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0900000015

第15章 重农政策(1)

“国家未安,百姓未抚,且当静以抚之”。唐太宗李世民心怀大志,为了使国家长治久安,在制定“抚民”的国策后,唐太宗又采取了多方面的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安民措施,其中以重农措施尤为得力,同时“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代帝王深邃的智慧与谋略。

“仓廪实然后知礼节”,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会着力解决他的子民吃饭穿衣问题。唐太宗当上了皇帝,能够在十数年间解决民众吃饭穿衣问题,“斗米数钱”,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要使百姓安静下来,必先解决百姓的衣食,要衣食无忧,必须让人民有田可种。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四月,在《赐孝义高年粟帛诏》中说:“自登九五,不许横役一人,唯冀遐迩休息,得相存养。”贞观八年,又指出:“朕有天下以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从这些话里,可以窥见唐太宗是注意贯彻静为农本思想的。他不仅规定了以“静”为特征的施政方针,而且采取具体措施加以落实。

唐太宗的重农政策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点:

推行均田,奖励垦荒

隋末的大乱,割据势力互相攻伐,十人中有八九人因战争而死去。豪杰四起,草莽巨寇趁火打劫,弄得一片萧条,人们为躲避战乱而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荒凉景象。人口的急剧减少和大量空荒地为实行均田制提供了前提条件。武德七年四月,唐高祖颁布均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田一顷……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十分之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分给其他人。”这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士族、豪强对土地的垄断。但是,武德七、八、九3年间,皇室内讧激烈,均田令虽然已经颁布,但并未认真贯彻。直到朝廷内乱结束,唐太宗即位之后,才开始切实地推行均田制。但是,在地主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所谓“均天下之田”是不可能彻底实行的。因为官僚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使得政府缺乏足够的土地分给农民。诚如元代马端临所说:“似所种者皆荒闲无主之田……固非尽夺富者之田,以予贫人也。”所以,在空荒地较少的地区,农民群众往往得不到法定的百亩,而富人却有千亩以上的土地,这种贫富不均的现象在土地私有制的情况下是永远也无法解决的。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七月二十日,太宗下诏:将明德宫和飞山宫的玄圃院,分给遭水灾的农民。贞观元年,关中旱灾,粮食歉收,组织农民到外地“分房就食”。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唐太宗提出:“安置客口,官人支配得所,并令考司录为功最。”希望地方官“善相劝勉”。所谓“客口”,就是迁居客地附籍的客户。其中有灾民、流民,也有部分自耕农,他们迁居的地方主要是宽乡。

贞观十一年,新颁布的《唐律》规定,宽乡占田逾限不作违反律令论处,移民垦荒可以得到减免租税的优待。据后来编纂的《唐律疏议》卷十三解释:“若占于宽闲之处不坐。谓计口受足以外,仍有剩田,务从垦辟,庶尽地利,故所占虽多,律不与罪。”如果“人居狭乡,乐迁就宽乡”的,可以免除赋役负担:“去本居千里外,复三年;五百里外,复二年;三百里外,复一年。”官员不按赋役令执行,要受“徒二年”的刑律处分。这些措施清楚地反映了唐初统治者鼓励农民移居宽乡垦荒的意愿。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二月,唐太宗巡视灵口后,“诏雍州录尤少田者,给复移之宽乡。”以上证明,推行均田制的重点在于宽乡占田,奖励垦荒。

租庸调法与“轻徭薄赋”

唐初赋役称为租庸调法,收取赋役的标准初定于武德二年二月,其中有很多内容不太合理,于是在武德七年四月重新修订,简单说就是分到土地的农户每年交纳粟二石,叫做租。服役(不论是何种徭役)二十日,如果不想服役,可以用交丝绸来代替服役,一天交丝绸三尺,二十天共计六丈,叫做庸。纳丝绸二丈,外加丝绵三两;或者纳麻布二丈五尺,另加麻三斤,叫做调。

唐太宗登基以后,大力贯彻静以抚民的政策,国家很少再发动战争和做一些劳民伤财又不利于发展经济的事情。很少再征徭役,于是放宽了直接生产者服徭役的年龄,也可以用别的物件抵徭役。但服庸役却非常严格,说白了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国家不但鼓励而且通过法律强行发展农业。唐太宗即位以后,对租庸调法没有作过重大的更改或调整,只不过加大了贯彻力度,尽力使法令下达到最底层。

实际上,唐初能够减免的租赋是很有限的,因为当时“国库犹虚”,国家的运作需要大量的粮食,所以说当时的物质条件并不充裕。因此,“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不是减免租赋,而是防止滥征民力,反对影响农时的劳役。

