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1900000056

第56章 赵策三(2)

平原君对冯忌说:“我打算向北攻打上党,出兵进攻燕国,你怎么看这件事?”冯忌回答说:“不可以。那秦将武安君白起接着七次战胜赵兵的威势,与马服君之子赵括在长平交战,结果赵国的军队被打得很惨,白起趁机收拾剩余兵力围困了邯郸城。赵国用七败的残兵败将,集合了破散的败兵守卫邯郸城,然而强悍秦国的攻城部队却在邯郸城下束手无措,赵国坚守不可攻破的缘故,是因为攻城困难防守容易。现在赵国没有七胜的威武,然而燕国也没有长平之战的祸患。现在七败的祸患还没有报仇雪耻,却打算用疲倦不堪的赵国去攻打强大的燕国,这是使弱小的赵国陷入像强秦那种攻打邯郸一样的事情,而使强大的燕国陷入像弱赵那种守卫邯郸一样的事情。相反的强大的秦国用休养生息之后,士气大增的士兵趁着赵国破败疲倦之时突然打过来,这就是强大的吴国之所以灭亡,而弱小的越国之所以称霸的缘故。所以我没有看见燕国有什么可以攻打的理由。”平原君说:“太好了!”

平原君谓平阳君

[原文]

平原君谓平阳君曰①:“公子牟②游于秦,且东,而辞应侯。应侯曰:‘公子将行矣,独无以教之乎?’曰:‘且微君之命命之也③,臣固且有效于君。夫贵不与富期而富至;富不与粱肉期而粱肉至;粱肉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累世以前坐此者多矣。’应侯曰:‘公子之所以教之者原矣。’仆得闻此,不忘于心,愿君之亦勿忘也。”平阳君曰:“敬诺。”

[注释]

①平阳君:赵惠文王之母弟赵豹,封为平阳君。②公子牟:即魏公子牟,因封于中山,也叫中山公子牟,与公孙龙交好。③且,且如,假设之辞。微,没有。

[译文]

平原君告诫平阳君说:“魏公子牟曾经去秦国游学,打算返回魏国时,就前去向秦相应侯辞行。应侯说:‘公子即将要返回国了,难道没有什么教诲给我吗?’公子牟说:‘即使您不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也会把我的愚见说给你听的。一旦人尊贵了,即使不去追求富裕,富裕也会自动而来;富裕了之后,不去追求美味佳肴,美味佳肴也会自动奉上;每日享用美味佳肴,不想骄奢淫逸,骄奢淫逸的习惯也会自然形成;而过渡的骄奢淫逸,不想死亡,死亡也会随之而来。数世之前,由于这样的事情而败亡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应侯说:‘公子教导我的这番话对我的益处很大呀!’我听了这些话后,就铭记在心,希望您也不要铭记在心。”平原君说:“我一定听从您的告诫!”

秦攻赵于长平

[原文]

秦攻赵于长平①,大破之,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赵计未定。楼缓②新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与秦城何如?不与何如?”楼缓辞让曰:“此非人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

楼缓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③母乎?公甫文伯官于鲁,病死。妇人为之自杀于房中者二八。其母闻之,不肯哭也。相室④曰:“焉有子死而不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是人不随。今死,而妇人为死者十六人,若是者,其于长者薄而于妇人厚。’故从母言之,之为贤母也;从妇言之,必不免为妒妇也。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与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王曰:“诺。”

虞卿闻之,入见王,王以楼缓言告之。虞卿曰:“此饰说也⑤。”王曰:“何谓也?”虞卿曰:“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资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以救矣。”

[注释]

①长平:赵地名。②楼缓:人名,本为赵人,后为秦臣,此时为秦国做说客。③公甫文伯:鲁国的士大夫。④相室:佣人。⑤饰说:装饰的游说之辞,犹言装饰的诈伪游说之辞。

[译文]

秦国进攻赵国的长平,结果把赵军打得大败,于是率兵返回。在这之后,秦国就通过使者向赵国索要六个城邑,以此作为议和的条件。赵国还未作出决定,这时楼缓刚从秦国来到赵国,于是赵王就和楼缓进行商议,对他说:“如果割让城邑给秦国,你觉得会怎么样呢,不割给又会怎么样呢?”楼缓推辞说:“这并非我这样的臣子所能指三道四的。”赵王说:“即使如此,我还是想请您说说看法。”

