在日本发生的陆军青年官兵反叛的事件,是一次由皇道派军人发动的未遂军事政变。政变失败使得东条英机为首的统制派借机清理敌对的皇道派军人的政治势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日本军队内部的斗争相当严重,对于政治的看法也不同。事件发生的前夕,军队内部主要分为皇道派与统制派。皇道派为激进的中级少壮军官,统制派则为军队的高阶将领。皇道派认为,日本天皇已经被“周边的坏人”所包围,无法知道民间疾苦,所以必须起来“清君侧”,废除内阁,让天皇直接成为类似希特勒这种军事独裁者。两派的政治看法完全不同,目的却都是想要将日本进一步转型为法西斯战争机器国家。

两派核心的斗争是在宫闱之内进行,受到影响的却是没有实际权力的年轻军官。以安藤辉三大尉为首的年轻军官团,遂结合约1400名军官,在2月26日当天凌晨,占领包括东京警视厅、首相府等重要机关建筑,并且杀害了包括财务大臣、内大臣、侍从长等重要官员,希望能够达到“昭和维新、尊皇讨奸”的目的。但是,昭和天皇对此举却甚为震怒,认为这些军官有意作乱。统制派的将领便以平乱为由,向皇道派进攻。由于多数士兵并未接到皇道派接管东京的命令,并未采取行动;再加上皇道派部分军人的倒戈,二二六事件只持续了四天。最后,获得实际利益的统制派高阶将领,以叛国等理由,处死了发动事变的军官。

二二六兵变是日本“皇道派”军官发动的一次打击“统制派”势力的政变,对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有重大影响。在二二六兵变之后,日本统制派以此事件为借口,对皇道派实行镇压,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日本的确立和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7年9月29~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早在1937年6月,纳粹德国就拟订了代号为“绿色方案”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图以支持“民族自决”为名,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日耳曼人集中的苏台德区。同年4月,以康拉德·汉莱因为首领的苏台德日耳曼人党举行代表大会,提出把苏台德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阿道夫·希特勒以此为由,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5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宣布局部动员,德捷边境局势紧张,史称“五月危机”。

经过英、法的不断调停,9月29日,张伯伦同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举行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会议从29日12时45分开始,至次日凌晨1时半,四国正式签署了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直到此时,一直在隔壁房间里等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被带进会议厅,告之协定的内容。迫于英、法两国的压力,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国限定的6小时内接受了《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一半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捷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英、法在东欧的同盟体系,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该协定的签订不但没有换来张伯伦所宣扬的“一代人的和平”,反而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年9月,纳粹德国大举进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十月革命及苏联建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日益激化。到20世纪30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战略对手是苏联,而在东欧地区的问题上又与纳粹德国发生冲突。而纳粹德国向来仇视共产主义,要向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也必须经过东欧。对苏联而言,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而纳粹德国的崛起更是直接威胁到苏联的国防安全。故此,西方、德国与苏联三方之间的博弈与斗争便开始了。

希特勒一面声称要消灭社会主义苏联,一面又加紧准备向西方侵略扩张。面对德国咄咄逼人之势,英、法一味退让,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流”。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而斯大林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决定放弃与英、法共同对抗纳粹德国,反而与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以争取时间及空间应对纳粹德国在日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希特勒为了执行1939年4月3日制定的闪击波兰的“白色方案”,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所以也愿意与苏联签订非战条约。

8月21日,斯大林接受希特勒提出的立即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要求。8月23日,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条约规定:缔约双方彼此互不使用武力,任何一方将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当一方受到第三国进攻时,另一方不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就彼此有关问题,密切接触,交换情报;和平解决相互间的一切争端。

该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得以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在西线得手后,于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德国突袭波兰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的侵略战争,是希特勒称霸世界的战争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接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波兰是当时英、法在欧洲诸盟国中军事上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德国如果占领波兰,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军事经济资源,而且还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既可以消除进攻英法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建立袭击苏联的基地。因此,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和捷克后,下一步侵略的目标就定在波兰。

从1938年10月起,德国向波兰接二连三地提出领土要求,要波兰交出“波兰走廊”和但泽,并将在“波兰走廊”修筑公路、铁路的权利也转让给德国。这些要求遭到波兰政府的严词拒绝,于是德国决定用武力迫使波兰就范。德军侵波战争的计划代号为“白色方案”,其战略企图是:利用快速兵团和优势航空兵,实施突然袭击,一举灭亡波兰。波兰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闪电战”在战争中的首次应用。

同类推荐
  • 抗日之帝国传奇

    抗日之帝国传奇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全面入侵中华,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代狂人嚣张降临,他,能否力挽狂澜,敬请期待【抗日之帝国传奇】
  • 文献:文苑经典集成

    文献:文苑经典集成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献专著与其文化内涵。包括文献集成《管子》《七略》《汉魏丛书》《别录》《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百川学海》《续百川学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困学纪闻》等。
  • 三国魔王传

