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0900000013

第13章 安民、抚民(1)

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人口大量死伤和逃亡,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南北朝末期,北周相对统一了北方,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大量迁移和逃亡到南方的贵族、贫民,给南方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南方的开发和发展有了突破性进展。

隋文帝在南北经济都比较平稳、战争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和平地取得政权,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了隋王朝,加上隋文帝励精图治,注意节俭,反对奢靡,很快就集聚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史称“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的重要标志就是国家富裕,国力强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是汉代以来再一次出现的太平盛世。

在开皇24年中,较大的战争只有两次:一次统一江南的战争,这次战争几乎没有遇到抵抗,就一举统一了江南;一次是隋文帝远征高丽,无功而返。此外小的战争对国家影响不大。“开皇之治”的重要特点是战争较少,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人民有很高的生产积极性;最好的标志是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人口增加到四千多万,劳动力的增加,更进一步促进了生产。

“开皇之治”的秘密是让人民得以安静,让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农业,粮食就是财富,当仓库里堆满粮食的时候,隋王朝各方面的发展就有了经济基础。

然而,隋炀帝打破了隋朝的安静局面,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战争频繁,徭役不断,开皇时期积累起来的大量财富很快消耗殆尽,国家和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人口大量的死亡和逃亡。隋末动乱造成了州县萧条的景象:“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率土之众,百不存一。干戈未静,桑农咸废,凋弊之后,饥寒重切”。虽经过唐朝初期的治理,但社会经济凋敝还很严重,“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崔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人民生活在“危困”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渴望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所以在唐朝建立之初,本应实行安民治国之策。可是无奈于当时群雄纷争,全国尚未统一,因此在高祖武德年间,唐朝的统治者们往往把目光致力于“削平区宇。”根本无暇将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面。

如果说李渊、李世民父子晋阳起兵建立大唐帝国之后,他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限于“削平区宇”。那么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怎么使一个国家稳定团结,使之走得更为长远的问题了。

唐太宗登基后,唐王朝面临的是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人口大减的局面。

唐太宗治理天下的根本方针是休养生息、抚民以静。正如唐太宗所说:“为国者要在安静,”又说:“国家未安,百姓未抚,且当静以抚之。”

唐太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实施这一方针,他提出了“安人理国”的四项措施,即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看来唐太宗抚民以静的中心内容是要在“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的指导思想下,让百姓务农事本,发展社会生产,并以此作为安定和治理国家的基础。

我们从唐太宗的许多言论中,就可以体会到他的这种深远智慧,如他曾对近臣说:“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唐太宗爱惜民力,能够虚心接受大臣劝谏,停止一些不利于百姓的工程。在以农为本的封建社会,作为一国之君能认识到这一点并能够付诸实施,实在是难得。

唐太宗不仅重视抚民以静,发展社会生产方面具有深邃的智慧和谋略,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显示出其独特的政治远见。

唐太宗即位之初,接受魏征的建议,推行“偃武修文”的政策,大力发展学校教育,为封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而在此之前,隋炀帝也同样大举兴办过教育事业,可是各级学校“徒有名录,空度岁时”,均未能培养出“德为代范,才任国用”的人才,于是下令裁撤学校,使好不容易有了一定发展的学校教育又遭到严重打击和人为破坏。相对于隋炀帝而言,唐太宗“偃武修文”政策的贯彻无疑是成功的。唐太宗不仅坚持发展学校教育,而且注意改革学校教育体制,最终使得天下儒士抱典负籍,云集京师,形成一时盛况。

在发展教育的同时,唐太宗又令大臣制礼作乐,并以之辅佐刑法,使唐代法律体系表现出与过去各朝代明显的不同。可以说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唐太宗的运筹帷幄、深谋远虑是分不开的。

唐太宗李世民遇大事不惊慌鲁莽,更不轻下决断,总是把眼光放得很长远,因此才能成就贞观盛世的丰功伟绩。用唐太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行事若非深知灼见,不可草率举行”。这正是唐太宗成功的秘诀之一。

以抚民、安民为主的国策是根据唐初的形势而制定的,其主要的内容是安抚百姓和重视农业。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十月,唐太宗即位才两个月,就主持了“自古理政德失”的辩论。

唐太宗说:“大乱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天下大治。”

魏征说:“不然,人在困难危急之时,担忧的是死亡,希望天下大治就容易教化。乱后易教,如饥人易食。”

