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49300000022

第22章 忍将功业误苍生

站在历史的这一头,我还是止不住想去访问他,想问问他,在戊戌八月初三的深夜,纠缠他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念头?在人生的终点,他肯定怨恨在心。如果他知道,此后近百年他都会顶着“窃国大盗”和“卖国贼”

的头衔,走进历史的书写,他在走向那具冰凉的龙椅时,双脚会不会颤抖?

他会不会为了他的“功业”,一直走到路的尽头……美国作家埃利斯在描绘美国建国国父们的传记作品《那一代》中告诉我们,独立战争之后不久的美国,是一个“尚处在襁褓之中的国家”,其“政治图景是一片危险的流变地带”,具有“高度流变的、依然脆弱的特性”,是一种“尚在向一个稳定形态摸索前进的政治文化”,它的“国家政治和制度还需要建设一个自己的免疫系统,以抵御会侵害所有新成立的国家的各种政治疾病”。而这时候,政治是否能够走上正轨,端有赖于领袖们的个人品质,所以才有汉密尔顿和伯尔为了荣誉而进行的生死决斗——“荣誉之所以是重要的,是因为品格是重要的。而品格之所以是重要,是因为美国的共和政府实验的命运,还维系在具有道德风范的领袖能够存活下去这一点上。最终,美利坚合众国会发展成为一个法治之邦,并确立能够经受得住腐败或无能的政府官员的制度。但是当时还没有到这种地步。它还要求有可敬的、尚德的领袖才能继续存在下去。”

“中华民国”是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这个宝贵的“第一”往往被我们彻底忽视了。它意味着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建设“共和”的艰难也许远远超出了美国建国的时代,超出了法兰西建立共和的时代。美国建国快一百年的时候,还在出“美国皇帝”,法国的“共和”、“帝制”也数经反复。

当“共和”的制度尚在未定之数的时候,我们只能寄希望于领袖的道德。

中国“共和”的悲剧在于,那个时代不仅没有为中国准备好“共和”的制度,也没有提供足够的“共和美德”。社会没有提供,袁世凯也不具备——虽然在民国元年,连孙中山都盛推袁世凯为“中国之华盛顿”。他的政治对手,同样缺少这样的美德。在“中华民国”,第一个威胁带兵包围国会、以武力胁迫议员的人,并不是袁世凯,而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孙黄一派,为的是让参议院投票定都南京。

然而,对政治人物来说,道德真的那么重要?袁世凯的功业,不都是建立在摒弃道德的基础之上?袁世凯的政治对手,在道德上就那么优越?

这个问题,留下无尽的沉思空间。

也许他的一生,还充满了巨大的遗憾。人生是遗憾的美学,历史又何尝不是?所有历史的书写,总是现时代的隐喻,而我们对这时代却总也参悟不透。虽说作为站在时间这一头的后人,我们可以有些“后见之明”,例如,知道袁世凯称帝必然失败,知道共和是历史潮流,但站在时间那一头的袁世凯和他的对手,又怎能轻易地看到这结局?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选择,却不一定知道那一项选择的真正含意和后果。比起历史人物来,我们是端着望远镜回望过去的历史,过去的一切似乎尽收眼底,他们却只能用放大镜端详着眼前的现实,一只小小的跳蚤很可能放大为一只怪兽,需要他满怀焦虑地全力应对。所以当他们面对的“现实”,成为今天我们审视的“历史”时,我们也许应该多一点点同情,对他们的“举止失措”,多一点点理解。今天的时代也必然成为历史。后人可能比前人看得远,那未必是因为后人站得高,很可能只是因为他们看得多而已。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种绝望,皆因为人生中所有最初的美好,最终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为灰烬。 袁世凯如果死于1914年,或者死于1904年,或者死于1894年,他留在历史镜中的,会是哪一种印象?

很多年后,顾维钧回忆第一次见到袁世凯的情形:“坚强、有魄力,谁一见他也会觉得他是个野心勃勃、坚决果断、天生的领袖人物。”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这样描绘刚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他(袁世凯)身材矮胖,但脸部表情丰富,举止敏捷。粗脖子,圆脑袋,看来精力非常充沛。他的两只眼睛长得优雅而明亮,敏锐而灵活,经常带有机警的神情。他锐利地盯着来访的客人,但不显露敌意,而老是那样充满着强烈的兴趣。他的两只眼睛显示他多么敏捷地领悟谈话的趋向。”

