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41900000069

第69章 魏策三(1)

秦赵约而伐魏

[原文]

秦、赵约而伐魏,魏王患之①。芒卯曰②:“王勿忧也,臣请发张倚使谓赵王曰③,夫邺,寡人固刑弗有也④。今大王收秦而攻魏,寡人请以邺事大王。”赵王喜,召相国而命之曰:“魏王请以邺事寡人,使寡人绝秦。”相国曰:“收秦攻魏,利不过邺;今不用兵而得邺,请许魏。”张倚因谓赵王曰:“敝邑之吏效城者已在邺矣⑤,大王且何以报魏?”赵王因令闭关绝秦,秦、赵大恶。芒卯应赵使曰:“敝邑所以事大王者,为完邺也。今效邺者,使者之罪也,卯不知也。”赵王恐魏承秦之怒,遽割五城合于魏而支秦⑥。

[注释]

①魏王:指魏昭王。②芒卯:齐国人。③张倚:魏国人。赵王:即赵惠文王。④刑:通“形”。⑤敝邑:自谦之词,犹言敝国。⑥支,犹言抗拒。

[译文]

秦、赵两国相约攻打魏国,魏王很担忧。芒卯说:“大王不要忧虑,我请求派张倚出使,对赵王说,邺地,我依照本来就不该再占有了。现在大王收拢秦国攻打魏国,我请求用邺地来事奉大王。”赵王很高兴,召来赵国相国命令他说:“魏王请求用邺地来服事我,使我同秦国绝交。”赵国相国说:“收拢秦国攻打魏国,好处也不过是得到邺地;现在不用出兵就可以得到邺地,请您答应魏国。”张倚于是对赵王说:“敝国献城的官吏已经在邺地了,大王打算用什么来回报魏国呢?”于是赵王就下令关闭通往秦国的关塞,表示与秦国断交。芒卯应付赵国的使者说:“敝国事奉大王的原因,是为了保全邺地。如今献出邺地,是使者的罪过,我不知道。”赵王害怕魏国趁着秦国恼怒联合攻打赵国,马上割让五座城邑给魏国,联合抵抗秦国。

芒卯谓秦王

[原文]

芒卯谓秦王曰①:“王之士未有为之中者也②,臣闻明王不中而行③,王之所欲于魏者,长羊、王屋、洛林地也④。王能使臣为魏之司徒⑤,则臣能使魏献之。”秦王曰:“善。”因任之以为魏之司徒。

谓魏王曰:“王所患者上地也⑥。秦之所欲于魏者,长羊、王屋、洛林之地也。王献之秦,则上地无忧患。因请以下兵东击齐,攘地必远矣。”魏王曰;“善。”因献之秦。地入数月,而秦兵不下。魏王谓芒卯曰:“地已入数月,而秦兵不下,何也?”芒卯曰:“臣有死罪。虽然,臣死则契折于秦⑦,王无以责秦。王因赦其罪,臣为王责约于秦。”乃之秦,谓秦王曰:“魏之所以献长羊、王屋、洛林之地者,有意欲以大王之兵东击齐也。今地已入,而秦兵不可下⑧,臣则死人也。虽然,后山东之士无以利事王者矣。”秦王戄然曰:“国有事,未澹下兵也⑨,今以兵从。”后十日,秦兵下。芒卯并将秦、魏之兵以东击齐,启地二十二县。

[注释]

①秦王:指秦昭王。②为之中者:做内应的人。中,犹言内应。③(xū须):同“胥”,等待。④长羊、王屋、洛林:均为地名。⑤司徒:官名,执掌土地及民政之职。⑥上地:指魏国国都西、北的土地,此指长羊、王屋、洛林以西的土地。⑦臣死则契折于秦:臣下死了对于秦国就像讨债的自己毁坏了契约,没有凭证。⑧可:肯。⑨未澹(shàn善)下兵:没能供给东征的军队,即没有来得及供给向东出征的军队。

[译文]

芒卯对秦王说:“大王的手下没有在其他诸侯国中做内应的,我听说大王不等有内应就要行动,大王打算向魏国要长羊、王屋、洛林的土地。大王能让我做魏国的司徒,那么我就能让魏国献出这些土地。”秦王说:“好。”于是秦王就设法任命他为魏国的司徒。

