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明日便为面圣之人,你还什么都没教我,叫我到时如何应付啊?”
裳绫忽地意识到已在王爷此处无所事事多日,莫说礼仪之事小脸到是圆润许多。
“随机应变。”
王爷摇扇云淡风轻道,瞥眼见裳绫面前残羹一阵无语。
“这丫头还真是好胃口!”
王爷并未考虑面见皇帝之时,裳绫应该如何举动,总不会是与之前行礼那抱头蹲下,惹得哄堂大笑。
第二日,裳绫便被宫人催促起床,不似平日待她清醒才上前侍奉。
裳绫似是木偶任众人摆弄,半眯眼眸口中喃喃似还在说着梦话。
“老……狐狸,都说过多少次了……扰人清梦是损阴德的!”
“……”
裳绫摇头晃脑口齿不清宫人并未在意,穿好襦裙套上大袖长衫,将其柔发小心打理,才将裳绫放下木凳。
这个时候裳绫也差不多清醒,眨眼见镜中自己……
眼眸清澈有神,嘴唇粉嫩,眉宇清秀只不过……只不过小脸圆润体态丰满,仅仅入宫几月便成了这般模样,若是辰宿见得定会一口老血憋晕了过去!
“公主轿子已在外面等着,快些出发莫要误了时辰!”
“嗯。”
裳绫提裙迈出门槛衣摆飘逸,周身气质忽的变化,清高独立不食烟火之态,宫人诧异眨眼再看便又见裳绫憨厚模样,才觉自己花了眼。
皇帝坐在宣政殿龙椅处高高在上,文武大臣两侧而立,宫殿帷幕之后有两三身影,间隙看去为贵妃,月威窥看。
“宣民间皇子公主觐见!”
太监尖锐嗓音传遍殿宇,随即三人入殿,两男一女。
男子十几岁模样,俊朗精神,与皇帝模样几分相似,而女子圆润左顾右看满是好奇的模样却让众人看得迷糊,就连寻得裳绫大臣都有些怀疑自己眼神。
宣政殿偌大,再加上台阶高耸走得裳绫微冒虚汗,小脸微红体态憨厚。
这时殿中又进一人,玄衣得体高贵非常,皇帝见他脸色一僵很是不喜。
“皇弟为何来此?”
还未等裳绫站定,皇帝便朝着她身后之人话语,不禁回头见王爷站在身后,与皇帝对视,气势不相上下呈分庭抗礼之势。
“许久未上朝议政,怕皇兄多想,恼我懈怠。”
王爷笑着,转身归于文官首位于老丞相并肩,以十几岁少年姿态睥睨朝堂众人,目光飘忽看向裳绫,见其目光灼灼看他,很是无奈摇头不语。
“拜见父皇!”
突如其来风波消停,两位皇子默契行礼,不屑于裳绫,眼神轻蔑。
他们生母皆为大家闺秀自小受得教育,自知裳绫为风尘女子孩子,自然带些轻视。
裳绫呆愣原地不知如何是好,看向王爷一副埋怨模样,帷幕之后贵妃焦急,身旁月威亦是如此,本满怀期待让着王爷教导出一礼数周全裳绫,谁知会在今日朝堂之上这般尴尬局面。
“皇兄,臣弟有一事上奏!”
王爷上前站于裳绫身边,二人身高有差却都为轻稚模样。
“民间皇嗣生母皆苦,其中一位生母生其半年便受流言蜚语,苦不堪言,含恨自尽。”
王爷话语着,只见其中一位皇子面色诡异。
“皇兄仁慈,将皇嗣接回宫中给其正名,但却不给生母名分着实说不过去……所以臣弟在此请求还望皇兄答应!”
皇帝愠色嘴角颤抖,他并不知王爷会来这茬意料之外更加气恼。
“王爷这般话语,可是要连同风尘女子一起给予名分?”
一侧宦官不满,为一满头白发的老者,皱眉怒目一看便是迂腐传统为人。
“自然!”
王爷挑眉理所应当回答道。
“混账!”
皇帝呵斥,怒视王爷被其话语激怒,脸色憋的通红,不禁咳嗽。
“皇兄莫恼,臣弟话语并非无理,还请思量一番。”
“快住嘴!”
“父王,生母悲苦还请赐其名分!”
忽的其中一位皇子起身,袖中掏出剑刃揽过身侧裳绫,气势凶狠,眼眸发红。
“裳儿!”
贵妃见状失声喊出,在此朝堂状况一度反转,生母悲苦的皇子挟持了公主,举动愚笨不自量力,但越是这般不顾一切之人才可不惧任何,手中稍一用力便可割破裳绫喉咙。
王爷并未料想这般,其实在此之前他得知这一皇子心思,想借此事越过裳绫行礼之举,可谁知皇子偏执被这般刺激不顾生死。
帷幕之后月威皱眉,扶住几近晕倒的贵妃。
“你们这是要气死朕吗!”
皇帝喘着粗气,抬手拍着华贵龙椅。
四周鱼贯而出侍卫将皇子包围,又介于裳绫身份停滞不前。
“愣着干什么!”
皇帝怒道,他对面前裳绫并无感情,见她圆润体态并无好感,仅仅是自己凡间留情留下孩子,况且宫中子嗣众多不缺她一个,这为一称职帝王做法却不为一称职父皇作为。
侍卫得令,不顾裳绫安危正欲上前。
“本王看谁敢!”
月威正欲出手,却被王爷打断,收手重回帷幕之后,毕竟见其日常姿态便为习武之人。
“别管他,将这逆子拿下!”
皇帝现不与王爷争夺什么,激动起身直指台下混乱之处又道:“别管那丫头,速战速决!”
裳绫呆愣不知如何,颈部已被剑刃割破渗出鲜血。
“裳儿!”
王爷呼喊,箭步上前眨眼便夺取皇子手中剑刃,动作干脆利落看得出其功夫精湛。
一脚蹬开那发疯皇子,拉过裳绫顺势将手中剑刃抛开,不偏不倚落在皇帝脚边。
只见皇帝白眼一翻,似是受了惊吓直挺挺的倒地晕了过去。
“快些救驾,传太医!”
太监惊呼,上前试探皇帝气息,但刚一触得其身躯脸色一变,探其气息才觉咽气。
“皇上……皇上驾崩了!”
……
皇帝年纪已大,本就患有恶疾,在此朝堂一受刺激气血不足便咽了气,那发疯皇子自然被捕依律处斩不以皇嗣身份,这般下场着实悲哀。
如此面圣,未行跪拜便过一朝代变迁,当场太子便主持大局,自然是亲近王爷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