楼缓说:“大王您听说过鲁国士大夫公甫文伯母亲的事情呢?公甫文伯在鲁国做官的时候,因病去世了,房中竞有16个妇人为他自杀殉情。他的母亲听说此事后,不肯为他伤心哭泣。佣人问:‘儿子死了,哪里会有不哭泣的人呢?’公甫文伯的母亲回答:‘孔子是圣贤之人,被鲁国驱逐的时候,我的儿子不肯跟随他的左右。现在他死了,竟然有16个妇人为他自杀殉情。像他这样,对长者这样薄情,对妇人却是这样重情。’这些话是从他母亲口中说出,必然会被称为贤良的母亲;如果这话是从妇人口中说出,必定会被称为心怀妒意的妇人。因此所以,虽然是同样的一句话,但是说的人不一样,看待这些话的人的对待此事的看法也不一样。现在我刚从秦国回来,如果我说不割地,那么就是不替赵国打算;如果说割地,又担心大王您觉得我是在为秦国打算,因此我不敢回答您的问题。如果让我替大王谋划,我认为不如把城邑割给秦国。”赵王说:“好吧!”

虞卿听说这件事后,入宫拜见赵王,赵王把楼缓的话告诉了他。虞卿说:“这是假心假意的游说之辞。”赵王说:“为什么这样说呢?”虞卿说:“大王您觉得秦国进攻赵国,然后退兵,是他们因为疲倦而退兵的呢?还是认为他们还有进攻能力,只是因为爱护大王才不攻打呢?”赵王说:“秦国攻打我国,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了,一定是因为疲倦了,所以才退兵的。”虞卿说:“秦国由于用尽自身的力量还不能夺取的城邑,疲倦之后退兵。大王又把秦国所不能攻占的城邑割让出去,这不是帮助秦国攻打自己嘛。明年秦国再来攻打大王,大王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自己了。”

[原文]

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曰:“虞卿能尽知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不至,此弹丸之地犹不予也,令①秦来年复攻王,得无割其内而媾②乎?”王曰:“诚听子割矣,子能必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楼缓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昔者三晋之交于秦,相善也。今秦释韩、魏而独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秦之攻,启关通敝③,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不取于秦,王之所以事秦者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王以楼缓之言告虞卿。虞卿曰:“楼缓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得无更割其内而媾。今媾,楼缓又不能必秦之不复攻也,虽割何益?来年复攻,又割其力之所能取媾也,此自尽之术也。不如无媾。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城;赵虽不能守,而不至失六城。秦倦而归,兵必罢。我以五城收天下以攻罢秦,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吾国尚利,熟与坐而割地,自弱以强秦?今楼缓曰‘秦善韩、魏而攻赵者,必以王之事不如韩、魏也’,是使王岁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地尽也。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予之乎?不与,则是弃前功而挑秦祸也④;与之,则无地以给之。语曰:‘强者善攻,而弱者不能自守!’今坐而听秦,秦兵不敝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愈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固不止矣⑤。且秦,虎狼之国也,无礼仪之心。其求无已,而王之地有尽。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故曰此饰说也。王必勿与。”王曰:“诺。”

[注释]

①令:假使。②媾:议和。③敝:通“币”。④挑秦祸:惹来秦国这股祸患。⑤不止:指割地不止。

[译文]

赵王又将虞卿的话对楼缓说了一遍,楼缓说:“虞卿可以对秦军的兵力能够坚持到什么地步那么了如指掌呢?如果并不确知秦军的兵力到了什么程度,现在这弹丸之地我们都不割给秦国的话,如果秦国明年再次前来进攻大王您,您能够保证不割让内地就能与秦国议和么?”赵王说:“如果我听从您的建议把六城割给秦国,您能保证明年秦国肯定不会再来进攻我了吗?”楼缓回答说:“我并不能保证。过去,韩、赵、魏三晋和秦国交好,现在秦国舍弃韩、魏两国,而唯独进攻大王您,由此看来,您对秦国的事奉必然没有韩、魏两国尽心。现在我可以为您调解因为亲疏而引起的战争,打开关塞,货币流通,以使赵国和秦国的邦交就如同韩、魏与秦国那样亲睦。但是至于明年,唯独大王您还无法与秦建立良好的邦交关系,那必然是由于您对秦国的事奉远远不如韩、魏两国。这并非是我能够承担的。”

