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2600000101

第101章 政府听证 (2)

听证制度在西方国家应用时间较长,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具体运作也比较规范和成熟,日常实践很多,当然花费也惊人。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善和以多党制和直接选举为基础的西方政府决策体制中,听证制度是它们整体决策机器中的一个部件,很难对一些重大的公共政策的走向和基本决策制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政府基本的或重大的政策走向往往在政党主导的直接选举过程中就已经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了沟通和互动,只有那些日常具体的公共决策才需要通过听证会形式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

在中国,听证制度在目前的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影响与西方不同。我国目前政治统治结构的民主体制仍在发展建设过程当中。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公共决策体制方面的一些机制上的改革和创新往往对推动整体变革具有重大意义。它们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主统治体制的构建问题,但能在具体的公共决策领域中通过改革决策的游戏规则而让决策者和社会各方改变传统落后的行为方式和观念模式,从而在决策中实实在在地贯彻公开、公Ⅱ:、民主和科学等精神,让社会各方都有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的机会,从而在整体上有利于社会协调有序地发展。

下面,我们将具体探讨现阶段的听证制度对中国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听证制度对政府公共决策体制的意义

对于听证制度,国内学者通常都只将它视为公共决策体制中的一个简单的程序性细节,很少直接探讨其对整个公共决策体制变革进程的意义。至于国外学者,他们大多根本不大了解中国正在催生这样一个新的公共决策制度;即使有一点了解,也难免对它持怀疑态度。我们认为听证制度在直接参与、利益代表、法律认可、公开透明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对中国公共决策体制的变革有非常明显的正面促进作用。

1.准直接民主——公众参与的形式

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无论是行政、立法或司法机关,都应该让一般百姓在某个特定层面上直接参与,这是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要求。这项原则,从洛克( JohnLocke)、休谟(David Hume)到卢梭(Jean - Jacques Rousseau)等著名的启蒙时代的政治哲学家,都被不断重复申述。

在现有制度下,中国公民直接政治参与主要有三大途径: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基层自治组织选举和信访制度。但是,这几种参与都有各自的不足。前两者即使有真正公平的选举,基本上也只能是形式上只选择候选人而已,却不能变成“政策争议事项投票(issue voting)”:因为它们缺乏竞争机制,候选人与社会问题的互动与联系,尚未得到系统化的发展。

至于信访制度的意见反映,是单向的,断续无常的,而不是一项获得明确保证以双向进行,并能够持续成为制度的公共决策参与机制。换句话说,中国直接政治参与的议程(agenda) -般是由政府确定的,公众直接参与的影响很有限。

听证制度正可以补救上述不足,成为公民直接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突破口。在这个制度之下.一般百姓理论上都可以不用等待政府的指示,就能够主动地提出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或经济问题,来要求有关当局召开相关的听证会。例如,武汉市人大的外商投资法案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大的交通费用调节机制的议程设定权,都已经通过听证制度给予了民众;同类社会政策在全国各地也日益受到要求举行听证的舆论冲击。

这种议程设定权,究竟是通过正式渠道下达到寻常百姓家的,还是通过非正式的日常官民接触和媒体压力赋予民众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中国国内的社会问题,在听证这个公共决策程序上都已经可以由民众向有关负责单位提出。有了听证制度,受社会议题切身影响的人或仅仅是对它们感兴趣的人,都无需再通过西式民主的事项投票来影响政府决策,也无需鼓动沉默的大多数来参加与他们无关的争议,便能够直接参与政治运作。

前美国总统林肯在著名的盖茨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中,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 people)”的民主概念。通过听证制度,中国政治的“民治”元素,便能够直接由负责“民享”的官员执行,使得各阶层的互动政治,能够成为真正的“民有”政治。

再宏观地推而广之:听证制度可以看成是一个以事项为单位的“准直接民主机制(quasi - plebiscite)”。这样的“半公决”只牵涉相关人等,无需劳师动众,因而能够取代西式民主对事项投票的庞大需求,这也是听证制度对中国公共决策体制民主化的一大贡献。

