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33100000010

第10章 初出茅庐(3)

沃尔克对肯尼迪维持美元金价在35美元水平的誓言大加赞赏。但他也知道,如果仅说说而已,是无法阻止投机行为的。奥斯卡·莫根施特恩教育他说,经济学家对很多事情不甚了了,甚至一无所知,但有一样除外。经济学家知道得最清楚,即决定价格的是供给和需求,而不是靠口头上说说。当时投机商的购买行为(需求)推高了金价,而且只要投机商怀疑美国不能源源不断地按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向市场上供给黄金,金价就会持续攀升。沃尔克再清楚不过了,引发市场疑虑、造成1960年10月20日黄金炒作狂潮背后的根源,就是美国脆弱的国际收支。

投机商研判国际收支与赌徒分析赛马情势并无二致。国际收支记录反映了一国的进出口状况,也决定了外汇市场上对该国货币的供求。如果美国人想从日本进口电视机或从德国进口收音机,就要将美元换成当地货币用于支付。当德国人或日本人想购买美国飞机或到纽约证券交易所投资,就需要用本国货币换来美元以达成购买或投资。如果美国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就意味着美国对日本索尼电视和德国蓝宝收音机的需求,超过了日本和德国对美国波音飞机和通用电气公司股票的需求,其结果就是美元在国外越积越多。

国际收支赤字预示着麻烦的到来。

1959年12月,美国骄傲地拥有价值达195亿美元的黄金储备,这一数量与14年前的1945年末一样多。[59]然而,不出9个月,到了1960年9月,也就是投资狂潮爆发前一个月,美国的黄金储量减到187亿美元,减少了差不多10亿美元。[60]《华尔街日报》对截至1960年9月21日那一星期金价的跌势作了如下报道:“自1931年以来的最大单周下跌。”[61]该报对金价下跌根源的解释是“美国针对全世界持续的国际收支赤字”。[62]

外国人手中的美元超过了其所需的数量,所以欧洲和亚洲的中央银行都将多余的美元送回给美国财政部,虽客气但也很坚决地请求将美元兑换成黄金。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些国家有权要求美国这样做。

对肯尼迪可能在大选中击败尼克松的推测,加剧了投机商对美国国际收支问题的担忧。根据媒体报道,欧洲的中央银行家把这场黄金投机炒作,归因于市场预期“肯尼迪参议员即将赢得大选……而且肯尼迪获选将导致通胀在美国卷土重来”。[63]通胀意味着价格上涨,美国货物在国外的竞争力下降,从而使美国的出口下降,加剧国际收支赤字问题。不仅投机商针对肯尼迪的经济政策展开了推测,他的经济顾问班子也支持采取提高通胀水平的政策,以达成另一个目标:充分就业。

保罗·萨缪尔森是肯尼迪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方面的导师,他刚刚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同行罗伯特·索洛(他也与萨缪尔森一样,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合作完成了一篇文章,提到如果一国容忍通胀的上升,就可降低失业率。[64]在一代学人眼里,通胀与失业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是主流经济学的指导原则。后来,这个信条遭到了“货币主义学派”开创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攻击,并被指应对不断加剧失控的通胀负有责任。但在1960年,萨缪尔森的言论不仅主宰了主流经济学,也当然为年轻的总统候选人所信服。

肯尼迪当选总统之后,萨缪尔森高度评价卢萨的能力,向总统推荐其担任主管货币事务的财政部副部长。肯尼迪当时也在寻找担任财政部长的人选,他说:“如果这个人能力这么强,为什么我们不给他财政部一把手的职位呢?”[65]萨缪尔森说:“不行,他太年轻了。”萨缪尔森的话逗乐了肯尼迪,他说,可是卢萨才比我年轻一岁呀。当然,肯尼迪最后还是遵从了萨缪尔森的意见。[66]

对通胀的预期使黄金投机商更壮了胆量,迫使肯尼迪承诺忠实维护美元价值。他任命卢萨担任财政部这一关键职务以平息市场投机。卢萨在纽联储历经磨炼打造的反通胀口碑,与肯尼迪信守《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诺言一拍即合。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卢萨反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中,萨缪尔森阵营所提出的用温和通胀政策实现充分就业的主张。那时,沃尔克已开始以经济学家的身份为卢萨工作了。他回忆道:“在财政部,我们有两大敌人:一是国务院,他们不希望国际收支问题影响外交政策;二是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他们不希望国际收支问题影响国内政策。我们的回旋余地很小。”[67]

