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22000000084

第84章 纸老虎女士——斯特朗(2)

1946年6月,斯特朗第五次来中国。她这次“重返中国的唯一目的,是要全世界特别是美国人民懂得,想阻挡或改变中国当时的趋势,是既无可能,又不明智的”。她从旧金山乘坐一架军用运输飞机到上海,接着去北平,再往延安。1946年8月6日,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主席在同她进行的重要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斯特朗把毛泽东的这次谈话寄到美国发表了。“通过斯特朗的传播,纸老虎这个名词传遍了世界,进入了各国大词典。”由此,斯特朗在中国有个“纸老虎女士”的绰号。

当时,斯特朗的另一位著名的访问对象是刘少奇。刘少奇第一次对斯特朗也是第一次对外国人谈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任务相结合的产物,意思是说各国人民应将革命和他们自己的情况结合起来,而不是照抄。

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撤出延安时,已近62岁高龄的斯特朗“再三要求留下来同我们一起过游击战的生活,但毛泽东同志考虑她年纪大了,特意约见了她,劝她乘‘美军观察组’的最后一架飞机撤退”,“并希望她能运用她的卓越才能,把她所了解到的种种事实真相在美国进行宣传介绍。这样她所起的作用就会更有成效”。她听从了毛泽东的劝告。当时,她已经看到了中国的革命正在不断发展,看到了一个延安式的新中国的前景,而这样的一个新中国,正是她在后半生中所期望看到的。后来,她以这次来华见闻为基本素材写成了《中国人征服中国》。这几个强有力的字暗示着中国是不会被任何人所征服的。它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之后,终于被它自己的人民“征服”了。这本书以生动的事实,对那些企图征服中国的人进行了驳斥。她还对中国人民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史进行了回顾,并着重论述了抗日战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与军队同当时美国政府援助下的蒋介石反动集团展开的英勇斗争。

斯特朗还根据同刘少奇等许多中共领导人会谈的情况,写成《毛泽东思想》一文,发表在美国《美亚》杂志上,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和宣传了毛泽东思想。她还在后来写的回忆延安的文章中说到:那儿“没有奢侈豪华的东西,也很少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有的却是这样一些人,他们思想敏锐,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放眼世界。我感觉到……我自己的胸襟在不断开阔……在这儿,我仿佛终于认识到了人类在艰难困苦中前进的历史是可信的。”

1947年年底,斯特朗从莫斯科动身,于次年年初返回美国。1948年9月,斯特朗离开美国,途经苏联,在莫斯科等待来中国的出境签证,以便在中共领导下的中国“渡过后半生”。但这一等就是10年,因为在1949年2月14日晚,她被苏联以“间谍”罪逮捕,关进卢比扬卡中央监狱,5天后,又被宣布“立刻驱逐出境”。斯特朗辗转回到纽约,直到1955年2月,苏联才宣告她无罪,她才重新与中国联系,并收到访问中国的邀请。虽然在这期间,她被驱逐出苏联,蒙受不白之冤达6年之久。但是,她始终冷静思考,坚信真理,在她的《斯大林时代》这本书里,她用平和的语言肯定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和他领导下的苏联的建设成就。斯特朗所表现出的这种政治上的成熟和高尚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Δ定居中国

1958年,72岁高龄的斯特朗冲破重重阻力,才获得美国的出境签证,她途经莫斯科,于同年9月第六次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定居。她仍不知疲倦地坚持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为了了解西藏人民推翻农奴制,大步走向未来的情况,斯特朗在74岁高龄的时候,还坚持要求去海拔3600米的拉萨采访,这即使对年轻人来说也是很吃力的。由此,她写了《西藏农奴站起来》一书。

自1962年起,斯特朗又应各国读者的要求,编写了69期、用6种文字出版的《中国通讯》。在编印通讯工作中,斯特朗不但重视内容和风格,而且注意编排、印刷、推广和发行。每一环节都一丝不苟。

斯特朗在中国享有极高的荣誉,几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她的每一次生日,周恩来、邓颖超、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前去给她祝寿。1965年11月24日,毛泽东主席在上海设午宴庆祝斯特朗的80大寿,周恩来总理也举行晚宴为她祝寿。1970年3月29日,斯特朗因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毛泽东主席在她的墓前敬献的花圈上题写的挽词是:“献给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进步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她的骨灰安葬在北京西郊八宝山烈士公墓,精美的石碑上镌刻着郭沫若的瑰丽手书:“美国进步作家和中国人民之友。”