多么生动的一副形象,这就是处在权力和荣誉巅峰时的袁世凯。那时候他总是有挥洒不尽的精力,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不管政务多忙中午总要睡一觉,晚上不时和爱女玩玩“找银元”的游戏,将几枚“袁大头”藏在床角或柜底,女儿找到了他就哈哈大笑,将银元赏给她们。他晚上办公忙碌到深夜,日复一日,有如永不停歇的钟摆。不管一天要看多少报告,写多少批文,他面上从无倦容,他一边批着文件,一边听着汇报,手舞笔动之间,各种难题一言而决,从无拖沓。如果加上一点点生活细节,这该是多么完美而有趣的一个人物:他每天的早餐要吃掉二十多个煮鸡蛋,加一篮子白面馒头(别人的回忆,似乎有点夸张),再加上一大碗牛奶;他吃东西非常快,用大海碗吃面条,几口就可以吃完;他喝汤或喝稀饭的时候,往往弄得胡子、衣服上汁水淋漓,他又从不用手绢,遇着他流鼻涕的时候,如果无人在旁伺候,就用衣袖一擦了事,他是个天生的军人,一生都保持着最标准的军人行仪,喜欢穿军装和制服,所以颜色庄严的衣袖上总是斑斑驳驳,留着些汁水的痕迹,为了大总统的仪容,他的九个姨太太轮流着将毛巾沾湿,帮他擦拭干净,他像个不会照顾自己的脏孩子一样,伸出手来,乖乖地让她们摆布,自己从不为这些小事动手……不到三年,袁世凯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变得黯然无神,他常常满面戚容呆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半天不发一言,目光呆滞,不知所从。到他病重再也无法端坐的时候,躺在床上,颤颤巍巍地抓着文件,半晌无法看完一篇。他的幕僚再也不敢拿那些烦人的难题交给他解决,因为他一看到有人反对他的消息就要骂人,有时气得晕厥。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这是杨度写给袁世凯的挽联。袁世凯临死前喃喃自语,“他害了我!

他害了我!”这个“他”,有人说是杨度,有人说是袁克定,说起来两人都不冤。所以出丧时,杨度作此联挂于灵棚,明为吊唁,实为自己申辩。

但又有谁为袁世凯申辩呢?据说袁氏谢世之日,几上发现其亲书二语曰:“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也许,这就是袁世凯的自挽之联。

究竟是袁世凯负了民国,还是民国害了袁世凯,这问题且留给历史学家去回答吧。当历史人物走进历史文字之后,合上书页,我们的目光也许会迫不及待地转移到这些人物生前巨大身影掩盖的“小人物”身上来。袁世凯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很久以来我们对其难以正视。而他的后人,也长期被他的身影所遮蔽。

说起来有点好笑,袁世凯这个“武人”最有名的儿子,却是一个放荡不羁、大大有名的文人。恰恰是这位文人,对他的称帝极力劝阻。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气焰方张的时候,他最疼爱的二子袁克文做了一首题为《感遇》的诗,劝他不要称帝:

乍着微棉强自胜,阴晴向晚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西去骄风动九城。

驹隙留身争一瞬,蛩声催梦欲三更。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这最后一联,是当年传颂一时的名句,其义看似浅显而实深沉。可袁世凯还是一意孤行,登上了“琼楼”最高层。于是,等待他的是风雨飘摇,风刀霜剑。

那么,等待他后人的又是什么风雨呢?

袁氏的后人中,唯一的知名人物只有一个袁家骝(袁克文之子),他和夫人吴健雄是“华人物理界无出其右的菁英伴侣”,二人均是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其余的儿孙,则都在公众视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1973年,袁家骝阔别中国37年之后,第一次踏上故土,受到周恩来接见。

他回到河南安阳,给袁世凯上坟,但他见到的墓园却是一片颓败、凌乱。

石人、石马、五供等全部被推倒在地。袁世凯下葬的时候,墓上浇铸了两米厚的钢筋水泥,红卫兵们用各种自制的炸药,都没有把袁世凯的墓炸开。

这片墓园,称为袁公林(陵)。

袁死后其家人要求以皇帝规格公葬袁世凯,要将袁世凯墓称为“袁陵”

(传统中陵是帝王的墓),惧于舆论,北洋领袖不敢答应。袁世凯最大的政治对手孙中山之墓却毫无争议地被称为了“中山陵”,历史的叙说站在了孙中山一边。

还是徐世昌出的主意,在墓园四周广植松柏,称其为袁公林,可以谐音袁公陵。

多少年后,再也无人来和他计较真假。

袁世凯陵墓称为袁林,位于今安阳洹水北岸之太平庄,北望韩陵,东接御道,西依京广。陵墓外围为纯中式风格,神道、碑亭、牌楼、照壁、望柱、石人石马一应俱全。

而今,神道旁站立的翁仲一如往昔,墓园却已郁郁葱葱,林木茂盛,不负徐世昌“袁林”之名,只是昔人不再,旧物仍存,唯有彳亍的风,和婆娑的树,相互低语,诉说历史的烟云。

8282民国时期袁世凯陵墓的神道与碑亭,83袁林里的翁仲83袁林仿明清帝陵建筑形制,以神道为中轴的建筑群承袭传统建筑风格。墓冢则仿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滨河庐墓的形制修成,内包水泥,外砌石墙,独具欧式风貌。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陵园特色,这种中西兼收的风格,正如袁世凯的一生,既有中式权术,又有西式思维,既武且文,可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马基雅维里式的政治家,融合各种冲突于一身。