芒卯对魏王说:“大王所担心的是上郡的土地。秦国打算从魏国取得长羊、王屋、洛林的土地。大王把它们献给秦国,那么上郡的土地就没有祸患了。然后再请求秦国出兵向东攻打齐国,侵夺扩张的土地一定很远。”魏王说:“好。”于是就把长羊、王屋、洛林的土地献给了秦国。土地被秦国占领已经几个月了,而秦国兵马迟迟没有出兵东下。魏王对芒卯说:“土地已经给了秦国几个月了,而秦国兵马迟迟没有出兵东下,这是什么原因呢?”芒卯说:“我犯下了死罪,即使如此,我死了,对秦国所立下的契约也就不算数了,大王没有什么可以责难秦国的。大王就赦免了我的罪过,我替大王到秦国指责他们的负约。”芒卯就去了秦国,对秦王说:“魏国之所以献出长羊、王屋、洛林的土地,是想凭借大王的军队向东攻打齐国。如今土地已被秦国占领了,而秦国军队却不肯东下,我就将成为一具死尸了。即使如此,以后山东的士人不会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事奉大王了。”秦王惊恐地说:“国家有事,没有来得及出兵东下,现在派军队跟从您。”此后十天,秦国派兵东下。芒卯同时率领秦、魏两国的军队向东攻打齐国,扩展了二十二个县的土地。

秦败魏于华

[原文]

秦败魏于华①,走芒卯而围大梁。须贾为魏谓穰侯曰②:“臣闻魏氏大臣父兄皆谓魏王曰③:‘初时惠王伐赵,战胜乎三梁④,十万之军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燕,杀子之,破故国,燕不割而燕国复归。燕、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数伐数割,而随以亡。臣以为燕、赵可法,而宋、中山可无为也。夫秦贪戾之国而无亲,蚕食魏,尽晋国⑤,战胜暴子⑥,割八县,地未毕入而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⑦,此非但攻梁也,且劫王以多割也,王必勿听也。今王循楚、赵而讲⑧,楚、赵怒而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兵以复攻,则国求无亡⑨,不可得也已。愿王之必无讲也。王若欲讲,必少割而有质⑩,不然必欺。’是臣所闻于魏也。愿君之以是虑事也。

[注释]

①华:指华阳,在今河南密县。②须贾:魏国大夫。③魏王:指魏安釐王。④三梁:赵国地名,在今河北肥乡县。⑤蚕食魏,尽晋国:秦国蚕食魏国,魏国从晋国分得的土地将要被吞并尽了。⑥暴子:指韩国大将暴鸢(yuān冤)。⑦北宅:即宅阳。⑧循:犹“遁”,回避。⑨国求无亡:姚本作“国救亡”,《史记》作“国求无亡”,从《史记》。⑩质:质子,人质。

[译文]

秦国在华阳把魏国打败了,赶走了芒卯并围困了大梁。须贾替魏国对穰侯说:“我听说魏国的大臣、父老兄弟都对魏王说:‘当初惠进攻赵国,在三梁打了胜仗,十万大军攻克邯郸,赵国不但没有割让一点土地,而且邯郸也安然回到赵国。齐国人攻打燕国,杀死了子之,攻下了燕国,燕国也没有割让土地就是国家安然无恙了。燕、赵两国之所以保全了国家、拥有强有力的军队,自己的土地也没有被其他诸侯吞并,是因为它们能够忍受艰难而重视土地的外流。宋国、中山国几次被攻伐几次割让土地,而它们也就随着土地的割让而灭亡了。我认为燕、赵两国可以效法,而宋、中山两国的举动可以不去效法。秦国是凶残暴孽的国家,它不与任何国家亲近,它蚕食魏国,魏国从晋国得到的土地也快要被秦国吞并了,秦国战胜韩将暴鸢,魏国割让了八个县的土地,但是土地还接到手中,秦国军队又出兵了。秦国的贪心永无止境啊!现在又打跑芒卯,攻进了宅阳,这不只是要攻打大梁,而要胁迫大王多割让土地,大王一定不要答应啊。现在大王避开楚、赵两国去讲和,一旦楚、赵两国恼怒了,就和大王争着去事奉秦国,秦国一定接受它们。秦国携同楚、赵两国的军队再来攻打魏国,那么魏国灭亡指日可待了。希望大王万万不要与秦讲和。大王一旦要讲和,一定少割让土地而得到秦国的人质,不这样一定会被欺骗。’这是我在魏国听到的。希望您以此来考虑国事。