唐初统治者亲眼目睹了隋亡的全过程。统治者永无止境的私欲,无穷无尽的徭役让人民疲于奔命,苦不堪言,才纷纷揭竿而起,隋朝很快就步秦王朝的后尘,灰飞烟灭,历史是多么相似。对于这些历史的教训,唐太宗也不希望重蹈覆辙,做事尽量去奢省费,躬行节俭。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大臣说:“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顺乎民情。”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太宗又对大臣们说:“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劳敝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人如果纵欲,其心必乱,心乱则志丧,然则危亡之期马上就会到来。唐太宗减少了农民群众的“劳弊之事”,这就意味着农民在自己土地上的劳动时间相对地增多,势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唐太宗还下令:“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太宗在贞观时期一直保持这种作风,致使社会风气比较淳朴,国力随之增强。

在限制徭役方面,唐太宗做得还是比较到位,为了能彻底执行,太宗甚至还动用了《唐律》,如果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就受到刑法惩处。《唐律疏议》卷十六规定:“修城郭、筑堤防,兴起人功,有所营造,依《营缮令》,计人功多少,申尚书省,听报始合役功。或不言上及不待报,各计所役人庸,坐赃论减一等。”这样的处罚用意显然是在防止滥用人力。

劝课农桑,不夺农时

劝课农桑是鼓励人民积极从事生产,使经济得到发展。唐太宗不但经常遣使到各地巡视,还恢复了被废弃的籍田仪式。颁布《籍田诏》,预作准备,皇帝亲耕。据《旧唐书·礼仪志》载:

“太宗贞观三年正月,亲祭先农,躬御耒耜,籍于千亩之甸……此礼久废,而今始行之,观者莫不骇跃。”

天子亲耕籍田本是古代帝王一直相传的仪式,但由于后来的帝王不重视农业,从东晋起,便没有再举行过这种仪式。唐太宗这种举措,显然是想提倡农耕。所以他对那些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非常痛恨,他曾经下令惩治这些人。贞观四年,他对诸州考使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他自己在园苑里种了几亩庄稼,有时锄草不到半亩,就感到非常疲乏。他通过亲耕尝试到了劳作的辛苦,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以此思之,劳可知矣。农夫实甚辛苦。”这是发自他内心的感受。他派人到各州县去体察民情,对派去的人说:“遣官人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若迎送往还,多废农时,若此劝农,不如不去。”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京城大旱,招来了铺天盖地的蝗虫。太宗来到禁苑,看到那里的庄稼已经被蝗虫吃得所剩无几,他随手抓起一只蝗虫祝告说:“百姓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全让你们吃了,你们这是在坑害百姓。你们可知道你们这是在要天下百姓的命啊。百姓没有过错,如果要有过错,责任也都在我,你们如果要是有灵性,只该吃我的心,而不要伤害百姓。”祝告完毕,张嘴就要吞下蝗虫,身边的大臣急忙劝说:“皇上,别吃,吃下去要生病的。”太宗说道:“如果能以我的病痛换回百姓的粮食,我也就安心了。”说着,他就把蝗虫吞了下去。太宗的举动显示出他的忧民之心。

唐太宗十分强调不违农时。因为灾荒不是年年都有。所以唐太宗对有违农时的事情,一概以农时为主,其余事情酌情调到另外时间去做,他认为农时一失不再来。例如,贞观五年,就发生过与农时相冲突的事件。按阴阳家的说法:“皇太子将行冠礼,宜用二月为吉,请追兵以备仪注。”太宗以为二月正是春耕大忙季节,太子举行冠礼会影响春耕,于是把太子的冠礼改在了十月,十月秋收已经完毕,足见他对不违农时的重视。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不耽误农时,唐太宗还运用法律手段来保证这项措施的贯彻。《唐律》中指出“诸非法兴造及杂徭役,十庸以上坐赃论”。《疏议》解释:“非法兴造,谓法令无文。虽则有文,非时兴造亦是。若作池亭宾馆之属及杂徭役,谓非时科唤丁夫,驱使十庸以上,坐赃论。”这里,所谓“非时兴造”,就是农忙时候动工,违反农时,所以被视为“非法”,这项法令旨在杜绝官吏在农忙时动用民力。体现了唐太宗“不夺农时”与民休息的思想。

兴修水利

同类推荐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 曹操十讲

    曹操十讲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既有世家大族,也有草莽豪杰。但是,最后独霸天下的却是曹操。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军阀们有如流星划破长空一闪而过;有的偏居一隅苟且偷生,为什么只有这位乱世枭雄能够越战越强?他是怎样九死一生,又是怎样屡败屡战、反败为胜的呢?拼杀一生的他,既没有像昔日贵族一样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像无赖一样做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垂涎欲滴相,而是默默地走完了他一个汉室“臣子”的人生旅程;他生命的结束,同样意味着一个新王朝开始。但为什么在他手上却不能让那个没落帝国“寿终正寝”,而硬要让儿子演出“禅让”的荒唐剧?
  • 普京传: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

