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21100000011

第11章 孟子小传

“孟母教子”历来传为美谈,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即为后世被尊奉为“亚圣”的孟子。尽管孟子的生平事略有若干存疑之处,但较之墨子都远为清晰可辨,而且历代注家蜂起。这可能与儒学自汉代以后被册封为官方理论有密切关系。

孟子,姓孟名轲,鲁国邹邑人①①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古国名,今山东邹县。关于孟子的生卒年素有争议,如汉代刘向的《列女传》及赵岐的《孟子题辞》认为,孔子的孙子子思(孔)是孟子之师。《孟子外书》则说:“子思之子曰子上,轲尝学焉。”以子思、子上的年龄推算,诸说不可信。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孟子约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前后,约死于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前后①①采杨伯峻说。参见杨伯峻著:《孟子译注》导言,中华书局1960年版。至于孟子的身份,则是一位隶属于“士”阶层的著名学者,“如儒家大师孟子,后车数十乘,侍从数百人,往来各国间,凭他的声名,所到国家,国君们都得馈赠黄金,供给衣食,听取孟子的议论”①①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第246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如同孔子一样,孟子一生的主要作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徒讲学,二是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据《孟子》一书记载,孟子曾到过齐、宋、鲁、滕、梁、邹等地,与众多的君王显贵打过交道,尚贤则留,非礼则去,始终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浩然气概。

与一般的学者不同,孟子没有明显的师承关系,“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①①见《孟子·离娄下》。所谓思、孟学派①①见《荀子·非十二子》。,以及“受业子思之门人”之说①①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均不足以表明孟子曾经受过某种专门化的严格教育。孟子的特点在于,他博览众家之学而后选择孔子的方向,并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发挥。于是,同属于儒家阵营,孟子却比孔门弟子们作出了更为卓越的理论建树,形成了景仰、追随孔子却又别具一格的“孟学”。如果袭用“思、孟学派”之称,那么,“思、孟学派”在理论上的最重要结晶便不是《中庸》(传为子思所著),而是《孟子》。后者比前者不仅在承续孔子学说方面更为彻底、全面,而且在理论阐释方面也更为独特、深刻。有意味的是,与子思(约公元前483年—公元前402年)几乎同时的墨子建立了墨家学派,并且在理论上形成了“墨学”。孟子虽然不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却相当自觉地皈依孔子,并且顺沿子思一线创立了“孟学”。

孟学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孟子》一书中。关于《孟子》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或曰出自孟子之手①①参见〔汉〕赵岐:《孟子题辞》,〔清〕魏源:《孟子年表考》等书。宋代朱熹也持此说。;或曰系孟子与弟子们共同写就,“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司马迁语)①①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或曰孟子弟子们所著①①参见〔唐〕韩愈:《韩昌黎集·答张籍书》,〔清〕崔述:《孟子事实录》等书。本文采司马迁说。另,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及“《孟子》十一篇”。其中的“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系伪作①①赵岐:《孟子题辞》。,均已亡佚。今天所能见到的“外书四篇”是明代姚士谒撰,不足为信。今本《孟子》计有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孟子》的篇名是随意摘取各篇开首的字句冠于其上,均无深意可究。《孟子》的文体游刃于语录体(如《论语》)与论文体(如《荀子》)之间,散而不乱,语多机警,文风犀利明快。

孟子诞生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纷争、人心涣散的时代。孟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的关注与思考,声称“天下无道,以身殉道”①①见《孟子·尽心上》。;“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①①见《孟子·公孙丑下》。,体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以及救世精神。

如果说,墨家所代表的主要是隶属于社会下层的小生产劳动者的利益,那么“孟氏之儒”(韩非子语)所代表的主要是位居社会中层的“士”阶层的利益。这一阶层与普通劳动者截然有别,又与社会上层的权贵们殊不同道,在当时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士”阶层主要是知识者阶层,他们没有固定的财产与收入,没有固定的社会职业。于是,“士”经常摇晃于社会上、下层之间,或入仕为宦,或劳力为民,或自居清贫。在春秋战国纷乱、恶斗的氛围中,“士”阶层社会角色的不确定性异常突出。为了生存,他们关注既得利益;出于理智,他们讲求情操德性。因此,“士”阶层对经济伦理格外看重,他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孟子》一书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这种认识成果,并且予以了理论上的修饰、提炼与阐释。如前所述,《孟子》系孟子与弟子们的合著。因此,它没有《墨子》“墨离为三”式的纷扰,自始至终都响彻着孟子的声音。