2.利益代表--社会公正的保障

自从著名的英国《大宪章》(Magna Carta)于1215年在民众压力下成文以来,议会政治开始萌芽,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都少不了“利益代表( representation ofinterests)”这个元素。这项民主原则还被孟德斯鸠(Montesquieu)进一步发展为“权力平衡原则( balance of power)”。

事实上,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也是在这种利益代表大前提下设计的:人大代表除了来自地方选举,也包含了解放军代表、港澳代表、海外归侨代表、少数民族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等可以归类为“功能组别( functional con-stituencies)”的代表。不过,由于中国没有西方的政党政治,行政机关和地方人大就算有上述的“半利益代表”加入,也未能最有效和准确地在同一件事情上提出代表不同、乃至相反观点的意见来。

但听证制度却超越了这些限制。按照中国听证制度的章程,参加听证会的民众代表并不是按照他们的社会地位或是与政党的联系来挑选,而是根据他们的利益相关性和意向观点来做出平衡。就现有制度而言,有些举行听证的地方单位,会要求报名人预先扼要地登记他们的立场和相关利益,以便在举行听证会时,能够最大限度包容不同观点,并避免同一观点立场的过分垄断。举例说,在一个有关公共价格制定的听证会上,政府官员、经济专家、批发商、零售商、小贩与顾客,都能够按照本身的立场,发表相反和互相冲突的辩词和意见。在武汉市曾经举行的一次立法听证会,甚至连跨国公司的外商,也成为听证会中一个重要的代表方--让有“外国背景”的人士参加中国国内的政策或法案制定过程,可以说开放得史无前例。

只要公众的不同声音和不同定位能够客观公正地通过听证制度向上反映,中国“代议民主(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的现有缺憾就能够被弥补。通过这个制度,即使是日趋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和地区差距拉大问题,也能够公正务实地协商解决。

3.法律认可--规范决策的机制

在政府缺乏约束的前提下,人们有理由质疑政府人员是否会依照听证会的会议记录行事。不可否认,“形式主义”一直在困扰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政治参与。假如没有法律认可和支持,没有法律作为政治改革过程与成效的判定机制,任何民主化改革都可能徒具形式意义。

听证制度缺乏法律执行效力的客观事实,能够被下列两个方案解决。首先就是听证制度本身已经被法制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通过《行政处罚法》、《价格法》、《立法法》等确定“举行听证制度”的原则性方向。但是,由于中央没有向地方单位颁发有关举行听证的统一章程,各地、各级行政与立法机关因此无形中获得了全权统筹听证制度的合法空间和弹性,从而呈现形式各异的特点。但是无论这些地方特色有着哪些不同,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听证制度已经在法理上成为中国行政决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次,更重要的是,就算听证制度只有目前这样笼统的法理依据,它依然能够通过不断的实际运作,来累积它的法理潜力,以达到对行政和立法机关构成非正式约束力的目的。这项原则,在沿自拉丁法制体系的法律学上,称为“先例原则( stare de-cisis)”。在这项原则里,每当政府正面回应听证会的会议结果,就会成为一个“先例( precedent case)”。这些先例本身虽然没有法定约束力,但却有隐藏的法理含义:

那就是在将来的判决中,其他机关都应该尊重相同的先例,并应该以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到最后,一系列的听证,就会组成一系列的对政府施政的先例约束。

在近代历史和政治中,不少政治制度都是由先例原则发展出来的。经过近些年中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努力,法理地位在中国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举行听证的单位尊重听证结果的可能性与自觉性,在先例原则和法理的压力下,也将变得更加乐观。

4.政务公开——透明决策的到来

中国的政治决策过程,一直被严重神秘化。例如曾几何时,价格制定属于“国家机密”。公众对政治的疏离正慢慢滋长,政治精英和民众之间的互不了解也日趋深化。所以,政务公开和透明决策自然成为中国民主化特别是听证制度的一项重要的指导方针。