赵王又把楼缓的话告诉了虞卿。虞卿说:“楼缓说如果不与秦国讲和,明年秦国再来攻打赵国,岂不是又要割让赵国的城邑以求讲和?如果现在讲和,楼缓又不能确定秦国不会再来攻打赵国,那么即使割让了城邑,又有什么作用呢?假如秦国明年又来攻打,赵国再割让那些秦国的力量不能夺取的土地去讲和,这岂不是自取灭亡,现在倒不如不与秦国讲和。秦国军队虽然善于攻战,也未必敢一下子出兵攻取六座城邑;赵国即使不能防守,也不至于一下子丢失六座城邑。秦国久攻不下,不免就会疲惫不堪,撤兵了事。如果我们拿出五座城邑来收买诸侯各国,共同去攻打疲惫不堪的秦国,这样我们虽然同样损失五座城邑,却又可以从秦国那里得到补偿。这样一来,我国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这与割地削弱自身而使秦国强大的策略相比,哪个办法更好呢?如今楼缓说:‘秦国和韩、魏亲睦,却只来攻打赵国的原因,一定是大王您事奉秦国的程度不如韩、魏。’这分明是要打算让大王每年拿出六个城邑去事奉秦国。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国家的土地秦国吞并。明年秦国再要求割让土地,大王您还打算给吗?如果不给,之前所做的就会前功尽弃,反而惹来秦国攻打我们的祸患;如果给,我们又没有那么多土地可割让。俗话说:‘强国擅长攻打,而弱国却又不能做到明哲保身。’如今我们如果听凭秦国的摆布,秦国军队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很多土地,这是使秦国更加强大,而赵国更加削弱啊。赵国本来就弱小,却割让土地去补充越来越强大的秦国,我想这样的割让的结果,将会是没有止境的。再说,秦国是虎豹一样凶狠残暴的国家,没有仁义之心,其贪欲是永无止境的,而大王您的土地毕竟是有限的。拿有限的土地去满足那永无止境的贪欲,那就势必是亡国了。所以我说他这是用来掩饰真情的巧辩之辞。”赵王说:“好吧。”

[原文]

楼缓闻之,入见于王,王又以虞卿言告之。楼缓曰:“不然,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我将因童强而乘弱’。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秦赵之敝而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王以此断之,勿复计也。”

虞卿闻之,又入见王曰:“危矣,楼子之为秦也!夫赵兵困于秦,又割地为和,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心哉!是不亦大示天下弱乎?且臣曰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王以五城赂齐。齐,秦之深雠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秦也,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是王失于齐而取偿于秦,一举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因发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逃去。

[译文]

楼缓听说此事之后,又前去拜见赵王,赵王就又对楼缓说了虞卿的话,楼缓说:“不对。虞卿他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秦国和赵国之间交战,天下诸侯都很兴奋,这是为什么啊?只是因为:‘我们将要倚仗强大的秦国战胜弱小的国家。’现在赵国的军队被秦包围,天下庆贺此战的诸侯,都会归附秦国。因此您何不赶紧向秦国割地议和吧,以此来使诸侯迷惑,抚慰秦国。如若不然的话,天下诸侯将会趁着秦国的愤怒,以及秦国和赵国交兵疲惫之机,发兵前来瓜分赵国。赵国都要灭亡了,对秦国还能有什么图谋啊?大王您赶快决定吧,请不要再做所谓的谋划了。”