《孟子》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形成于中华文化的初创期,积聚了丰厚、深刻、亮丽的思想基因,从一个特定角度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点形态。就泛文化效应而言,《孟子》的阐释价值早已跃出了它所标举、遵从的学派,它对历史发展、国民性铸造……都赋予了直接而宽泛的影响。在绝对的意义上,《孟子》需要不断地解读,以期更全面、更精确地把握中华文化创生、流变、展拓的内在机制。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蒋介石

    毛泽东与蒋介石

    本书作者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以平视的角度看待,不断将他们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德兰修女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他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 升迁就学曾国藩

    升迁就学曾国藩

    曾国藩出身贫寒、其貌不扬、又不善于钻营投机,他一生行得正,走得稳,虽然历经磨难,但总体还是直线升官,12年间升了十级,位极人臣。他一生都在跟太平天国干仗,打赢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本书详细地记述了曾国藩的传奇一生。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本书作者回首往昔,叙述了她与父母坎坷的生活历程,特别是他们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际。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松树的风格、淡定的秋色和永远的怀念。
  • 捉弄和珅

    捉弄和珅

    本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晏子、东方朔、侯白、苏东坡、解缙、唐伯虎、刘墉、纪晓岚等二十五位中国古代机智人物的一百多篇趣闻逸事。作品隽永幽默,诙谐风趣,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的乐趣。
热门推荐
  • 一壶纱

    一壶纱

    玄宫,玄宫,三玄为宫,亦正亦邪,众生其中。入我玄宫,禀异为同,戮为萧杀,煞做清鸿。得此大道,我道昌隆。三玄观,六异曲。仙佛魔三道当日以众生之怨怒制成诛邪剑,诛杀异士,三千年后异士化身女体,再创玄清宫,任尔仙佛魔,都不敌我六异清魄曲。
  • 时光初见

    时光初见

    像是打开了某扇记忆的大门......季樊突然就笑了,他弯着桃花眼,亮晶晶的眸子如夜里的零碎星光。昏黄的路灯下,眼前安静如山水墨画的身影,渐渐和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重合在一起,他犹豫着走上前去,低头内心一番挣扎过后,终是抬起手......不料---却抓了个空。
  • 狼性生存法则

    狼性生存法则

    狼是最有纪律的动物之一,是天生的士兵,是草原上不败的铁骑。个人要成功,企业要胜出,国家民族要强大,都需要有狼的精神。本书集狼道之大成,从个人、团队、企业、民族、国家等多角度,多层面深入阐述狼性生存法则。
  • 传说神雷

    传说神雷

    随心而至,随势而成,聂凡接受是一个能接受一切的随我流类型的人,如溪水般,留下源泉给周身经过的生命,却一直流向前方没有留恋。看聂凡的随我流如何战胜异界的一切,成为另类的雷神,这便就是神雷。传说神雷1号书友群:180204789
  • 妃欢夕浅:狂妻不好追

    妃欢夕浅:狂妻不好追

    小说里没说心甘情愿自杀也能重生穿越啊!好吧,重生就重生,那么这一世就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奈何这一强者为尊的世界不能有随性的米虫生活,这样她也能接受!可是还要被一看着就不忍心拒绝的温润男子追着跑!这是要闹哪样啊!
  • 愿时光善待我爱的他

    愿时光善待我爱的他

    回想过去,感动于上苍的眷顾,岁月长河中,万千人中唯独遇上了你,也感谢上苍让我在人生的路上你陪你走一程。却又感叹上苍无情的让我在路上把你丢失,感叹总挥不去心头划落的伤痕,留下我一个人在半道上独行,无法找到治疗伤口的良方,一路泪奔,一路流血的走过,最后倒在匆忙的路途上。——顾璟
  • 命运执掌者

    命运执掌者

    命运,虚无飘渺,但当你明了命运,即有迹可循。
  • 娱乐之新时代

    娱乐之新时代

    一本清新,温暖的娱乐小说!--@.@--
  • 古府

    古府

    仙道三千,只问本心。万般仙难,只取一源。
  • 我的明星小男友

    我的明星小男友

    一切皆是缘,一切皆自有天意。有人正在经历失恋之苦,有人正在享受恋爱之甜蜜。但是我们要坚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人生总是充满着意外,一不小心,走错了房间,上错了床,一不小心,就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