太宗说:“贤明的人治理国家也要上百年,才能使凶暴者改恶从善,废除刑杀。现在大乱刚刚结束,就想达到天下大治,我不敢有此奢望。”

魏征说:“那是平常的人,不包括英明君主。英明君主施行教化,上下同心,人民积极响应,一年就可以办到,三年成功,就算太晚了。”

太宗很赞成魏征的说法。

封德彝说:“夏、商、周三代以后,人越来越坏,秦朝使用刑法,汉杂霸道,他们要想民风醇正而不能。现在皇上如听魏征的话,国家恐怕就要败乱了。”

魏征针锋相对,说:“五帝三王,并没有更换人民,实行无为而治成就了王业,实行仁义道德成就了帝业。在于当时国君的治理和教化。黄帝与蚩尤打了七十多仗,乱到极点,胜利后,马上就是太平盛世。九黎乱德,颛项征之,既克之后,不失其理。桀为乱虐,商汤放之,在汤之时,即现太平。纣为无道,武王伐之,成王之时,亦致太平。如果说人越来越坏,到现在都变成了鬼魅了?怎么还可以施教化呢?”

封德彝无言以对。

抚民以静,是天下大治的先决条件。汉初文景时代的“无为而治”就是让人民休养生息,才出现了“文景之治”。武德年间忙于统一战争尚不能让人民休息。武德九年八月,突厥可汗兵临渭水,唐太宗以政治家和军事家气度,和颉利可汗立渭桥之盟。当时如果要打,突厥不一定得到什么好处。

唐太宗认为:“我刚即位,治理国家需要安静。国家未安,百姓未富,应该让他们安静,使之富起来。”不进行对外战争,以减少兵役的负担。

武德九年十一月,唐太宗与群臣讨论“止盗”,有人主张重刑。

太宗嘲笑道:“老百姓之所以为盗,是由于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其身,所以不顾廉耻。我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自然不为盗,用不着重刑。”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如损百姓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者。我常想,伤身的不在外物,都是由嗜欲造成的祸患,若沉溺于佳肴美味,歌舞美女,想得到的越多,损失就越大,既妨碍国家,又侵扰百姓。”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对大臣们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要使不失时,只有国君简易宁静才行。如兵戈屡动,土木不息,想要不夺农时是不可能的。”

王珪说:“秦皇、汉武,外则穷兵黩武,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尽,祸难遂兴,他们不是不想天下安定,而是失掉了安定天下的政策。隋朝的教训,应引以为戒,这是陛下亲身经历,知道怎样去改变它。但是开始容易,要坚持就难了,但愿陛下慎终如始,方尽其美。”

太宗说:“对,国家安宁与否,取决于国君,国君无为则人民乐,国君多欲则人民苦,我要抑情损欲,克己自励。”

到了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太宗对大臣们说:“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还嫌不足,征求不止,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忍受,所以就灭亡了。这些都是我亲眼看见的,所以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枝叶茂盛,君能清静,老百姓怎么不得安乐呢?”

唐太宗就是这样,把安抚百姓作为大治天下的先决条件,常抓不懈,念念不忘。

同类推荐
  • 帝国的另类

    帝国的另类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24位“另类”皇帝,展示帝王家族的另类怪胎,从中探索了产生这些“另类”皇帝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 史海寻踪——戴逸传

    史海寻踪——戴逸传

    戴逸教授是我国当代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历史学家,尤其是对于有清一代的历史,无论是在以其个人的研究成果开拓研究领域方面;或者是以其声望与影响推动研究事业的发展而论,都建树丰硕,贡献卓著,实处于执牛耳的翘楚地位。《史海寻踪(戴逸传)》是戴逸先生的传记。《史海寻踪(戴逸传)》从戴逸先生幼年起生活环境,其在少年、青年时代走过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乃至于逐渐形成了性格、志趣、理想、爱好、对其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由高亚鸣著。
  • 曾国藩:官场第一完人

    曾国藩:官场第一完人

    《曾国藩官场第一完人》主人公誉之则为圣相,罪之则为元凶。他是清朝中兴名臣,又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出将入相,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纵横叱咤,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其内容包括最可怕的敌人、对手内部的变故、上阵亲兄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重回伤心之地等。
  • 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

    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

    全书以优美的语言,动情的笔触,带着读者开启了一段亲睹陈圆圆传奇一生的故事。每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都藏着一段令人无法忘却的历史。陈圆圆,平凡女子却搅入了历史的洪流,这大抵是最让读者内心关切的吧。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热门推荐
  • 滇国篇之彪悍公主娶夫记