2.作者点评

在和毛泽东关系密切的外国记者中,有两个人物比较特殊,一个是埃德加·斯诺,另一个就是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斯特朗的一生,差不多就是一个时代,一个世纪。她曾走遍世界各地,走过同时代人极少或从未走过的道路,到过别的外国作家极少或从未去过的地方。她经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也接受了严峻的考验。但她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对人类的进步和前途充满信心。她放弃舒适的生活,不顾个人安危,哪里燃起斗争火焰,她就奔向那里。她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她的整个生命,几乎三分之一的时光是在她的故乡美国度过的,三分之一的时光是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度过的,三分之一的时光是在她称之为“理想的归宿地”——中国度过的。她还到过许多国家,西班牙、越南、朝鲜、柬埔寨、墨西哥、波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斯特朗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进步的社会活动,反对帝国主义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热情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坚定地支持我国及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艰苦岁月里,斯特朗五次来华采写我国人民的斗争事迹。她对中国人民的苦难抱有深切的同情,并对正在兴起的中国革命运动寄予很高的期望。1958年,她以72岁高龄最后一次来华,并且定居北京,她仍然不知疲倦地为宣传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增进中美及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贡献出她的余生。

斯特朗以写作为武器,用她敏锐的洞察力,引人入胜的笔调,论述各国社会进步,反映各国人民革命斗争和传播各国人民的友谊。她做到了把自己的生命与理想和整个世界连在一起。由于她惊人的勤奋和智慧,一生中,她写了上千篇作品,出版了40多部著作,几十本政治的和文艺的小册子。她的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影响过并还在影响着千百万读者。

1981年2月,宋庆龄在生前口述的最后一篇遗作《斯特朗的名字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心里》中说:斯特朗“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邓颖超同志也说:“斯特朗生于美国,死于中国,她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骄傲,又是两国人民的友谊象征。”斯特朗多年的同事和老友艾泼斯坦和夫人邱茉莉在《回忆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一文中称赞道:“安娜·斯特朗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妇女,优点很多,而最突出的一点则是她对人民的前途,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抱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信念,是由一个一个的胜利培养起来的;这信念,无论是历史上经受的挫折还是个人经受的挫折,都是动摇不了的。”

路易·艾黎在《纪念安娜·路易斯》一诗中写道:

对劳动者与反抗压迫者的同情不断增长,

她悠久的一生意义深长!

她施展驾驭语言的本领,

用淡淡的几笔素描,

抓住问题的中心,

使广大群众都能读得懂,听得进。

她始终在考虑的是,

如何把自己的才能献给人民,

看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兴起的时候,

她在自己的祖国作了不倦地演讲,说明。

多年来一次次访华的经验,

使她最后决定:

在中国度过自己的晚年。

中国,首先是中国!

她总是把美好的心愿,

奉献在中国人民的面前。

……

为了实现人类的希望,

她热情地献出了全部才能。

她致力于哺育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这明证就是她的一生

同类推荐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当然是伟大的。他所创立的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所产生的意义并不在是否真的找到了一种解决宇宙、人生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绝对真理,而在他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真诚的、勇猛的、执著的、永恒的生命,在他付出绝对牺牲的同时他所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具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他是带着利益众生的心愿而步入佛的殿堂的。
  •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

    《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传记,而是一本奇特之书、感人之书,承载着丰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仅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还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他对是非有很高的判别能力,敢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随声附和,听风办事;不愿做违心之事、发违心之论。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规律。平日工作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有基于“定见”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马寅初、周培源、汤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办出了北大“发展最好的时期”;兰大七年,他排除各种干扰,不顾“左”的威压,办出该校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艾克卡

    艾克卡

    这是一个当代美国汽车大王的故事,也是一本美国金融巨子感人肺腑的传记。这部传说谈的人和事纯属大洋彼岸——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艾克卡的个人奋斗史。世人如此称赞艾克卡,崇拜艾克卡,迷恋艾克卡,他的书在世界各国印了上千万册,这是不足为怪的,这足以证明人的能量是无限的,人的感情是没有国界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进步,社会在发展中走向成功的里程碑。艾克卡这个成功者是在逆境中成长的,他攀登的每一步都会出了汗水、心血和代价,有时甚至是屈辱的代价。他曾尝试过从珠穆朗玛峰被人一脚踢下来的痛楚。
  •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他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他涉猎的学科包括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本书客观叙述了歌德辉煌灿烂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辗转求学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树立学习的榜样。
热门推荐
  • 玉板指