听证制度的英文原称是“Public Hearing”,意即指“公开听证”。“公开”一词,在这里并不是形式。当我们在各地访谈的时候,不断注意到一个在中国政治中很少出现的有趣现象:大多数我们接触的负责听证的官员,都非常积极和乐意地向我们和公众介绍他们就听证制度得知的一切,甚至互相幽默地、良性地比较谁举行得更公开、哪里的听证制度更得到民众支持。以下两点关于公开听证的特色,更有着特定的民主决策的含义:

首先,听证会发言纪要是完全向公众公开的,其中甚至包括了曾经属于敏感事项的记述,例如政府官员的个人意见、政策制定的指导方针等。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举行听证会后的政策建议报告,也是完全向公众开放的。由此证明:民众的角色在听证会举行后并没有完结,因为他们还可以通过公开的官方报告资料,去对政府运作进行监督。这种“评估性机制( evaluative mechanism)”,将会在中国营造出一种健康的“核查与制衡( check and balance)”的民主政治文化。

同时为了让听证制度成为社会议题,不少负责听证事务的官员都十分着意去吸引媒体注视。关于听证会的宣传和广告,除了刊登在地方性报纸上外,有的也刊登在《人民日报》上。武汉市和广东省人大的听证会,甚至安排了电视或电台现场直播。这种媒体注视可能产生的连锁式影响,是不能被低估的。

在20世纪初,美国政治曾经历了一个“视觉革命( visible revolution)”,那就是由电视的发明和报章的普及化所造成的。这种底层政治革命,让一般民众与政府官员之间的距离大幅拉近,联系大为紧密,出现独裁式官僚的机会从此越来越难。我们明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视觉革命在历史上,并没有对中国政治构成类似的深远影响。然而,当听证制度彻底公开化,如西方人所说的“水晶化( crystallization)”,并且与政府媒体大力报导听证会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就会发现,中国政治的视觉革命、政务公开和透明决策似乎已经一并到来。

5.社会稳定--行政与技术安全阀

中国政府与公民对民主决策特别关注,往往因为它能保持中国的繁荣和稳定。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民众担忧动荡不安、并将之放在一切考虑因素的首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西方倡议的“休克疗法”,在中国没有市场。听证制度要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但要提供民主元素,而且更要兼顾稳定问题。我们发现,在听证制度的现有设计中,可以找到两项符合中国民主决策国情的安全阀:

一是“行政安全阀( administrative threshold)”,是指听证制度的特殊性设计。当然,听证制度将会是一个常设制度,但是每个讨论事项的设定,理论上却是特设的。由于听证会的议程设定是以案例为单元,听证会就是一旦引起混乱,也只会是单元性的混乱。从这个逻辑上推而广之,就算某一个特定的听证会出现或带来一些混乱,也不会出现大范围传染性和流行性的混乱。可以说,听证制度能够满足一般民众对民主和自由的诉求,而一般不能满足某些人别有用心的目的。

二是“技术安全阀( technocratic threshold)”。民众的意见有时可能变得激烈和不成熟,但听证设计会包容大量来自不同界别的专家,包括学者、律师和专业人士等。通过专家们的专业知识和意见,民众会更容易明白并接受他们的建议。当然,专家们的作用并不单纯是技术性的:政治上,他们的与会同时起着“中和作用”,能够对会议上出现的不合理声音或过激情绪做出科学性的中和,让超越了技术辩论的狭隘的人身或意识形态攻击得以减少;源自听证会的政治或个人冲突,就会被调校到最低点。到会议结束,只要有一定数目的专家在场,积极的会议结论就会更容易达成,就无需在接受和否决民众激进方案之间作无奈的抉择,从而使得社会的总体稳定更易于维系。