    滇国篇之彪悍公主娶夫记

    一个优秀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睿智聪明,有勇有谋的女人。问:“如何才能拥有一个优秀的男人?”答:“训呀!”问:“训?”答:“对的!想要拥有一个优秀的男人,尤其是那种集美貌、肌肉、多金、才华、睿智、冷酷,呆萌于一身的男人!我们统称优秀的男人。想要拥有这类男人,并且将其纳为己有,只有一个方法“训!””。............“训!不是让他每天做几百个俯卧撑,跑几圈马拉松!而是当他饿了,你就让他吃,困了就让他睡,冷了就替他加衣服!渴了就给他喝水。”“可能吗?当然不可能,饿了自己做饭,顺便喂饱我;困了自己睡去,顺便服侍好我;冷了!我也冷,把衣服脱下来给我暖和暖和;渴了自己担水去,顺便把缸里的水担满。”没错!滇国公主濮暮依就是这么训她家娶回来的夫君的。
  • 重塑心灵: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

    重塑心灵: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NLP的历史、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等基础理论;共分为10章,每章都有其独立的主题。书中提供了少量NLP技巧,既安全又容易产生实效的技巧,以及更多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新观点与新案例;同时本书的概念与技巧也可为所有人在面对人生时提供启迪。
  • 蓝宝石之约

    蓝宝石之约

    冬日的咖啡慢慢冷却,蓝宝石在夜空中闪耀。傲世,目空一切的她,那个只剩下框架的小木屋。记忆的碎片一点一点拼凑,她和他们的点点滴滴。当两颗雌雄蓝宝石碰到一起,古老的羊皮纸悄然落地。她的每一个朋友掌握着不同的碎片,以及里面的一个惊天秘密。当所有碎片召集完毕,那个月光皎洁的夜......七彩女神悄然降临
  • 仙云高手在校园

    仙云高手在校园

    身在万千花丛中的方云,刚得到老爹的仙门传承,和一个能透视的放大镜,就迎来接连不断的桃花运,走上一条异于常人的不寻常之路。“师兄,今晚和我双修!”“师兄,快找点女人来陪你双修!”“今晚我是你的了,请宠爱我吧,师兄……”方云很无奈,为了监督他练功,这小师妹什么话都说得出口。萌太奇读者群:163—576—360【兄弟姐妹们进来聊聊】
  • 重生:落魄千金要逆袭

    重生:落魄千金要逆袭

    作者简介无能,愿意是更一更,不愿意时=弃坑→_→我才不会说是本宝宝懒,而且打字慢呢→_→∏_∏简介:某日,佣兵界女王珞久同志一不小心喝多了,然后一不小心死了,在然后一不小心重生了。珞久的内心是崩溃的。重生到了孤儿上,珞久表示:呵呵→_→重活一世,她携前世好友,占卜,算命,样样行;业余捉妖,除鬼,顺便闯闯娱乐圈,话说,这枚系统颁布的任务你真的(??ω??)确定是人类可以完成的吗?!什么抓鬼,捉妖,这不是正常人干的!!!
  • 漫游宇宙空间

    漫游宇宙空间

    本书以猎奇的视角和科学的态度,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全方位地介绍大千世界的各种奇迹、奇观、奇特现象、奇异发现以及令人费解的未解之谜。
  • 至高神的异界生活

    至高神的异界生活

    林立本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一次小型流星雨中被砸中后华丽的穿越到异界。本想努力变强,却无奈变成了灵武大陆至高神,没有了奋斗目标,异界至高神何去何从?
  • 礼仪与风俗(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礼仪与风俗(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习俗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及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在问,这世界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生存的盛世,让我们感觉迷惘、不安和焦虑?郭宇宽带着自己先锋媒体人的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累积,给国人提供了观看当今世界的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在他笔下,所有的歧视、崇拜、误解与敌意都化作深刻的“理解”。
  • 宝贝不许逃

    宝贝不许逃

    青梅竹马的剧情已经俗烂,老套,过时,不流行,那么好吧,他承认他已经OUT了,他偏就爱死了这样俗套的剧情,爱死了他的那个两小无猜。他追,她跑,似乎永远都逃不出这样的循环,他大概是上辈子欠了她的吧,才会被她吃得死死的。这样的剧情他已经恨透了,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和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深沉腹黑男遇上搞怪恶魔女,到底是谁逃不出谁的手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