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设在白宫隔壁的行政楼里,其中有三位总统任命的成员,再加上一个约20位从学术界停薪留职来就任的经济学家组成的团队。在那些年里,装点该委员会门面的是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包括耶鲁大学的詹姆斯·托宾、斯坦福大学的肯尼斯·阿罗,还有萨缪尔森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罗伯特·索洛。这些经济学家相信他们能推动实现充分就业,就像物理学家们笃信自己能让人类登上月球一样。

卢萨推动了一项总统任命,让沃尔克担任具体负责货币事务的副财长帮办,这样一来,沃尔克就成为财政部对付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马前卒。[68]沃尔克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职业棒球联赛的新秀,刚一出道就要跟纽约扬基队1927年赛季那样历史上最辉煌的阵容去较量全垒打,而他能挥舞的球棒不过就是莫根施特恩教给他的怀疑论。

沃尔克回忆道:“他们的做法听起来简直太容易了,按两次键,程序就能弹出充分就业的结果。公式是发射火箭用的,但对人的行为就不一定管用。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坐在哈佛的教室里听(财政政策专家)阿瑟·斯密西斯讲道:一点点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此后我唯一能记住的就是大脑中一直闪现着的一个像是黄色警示牌一样的东西,上面写着‘胡说八道’四个字。我真不知道它来自何方……但那种想法总是挥之不去。”[69]

注 释

[1] 见第4章,小册子,蒂内克公立图书馆藏书,www.teaneck.org/virtualvillage/teaneck12years。

[2] 对保罗·沃尔克的私人访谈内容。

[3] 华盛顿的语录内容引自他致乔治·贝勒上校的一封信,信中提醒上校在为其统领的部队遴选军官时应注意的事项:“我衷心地奉劝你在选择军官的问题上要慎之又慎……不要听任你的善良本性,对那些申请,不要在本该拒绝的时候却说同意,记住这是一项公职,而非私务,你的选择如不能有利于事业,就会造成伤害。”Jared Sparks,The Writings of George Washington; Being His Correspondence,Addresses,Messages,and Other Papers,Official and Private,vol.4,(Boston: Russell,Odiorne and Metcalf,and Hilliard,Gray,and Co.,1834年),p.269。

[4] 对保罗·沃尔克的私人访谈内容。关于迪克·罗达的情况,参见“Oral History of Teaneck,” Teaneck Public Library,transcribed interview with Richard Rodda,July 10,1984。又见Joseph Treaster,Paul Volcker:The Making of a Financial Legend(New York:John Wiley,2004),pp.84-85。

[5] 对保罗·沃尔克的私人访谈内容。

[6] 同上。

[7] 同上。

[8] 同上。

[9] 同上。

[10] 同上。

[11] 参见John von Neumann and Oskar Morgenstern,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4)。

[12] 参见Oskar Morgenstern,The Limits of Economics(London:William Hodge and Company,1937),p.4。

[13] 同上,p.14。

[14] 参见Oskar Morgenstern,On the Accuracy of Economic Observations(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nd ed.,1963),p.190。

[15] 对保罗·沃尔克的私人访谈内容。

[16] 参见Friedrich A.Hayek,The Road to Serfdo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4),reprinted 1976。

[17] 对保罗·沃尔克的私人访谈内容。

[18] 同上。

[19] 同上。

[20] 同上。

[21] 同上。

[22] 同上。

[23] 参见Robert Roosa,Federal Reserve Operations in the Money and Government Securities Markets(New York: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July 1956)。作者在本书注释中曾写道:“必须单独提及蒂尔福·盖恩斯先生和保罗·沃尔克先生,他们大方地施予援手,伴随着本书从初稿到编辑、校对和印刷的整个过程。”

[24] New York Times,December 25,1993,p.A37。

[25] 原文为:“9 bid,offered at 10,100 by 100”。出价意味着交易商要买,报价意味着交易商准备要卖。9是出价的简写,全称是100 9/32美元,10是100 10/32的缩写。“100 by 100”指的是交易的数量,即100张债券,每张债券面值1 000美元。

[26] 参见Robert P.Bremner,Chairman of the Fed: William McChesney Martin Jr.and the Creation of the Modern American Financial System(New Haven,CT: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4),p.161。