[原文]

“《周书》曰:‘维命不予常①’,此言幸之不可数也②。夫战胜暴子而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宅,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知者不然。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兵,以止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之城,臣以为虽汤、武复生,弗易攻也。夫轻背楚、赵之兵,陵十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下之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之也。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罢,陶必亡③,则前必弃矣。今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君及楚、赵之兵未至于大梁也,亟以少割收。魏方疑而得以少割和,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己讲也,必争事秦。从是以散,而君后择焉④。且君之尝割晋国取地也,何必以兵哉。夫兵不用而魏效绛、安邑⑤,又为陶启两道,几尽故宋⑥,卫效单父⑦,秦兵可全⑧,而君制之,何求而不得?何为而不成?臣愿君之熟计而无行危也。”穰侯曰:“善。”乃罢梁围。

[注释]

①维命不于常:此语出自《尚书·康诰篇》,是说天命不定。②幸:上天的宠幸。③陶:穰侯封邑,在今山东定陶县。④君后择焉:您在这之后就可以从楚、赵、魏之中从容选择盟国了。⑤绛:指晋国故都新田,在今山西侯马市。安邑:邑名。⑥启两道,几尽故宋:姚本作“启两机,尽故宋”,《史记》作“启两道,几尽故宋”,从《史记》⑦单父:邑名。⑧秦兵可全:秦国军队可以保全,犹言秦军不用,使其不受任何损失。

[译文]

“《周书》中说:‘天命没有常规’,这句话是说上天的宠爱不可能没有止境。战胜暴鸢获得了八个县的土地,这并不是兵力精锐或者计谋的精细的缘故,是因为上天的宠幸太多了。现在又打跑了芒卯,进入了宅阳,围攻大梁,因此把这些归功于上天的宠幸是正常的,聪明人却不这么认为。我听说魏国召集了近百个县的精兵,来留戍大梁,我估计不下三十万人。以三十万之众,守十仞高的城墙,我认为即使是商汤、周武王复生,也不很难攻下。如果轻率背离楚、赵两国的军队,越过十仞高的城墙,去攻打三十万的军队,而且感到志在必得,我认为从天下初分到现在,还没有成功的先例。秦国军队一旦攻打了却不能攻克,一定非常疲惫,陶邑一定会被灭掉,那么就前功尽弃了。如今魏国稍微起了疑心,可以让魏国少割一些土地去拉拢魏国。希望您趁楚、赵两国的军队还没有到达大梁,赶快用少割得土地的办法拉去拢魏国。魏国稍微有了疑心,就能够得到土地,一定很想这样做,那么您就得到了您想得到的。楚、赵两国恼怒魏国先于自己与秦讲和,一定争相事奉秦国。合纵策略就这样分崩离析了,而您在这之后就可以从楚、赵、魏三国之中从容地选择盟国了。况且您曾经割取过晋国土地,何必用兵呢。如果能不用军队而让魏国献上绛、安邑,又替陶邑开辟了两条道路,几乎尽得了昔日宋国的国土,卫国献上单父,秦国军队不受任何损伤,而您就控制了这些地方,想求得的东西什么没得到呢?想要做的什么没做到呢?我希望您仔细考虑,千万不要轻易冒险啊。”穰侯说:“好。”于是就解去了对大梁的围困。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

[原文]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周诉谓王曰:“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①。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

魏王曰:“子患寡人人而不出邪?许绾为我祝曰②:‘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周诉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③?”王曰:“粱急。”“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曰:“以三者④,身,上也;河内,其下也。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

[注释]

①名其母:称呼他母亲的名字。②许绾:秦臣。③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④以三者:“者”下当补“论”字。

[译文]