虞卿听说此事后,又前去拜见赵王,说:“赵国将要陷入危险的境地了,楼缓这是在替秦国谋划啊。赵军被秦兵所围困,如果再割地给秦国,以此作为讲和的条件,这样就会使得天下诸侯们更加怀疑赵国的软弱,又怎么能抚慰秦国的贪欲呢?这难道不也是向天下诸侯显示赵国的软弱吗?并且我建议不割给秦国土地,并非仅仅是简单的不割地给秦国。秦王向大王您索要六座城邑,大王您却用五座城邑去贿赂齐国。齐国和秦国夫人仇恨已经很久了,如果能够得到您的五座城邑,必然会和大王您一起联手向西攻打秦国,齐王定会听您调遣,不必等到把话说完。如此一来,大王您虽然丧失了土地给齐国,但是却能够从秦国那里获得补偿,您这样一举就能得到韩、魏、齐三国的交好,并且会和秦国所处的位置对换。”赵王说:“好。”于是就差遣虞卿向东前去拜见齐王,与他共同图谋秦国。还没等到虞卿从齐国回到赵国,秦国的使者就到了赵国了。楼缓听说这件事之后,就赶紧逃走了。

秦攻赵

[原文]

秦攻赵,平原君使人请救于魏。信陵君发兵至邯郸城下,秦兵罢。虞卿为平原君请益地,谓赵王曰①:“夫不斗一卒,不顿一戟②,而解二国患者,平原君之力也。用人之力,而忘人之功,不可。”赵王曰:“善。”将益之地,公孙龙闻之③,见平原君曰:“君无覆军杀将之功,而封以东武城。赵国豪杰之士,多在君之右④,而君为相国者以亲故。夫君封以东武城不让无功,佩赵国相印不辞无能,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为君计者,不如勿受便。”平原君曰:“谨受令。”乃不受封。

[注释]

①请益地:请求增加封地。赵王:指赵孝成王。②顿:借为“钝”,坏。③公孙龙:赵人,平原君门客。④多在君之右:多在君之上。

[译文]

秦国攻打赵国,平原君派人向魏国请求支援。信陵君派兵到了邯邸城下,秦国罢兵回朝。虞卿替平原君请求增加封地,对赵孝成王说:“没有让一个士卒战斗,没有让一只戟毁坏,而解救了两个国家的灾难,这是平原君的力量。如果只靠别人的力量,却忘了别人的功劳,是不仁义的行为。”赵孝成王说:“好。”于是打算给平原君增加封地,公孙龙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前去拜见平原君说:“您奋勇退敌的功劳,而赵王却把东武城封给您。赵国的英雄豪杰,比您才能多的数不胜数,然而您却凭借是赵王亲属的缘故做了相国。您无故接受了东武城的封地,也没有半点谦让,没有什么才能却佩戴了赵国的相印,却没有推辞,一旦为国家解除患难,就想要追加封地,这是以亲戚的身分无功受封,而且以国人的身分计功受赏。我替您担忧,不如不接受。”平原君说:“我同意您的建议。”于是平原君没有接受封赏。

秦、赵战于长平

[原文]

同类推荐
  •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秦始今朝

    秦始今朝

    夏朝初年,大禹将天下一分为九。为祈福上天赐予夏王朝万世昌盛,大禹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九鼎,象征着帝王之魂,相传,得九鼎者得天下。嬴政,帝王之后,自小便在尔虞我诈,血光剑影中垂死挣扎,尝遍世间疾苦。在受尽万般劫难后,他终于下了一统天下的决心,从此便在寻求九鼎的道路上杀伐不断。然而多年后,坐在龙椅上的始皇却说出了一番另后人不解之言......“如果一切可以重新来过,朕定不会坐在这龙椅之上,因为,帝王的双手上勉不了流淌着另他痛心的血......”
  • 始皇之剑

    始皇之剑

    传说人死后灵魂会化作天上的尘埃,命运相同的人汇聚到一起成为一颗星,所有帝王的灵魂汇聚到一起成为帝王之星。通往帝王之星的传送门每隔千年开启一次,任何人只要跨过那道门献上自己的忠诚就有机会唤醒一位历代乃至上古的帝王。帝王重生,战火燎原,长城化身人形,引领主人公加入到一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战争之中。本片阐述了不同立场的人为了各自的使命能够交织到一起,也可以相互对立,建立了一个规律又矛盾的世界观(剧本)。
  •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