二、听证制度在政府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局限

上述分析表明,中国的听证制度确实让它比以前的公共决策改革和政治参与机制更有前瞻性。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够同时做出这样正面而积极的尝试,其中的热情和远见,实在值得肯定。但是,听证制度并不是中国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全部内容,我们不能不去同时关注它自身的一些局限性。

1.直接参与的局限

同类推荐
  • 洮水无声

    洮水无声

    本书为作者的一部工作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在临洮县城建、电力、人事等部门工作过程中发表的论文、研究文章、工作感悟等,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 发展中的民主:政治精英与村民选举

    发展中的民主:政治精英与村民选举

    本书研究了村民选举中各个层面政治精英的角色和所采取的策略。国家政治精英促进村民自治举措的出台;省级政治精英促进村民自治制度在自己的行政区域里成功付诸实施;地方政治精英“构建”村民选举;村庄政治精英充当村民选举的实践者和政治参与机制“制作人”的角色。通过对四级政治精英的角色和策略运用的阐述,勾画了中国村民自治与村民选举的发展历程。
  • 理性的光芒

    理性的光芒

    党校学历教育:本书收录了50篇论文,探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分析研究基层地区、部门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对基层部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 灰章程:只能做不能说的官场秘密

    灰章程:只能做不能说的官场秘密

    规则不当规则,必定失败。反规则太当规则,你也许上当受骗,你必须在生活中去揣摩学习,在历史和现实的灰色地带里去探索发现。本书从规则人手。对官场规则和民间规则都做了全方位的解析,在告诉你规则的精妙之处的同时,也告诉你潜规则的玄机和真相:更重要的是,本书还告诉你,在规则和潜规则的接合部,还存在一个广大灰色地带,在那里,升与降的空间都会被无限放大。本书深度解析了人性的欲望,以及如何在现有秩序中满足这些欲望……并将官场博弈植入大历史的洪流中进行现场研究,最后得出的惊人结论是,在官场和商场真正发挥作用的大智慧,是有些事永远都只能做,不能说。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依法治国(上)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依法治国(上)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和观点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各种法律和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两部分构成。前者是法律意识的低级的、感性认识的阶段;后者是其高级的、理性认识的阶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法律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有不同的法律意识。在一个国家里,一般有两种根本对立的法律意识,即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法律意识,以及不占统治地位的被统治阶级法律意识。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向全民灌输自己的法律意识,力图把本阶级的法律意识上升为法律,用其指导现行法的实施。
热门推荐
  • 大龙屠

    大龙屠

    上古鸿蒙,盘古大帝力劈混沌,天地初开,而有六界,座下八大弟子镇守八方,才有三皇五帝……道无穷,而天地有时尽,冥冥之中,一切似乎将要重归混沌。2012年12月22日,空间崩溃,异界兽族入侵……一切,始于万古前的浩劫……一切,肇始于一个酝酿千古的阴谋……读者群:128051005(感谢非C者提供)
  • 大苍生

    大苍生

    有人说:如果要让一个少年迅速成长,那么他的肩上必须背负着什么,他所念念不忘的寄托,就是他无畏无惧不屈不挠的信念,只有这样,他才会用力的活下去,然后,迈向至高。中州乱世就有一个这样的少年,他也是这么想的,并且已经跨出了第一步。PS:每天两更,中午12点晚上18点,不定期加更!
  • 梦魂天尊

    梦魂天尊

    他的穿越是最平淡的——睡着就穿越,醒了就归来。他的穿越是最坑爹的——第一天就被人识破穿越者身份。他却不知,穿越本身,才是最深的坑。这里是没有肉体,只有魂灵的世界……梦魂界。
  • 崩坏王座