秦军在华阳战败了魏军,魏王准备到秦国去朝拜秦王。魏国大臣周诉对魏王说:“宋国有个外出求学的人,三年后回到家里,却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外出求学三年,回来后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这个人说:‘我所认为的圣贤,没有能超过尧、舜的,可是对尧、舜都能直呼他的名字;我认为最大的事物,没有比天地最大的了,可是对天地也能直呼它的名字。现在母亲的贤德超不过尧舜,大不过天地,所以才直呼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对你所学的知识,准备全部都拿来实行吗?那就希望你换个名字称呼我,不要直呼我的名字。你对于所学的知识,打算有所保留,而不是完全实行的话,希望你以后再直呼我的名字。’现在大王要事奉秦王,还有其他的能够代替朝贡秦王的办法吗?希望大王换一种办法,把事奉秦王的事推后一些。”

魏王说:“你担心我进入秦国后就出不来吗?许绾对我发誓说:‘如果你进入秦国后出来不了,我用自己的项上人头殉葬。’”周回答说:“像我这种低贱的人,如果有人对我说:‘跳进不测的深渊,肯定能够出来,要是出不来,我愿用一个老鼠的头作为殉葬’,我一定不会答应。现在秦国是一个不可预料的国家,就像是不测的深渊一样;许绾的头,犹如一个老鼠头。让大王进入不可预测的秦国,而用一个老鼠头作为担保,我私下觉得这个做法不可取。再说失去大梁与失去河内哪个更重要?”魏王说:“大梁重要。”“失去大梁与丢掉性命相比,哪个更重要?”魏王说:“性命重要。”周说:“在以上三个条件中,性命是最重要的,河内是最不重要的。秦国还未索取最不重要的,而大王就献出最重要的,这恰当吗?”

[原文]

王尚未听也。支期曰①:“王视楚王②。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王乃止。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支期曰:“王勿忧也。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③,王待臣也。”

支期说于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长信侯曰:“王何以臣也?”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④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支期曰:“君无为魏计,君其自为计。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长信侯曰:“楼公将入矣,臣今从。”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乎而见之,臣已恐⑤之矣。”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⑥,愿王无忧。”

[注释]

①支期:魏人。②楚王:楚考烈王。③长信侯:魏相,与应侯亲善。④宁:岂,难道。⑤恐:恐吓,吓唬。⑥得之于应侯:鲍彪注曰:“能使应侯止王之行。

[译文]

魏王还在犹豫不决。支期说:“大王可观察楚王的态度。如果楚王进去秦,大王就坐上三辆轻便的马车,抢在楚王前面进入秦国。楚王要是不进入秦国,楚、魏联合在一起,还足以抵御秦国。”魏王这才打消了入秦国朝见的念头。魏王对支期说:“我已经答应应侯前去朝秦了,如果现在不动身,就是欺骗他了。”支期说:“大王不要担心。我叫长信侯设法不要让大王入秦国,大王等待我的好消息吧!”

同类推荐
  • 中卫年鉴.2011

    中卫年鉴.2011

    本书是中卫市地方志编审委员会办公室编纂的大型综合性、资料性文献,旨在记载中卫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概貌和发展情况,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及中外投资者了解、研究中卫提供较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并为中卫市积累史料。
  • 农业:以农振兴经济

    农业:以农振兴经济

    本书包括夏代农业与井田制雏形、汉代农业及土地全面私有化、宋代农业经济与土地制度、清代农业技术及农学等内容。
  • 红流纪事:柳条湖枪声“九一八”事变始末

    红流纪事:柳条湖枪声“九一八”事变始末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书呆楚汉

    书呆楚汉

    一次被殃及的意外事故,使得素有“书呆”之“誉”的物理学博士仁之初穿越虫洞,来到波谲云诡的大秦末世时代。意外发现,远古时代的世界,远非史书里记载的那么简单。凡人的世界,祖先的世界,神袛的世界,在这里完美并行。不可思议的时空宇宙结构,是否能在理性与逻辑中获得诠释?先贤圣达所孜孜追寻的天地大道,到底为何?个体在时空宇宙的洪流中,如何为自己的命运做出抉择?科学与传说,理性与情感,性命与大道,在这里激烈碰撞着。或许,能给出命运答案的人,始终唯有……“曼陀轮,愿你赐予我智慧与力量……”
  • 三国之仅此一生