袁林墓冢铁门84历史的脸谱作为晚近中国华盛顿式的人物,曾经有太多的人在其身上寄予厚望,即使如孙中山,也曾对袁世凯抱有谆谆之期。然而,历史的风云,如同一幕幕无声电影,演绎着的不仅有喜剧,更多的是在时间面前的无奈和无力回天的悲戚。

同类推荐
  •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攫雷电于九天富兰克林的故事

    本书从青少年阅读的角度、记述富兰克林——这位奠基近代电学的美国科学家、成就并举于文学、政治领域的“美国科学和文学之父”的故事。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军事家(下)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中国十大文豪——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其祖先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故人称“柳河东”;又曾官贬柳州刺史,亦被称为“柳柳州”。其父柳镇(739-793),唐肃宗时入仕。不媚权贵,号称刚直,德宗时官终侍御史。宗元生于代宗大历八年(773),自幼聪颖过人。四岁时,其母卢氏即教以古赋十四篇;十三岁时已以能文名世。德宗贞元九年(793)第进士,十四年(798)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尉。十九年(803),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
  • 眉批大师

    眉批大师

    本书是一部用当代的思维与新鲜的文笔撰写的《巨人传》,选取了中外文学艺术史上数十位公认的大师,对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大师们的艺术个性和人格力量。本书既有学术价值、艺术品味,又有新意与可读性,既能丰富广大读者的文学常识,又能唤醒人们重温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量级文学家、艺术家。
  •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雷军:人因梦想而伟大

    人生充满着期待,梦想连接着未来。雷军一直有个梦,就是建一个受世人尊敬的企业。他不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受人尊敬的企业,也在帮助别人实现心中的梦想。
热门推荐
  •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何建明先生是江苏苏州人。197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至1988年,历任团、师、军、兵种新闻干事,报社记者。1989年至1992年转业到中央某机关报社当记者、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编审,文学和哲学专业研究生。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本书为其纪实文学小说本《台州农民革命风暴(改写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史)》。
  • 谁也不许撒娇

    谁也不许撒娇

    如果得不到爱,那就付出爱。单亲家庭长大的她,从小便见证了情伤的残忍。离开相爱的人,嫁给不爱的人。恋上闺蜜的男友注定只是苦恋。默默陪伴着她的男闺蜜她却无力去爱。金钱纠葛着爱恋,仇恨纠结着亲情。一直被人恐吓着的她,探寻到最后,幕后黑手却是那个大出意料之外的人。善良如她,却“亲子缘薄”,最后连孤独终老都难以办到。唯有投入到积极助学中去,但求以已薄力,努力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 完美餐厅

    完美餐厅

    谁说厨师就一定会在餐厅老老实实的做饭,在武侠世界,我外卖送的最快,在奥特曼世界,我营养师干的没话可说,就连在现实世界,我也是以美食活死人肉白骨的神医圣手,一名假装高冷的店主,一个不干正事的厨师,一家的以店主为上帝的餐厅,一切尽在完美餐厅群号342027828
  • 华严经疏

    华严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4)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四字纲鉴

    四字纲鉴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远古历史传说和历朝历代的帝王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法制史等篇章。全书按照编年史的体例,采用四言压韵的方式,使得全书简明扼要、层次清晰、易读易记。本书是一部体裁新颖、别开生面的中国通史。
  • 妾本伊人

    妾本伊人

    高高兴兴服下一颗灵丹,醒来之后,失了美貌也就算了!咦?那两个白白软软的大馒头呢?只不过想找个歇脚的地方,却摔下了高高的楼阁,昏迷过去。醒来之后,忘却所有,成了迷糊惹祸的小吃货!邑王,天下万民景仰的战神,竟然是,断、袖……“邑王,您老喜欢的是男人,请看看清楚,妾本伊人……”……(本文轻松小白,是您吃饭饮茶必备之喷品,喜欢本文的友们,请多多支持!)
  • 婚姻三次方

    婚姻三次方

    叙述女主人公坎坷的三次婚姻及心路历程,折射社会现实之一面。
  • 乱世界大陆

    乱世界大陆

    他超脱轮回,脚踏时间长河,看破前世今生,但在上古他看到了不解之谜,他欲要打破时间长河去组织阴谋,天地法则以打乱,诅咒之源蠢蠢欲动,他……
  • 云已落尽残夜成殇

    云已落尽残夜成殇

    一场逐戮天下的战争,一段不被祝福的爱情。我自问所向披靡,天下无敌,唯独你一人却成了我此生最大的败笔。用我金戈铁马,许你山河永固,纵使我满身伤疤,送了性命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