    三国魔王传

    这是一个属于梦想的时代。看别人编织的梦想多了,于是就开始自己做梦。
  • 君鼎

    君鼎

    君,一国之君!鼎,国之重器!登临一国之君位,掌握一国之重器!《史记·淮阴侯列传》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太平盛世三百年的大周朝,终于无可避免的“失其鹿”,来到了“天下共逐之”的夕阳时刻。龙蛇起路,试问谁才能真正的问鼎中原,君鼎天下!
  • 天裂大明

    天裂大明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大秦蒙古等豪强势力纷纷裂土封疆,逐鹿夺鼎,合纵连横,智勇兼斗,无所不用其极,上演了一幕人间江湖血斗大戏!
热门推荐
  • 腹黑首席的天价前妻

    腹黑首席的天价前妻

    她本来只是想要偷回属于自己的设计图而已,却一不小心睡了妖孽前夫。她已经够郁闷了,没想到那只妖孽还追着她要求负责,没事儿就对她搂搂抱抱,这也罢了,竟然还强行让她履行夫妻之间的义务。她怒了……难道他忘了五年前他是用何其残忍卑鄙手段把她扫地出门的吗??她,向依依,本是上流圈中最美丽的名媛,亚洲最出色的珠宝设计师,亚洲首富monk总裁夫人。却最风光无限的时候,她被丈夫一家设计,被逼离婚,净身出户。五年后,她再次出现,却早已不是那个天真柔弱的贵夫人,她揍人不手软,那前夫竟然敢撞上来?那她就不客气了,报仇要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初真仙

    太初真仙

    老道士:“你可曾后悔?”李瑜:“不曾后悔。”年少负气离家,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仙路。世上神仙皆不孝,万丈红尘练道心。
  • 嗜血王爷复仇妃

    嗜血王爷复仇妃

    一场阴谋,全族被杀,爱人把她当礼物,送给嗜血王爷!白天,他冷眼看她受尽屈辱;夜晚,他化身冷情恶魔,对她百般残暴!他紧紧掐着她,邪魅冷戾,“给你王妃头衔,送你最低贱的生活!”她却笑意吟吟,她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 乱世倾城笑

    乱世倾城笑

    她是天池郡主,他是敌国质子。她是世家孤女,他是延西明王。她是酒狐圣女,他是上古妖尊。宿命、爱情、阴谋、危机……雪花飞天之时,他言:“本尊要让你成为本尊的女人。”兵临城下之时,他言:“本尊,即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命悬一线之时,他言:“上天入地,本尊已然认定了你,魔挡杀魔,佛挡诛佛!”婚礼拜堂之时,他言:“沧海桑田,此心不变,唯此一人!”……帝后近日十分苦恼,明明当初带回府的是一个大傻瓜,再不济也是一代妖尊,怎么就变成了大色狼?某帝君清浅一笑,狼爪勾住某帝后的纤腰。“美人娘子,我们一起生宝宝。”“滚粗!少装傻!姑奶奶瞎了狗眼才跟你!”“美人娘子,你那是狐眼…”
  • 极品守护

    极品守护

    他本是一名小混混,但一次意外的绑架,却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身边总会有很多美女相伴,他总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他有着男人血性的一面,切看流氓守护者如何纵横都市,打造极品守护。
  • 误惹邪少:先生,我碰瓷

    误惹邪少:先生,我碰瓷

    一个风流倜傥的钻石总裁,一个外表美丽柔弱但是内心强大的平凡女子,当他们相遇,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她自幼母亲去世,和父亲后母生活在一起,时常受到后母的刁难。后来父亲车祸去世,更是差点被后母嫁给了一个陌生而又猥琐的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血色樱花

    重生之血色樱花

    一朝穿越,她令杀手界闻风丧胆的夜樱竟沦为一个终年疾病缠身整日卧床不起的公主。不过那又如何,她终究是万众敬仰睥睨天下的女王,锋芒毕露,她将怎样在异世闯出自己的天下。
  • 校花驾到:男神修炼手册

    校花驾到:男神修炼手册

    她是平凡普通的平民少女,他是万众瞩目的国名校草。一次意外,她莫名其妙结识校花校草,开启一段逆袭之旅。当丑丫头变身美女校花,强势出击,傲娇男神如何应对?人前,她是令人艳羡的公主;人后,她敛去风华变身灰姑娘。情敌?直接丢!校董的女儿?那是什么东西,丢!伤害她的人,他比百倍还之。虾米?偷了他的心想跑?没门!!!
  • 天星下界

    天星下界

    两个平凡的少年在一处山谷中偶然得到了一把神剑,从此开始他们神速的崛起之路.......请大家挪动手指,点下收藏,谢谢支持。qq群370625451.
  •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社会现象。马太效应直接关系个人事业的成功和企业的发展,它为成功者走向更大的成功提供了方法,也为失败者超越失败指明了方向。本书着重介绍了马太效应的来源、作用机制以及工作生活中面对马太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做事才能走向成功,成为强者愈强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