[27] 同上,p.271。

[28] 对保罗·沃尔克的私人访谈内容。

[29] 同上。

[30] 参见Paul Volcker and Toyoo Gyohten,Changing Fortunes: The World’s Money and the Threat to American Leadership(New York: Times Books,1992),p.5。

[31] 参见Robert V.Roosa,The Dollar and World Liquidity(New York: Random House,1967),p.1。根据Arthur Schlesinger,A Thousand Days: John F.Kennedy in the White House(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65),p.654 的描述,肯尼迪“曾对顾问说,两件最骇人的事莫过于核战争和国际收支赤字”。

[32] Schlesinger,A Thousand Days,p.154。

[33] New York Times,October 31,1960,p.1。

[34] New York Times,November 2,1960,p.25。

[35] Volcker and Gyohten,Changing Fortunes,p.4。

[36] New York Times,July 2,1944,p.14。

[37] 同上。

[38] New York Times,July 2,1944,p.14。

[39] 参会名单详见报纸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July 1,1944,p.1。

[40] Washington Post,July 28,1944,p.1。

[41] 怀特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经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教授引荐加入财政部。维纳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的顶级专家,也曾在财政部借调工作。参见James Boughton,“Harry Dexter White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Finance and Development 35,no.3(September 1998)。

[42] New York Times,July 6,1944,p.1 待续。

[43] 参见Charles Kindleberger,“Competitive Currency Depreciation Between Denmark and New Zealand,”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2,no.4(July 1934),pp.416-426;以及Sebastian Mallaby,Wall Street Journal,Saturday/Sunday,October 25-26,2008,p.W3。

[44] New York Times,November 29,1964,p.F1。

[45] New York Times,March 22,1954,p.35。

[46] 每日两次公布黄金定盘价是从1968年4月开始实施的。

[47] New York Times,October 21,1960,p.1。

[48] 财政部要为这一承诺收取8.75美分的办理费(参见 Wall Street Journal,September 23,1960)。

[49] Volcker and Gyohten,Changing Fortunes,p.21。把日期写成了1960年10月30日,实际应是10月20日。

[50] 同上。

[51] New York Times,October 20,1960,p.51。

[52] New York Times,October 22,1960,p.22。

[53] New York Times,October 30,1960,p.E10。

[54] New York Times,October 25,1960,p.1。

[55] Volcker and Gyohten,Chonging Fortunes,p.25。

[56] Schlesinger,A Thousand Days,p.654。

[57] 同上。

[58] 对保罗·沃尔克的私人访谈内容。

[59] 黄金储备从1945年的200亿美元提高到1949年的245亿美元,到1958年又减到200亿美元。参见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U.S.Bureau of the Cens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D.C.,1975),p.995。投机商主要围绕美国自1958年开始的国际收支逆差做文章。又见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1961,pp.107-108。

[60] 参见 Wall Street Journal,September 23,1960,p.3。

[61] 同上。

[62] 同上。

[63] Wall Street Journal,October 31,1960,p.2。

[64] Paul A.Samuelson and Robert M.Solow,“Analytical Aspects of AntiInflation Poli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0,no.2(May 1960),pp.177-194。

[65] Schlesinger,A Thousand Days,p.154。

[66] 同上。

[67] 对保罗·沃尔克的私人访谈内容。

[68] 沃尔克的任命登载于New York Times,November 18,1963,p.22。

[69] 对保罗·沃尔克的私人访谈内容。

同类推荐
  • 蒋家女人

    蒋家女人

    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他们是历史上的显赫人物,更有着与普通人一样但又异样的人生。在声名遐迩的蒋家王朝的背后,那些同样在世人面前活跃的蒋家女人们,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怎样的命运呢?蒋家女人好比各自盛开的花,她们有的如蜡梅,是不动声色的美,月影黄昏,暗香盈袖;有的如桃花,美得张扬,恣肆绽放;有的如丁香,美得凄清,哀怨又彷徨;或如莲花、或如幽兰、或如秋菊……她们都绽放着绝代芳华。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 连锁巨人:沃尔顿成长日记

    连锁巨人:沃尔顿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沃尔顿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沃尔顿白手起家,从岳父家借贷2万,专攻农村市场,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用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迅速占领了美国的乡镇。沃尔玛终于成为世界连锁超市第一帝国。沃尔顿有过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习惯,从一路的成长中,我们可以见证沃尔顿的过人之处。他给后人留下的经营哲学是很多商家的宝典。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沃尔顿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杜兰特和斯隆:通用汽车两巨头传奇