    三国之仅此一生

    一曲安魂乱,百战枯骨眠。映日江花冷,血火二人眠。
热门推荐
  • 殿下你别走

    殿下你别走

    她是现代古武高手,却不料一朝穿越成了黎国相爷幺女云青鸢,她武功高强,内力深厚!她,倾国倾城,一双清澈的眼睛却是那么的勾人心魄,一身红裙,妖娆、艳丽,却不俗!一头如墨的长发随风飘扬!他是月国的闲散王爷月陌雪,一根玉笛从不离身!一身白袍,嘴角挂笑,让人如浴春风,却有者生人勿进的冷淡!他有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看穿一切!她成了黎皇的一颗棋子,被送去月过和亲,一路上又会有怎么样的事情发生?当她浓妆艳抹的出现在逍遥王府又会遭遇怎么的尴尬?他对她不屑一顾,而却正和她意!当他在为财忧愁时,富甲天下的她又如何冷眼旁观?当他上门求天下第一楼时,她又是如何糊弄过去的?!当他发现她的优点以及真实面容,他对她有了兴趣,在相处中,他渐渐爱上了她,她也为他动心!两人又是如何的情深,他又会有怎么样的身份呢?!当两人克服困难时,他竟发现她娶了个金窖!
  • 佛说苦阴因事经

    佛说苦阴因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代战将

    一代战将

    穿越抗日,棒打侵略者。犯我中华,虽远必诛。(非史书,茶余饭后放松者可入口,喷子请绕道。)【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 盛宠妖妃

    盛宠妖妃

    相府嫡女,本应身份尊贵,岂料,父母不疼,夫家不爱。阴谋算计之下惨遭退婚,声名狼藉。本有倾城之貌,无奈丑颜以见世人。她,本无情冷清,只因遇到他...他,权倾天下,姿容无双,智慧非凡不说,更是天下女子所仰慕的对象,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他独宠她一人...从此,上天入地,不离不弃!天地之大,眼中却只有彼此,再无他人。然,命运总是多磨,他们之间的爱,该怎么继续...精彩片段之一:“你真美”百里无双瞟了一眼胸前那只马上就能插进自己心脏的银簪,丝毫不在意胸前随时能要了他命的银簪,竟冷不丁的冒出这三个字。她真的很美,与以往他所见过的女子不同,不仅没有那些女子那般的精心妆也少了几分妩媚妖娆,但却是脱俗清丽的美。
  • 皆知

    皆知

    他活泼、开朗且有幽默感,是知名娱乐节目主持人。名声在外,光鲜的外表下,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他沉默、寡言,被公认为是本世纪最神秘的灵魂歌者。他用歌声将无数对生活充满绝望的人重新振作,却没人知道他姓氏名谁,没人目睹他的真面目。如此被人熟知的两个人,却无人知道:他与他其实就是同一个人。而他将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演绎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身份呢?他原本又是什么样的人呢?他就是--秦天音。。。
  • 明伦汇编家范典中表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中表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级无赖

    超级无赖

    一个落魄贵族因卷入魔法师与修道者的争斗而改变体质成了废人,不料遭到梦中情人侮辱后,发愤图强,独创修炼功法,人生就此改变,鲤鱼也要跃龙门。
  • 乱双之舞

    乱双之舞

    混沌初始,万物弥淡,无尽茫茫,战乱不断,混沌王者,殇引源泉,远古顷刻变。后世神话称此——远古混沌之难。自混沌遗民盘古凝斧开天辟地,女娲造人采石补天,三界初现,远古混沌之难幸存者接连出现,纳天地灵气,形成诸神割据层面,又是万载岁月,三界法力通天之人泛泛,后世称诸神是也。不耐诸神之间战乱不断,三界生灵涂炭,此时苍天出现,降下天罚,以示惩戒。无奈诸神不满,齐力屠天……主人公历经无尽岁月,穿越万千世界,终在华夏大陆觉醒,一场华丽丽的探秘复仇之旅即将展开……敬请关注书默默新作《乱双之舞》,精彩即将呈现!
  • 孔雀

    孔雀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春苑论史

    春苑论史

    本书收集了作者散布在杂志、论文集里的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人物及著名的历史运动等方面。