    普京传:不可替代的俄罗斯硬汉

    六次当选俄罗斯年度人物,两度登顶《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十多年来领导着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第二大核武器国家……弗拉基米尔?普京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彼得大帝”、万民倾倒的政治偶像、冷酷强悍的铁血总统,也是无所不能的全能天才。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政治理想到治国方略,从行事方式到个人魅力,揭开普京六重身份下的真实面貌。普京究竟是谁?为何这个冷峻的政治强人总是收到西方不绝如缕的批评声?他究竟是一个专制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他如何平衡取舍?他又将把俄罗斯带向何方?本书将为你一一解答。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热门推荐
  • 帝女星之凤回巢

    帝女星之凤回巢

    本作讲述了西陵少将李信,在四国混战时期推翻强权建立西陵王朝,与爱人御灵犀冲破世俗观念相知相爱的故事。本书一共三卷,第二卷为李信私生女的故事为第一部番外第三卷为西陵罪臣王琳孙女重生复仇最后成为女帝的故事每一卷单独成书,风格不同
  • 纸婚厚爱,拒嫁优质前夫

    纸婚厚爱,拒嫁优质前夫

    柯凌潇的新婚婚礼上,他嫌恶得擦去沾染在嘴角的鲜红唇膏,薄情嘲笑,“十亿倒贴的女人,味道还真不错。”受嘲讽的黎渃像只受惊的小鹿,哀伤的眼神中蒙上了一层化不开的水气。而他没有怜悯之心,有的只是嗤笑之意,“真丑,跟丑八怪多呆一分钟都让我窒息!”柯凌潇的再婚婚礼上,黎渃身着黑裙,高调出现。红唇轻启,盛气凌然,“别关注我,今天的主角是站在我前夫身边的那一位才对。”目光交错,流言四起。小三上位,正牌观礼。黎渃含笑,注视着那个就连施舍的笑都不曾给予自己的前夫!柯凌潇......你准备好迎接我即将要呈现给你的重重惊喜了吗?
  • 我在灵界有块田

    我在灵界有块田

    何阳在灵界有块田,平常喜欢种种菜,养养花,吃一些自家地里长出的灵果,喝一些自家田里的灵泉水。顺便赚点钱,炼点武,打个脸,泡个妞,这种生活真好。
  • 晴日的雨

    晴日的雨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包括:亲情乡情、情驻校园、情寄江月、诗情偶寄。
  • 英雄联盟之抽奖系统

    英雄联盟之抽奖系统

    杨云穿越了,带着LOL抽奖系统。”叮,恭喜宿主升级,获得一次抽奖机会,请问是否抽奖?“”想抽又不想抽~“杨云好似在挑逗系统。”爱抽不抽,不抽我帮你抽。“”叮,恭喜宿主抽到了宠物蛋—【纳什男爵】...“
  • 校草侠

    校草侠

    十年前,他的父母突然消失,他被师父带到山上隐居,修炼武功;六年前,十六岁的他到山顶闭关修炼,便开始每晚做一个奇怪美妙的梦,殊不知体内已经多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如今,十九岁的他下山来到看似繁华实则堕落的城市,和校花住在同一个屋檐之下;白天,他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晚上,他成了亦正亦邪的校草侠,开始拯救这个城市的道路,也开始拯救这个世界之路。
  • 六灵世界之异世女法士

    六灵世界之异世女法士

    不明不白地被黑魔法师杀了,原本以为回去冥界,结果再次睁眼居然成了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儿!好吧,蓝静姝认了。在这个魔法异世过得还不错,一夫一妻制,身为最小的公主,爹疼娘爱兄姐护,魔法天赋也挺好,日子过的很滋润。但是!七年之后,将军造反,只有自己和姐姐逃了出来,踏上了复仇之路,结果,却在山洞发现了看似是造反将军的尸体,这,是怎么一回事?
  • 脑域开拓者

    脑域开拓者

    你知道为正常人大脑的利用率为什么只有10%吗?你知道剩下的90%是什么吗?你知道该如何开拓更多的大脑潜能吗?你知道人为什么会被别人的情绪影响吗?你知道所谓的鬼到底是什么东西吗?你知道X战警里的那些超能力到底是怎么回事吗?......这不是十万个为什么!这只一个脑域开拓者的传奇故事!
  • TFBOYS之爱情人生

    TFBOYS之爱情人生

    飞机场的初次见面使三只对女主人公夏凝霜,夏凝柔,夏凝如产生了好感。女主和男主又碰巧在同一所中学,但又在他们感情十分好时,三个小三来了……一三只和女主可以承受着分分离离的痛苦最终在一起吗?
  • 说江湖之因缘错

    说江湖之因缘错

    平城有个女子家主孤身一人撑起一姓一族,葬侯山上有座剑锋直插大地,风尘仆仆的青年拿着把带鞘长剑回家探亲,路上顺手救了个柔弱姑娘,缘分使然又遇上了一个蓝衣青年……他们相遇了,很多事也就顺理成章的发生了……很多事,已经发生了便看不透因果;很多人,一旦遇到了就说不清姻缘。因果错,姻缘更错,但真情没错,林枫也没错,错的是谁?千人千面,笔者不敢妄言,只有请看官们自己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