    崩坏王座

    代表世界秩序存在的神族,因支撑世界本体的世界之柱崩裂而在一场长达千年的战争中消失于世间,后世界多地爆发名为神意的污染源,人类逐渐划分出了安全区与隔离区。因背上了一笔莫名其妙的债务迫不得已加入狩灵联盟的齐天白,在报名前丢失了鉴别卡上的终端磁片,不得已进入被隔离的十一区寻找,遇到了Rule的军队定期清剿藏匿在边禁系统内的神意感染者,与袖手旁观的金发少年,随后被金发少年当作背叛者。金发少年愤怒的溶金色瞳孔中,是逐渐崩塌腐朽的王座。隐藏在历史洪流中那场惨烈而持久的战争初现端倪。逆命者的绝望被深刻在染血的利刃之上,被神族强行执行的残余法则,就连所谓的王权,也在其难以违抗的律令中渐渐迷失,直至分崩离析。
  • 对不起,爱上你

    对不起,爱上你

    八岁,她被许家收养。许父为官,许母经商,少有时间在家,便嘱咐许南城好好照顾小妹妹。经过慢慢的接触,轻漾开始接受许南城,而许南城也喜欢上了轻漾,甚至不同兄妹间的那种喜欢。五年之后,他们再次相见,似乎一切都如原来一样,似乎一切又都变了样子。他还是五年前疼她的那个许南城,而她,苏轻漾,五年前却从许母那里得知自己生母曾经的往事,开始与许家越来越远。在许南城离开的五年间,轻漾认识了陈安凉,陈氏集团的少总,一个可以为她放弃一切的男人。轻漾、许南城、陈安凉、裴心莹之间,天一、裴氏、陈氏之间,开始了种种的纷乱纠葛。而轻漾与许南城,一次次靠近,又一次次远离。许南城为她默默打理好一切,陈安凉为她可以放下一切。
  • 雷云破天

    雷云破天

    一个从小在东大陆最恐怖的禁地生长的孩子,他将承担起解救众人的使命。轮回秘境,自古相传,这是轮回的重地,还是解答成仙的秘境。雷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机缘之下他的未来又会怎么样。雷云时而迷茫,时而坚强。冥冥之中主角被一个巨大的转轮推动着,从而翻开惊天的秘密,末世大劫为何而来,为何这样的壮烈。面对芸芸众生,雷云将何去何从,是超然这一切之外,还是。
  • 逆运乞丐

    逆运乞丐

    苏风,一个从一岁开始就知道看书的神童。身为丐帮帮主的儿子,不做乞丐,却蛊惑其他人做乞丐。神秘女子告诉他,世界将有场大灾难,而他是唯一可以拯救世界的人。他便将此作为自己的责任,并拜师学艺。带领着他的丐帮闯天下,拯救世界。终让其丐帮闻名各界。
  • 快穿女配vs女主

    快穿女配vs女主

    她被莫名其妙带到系统空间做任务,天真的她爱上了一个根本不可能的任务,经历两个世界,系统终于亮出獠牙,她能否继续承受这一切?又或者她会向这势力屈服?不!她不可以!她还有她所要坚持的事情!他被它清楚那她一定要她血债血偿,哪怕拼尽一切...
  • 异世界妹调物语

    异世界妹调物语

    与可爱的万人迷妹妹不同(重度兄控症患者晚期),哥哥是一个不注重外表,沉迷创作的小说家,以请假旷课为日常,通宵赶稿的幽灵学生就是这样怎么看都与现充无缘的洛臣,在某天突然收到了来自本校女生的告白信件但…为什么对方是自己的老妹洛雅啊?!老妹的告白未予答复就突然被召唤到异世界,差点卷入龙的力量而领便当,最后被长相与妹妹十分相似的美少女所救…于是,酸酸甜甜的异世界后宫之旅就此展开!
  • 剑败诸天

    剑败诸天

    苍龙大陆,武道为尊,武者无数。弱小者天生神力,开碑裂石;强大者,一刀断山岳,一剑灭众生;更有生死境王者,晓阴阳,通大道,逆转生死,永世成神……武道,决定命运,决定生死,弱者,受人欺凌,强者,俯瞰天下。丹药大师杨林重生在一个废物公子身上,恐怖的真气修炼天赋,强大的精神力以及妖孽般的武学悟性,看少年一人一剑,雄霸天下,剑证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