    玉板指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年来所创作的各种民间故事精品,有民间传奇、民间疑案、民间志异、民间演义等。
  • 打造口碑的160个营销手法

    打造口碑的160个营销手法

    《打造口碑的160个营销手法》结合了大量小店经营的实践,归纳总结出160个打造小店优良口碑的营销细节,并从普适理论到营销实践两个层面进行阐述,内容涵盖经营、管理、营销、推广各个方面,案例横跨服装、餐饮、网络等各个行业,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 杀道之主

    杀道之主

    杀天,杀地,杀尽世间一切不平,我为杀道之主!
  • 告别烟台

    告别烟台

    11月的烟台,单调之极。我离开烟台多年以后,从深圳回来,发现这个城市的冬天沉闷依旧。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腥味、麻将牌的叫胡声、风尘女子轻佻的笑声,还有淡淡的男性荷尔蒙的独特味道。在这个孤独的夜晚,不知道该到哪儿去。我把车停在路边,走进一家小店,要了个小瓶三鞭,啃掉两个螃蟹。
  • 地痞的战争史

    地痞的战争史

    王二狗这辈子,地痞起家,和天斗和地斗,和官斗和民斗,就是想活下去。从地痞到刀客,从兵痞到特务,从生到死,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折腾了个啥。反正睁眼时一穷二白,闭眼时家有余财。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其实和山坳里平头百姓没什么关系,他们选择共军,国军,还是伪军,并不关乎道义信仰,庶民的战争,只是为了乱世中讨口饭吃,热血厮杀,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纵然碰上了,也就是碰上的。
  • 猎捕英雄

    猎捕英雄

    作为一个并不算标准的腹黑男,王易最大的耻辱就是被自己盯上的猎物给一脚踹到了包罗万象的异时空。本以为要成为穿越主角,让大陆历史的车轮加速滚滚前进。却发现先天怼上了大陆上一大批主角。好吧,你们这些自诩英雄的家伙不是很喜欢猎杀魔兽来彰显自身实力吗?阴影中,王易露出狡诈的笑容,“好吧,好吧,那老子今后的猎物,将从魔兽变成英雄。”立志不做史上最强穿越主角,王易单手摸着下巴,因为老子要做史上最强大反派。
  • 撩汉指南

    撩汉指南

    第一次见面,关衡摆着霸道总裁范儿:女人,开个价吧。梁乔默默掏出十块钱:昨晚的费用,不用找了。第二次见面,关衡嘲讽:像你种女人,我还是第一次见。梁乔反击:像你这么渣的男人,我倒是见过不少。第三次见面,梁乔走到路上,关衡开车经过,故意溅她一身污泥。次日,梁乔用红色油漆在车前盖上画了十六个大字……
  • 武宿

    武宿

    两世为人?无感千年?到底是时光的回溯还是死魂重生?武者,逆天者!而他却更像是一枚棋子,背负着早已注定的宿命步步向前……哈哈!天地为局,众生皆为棋?敢问:博弈者谁?
  • 那些年,往事忧心

    那些年,往事忧心

    故事,应该从那一面墙开始说起。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然而发生在一个私立学校。「那些年,我们懵懵懂懂,渴望穿着西服就能像大人那样有绅士情调的风度、」。在这里发生这我们曾经美好的回忆,故事的说起还是要从正文开始......
  • 靡迤携阳

    靡迤携阳

    她是被上天眷顾的商业天才,可她却一心追求肆意潇洒的人生。二十八岁之前任性洒脱,二十八岁以后相夫教子,这便是她简单的人生目标。可是上天却恼怒于被她荒疏的天赋,用接踵而来的噩耗将她重重的打入谷底。为了帮助她生命中的贵人,她接受了那份看似荒诞的委托,坐在了那个于她毫无吸引但却能充分发挥她天分的位子。而她的冷静、漠然、从容与果断,却无时无刻地不吸引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年轻、不服输且充满激情的弟弟;温柔、俊美、不求回报的情人;还有那个有着一双单纯的鹿眼,却始终霸道、执着而又不顾一切的他……面对这样的他们,她将如何抉择?是否还能寻回曾经的那份美满与幸福?相信聪慧如她、机智如她,这一切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