    日本是一个让人或爱或恨而又可畏的国家,一个文雅与野性共存、政权频频更替的国度。它的民族善于模仿、勇于创造。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19世纪之前的日本,是个普通的亚洲国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变成一个在20世纪横行于亚洲的国家。“二战”以后,战败的日本迅速成为世界上富有的国家——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除了美国的扶持,究竟是什么因素使日本迅速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强大国家?沿着日本的历史长河,看日本的风云变幻,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艺术。综览当下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让你深入、全方位地了解日本。
  • 我在北宋当神仙

    我在北宋当神仙

    当正常的北宋时代出现了太极玄清道,恶魔果实,轮回眼,空天母舰,元气弹,麒麟,龙等玄幻或者是仙侠亦或着是奇幻科幻武侠等等物品或者是人物的话那会是怎样的了,看我们的主角流苏云带着系统把正常的北宋历史搞得乱七八糟成为一个仙与武,科技与魔法的世界。
热门推荐
  • 三易奇书

    三易奇书

    我有一剑,可断苍穹,我有一书,可镇乾坤,我有一道,可破万道。在逆境下磐涅,于末世中崛起,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只剩下萧瑟的身影,染血的星空,孤寂的战歌,无尽的征途,站在巅峰的他却举世皆敌,可否扭转乾坤,且看三易奇书。
  • 江湖遇上爱

    江湖遇上爱

    欧阳影神奇穿越,倒霉连连,被人扔于乱葬岗;拜师学艺,女扮男装,化名为江湖;收保镖,遇乞丐,与古人结拜,成为追求者和被追求者;江湖动荡,知道穿越真相,姻缘簿上没姻缘!为达目的,混进紫禁城,碍于形势所迫,无奈嫁作别人妻;一杯毒酒,红颜殁,苦了一众痴情男儿!种种恩怨情仇,只因为遇见你,遇上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点金手

    网游之点金手

    才刚刚开始的说。。。。。突发大事件。六月份再见。。。或者更久。。。
  • 长门无怨

    长门无怨

    大汉废后陈阿娇,知道了故事的结局,又能如何?命里注定老公是个极品渣,又能如何?换不了老公只能换心态,姐随便你怎么蹦跶,惹姐生气了该抽打就抽打!名声有什么重要的!舒舒服服的享受生活,还不用伺候渣男那才是真的。阿娇表示,“刘彻谁愿意要谁要,别来姐面前乱跳,谁乱跳砍腿!”
  • 艾小图都市治愈经典

    艾小图都市治愈经典

    艾小图,她的文字能冻结时间,教会我们为爱的勇气,让无数女孩流泪及欢笑与感动!
  • 此书禁读

    此书禁读

    被兄弟背叛,女人出卖而死的黎潇触动了掌管空间与秩序的《禁书》。被神追杀的他穿越到炎黄时代,,炎帝黄帝授他技艺,女娲娘娘挺他罩他,当他以另一个身份回到俗世,将把过去属于自己的一切重新颠覆,一切精彩尽在《此书禁读》【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本书题材介绍:以都市为背景,间加穿越,渐渐向同一个点汇聚!本书包含题材:都市,重生,西幻,洪荒,魔幻等等……(已完结!)
  • 异世录之浩劫再生

    异世录之浩劫再生

    传统的西方奇幻,我希望用一种清新、唯美的笔触,为大家讲述一个史诗般的故事,喜欢魔兽、英雄无敌、魔界的同学请进来看看。如果你喜欢美文,这部小说也值得你关注。总之希望大家支持我,也希望你们能喜欢我叙述或是行文的风格。
  • 混居在都市

    混居在都市

    个平凡人家的孩子。出身农门,世代从事原始农耕。他,一个不甘心平庸的人。没有有任何关系,任何势力,只有一颗不服输的心。他,一位平庸的王者,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着一个不败的神话。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是有情有义,为兄弟两肋插刀。为红颜放弃财富。他只是一位平庸的王者。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战魂神王

    战魂神王

    天亦有情天亦老!万年不遇的废弃丹田人人嘲笑的苏家废材被迫交出上等修炼名额狼行千里食肉,苏阳亦如此再多的苦难也只是垫脚石罢了。何况还有一枚从太古飞来的神秘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