    他们在各方面都正好相反。威廉·克拉波(比利)·杜兰特,一个从高中辍学的学生,是个浮夸的梦想家和赌徒,重视人际关系,喜欢冒险。而小阿尔弗雷德·斯隆则是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工程师,是严厉的管理者和经理人,重视数据和逻辑(当然还有利润)。比利勇敢地蔑视当时的工业和金融巨头,奋然创办了通用汽车公司。斯隆则将其转化为世界上最大而且最成功的企业,不管怎样,今天,全球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都还在应对他们两个入在20世纪前50年所创造的那些先例的影响。
  • 左宗棠在甘肃

    左宗棠在甘肃

    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1867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曾在兰州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式企业,该书主要研究了左宗棠在1869~1880年期间甘肃的经济政策、文化建设、社会措施、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甘肃的社会历史状况。
热门推荐
  • 武林店小二

    武林店小二

    新书《酆都之子》发表,都市灵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来福客栈日常一幕:“少林方丈,你怎么吃饭不给钱啊?”“偶弥陀佛,出家人身无分文,这顿饭可否算作化缘?”“不行!武当掌门没钱吃饭,还在后院洗碗呢!你若不给钱,就去洗茅房!”来福客栈日常二幕:“丐帮长老,瞧你样子就没钱吃饭,你来客栈干啥?”“听闻来福客栈可以拿东西抵押,我这里有本上乘的秘笈!”“拿来我瞧瞧!居然是银瓶梅!果然上乘,容你在客栈住一晚!”
  • 城楼夜雨

    城楼夜雨

    吾心至吾道,吾行至吾道。醉酒当歌人生几何?得一知己死亦何妨?边写便构思,写的跑题了,写成都市的了。
  • 异界之邪龙

    异界之邪龙

    原先年轻美貌,气质上佳的绣娘是根本不屑于和这么一个街头混混扯闲篇的。可是时运不济,绣娘在江湖中刚刚要混出头的时候不小心被呛了一口水,差点沉入茫茫人海。这样,她便鬼使神差地和这个街头混混李自然莫名其妙地纠缠在了一起。
  • 尸王老公太强势

    尸王老公太强势

    她,前世被挚爱和闺蜜所害,死前,她曾发誓,不再爱上任何人,不再相信任何人。然,死后,她穿越在一个10岁女孩身上,却发现,这个小女孩也是重生之人。记忆力,在这个女孩15岁那年,会有一场丧尸危机,这位女孩本身就是死在这场危机中。理清记忆后,她发誓,这一世,不再为谁而活,可是当她进入中学时代后,她认识了她,从此以后她们成为最要好的闺蜜。危机里,她遇到他,一路上,一起虐渣男,揍女配,撕白莲,不曾想,他却是丧尸王,而当她准备离开她时,她才知道,冰封已久的心早已为他慢慢复苏……
  • 异世田园

    异世田园

    隔着探视窗,周雨面无表情看着眼前的女人,淡淡道"“欠你的,还清了!”说完便转身离去。“对不起,对不起。。”女子喃喃道。。”周雨涉嫌故意杀人罪和连续杀人罪,被处枪刑。。。“异世,周雨再次醒来却成了一个十岁女娃,!家破人亡,沦为难民,被分到小村庄。。。看着怀中熟睡的小虎子,不由勾唇浅笑!小村庄也好,大城市也罢,有你就好!!
  • 轮回灵魂传说

    轮回灵魂传说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在“六道”中轮回,循环往复,如车轮旋转不息,灵魂的消亡止于生与灭的转换,其信则嫣,其不知为不明。
  • 谈龙录

    谈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幽冥神界

    幽冥神界

    一世一轮回,万世也称神!哪怕遭万世轮回,我亦是至高无上
  •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

    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

    刘雅漫主编的《新编统计基础(第五版)》遵循“掌握方法、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编写原则,对传统的教材体系进行了大胆的、卓有成效的改进,建立了新颖独特的框架结构,融入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体现了“应用能力培养”的主导意识。本教材历经四次改版、七年的教学使用,已为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所认同,受到越来越多的好评。
  • 美颜大师

    美颜大师

    一次车祸,使陈斌意外的和美图手机融合,让他拥有了神奇的美颜异能,从此他就成了万千爱美女性膜拜的男神。随着异能进化,他发现美颜仅仅是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